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榜样|谢伟:白衣警察抢险记~

安徽司法 2022-04-20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日,省司法厅组织编印了《春风过处:安徽司法行政英模事迹报告文学集》一书。为充分发挥英模榜样的标杆作用,深入开展英模学习教育,大力弘扬英模精神,扎实推进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从即日起,“安徽司法”微信公众号开设“致敬榜样”专栏,陆续刊发报告文学集收录的15名英模先进事迹,全面深入讲述他们坚定信念、忠诚履职、为民服务、担当作为的感人故事。


安徽司法致 敬 榜 样安徽司法行政英模事迹报告文学集


— 第四期 —

  谢 伟 

1981年出生, 现任淝河监狱第二监区监区长、一级警长。

2014年,被省司法厅评为“身边最美共产党员” ;

2015年,当选“安徽省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 “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省监狱局第二届“身边的感动”榜样人物;

2016 年,被评为“省直机关优秀青年” “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

2017年,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9年,先后被司法部授予“全国监狱工作先进个人”,被省司法厅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先后受司法部通报表扬荣立个人二等功、荣获“安徽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被省司法厅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白衣警察“虎口”抢险记
2021年致敬榜样



是的,他永远无法忘记,2013年1月27日的那个寒冷夜晚。



一名艾滋病合并感染丙肝的病犯叶乔(化名)突然出现呕血症状,大口大口乌黑的血吐在床单和衣服上,情况十分危急。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叶乔的身体突然开始抽搐,并猛然地坐了起来,一口血喷了他一脸,难闻的血腥气味隔着口罩涌来,吸进了他的肺里。血丝似一枚枚坚硬的子弹穿透他的毛孔,射进了他的双眼深处。

一瞬间,他突然感觉自己坠入万丈深渊,正被传染艾滋病极大风险包围。我们都知道艾滋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血液传播。此时叶乔的情况愈发严重,呕血状况在持续。

他努力让自己平复下来,让自己愈发下坠的身体站直,继续对叶乔进行抢救。半小时后,叶乔的生命体征开始慢慢恢复,120救护车随后赶到。他用最快的速度跑到镜子前,看着自己模糊甚至有些狰狞的脸, 迅速撕掉被血浸湿、已经贴在脸上的口罩,用生理盐水简单地清洗了一下眼睛。他要陪护叶乔平安转移到医院后,才能结束工作。


次日凌晨,他安顿好叶乔,拖着极度疲倦的身体回到自己工作的监区。

安静的监区里,寒风肆无忌惮地从窗户缝隙钻入他的工作室里,清冷的月光照在冰冷的医疗器械上,它们依然有条不紊、整整齐齐地躺在原地,一切跟原来一样,仿佛什么都没有变。但从叶乔一口鲜血吐到他脸上的那一刻起,作为医生的他也无法预测未来自己的人生将面临着怎样的改变。他开始一遍一遍地给自己消毒,脑海里浮现的未来,和他摘下口罩前自己的那张脸一样支离破碎,他的精神开始一点点地滑入崩溃边缘……

成年人的崩溃里藏的绝不仅仅是自己

那背后一定隐藏着他需要关心的家庭

需要关爱的家人

在一般人的价值排序里,家庭永远排在第一位,但身为 人民警察,同时肩负医者使 命,在这样双重身份裹挟下, 在他的价值序列里,自己和家庭往往会身不由己地往后排,这是对使命必然的坚守。


他叫谢伟,198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主治医师,现任安徽省淝河监狱第二监区监区长。一名在特殊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白衣警察”。职责是他战斗的号角,使命是他前进的动力,他是一名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坚守的忠诚卫士。

2016年7月,为更好提升服务全省监狱医疗大局的能力,淝河监狱创新推行“医管双轨”改革,引导医疗民警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上,全力提升收治危重病犯的能力。作为学科带头人,谢伟深知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他带领监区医疗民警积极探索感染病学学科建设, 规范重症肝炎、重症结核和艾滋病等传染类疾病的诊疗管理程序,建立了系统性的传染病犯收治管理制度,夯实了监区医疗基础,为监狱二级综合医院创建奠定了基础。


