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干南:一张“要饭证”~

安徽司法 2022-03-19

编者按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弘扬英模精神,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砥砺初心使命、激发担当作为,选树推荐一批事迹可信、形象可亲、品格可敬、精神可学的先进典型,不断激发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广大干部的奋斗热情和担当精神,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和保障,省司法厅政治部策划推出“我身边的共产党员”系列报道。

今天为您讲述他们的故事

徐干南

1926年—2021年

1944年加入新四军砀南大队,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担任过砀南大队副排长、第八军独二团排长、砀南大队指导员、砀山县副书记等。1955年,任白湖农场政治处主任。1970年,任蚌埠橡胶厂革委会副主任(蚌埠监狱)。


徐 亮

1968年出生

现任蚌埠监狱第八监区(限制减刑监区)政治教导员。2006年,被司法部评为“岗位大练兵先进个人”;2015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16年,荣立“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个人专项三等功”,同年,被评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2019年,被评为监狱系统“抗疫先锋”。


 


一张“要饭证”

这是一张特别的身份证明,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要饭证”。证件的主人是蚌埠监狱离休民警徐干南。

77年前,还不到18岁的徐干南投身革命,加入了新四军砀南大队,从此他的青春便在大大小小的生死搏斗中度过。打小鬼子,徐干南作战英勇,冲锋在前,后来,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胜利后,徐干南担任砀南大队三连指导员,负责秘密护送大部队过津浦铁路。

    1948年农历,阴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在砀山县回龙集村,徐干南带领队伍与国民党展开激战。当时敌众我寡,在一个山沟旁,国民党突然包围了我军。霎时,漫天的子弹刷刷地射来,徐干南身中数枪昏死过去。徐老回忆说,那时他身上有多处贯通伤,为了保住双腿,医生每天要几次往伤口里塞药棉,每次都要更换半脸盆子的药棉,鲜血染红了三床棉被啊!他硬靠着坚强的革命意志活了下来。


    由于伤势过重,组织给徐干南开具了一张身份证明,安排他就地养伤。徐老笑着告诉我:“在革命年代,这张身份证明又叫“要饭证”,老百姓只要见到“要饭证”,哪怕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最好的食物让给解放军。”每每提到这段过往,徐老总是泪流满面,说:“我的命是老百姓给的,是一路吃着千家饭活过来的,我永远不会忘记老百姓的恩情……”

解放后,徐干南被安排在省公安厅工作,参与并见证了白湖农场的组建和蚌埠监狱的发展,成为开创安徽监狱事业的第一批共产党员!












100年弹指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曾经千疮百孔的旧中国早已翻身列入了世界强国之林!在和平年代,奋斗于监狱事业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又是怎样赓续红色血脉的呢?

在蚌埠监狱有一个特殊的监区——限制减刑监区。这里关押的罪犯,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数条人命。

青年民警小丁来监区报到时,打了退堂鼓,他成夜成夜的睡不着觉。教导员发觉后,走到小丁身边,同他讲述了那张“要饭证”背后的故事。原来,这位限减监区教导员就是徐老的儿子——徐亮。

是的,面对这座令人望而却步的“火山口”,徐亮没有退缩,他像父亲一样,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徐亮说:“每次看到父亲身上那触目惊心的疤痕,我就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冲在前,一定要做像父亲那样的共产党人!”

从徐老到徐亮,在这些身边的共产党员身上,我隐隐找到了一条精神谱系,那就是共产党人的传承。

革命年代徐老的故事真的让我听不够啊,我一遍遍的给正在封闭备勤的徐教打电话。可就在前几天,当我再一次拨通徐教电话时,那个每次说话如洪钟般的汉子却突然哽咽起来。

“喂喂?徐教,你怎么了?”电话那头沉寂了许久,传来了沙哑的声音:“我的老父亲,走了!”

送别那天,徐亮跪拜在灵堂前放声大哭,因为在隔离点封闭备勤,父子俩最终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徐亮说:“备勤前去看望父亲,那天他像孩子一样依偎着我,让我搂着他喂饭,还一遍一遍地念叨着我的名字,不曾想这一别,却永远不能再相见......”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中国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望着灵堂前跪拜的徐亮,和那张与人民血肉相连的“要饭证”,我心潮澎湃:英雄不曾远去,作为青年民警,我们也会传承你们的精神,会成为像你们一样最勇敢的人!


推荐阅读

黄晓静:1005室的灯光为何那么亮?

来源:厅宣传教育处

编辑:张倩  显宇

审核:欧元军

安徽省司法厅出品
投稿专用邮箱sft7000@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