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撤档,冯小刚拧巴的后半生

2017-09-26 今日杂谈 今日杂谈

3,选择 关注我们。

作者:大榕

来源:人人公益 


别人有改变国家的电影,

我们有改变电影的国家。




《芳华》撤档,

冯导再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站在影厅的荧幕前,

好几次,冯导的声音都哽咽了。

很多人说,这是第一次见他哭。



虽然,有过类似的经历,

但《芳华》的撤档对他的打击更大。

毕竟,比起《我不是潘金莲》

这一部片子,冯小刚看得更重。


在前期采访中,他曾说,

“在我这个序列里,

《芳华》跟《集结号》是一个序列。





比《我不是潘金莲》更敏感、更深刻。

在《芳华》里,不只是个体与命运的抗争,

还有对越战的正面陈述,

知识分子对活雷锋人士的挤压蹂躏、

死里逃生后退伍老兵的待遇、

九十年代初期机关干部的腐败作风

……



所有的这些,

以往国产电影想都不敢想。

冯小刚却一股脑全塞进《芳华》里,

看过点映后,

不少人说这是冯导最好的片子!



离上映不到一周,

很多人都已经通过预售买了票,

不少老兵还在朋友圈相约一起看电影。

突然却被证实要撤档,

对此,有人说是为了炒作,

有人说是迫于票房的压力。



这一次,

冯小刚没有使出“钢炮”的脾性,

见面会上,他语气平静地说:

“我想说我很无奈,

因为这些揣测不是事实。”


“拍自己喜欢的电影,

却做不到人人喜欢。”


在冯小刚近年来的作品里,

越发能感受到他开始不走套路,

要抛去“商业片大导演”名头。



五年前,一部《一九四二》

让很多人都吃了一惊。

片子是19年前就想拍的,

拍摄3个月,每天都是风里土里,

最后还获得了“华表奖”优秀导演奖。


但事实却是观众不喜欢,

赔了不少钱,

反而被套路的《私人订制》

却赚得盆满钵满。



在获奖感言中,

冯小刚无奈地说道:

“我随随便便拍的电影,

一个星期卖4个亿。

我认真拍的电影不卖钱,

这给我很大的困惑。



而《芳华》也算冯小刚的心头肉,

在文工团待过近7年,

那时候,穿着军装、拿着画笔、

远远看着男孩女孩排练、演出。

这回忆被冯小刚看作

“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对越反击战发生,无数年龄只有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躺在烈士陵园里,当回忆起那段岁月,冯小刚想起的依旧是年轻人眼中的坚定。


“ 虽然感觉到战时压力很大,但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也是想不到战争的残酷,是凭热血、本能去想象参与战争该有多光荣。”



文工团的日子是冯小刚的青年芳华,也是年轻一代从未了解过的历史。


“如此美好的回忆,就该记录下来”。


所以,从预告片、海报中,都能看到冯小刚在刻意营造的美,“这个美,它是很丰富、有青春的,它单纯,也有战争折射出来的、生命力的、很壮烈的美。”



因为临时撤档,

这次《芳华》已经损失2000万,

就算后期上映,

又会和《我不是潘金莲》一样,

即使口碑好、票房表现也会一般般。

这一切再次证实了他说的话。


“赚钱的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拍自己喜欢的电影”


作为一名50后,

冯小刚历经过文革、

对越反击战、改革开放,

目睹了新中国的阵痛,

他和很多同时代的人一样,

忧国忧民。



在很多观众看来,

贺岁大片、喜剧片,

不都挺好的吗?

既有“冯氏幽默”,讨好观众

又能赚大钱。

干嘛非要拍那么拧巴的电影?



冯小刚则认为拍电影要把追求自我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实现放在首位。


“如果我30岁我可以妥协,退而求其次,因为来日方长;但我已经快六十岁了,我就不愿意妥协了,因为时间无多。”



所以,他总要跟自己拧巴,

要让自己去冒险、

去拍一些并不“安全”的电影。


哪怕顶着累出来的白癜风,

顶着华谊股票的涨跌压力,

顶着“装逼”的骂名,

他想做的就是自己想要的电影。



拍摄《我不是潘金莲》时,几乎所有人都集体说服冯小刚放弃圆形画面。

冯小刚却不干,“没他妈道理,我就想拍圆的,不行吗?你们丫谁不想投资,你们丫就别投,我自己投资。”


事后,当再与媒体谈论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冯小刚冷静了下来。

“我并不知道是不是好,是不是能被观众接受。但是我不希望在我老了的时候,后悔这件事。我年轻的时候,太顾忌了很多事,没有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这件事哪怕失败了,但是在我老了的时候,不能拍电影的时候,我想起我试过了,就很高兴。


哪怕才华撑不起野心,

他依旧值得去尊重”


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冯小刚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为了给片子争取过审的机会,他曾经请高级干部吃饭,席间如此拍马屁,“您是谁啊,您是站天安门城楼上,看看北京城这边说这边灯太多有点晃眼,这边的灯就都要立刻给灭了。”


这种谄媚,不管是肉麻还是下作,但为了拍电影如此低三下四,其实也是一种辛酸。




在福布斯公布的2017年中国名人榜中,冯小刚榜上有名。这位曾经很赚钱的商业导演开始追求经济成功之外的艺术留名。


虽然,一度陷入口碑与票房不能双全的困境中。但他就像堂吉诃德一样,明知能力有限,但为了中国电影能走远一点,他还在拼死拨动每一个可能转动的齿轮,找一条出路。



放弃躺着赚钱的机会,反而自讨苦吃与整个制度、市场、不允许叫嚣抗衡。即使冯小刚的年纪、身份、商业定位、辅助团队以及个人能力,都不允许他做太多的转型努力了,但他还想试试。


对于敢这样尝试,有担当的人,小益想,他值得赢得大家从心底里发出的敬意。

本文图片均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