每个男孩年少时都有个能除暴安良、维持正义的警察梦,谢伟也同样如此。影响谢伟职业生涯的变量,早就在他心里生根发芽。虽然在大学就读的是临床医学专业,但他并不喜欢这个职业,甚至经常质疑自己的专业。而每次在大街上、在电影里看到警察的形象却让他热血沸腾。他梦想自己有一天也能穿上警服,成为最可爱的人,步履铿锵,人生无悔。

2004年12月,大学毕业后的谢伟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安徽省淝河监狱,被分配到感染病区,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

同年年初,安徽省淝河监狱启动艾滋病犯集中收治基地建设工作,成为全国最早一批艾滋病犯集中关押试点单位。2005年后,淝河监狱感染病监区成为安徽省监狱系统集中关押收治艾滋病犯的基地,主要承担安徽省监狱系统艾滋病犯的集中收治和重症肺结核、重症肝炎病犯的收治。


谢伟所在的安徽省淝河监狱第二监区是感染病监区,承担着安徽省监狱系统重症传染病犯的收治工作,同时也是安徽省唯一的艾滋病犯集中关押收治基地。和谢伟一样,在一个特殊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白衣警察”,每天在一种被称作“坐在火山口、守着炸药库”的工作环境中工作。支撑他们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不仅仅是专业的技术,还有一份常人无法想象的坚持。他们要把自己内心所有的不安、恐惧、孤独都妥善地隐藏起来,再铺就一条路,与病犯同行,才能使所有的病犯在渴望康复、 渴望新生的道路上顺利前行,最终迎接新的生活。

然而,最开始面对这份“理想”工作时,谢伟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迷茫。

他甚至一度认为自己也成了 “服刑人员”。服刑大部分是有期的,而自己则要在这大墙之内、铁门铁窗之下面临着“无期徒刑”。想到以后的每天都要面对这些重症传染病犯,谢伟的内心除了恐惧外, 完全感受不到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荣耀和骄傲。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压在谢伟内心的枷锁太重了,重得让他喘不过气来。写病历、带检査、记台账,经年累月的管教内勤重复工作,每天还要和这些重症传染病犯频繁接触,他感觉这种职业暴露的风险无处不在。这一切都让他茫然不知所措。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让他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只陀螺,任凭命运鞭打。此时的谢伟才23岁,是青春期逐步走向成熟的年龄段。但他对工作的迷茫、困惑都写在脸上。面对新来的同事,监区的前辈看在眼中, 急在心里。

作为全国最早一批艾滋病犯集中关押试点单位,监区条件非常简陋, 监管一线工作异常繁重,更何况管理的对象是全省监狱送来的各种重症传染病犯。淝河监狱第二监区急需输入新鲜的血液来充实自己的管理队伍,当时谢伟作为整个监区最高学历者,无疑是组织想要重点培养的对象之一。但如何让他尽快地适应监区高强度的工作,充分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被需要的成就感,监区的领导十分着急。

每天在例行巡检过程中,谢伟都躲在最后面,他内心对这些特殊人群的抵触情绪愈发强烈,但令他不解的是其他同事都不带任何防护措施, “零距离”与艾滋病犯接触。他们不怕吗?

一直暗中观察谢伟的监区长,很快就看出了谢伟的疑惑。监区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他们虽然是传染病犯,但他们更希望被当作正常人看待。而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帮助他们重获健康,引导他们悔过自新,最终迎接新的生活。”

监区长又说,你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高才生,是了解这些疾病传染原理的,你现在的恐惧心理不是因为这些疾病本身,而是对这些病犯存有严重的边界感。你抽时间多看看他们那一双双渴望康复的眼睛吧!
2005年年底,谢伟发现一名跟自己同龄的艾滋病病犯赵子冬(化名)开始拒绝定时服药,服刑情绪也非常差,经常是把药放到嘴里后,又偷偷地吐出来。

谢伟暗中观察了几天后,及时把情况汇报给了监区长,监区长对他说:“你们都是同龄人,虽然身份不同,但容易沟通。帮助他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那是个晴朗的午后,谢伟对赵子冬进行了个别谈话教育。

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又透过窗根照在赵子冬苍白的脸上,他一度长时间地沉默,死死地望着窗外。

看着这张跟自己同样年轻的脸颊,谢伟突然有些忧伤,恻隐之心、 惋惜之情油然而生。在最好的年华里,他本该在窗外享受着阳光雨露, 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在爱情中获得甜蜜,而如今却在牢狱中反省,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他们虽然近在咫尺,但实际上的距离又岂止是对面的这堵铁栅栏?

