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为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建言献策


厦门自贸片区自成立以来

始终围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注重对标国际通行规则

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

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在制度创新方面

始终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以航空维修产业等15个重点平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多区叠加优势,累计推出创新举措553项全国首创126项;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5个典型案例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占全国8%

在产业体系建设方面

推动厦门市于2021年获评全国十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大力发展全球维修、跨境电子商务、离岸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形态,过去3年海关特殊监管区贸易由1000亿元增长至1800亿元,片区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100亿元

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

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在大陆率先建设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创客基地,率先开展海运快件试点。开通首条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的铁路航线,中欧(厦门)班列已稳定开行中欧、中亚、中俄三条国际货运干线,通达12个国家和34个城市

在数字自贸区建设方面

2021年以来共谋划推出46个数字自贸区重点场景项目,深度推进口岸数字转型,依托“单一窗口”建设,优化提升“口岸执法”和“口岸服务”,大幅提升通关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日前,厦门市政协举行

十四届九次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围绕“巩固提升‘双循环’优势,

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开展协商议政


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

副主任卢海林

管委会规划建设局

局长张慧琼

积极建言献策


卢海林

市政协委员

厦门自贸片区作为厦门市最为开放的区域,通过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此建议:


厦门市应举全市之力支持厦门自贸片区加快加深对《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世界银行新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BEE)等国际高标准规则,以及其他相关行业领域国际经贸规则的前瞻性研究,推动厦门自贸片区扩区提质,奋力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前头。力争形成建设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的“厦门方案”“厦门经验”,努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借鉴上海临港新片区以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创新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培育经验,加速全市离岸贸易产业生态体系建设。结合厦门港口发展实际,全面强化港口软环境和硬实力,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促进内外双循环在厦门联通交汇,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对标DEPA中的数据条款,以高标准数字经济规则试点推动数字自贸区高质量发展,打造贸易数字化“厦门样板”。大力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打造一流法务集聚区和涉外商事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推进知识产权服务要素集聚,打造知识产权标杆自贸片区。


张慧琼

市政协委员

厦门以港立市,因港而兴。以港口为核心的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建设,区域航空枢纽加快形成,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凸显,开放制度优势明显。但经过多年发展,厦门与其他地方的政策已日趋同质化。为此建议:


按照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决策部署,建设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现代化口岸,建设具有厦门特色国际一流港口。


对标国际一流,争取在厦门港内设立离岸转运自由港区。深化两岸融合,探索形成两岸综合改革整体框架,实施更加开放的航运制度,打造两岸开放融合示范新高地。促进港城融合,践行新发展格局。


构建区域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厦漳泉三城合作,探索打造海峡经济融合区;打造“地铁+”物流新模式。强化港口枢纽功能,建设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做大做强国际中转,打造邮轮母港产业经济。


推进内畅外联,打造双循环物流枢纽。谋划东部物流新通道,以厦门港为枢纽,建设内陆到台湾、东南亚、美洲地区进出口货物厦门国际中转中心。强化陆海联动发展,破解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打造衔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保障集疏运体系畅通。加快绿色港口转型,构建低碳用能体系,深化智慧口岸建设。





接下来

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

将聚焦升级优势产业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持续打造自贸试验区建设样板



▌编辑:游光

▌来源:厦门日报


▌审核:自贸君▌转载请注明:厦门自贸区

推荐阅读

主题教育丨何东宁调研航空维修企业

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召开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暨第二季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部署会

2023年“咱们工人有力量”自贸杯篮球邀请赛顺利闭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