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的贵州人|杨昌芹:指尖演绎竹子“变形记”

贵州日报 2022-08-30



“极竹堂竹编非遗产学研基地,因工作需要,现招聘工人学徒40人,有编织基础的优先。”7月底,恰逢招聘求职旺季,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党支部挂职副书记杨昌芹,连续发布了多条招聘信息,短短几天时间,就招聘到了20余人。


杨昌芹在编织艺术品 张鹏摄


选竹、起篾……走进赤水竹编产学研基地,100余名员工正忙碌着。杨昌芹时不时来回走动,认真教授竹编技艺。
“现在除了这些员工外,还带动附近村寨的许多村民灵活就业。”杨昌芹说,基地已与民族村177户570名脱贫户达成利益联结,竹编产业链正带动周边30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务工。
目前公司生产线上的竹编半成品,90%都已名“品”有主。杨昌芹介绍,过去公司是先生产产品再找买家,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这种销售方式存在不确定性,潜伏着一定的市场风险,于是,杨昌芹决定带领公司走私人定制、个性化生产的高质量产品发展路线。“我们成立了竹编党支部,引领大家在思想上达成统一。在提升业务方面,除了公司自己的业务培训外,还出资送学员去参加研学导师一类的技能培训。”
“竹编技艺让我有了固定的收入,公司丰厚的奖励激励制度,也让我充满干劲。”民族村村民谭光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自从在杨昌芹的公司学会竹编以后,不仅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还能获得额外的奖励,这令她十分满足。
6月27日,2022年贵州省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17个村的名单正式公布,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榜上有名。“如今有国发〔2022〕2号文件带来的政策机遇,还有传统村落示范点上榜的加持,我们一定大有可为。”杨昌芹说,目前公司已注册了30余个商标,申请了30余项专利,为非遗文化传承和公司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就是最好的传承。10年来,杨昌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言传身教传承好竹编技能,带领当地村民把青青竹林变成了“绿色宝库”和“生态银行”,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撰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坚编辑:刘添元统筹:谢宇彤 王迟编审:闵捷
更多新闻

· 新时代的贵州人 | 追忆马金涛:用忠诚奉献热血铸就金色盾牌

· 新时代的贵州人丨肖体奎:38年的造林护林之路

· 新时代的贵州人 | 刘秀祥:努力改变命运,回乡再改变更多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