“你为什么拒绝吃药?”谢伟问。

赵子冬不回答。

“你知道得了这个病,最重要的就是按时服药吗?”谢伟又问。

赵子冬依旧不答。

就这样僵持了很久很久。太阳的光芒已经离开了窗根,赵子冬还在看着窗外。

个别谈话教育时间已经到了。赵子冬突然将目光从窗棋边移开,两行泪水从眼角涌出。他直视着谢伟说:“别管我了,这个病也治不好了, 还是让我死了,一了百了!我自从进入监狱,父母就没来看过我。”说完嚎啕大哭。

当天晚上,谢伟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对这次无效的谈话教育有强烈的挫败感,同时也感觉到有一种与病犯的共情。换位思考后,他似乎也感受到了赵子冬内心的深深绝望。

次日一早,他把昨天个别谈话教育情况如实地汇报给了监区长。监区长说,对这样的病犯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你尽快跟他的父母取得联系,想办法做通他们工作,让他们不要放弃这个孩子。

在跟赵子冬父母沟通的过程中,谢伟一直以一个亲人的姿态,劝解他们不能在这个重要时刻让赵子冬彻底失去生活的目标,失去心理支柱, 要给他足够的精神慰藉,这个病虽然不能彻底治愈,但只要按时服药, 可以与常人无异。国家并没有放弃他,一直在给他积极治疗,而父母更不应放弃他。

但第一次调解无效。事实上,相对于案情,赵子冬的父母更在意孩子得了这种病,让他们抬不起头来,他们还担心这种病会传染给自己。

之后每次碰到赵子冬时,谢伟都心怀歉疚。

监区长告诉他,一次调解无效,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天下没有铁石心肠的父母。只要我们不放弃,赵子冬的父母早晚会再次接纳他。

谢伟能深刻感受到监区领导对自己的期许,在迷茫中,他开始重新反思、审视自己的职业。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狱警和医生这个双重身份的重要性。

多次电话沟通无效后,谢伟决定趁假期前往赵子冬的家中一探究竟。现实比想象的还要严重。谢伟驱车几百公里,到达赵子冬的家里时, 赵子冬的父母像面对瘟神一样躲避着他。

门里门外仿佛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谢伟站在门外。

赵子冬的父母将门开了一条缝,抛出了一句:“你快走吧,我家还有两个孩子,别把病传染给他们。”说完就把门关上了。无论谢伟再说什么,门就是没有再开过。

原来在他们心里,每天跟艾滋病打交道的狱管人员也有可能感染这种病。这让谢伟哭笑不得。他把一堆提前准备好的关于艾滋病的防护常识、国家相关政策的资料及一封亲笔信放在门口后,无奈离开。

谢伟在信中写到:“请相信一个人民警察对你们的承诺,没有血液接触,不会因为共同生活,让你和你家人感染这个病……只要坚持治疗, 出狱后,你们的孩子依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甚至可以结婚生子。请给孩子一个机会,子冬需要家庭的温暖,请跟我们一样不要放弃他……”

一周后,赵子冬的父母终于来到狱中探监。他们为自己的无知鞠躬, 向谢伟忏悔;他们为自己的狠心,向孩子道歉……

一家三口,眼泪伴着无声的啜泣,这一幕让谢伟难以忘记。


谢伟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价值。


“我究竟在从事一份什么样的职业?媒体曾赋予了我和我的同事们一个好听的名字:白衣警察。我很喜欢这个称谓。是的,我们的白大褂里面是警服,战斗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的对手有死神、有法盲, 还有潜藏在心底的冷漠。我们要治疗他们的疾病,更要唤醒他们的心灵, 担负起监狱警察和职业医生的双重职责。

不可否认,对谢伟来说,职业生涯的快速成长,一定不是把时间花在与自己内心的困惑斗争上,而是要花在病患身上,花在自己医疗技术的提升上。

2009年,谢伟在淝河监狱第二监区已经工作了四年,管教内勤工作锻炼了他日常管理犯人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也让他真正地融入感染病区这个集体里面。但对于淝河监狱感染病监区这个特殊群体来说,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和日常管理同样重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刻不容缓, 为此他争取到前往安医附院进修学习的机会。


