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造竞争新优势 打开发展新局面|党的二十大代表谈“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

贵州日报 2023-02-21


10月16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贵州省代表团首场“云连线”集中采访活动举行。代表们在北京前方驻地接受采访,贵阳后方的中央驻黔媒体、省内主要媒体视频连线采访。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贵州省代表团举行首场“云连线”集中采访活动(贵阳后方场景)。邵小芮 摄


首场采访活动中,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刚,安顺市委书记杨昌鹏,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梁贵友等三位党的二十大代表,结合所在行业领域和自身工作情况,接受了主题为“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采访。


李刚代表:

走好“三条路” 推动资源绿色高效利用



“现场聆听报告后,深受教育、倍感振奋。”党的二十大代表、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刚说,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报告精神,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推动六盘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李刚说,报告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两个大局”,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上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开创的光辉伟业,也擘画了未来一段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李刚注意到,报告里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他备受鼓舞。


2015年和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分别要求贵州“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


“从‘走新路’到‘闯新路’,我想这背后的深刻含义是总书记希望贵州结合自己的实际,按照中央要求,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具体实践路径。”李刚说,近年来,贵州牢记嘱托,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在贵州的生动实践——就是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齐守、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齐抓、发展和民生两个成果共要的新路。


结合报告精神和六盘水发展实际,李刚表示,下一步将通过走好“三条路”,积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部署要求在六盘水落地落实。


“第一条路是既要立足资源,又要跳出资源。”李刚说,“六盘水最大的比较优势是资源丰富,现阶段要想加快发展,在物质方面不断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要通过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李刚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六盘水在2019年获批成为全国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通过一手抓传统产业尤其是煤电钢材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并明确了新能源、新型材料、装备制造产业等未来发展方向,目前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第二条路是既要保护生态,又要用好生态。”李刚说,经过这些年努力,六盘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越来越好,目前森林覆盖率达62%,已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创下了连续1350天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100%优良率的记录;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连续10年100%达标,环境发生了很好的变化。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六盘水正在实现荒山荒坡变成千顷良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李刚说,近年来六盘水培育了以春茶、刺梨、猕猴桃为代表的“凉都三宝”,在国内外名声越来越大。同时,作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一匹黑马,凭借只有19.7℃的凉爽夏天吸引各方游客,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小有名气的避暑胜地。此外,六盘水还拥有北纬26度以南、世界上纬度最低的三个天然滑雪场,冰雪运动成为冬季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第三条路是既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又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李刚表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我们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农民群众要想赶上发达地区群众的平均收入水平,有一个很漫长也很艰巨的过程。为每一位公民平等地提供全面发展机会,这是具体的、也是我们在做的。”


李刚以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小学为例,介绍了在海拔2900.6米高的贵州屋脊韭菜坪,一所高寒贫困山区小学从难以为继到在各方的关心下,孩子们吃上营养餐、过上幸福生活和学习日子的动人故事。他说,“只要给予孩子们同等条件,哪怕是最贫困最高寒的山区孩子,也可以像城里的孩子一样灿烂地绽放。”


六盘水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是长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国家实施“西电东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战场之一。作为煤炭资源大市,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如何推动资源绿色高效利用也是六盘水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


“报告提到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李刚说,这为六盘水推动资源绿色高效利用指明了方向。六盘水将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坚持用最先进的装备和工艺、以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最完善的产业链,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


杨昌鹏代表:

打造新优势 谋划航空产业创新发展



“要打造竞争新优势,打开发展新局面,奋力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党的二十大代表、安顺市委书记杨昌鹏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安顺将围绕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决策部署,把忠诚融入血脉,把初心写进事业,把使命扛在肩上,积极谋划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全力推进工业大突破。


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后,杨昌鹏心情澎湃、深受鼓舞。杨昌鹏说,十年里,贵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造了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安顺也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提及安顺这十年,杨昌鹏总结了“两大历史性跨越”和“五大历史性变化”。在杨昌鹏看来,安顺既实现了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全市8.21万人搬出大山,54.5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也实现了综合经济实力的历史性跨越,全市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5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78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


同时,安顺也在城乡面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发展活力以及民生福祉等方面,实现了五大历史性变化。


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6%,比2012年提升了19.5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7倍;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县县有中心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村村通4G网络,县县通5G网络;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0%提升到60%,绿色经济占比达45.5%;装备制造、特色轻工和新能源三个首位产业总产值突破60%,全市规上企业达到504户;农村居民收入增长2.6倍,达到12990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2倍,达到37028元。