时隔多年,谢伟一直认为,这一年的学习是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一年。

在安医附院进修的一年里,谢伟受益匪浅,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很快。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进修培养了自己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学习态度,养成了很多好的习惯。同时也一改他对医生这个职业的整体看法。

他发现大多数的医生都是尽职尽责的,更有一些特别优秀的医生, 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无限热爱,对工作全身心付出,作风严谨、技术精湛、 态度谦虚,尽全力帮助病人解决病痛。这是一个极其值得尊重的职业。庆幸的是,自己从事的就是这个职业。

很多年过去了,谢伟还清晰地记得,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他在安医二附院感染科值班。那天晚上他看了20多个急诊患者,同时又收治 5个重症患者住院,传染科还有70多个住院患者随时可能出现新情况, 这是他进修学习中最累的一天,疲劳倦意侵袭着他的身体。

凌晨12点,谢伟双眼干涩,但手中还有5个新患者的病历要写, 大医院的病历完成是有时间限制的,他有点担心自己完成不了工作任务。

为了提神,大半夜里,他跑到医院的超市买了一大瓶可乐、两包香烟。谢伟一个病历一个病历不停地写。这期间还有病人不断出现临时状况需要他处理。

凌晨五点,旭日东升,阳光洒满了病房。患者开始起床洗漱。谢伟终于写完了所有病历。

他望着桌子上那尚未拆封的可乐和香烟,会心地笑了,原来激发自己内在潜能的最有力的手段,是对这份工作的敬畏和责任。

谢伟回到家中自豪地对妻子黄君淑讲述昨晚的事情,并说:“我突然发现我身体里多了一股’柔韧’的力量。”妻子说:“那是因为你没有被困难吓倒,只要坚持、不停地去努力,你肯定会创造奇迹。我相信你, 也全力支持你好好工作。”

在进修的过程中,谢伟把握住每一个能够提高自己医学技术的机会, 并观察了解安医附院感染科的管理经验,结合淝河监狱第二监区的实际情况加以消化吸收。



他认为监区的艾滋病犯集中管理收治在全国尚属先例,基本上找不到可以借鉴的资料,管理经验上是一片空白。加之艾滋病具有特殊传染途径,大多数民警心理上多少有点不舒服,日常管理时心里疙疙瘩瘩担心被传染,视关押艾滋病犯的二楼为禁区,不敢接近。如何破解管理经验缺乏和管教干警自身的心理障碍是个难题。

其次,艾滋病犯从全省不同监管单位调来,籍贯不同,有几位汉语水平极差,难以沟通;暴力犯和盗窃犯占绝大多数,其中重刑犯、流窜犯居多,大多是行为散漫的老油条,难以管理;刑期长的多,家人会见的少,极易因为患艾滋病而自觉希望渺茫自暴自弃,对自身疾病一知半解,担心家人不接受和外界歧视,从而对未来悲观失望。

然后是治疗的问题:一方面是监区医务警官对艾滋病治疗临床经验的缺乏,另一方面是对艾滋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条件有限,无法正常有序进行。

为此,带着这些问题,他没日没夜地翻阅大量书籍,请教了多位专家教授,开始创作《艾滋病犯集中管理收治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此文在华东地区第九届监管医学会议研讨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并为安徽省艾滋病犯集中收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年的进修很快结束了,虽然时间很短,但无论是从业务能力还是个人心态,对谢伟来说都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旅程。他再次回到了所在的工作单位上班时,完全跟换了个人一样,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内心的活力和身体里的内在潜能完全被唤醒,他很快就成了监区的业务主力, 监管着异常繁重的一线工作。谢伟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医疗技术为重症传染病犯解除病痛,一方面通过开展谈话教育、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消除病犯对自身疾病的恐惧心理。谢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良好的医风获得了病犯们的一致认可和信赖。

正当他信心满满地在工作中“大施拳脚”之时,没想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却迎来了一段至暗的时光。


早在2005年,模样英俊、工作踏实的谢伟便受到了同事们的青睐, 他的终身大事也同样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关注,纷纷为其牵线搭桥。

谢伟所在监区,一名同事的女儿黄君淑走进了他的视野,两人喜结连理。

年轻的黄君淑温婉善良,更重要的是多年的耳濡目染,从自己的母亲身上,她深知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她知道丈夫谢伟在感染病区工作, 需要给肝炎、结核、艾滋病犯看病,她深深理解和平年代人民警察的付出对社会安宁是多么重要,丈夫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让她感动,她说:“作为一名党员,我理解他,也必须支持他。”

可生活在同一空间,却没有共同生活的时间。自2006年和丈夫结婚以来,黄君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逢年过节丈夫需要在大墙内值守;接到临时任务的电话,丈夫会随时离开。她一直默默付出,毫无怨言, 用爱心和耐心将家庭操持得井井有条,成为谢伟的坚强后盾。在她的全力支持下,谢伟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结婚多年来,他们生育孩子的计划一拖再拖。妻子黄君淑总是安慰谢伟说,我们还年轻,要孩子的事情不着急。但谢伟知道,每次看到小孩子的时候妻子眼里充满了渴望和柔情。

2011年,黄君淑怀孕了,可不到三个月胎儿就在腹中停止了生长。

2013年初,谢伟所在监区的医疗主管因为工作需要升职调离,已经是监区医疗业务骨干的谢伟挑起了大梁。工作忙起来的时候十几天都无法回家一次。

此时,黄君淑再次怀孕了,由于有第一次的失败经历,夫妻两人极其珍视这个孩子,发誓一定要给即将出生的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他们要把新房子装修好后,让孩子在新家里出生。

工作、家庭,是两艘并行的巨轮,怀孕初期的黄君淑敏感多疑,情绪非常不稳定,谢伟兼顾工作又要照顾怀孕的妻子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在抢救艾滋病病犯叶乔时,被喷了一脸鲜血后,他的生活节奏,彻底被打乱了。


在咨询多位专家之后,谢伟开始服用艾滋病抗病毒药物,“被感染艾滋病”这个可能性极大地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但这又无法启齿和诉说。

此时监区还有几位重症患者需要谢伟治疗,他无法请假,也不敢跟任何人沟通,他担心别人用异样的眼神看他,他担心被感染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家庭,如何维系已经建立起的夫妻关系。自己的一生是否就此毁灭了?不得不说这样的打击是任何人都难以承受的。

更为残酷的是药物的副作用太大。谢伟吃不下饭,整夜整夜地失眠, 白天还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身体上也出现了严重的干呕等不适症状,肝功能也一度受到损害。

回到家中,谢伟必须强颜欢笑,妊娠期的妻子还需要他照顾。回到单位,他必须一如往常,丝毫不敢懈怠,医生的工作容不得一丝马虎。

现在回想起来,谢伟都不知道在那度日如年的30天里,他是靠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他熬过了人生这段艰难的岁月。

抗病毒疗程结束后,谢伟进行了抽血检查,所幸的是他并没有被感染艾滋病。拿到检查结果后,谢伟躲在无人的角落里放声痛哭。

阳光驱散了阴霾,谢伟的生活再次回归正轨。他们夫妻俩喜悦地计划着未来的生活。

待产的孩子在妻子腹中一天天长大,他们为孩子想了无数个好听的 名字。双方的父母表现得比他们夫妻还要兴奋。谢伟的母亲逢人便讲, 我要当奶奶了,要当奶奶了……早早地为孩子准备着各种衣物和玩具。

随着监区的病犯越来越多,谢伟的工作更加繁忙。理解他工作难度的妻子黄君淑也告诫他,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怀孕影响了工作。

为了减轻谢伟的负担,黄君淑将家里装修的事情承包了下来,一次次跑建材市场、跑家居商场。然而,让谢伟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妻子的这份担当,给她后来的再次流产埋下了隐患。

同年5月,谢伟休班回到家中,准备陪妻子黄君淑去产检。临行前谢伟将耳朵贴在妻子的肚子上,他幸福地感受着孩子的胎动。

在去医院的路上,夫妻二人兴高采烈地讨论着未来的生活。他们幻想着即将出世孩子的模样,幻想着以后一家三口共同生活的其乐融融, 幻想着这个孩子的降生将给他们这个大家庭带来多大的喜悦。

但命运有时候并不善待热爱生活的人,会猝不及防地把你的热情浇灭,再狠狠地给你一脚,将你踢到生活的绝境里。

在这次产检后,医生告诉谢伟夫妻,已经5个多月的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可能和装修污染有关。

作为医生,谢伟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但是他还是先后咨询了多位专家,得到的都是同样一个建议:终止妊娠!