“安顺300万各族人民永远感恩总书记,永远感恩党中央。”杨昌鹏说,在安顺人民看来,全市各项事业能够大踏步前进,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开拓前行。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提升贵州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以装备制造及维修服务为重点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贵州航空产业的基础和重点就在安顺,文件的出台给安顺带来了发展航空产业的历史机遇。”杨昌鹏说。


安顺拥有建设航空产业城的良好基础。建有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在航空工业011基地的基础上,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主机生产试验试飞配套和使用保障体系。


安顺拥有建设航空产业城的重大机遇。以中国航空产业龙头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对口帮扶安顺为契机,大力支持安顺谋划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安顺发展航空产业正当其时、前景光明。


安顺拥有建设航空产业城的区位优势。安顺的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优势突出、空域条件良好,建设航空产业城的条件非常优越。


关于未来发展,杨昌鹏表示,安顺将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聚焦“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这一全市干部群众十分关注的重要工作,加快推进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闯出贵州航空产业发展新天地,为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作出“安顺贡献”。


聚焦龙头引领,激活航空制造新引擎。抢抓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定点帮扶机遇,推动贵飞改革发展,助力安大安吉在全国高端锻造、铸造行业扩大领先优势。


聚焦产业配套,构建航空工业新格局。按照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编制的《贵州航空产业城总体发展规划》,在强链补链延链上下功夫,全面融入国际国内航空工业链。


聚焦产城融合,做优航空产业新生态。强化军地共建,完善军民融合,发挥资本作用,完善保障体系,切实打造航空产业城发展的良好生态圈。


梁贵友代表:

抓住新机遇 助力高等教育做强做特



“报告高瞻远瞩、气势磅礴、继往开来。”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梁贵友表示,贵州高校将抢抓新机遇、乘势而上,立足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建设“四区一高地”主定位,为开创贵州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高等教育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贵州发展、情系贵州人民,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办成了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梁贵友表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贵州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省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5.7%,比2012年提高20.2个百分点。全省共有普通高校75所,比2012年增加21所。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9所,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6所;现有本科在校生39.4万人、研究生3.2万人,本科高校教职工3.1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19万人。


专业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全省高校共有本科专业建设点1342个、硕士点224个、博士点37个。共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


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全省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试点项目19个,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5个,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的现代产业学院一个——贵州医科大学健康医药现代产业学院。


对外合作办学能力不断加强。与60所省外高校签署了对口帮扶协议,在全省21所高校中,7所被列为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获得8所中东部高校帮助。


科研平台建设卓有成效。现有国家级各类科研平台18个,其中国家级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教育部和省部级各类科研平台343个。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贵州围绕发展急需探索设立大数据类、工业类、文化和旅游类高校,推进部属高校结对帮扶贵州地方高校,支持省部共建贵州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鼓励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计划增量向贵州适度倾斜,稳步扩大贵州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规模。


“纵向比,尽管贵州高等教育有很大进步,但是横相比,差距依然巨大。”梁贵友说,贵州要牢牢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的重大政策红利,聚焦“四个服务”,坚持“四个面向”,重点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做强做特贵州高等教育,推动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认真领会好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强化战略思维。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争取更多的部属高校结对帮扶,持续推进“双一流”内涵建设,争取创建更多的部省共建高校。


激发内生动力。坚持破立并举,扎实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健全“引、育、用、留”人才工作机制,拿出真金白银,做好人才大汇聚文章。


强化社会服务。主动融入社会,融入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立足贵州、扎根中国、面向世界,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加强党的领导。落实落细“五级书记抓党建”工作要求,促进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三全育人”,落实“五育并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办学环境和育人环境。


建功新时代、开辟新未来。梁贵友表示,贵州医科大学将同其他贵州高校一道,坚决不移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医护员工生,满怀信心、满腔热情、满身抱负,办好人民满意的百年医科大学。


撰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赖盈盈 袁航

编辑:刘添元 喻辉

统筹:王迟

编审:田旻佳

更多新闻

· @全体党员干部,这些话要牢记!

· 党代表眼中的非凡十年|李胜:贵州大数据十年前从零开始,十年后实现蝶变

· 二十大时光|贵州天安药业:让患者用上更多平价放心好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