这个结果对谢伟一家人来说,无异于万箭穿心,他们脸上的泪和心上的血流淌成河,原本的惊喜顿时被巨大的悲痛笼罩着。谢伟咬着牙陪妻子做了引产手术,夫妻二人心疼得夜不能寐。谢伟的全家人是多么希望拥有这个宝宝啊!

刚做完手术后的妻子身体十分虚弱,本来想请假照顾她一段时间的谢伟又接到了单位的工作任务,第二天便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谢伟的母亲在连续的刺激下,出现了抑郁症症状,有一天突然失去联系,经多方寻找,她竟然跑到芜湖要跳长江,幸好有好心人及时劝阻, 才没有发生悲剧。妻子黄君淑也因为这次的打击变得非常情绪化……当时的家里乱成了一锅粥。

工作存在风险,生活充满不平,谢伟再次陷入了无法释怀的迷茫之 中。他将自己封闭起来,一次一次地问自己:我对生活、对工作如此热爱, 为什么却要承受这一切?

在谢伟人生的最低谷,单位这个大家庭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温暖和关心。

谢伟的同事多次开导、鼓励他,这让他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孤立无援, 生活没有回头路,这个道理他懂得,他的妻子也懂得。夫妻二人很快就调整好了状态。慢慢地,家庭又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挫折和不幸是人生的伴侣,但又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他使人清醒, 催人奋进,乐观的人总会看到人生的转机。任何一种看似走投无路的客观环境里,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发生转变。

谢伟说,再难也要用笑脸去迎接接踵而来的挫折和痛苦的造访,能充满勇气和信心地接受来自生活的洗礼的,才是强者。

如今那名吐血的艾滋病犯叶乔已经刑满释放,谢伟将他送回了家。

当谢伟从他家离开时,叶乔留着泪、挥着手,一直目送着谢伟的身影消失在村头……


每个成年男子都有不同的工作,但无论做什么,做父亲是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2016年,35岁的谢伟终于做了父亲。望着襁褓中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他内心五味杂陈,工作十几年来,谢伟一直冲锋在一线,他为不能经常陪伴家人感到内疚,为不能时刻参与孩子的成长感到遗憾。

2018年9月27日,谢伟响应司法部号召进行了援派工作384天;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1月27日,谢伟作为第一批执勤民警进监执勤。期满后,谢伟作为防疫医疗组专家奔赴皖北,随后2月15日,谢伟又接到组织任命,作为安徽监狱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再次出征。


从年三十的正常值班到瞒着父母驰援武汉,谢伟已经连续工作60 多天了。

袁家台方舱医院是湖北监狱管理局筹建的、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犯轻症型、普通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简易医疗场所。

刚到武汉时,袁家台方舱医院还没有建好,外部的道路还全都是烂泥,院感也没达标,医院设施急需完善,多名感染者需要立即隔离救治。

面对这么多特殊又急需治疗的病犯,如何保证所有医护人员的安全, 让袁家台方舱医院能尽快正式运行?谢伟四处奔波,有时一天要给上级领导打上几十个电话汇报建设情况和解决建设中的细节问题。

经谢伟的多方沟通和不懈努力以及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袁家台方舱医院很快投入正式运行。

对于谢伟来说,生活和工作赋予了他多重身份——监狱警察、医生、 父亲、丈夫、儿子,而如今在抗疫战场上他是队长,是安徽监狱工作队和医疗队的“大管家”,更是所有队员眼中的“谢婆婆”。

这是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外号,谢伟欣然接受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确太“啰唆” 了。所有的队员都说:“谢队长就是个婆婆嘴,每天不停地叮嘱我们各种安全事项,天天盯着我们休息吃饭,甚至每天都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穿纸尿裤,我们就像带着个老妈在身边一样。”

谢伟心里想的是,“我是安徽监狱援鄂医疗队队长,我的职责是让大家顺利完成任务,健康平安地回家。所以只要我能做的,必须身先士卒,为大家树立信心。不啰唆怎么行!”

有一天上午査房,谢伟在对自己承包区域的病床査房时发现一名新冠肺炎治愈后留院观察的病犯梅丽状态不对,血压偏高150/98mmHg, 他赶紧上前仔细询问病人情况。梅丽重度肥胖,腹部明显膨隆向两侧摊开呈蛙状腹,腹壁不紧张,左侧腹部有压痛,没摸到明显异物,听诊、 叩诊因穿防护服戴手套无法完成。谢伟临时加降压药,继续观察,监测血压血糖。

半小时后,护理反映血糖正常,血压已经降到142/90mmHg,谢伟感觉心里不踏实,叮嘱护理密切观察,并让周围病床的人帮忙照看。中午,谢伟不放心,再次巡査,在病床上没有看到梅丽,在卫生间找到她时,她正在呕吐。她一边吐一边说,肚子痛加重了,一直想吐,吐了不少。说着说着梅丽的情绪突然失控,开始大声叫喊,说自己有酮症酸中毒病史两次,和现在感觉一样,感觉自己快不行了。

周围的病犯都紧张地围观着谢伟和病人对答,并认为梅丽是新冠肺炎复发了,纷纷询问要不要把这个发病的人接触的所有东西消毒。

谢伟冷静地指挥护士再测血糖血压,让民警把其他病犯劝回各自病床所在位置,一边安慰梅丽一边拉住她的手腕切脉,脉搏在110次/分左右,血压 160/100mmHg。

此时梅丽由于大量呕吐出现了脱水现象,喂下去的药都吐出来了, 因过于紧张,她大声的呼喊让周围的病犯都陷入恐慌,必须考虑转诊了。

谢伟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下达对症处理口头医嘱后紧急向指挥部申请,专家组讨论同意转诊。刚忙完,谢伟来不及歇一口气,对讲机传来值班护士的呼唤:“病人倒在地上了。”

谢伟拔腿就跑,赶到梅丽身边,防护服内已经潮热难当,护目镜上全是雾气,心脏扑扑乱跳。再测梅丽血压已经是230/130mmHg,她痛苦不安,并严重干呕,好在神志清楚,可以对答。

谢伟判断梅丽是担心自己患酮症酸中毒而极度紧张,一边安慰她, 一边下达口头医嘱,让患者舌下含服降压药物。梅丽情绪总算渐渐稳定, 对讲机里指挥中心通知救护车已经快到了,需要把梅丽转移到指定的乘车地点。现场执勤的女警和护理看着体重达两百斤的梅丽犯了难,袁家台方舱周边路没修好,平车推不过去。

看着梅丽痛苦的表情,谢伟在心里评估了风险,这么高的血压就像定时炸弹,一旦血管破裂,随时会危及生命。谢伟咬咬牙指挥周围的人把她扶起来,和另一名战友一左一右架起她就往舱外走。

才走几步,谢伟就已经大汗淋漓,憋闷压得喘不过气,只能透过护目镜看到道路的轮廓,他咬着牙硬挺着身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挪动步子,总算把病犯送上救护车。感觉就像爬过了一座山,顾不得喘气的谢伟和接诊员详细交接了病犯情况。

送走救护车,谢伟和护理战友相互检查了防护装备没有破损并开始往回走,全身汗透了的谢伟突然感觉双腿脱力发飘、两眼发黑、全身发麻, 加之穿着纸尿裤,他已经不知道大腿间的溢出感是尿液还是汗水……

过了几天后,梅丽病情稳定从社会医院转回。早査房时,谢伟再次看到梅丽,她不断向医生走来的方向张望,仔细辨认着防护服下的谢伟向他表示感谢。

“医生,谢谢您,那天我感觉自己就快不行了,是您让我坚持下来 了。”谢伟微笑着告诉她,需要减轻体重,不然血压、血糖降不下来, 对健康很不好。

梅丽很不好意思地点头,再次表示感谢。

在谢伟的带动下,安徽监狱援鄂抗疫医疗队充分发挥了专业技术特长,科学防控疫情,规范救治病人,展示了安徽监狱民警的责任担当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谢伟作为监狱警察,既医身也医心,给这个时代的出卷者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从警16年来,他在自己经历的每一个岗位上都全力坚守和奉献,工作表现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并先后多次获评“省直机关优秀青年”“省先进工作者”“全国监狱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人生短暂,认真做好有意义的事情才能赢得精彩人生。既然选择了监狱警察这一职业,就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坚持自己的梦想。”谢伟说!

 

推荐阅读

英模群像展!

致敬榜样|张文博:青春,绚烂的色彩~

致敬榜样|焦凤军:做一名脱贫攻坚的“答卷人”~

来源:厅宣传教育处

编辑:张倩  显宇

审核:欧元军

安徽省司法厅出品
投稿专用邮箱sft7000@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