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示范,是怎样“炼”成的?
近年来,安徽省一体推进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面依法治省实践取得重大进展。近期,中央依法治国办正式公布第二批50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和59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名单,安徽获评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合肥市、蚌埠市、南陵县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马鞍山市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芜湖市依法兑现公共政策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黄山市依法推动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工作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为充分展现各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的生动实践,“安徽司法”特开设“示范创建”专栏,推出以上示范创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供大家学习交流。
合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
内涵丰富特色鲜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安徽考察,为安徽高质量发展定位目标、擘画蓝图。多年来,为皖之中的合肥牢记嘱托接续奋斗、开拓奋进,在加快打造创新高地的征程上,高效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视法治、厉行法治,充分发挥法治护航发展、保障改革、滋润民心功能,助推法治成为合肥新时代的城市特质和护航合肥腾飞的“定海神针”。
从根本源头上植入法治基因,强化制度支撑,法治示范生历史基础扎实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合肥市始终秉持“改革创新、法治先行”的理念,将法治奉为社会治理之圭臬,充分发挥法治引领作用。
夯实制度根基,为法治建设注入“源动力”。十年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合肥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8-2012)》《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合肥市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规划纲要(2013-2017)》《合肥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进一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最新制度保障。2017年,合肥以规章形式率先出台《合肥市推进依法行政办法》,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可操作、可落实、可评价。
扎紧制度笼子,为决策权力上好“安全锁”。健全决策程序约束机制,早在2011年就已在全省率先出台《合肥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细化出台《进一步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的实施意见》,并先后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征询意见、听证、风险评估、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公开征求意见、提前介入、实施效果评估、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形成“2+13”科学决策制度体系,保障决策权力依法、规范、阳光运行。全国领先建立并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切实解决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不到位、制定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源头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在全国首创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制度,出台规章《合肥市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办法》,向群众“晾晒”行政执法权,12年来累计接受群众公议案件6000余件,没有一起因复议或者诉讼被依法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
强化立法护航,为科技创新点亮“引航灯”。坚持地方立法与改革实践同步,近年来形成了一批成熟经验和改革举措,制定出台《合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合肥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等法规规章;成立市委科创委,设立“合肥科技创新日”,持续涵养“科里科气”的城市特质;制定院士团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办法、可转化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办法等文件,从制度层面就科技创新、产权保护、成果转化等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发展制度,为打造创新型城市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创新,加强简政放权,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改革应于法有据。近年来,合肥市坚持改革与法治相统一相协调,持续依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法治环境之“善”促营商环境之“优”,谋经济发展之“进”。
法治助力改革升级。启动建设“一业一证”审批系统项目,全面梳理行业目录表单及涉及事项,建立行业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对纳入表单的事项持续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化解企业生产经营难题、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至关重要,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合肥修订《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实现所有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在线投标、开标和评标,在全国率先创新“专家+智慧”新型评审模式,率先开放对接市场主体依法自建的交易系统,招标投标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网通”办理,招投标依法必招项目全流程电子化率达100%。
延伸阅读 ➣ |
法治助力服务提档。建立“开办企业一站式无忧服务专窗”,在全市11家银行155个网点为企业代办营业执照,将企业开办由“一件事一次办”提升为“就近办随处办”。实行市场主体登记(注销)和相关行政许可“一次申报、一同受理、并联审批”办理模式。将“医保登记”并入企业开办环节,涉多部门事项1个环节、1套材料、1个工作日办结。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超150万户,今年以来全市超7万户企业享受开办“零成本”。在全省率先实行转让方为纳税信用等级A级或B级企业的所有不动产转移登记业务简化办理,时限压缩至半小时内。设立“办不成”反映窗口163个,累计接待10000余人次,为群众企业在法治轨道内协调解决户口办理、交管服务、签证签发等“疑难杂症”400余件。
法治助力环境优化。审查出台《合肥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等,成立安徽省首家知识产权仲裁中心、调解中心,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助力按下知识产权强市“加速键”,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专利授权周期压缩至3个月,较普通授权周期缩减85%以上。搭建“信易贷”平台,入驻企业24.63万户,授信金额1092亿元,获“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特色平台”称号,创新推出“政信贷”业务上线以来,企业融资年利率保持在4.5%左右,明显低于全国全省中小微企业平均融资成本等。
在依法治理中激发城市活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合肥市坚持将法治作为应对风险、化解矛盾的逻辑起点和目标导向,既推行程序法治,又注重以法律的内在价值引导社会道德建设,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人民幸福。
在立法工作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出意见征集专项方案、专场座谈、专业建议、专项清单等“四专工作法”,2021年7月,合肥市人大常委会获批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市拓展建立36个党建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一年多来,联系点工作形成彰显城市特色的合肥经验,完成20项重点工作任务,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高度评价,新华社先后2次作专题报道。
在生态环境治理中贯彻法治理念。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考察时,对巢湖治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合肥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立法先行,在巢湖综合治理中扛起法治使命,出台《关于加强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的决定》等涉及水环境治理的法规规章11部,以最严制度保护最美巢湖。在全省率先出台河道管理条例,开创全省地市级河道地方性立法先河。
在城市安全治理中依法创新模式。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中对重大突发事件依法预防处置工作的部署要求,对标编制出台了《城市生命线工程运行监测技术规范》等安徽省地方标准,形成了以“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等为先导的安全运维“合肥模式”并向全国推广,填补了国内城市生命线工程标准空白,确保生命线在法治轨道内稳健运行,今年以来全市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下降60%、风险排查效率提高70%。
案例链接 ➣ |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推进分层共治。合肥注重集合各类调解资源投入一线,做到优势互补、联动联调、环节畅通。2017年,市政府法制办和市中级法院联合印发《行政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暂行办法》,多年来,80%的法院移交案件均获调解结案。织密纠纷源头防范“神经网”,激活定分止争“神经元”,建成“百姓评理说事点”947个,收集矛盾线索4362条,化解矛盾8644件;打造“惠解忧”、“左邻右舍”、“老张说事”、“庐州街坊”等特色调解品牌;设立镇街调委会151个、村居调委会1583个、行专调解委员会87个、“警民联调室”115个,调解成功率超96%;探索“三所一庭”联调模式,建成全省首个“三所一庭”联调中心,为全省复制推广该经验提供“合肥样本”。
在智慧社会建设中强化法治支撑,推动融合共建,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法治路径
智慧法治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与法治建设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国家治理进入数字化时代的必然结果。合肥市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法治建设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法治支撑。
重点领域探索智慧执法。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平台、云计算技术为依托,在全市近300家重点单位污染物排放口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将污染物数据及视频监控实时接入监管网络“云”端,建成由污染源在线监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等系统组成的智慧环保框架,搭建以自动监控、远程非现场执法为主的智慧监管服务体系,全面打造以自动监控为主要手段的“互联网+监管”模式,切实做到了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实时监管。探索实行“慧办事、慧审批、慧监管”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智慧监管模式,建成电梯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实施“一梯一码一保+智慧风控”模式,形成“一库一图五平台”体系。建立智慧环卫监管、智慧城管系统平台,将精细化、科技化延伸至城市管理“神经末梢”。
聚力融合打造智慧共享。建立“超时即同意”共享申请审核机制,为“智慧审计”等提供1483类数据资源的批量授权。法院和公共服务类国企数据共享实现突破。建设智慧合肥时空大数据平台等重点项目,深入推进“首席数据官”试点,实现全市基础企业法人库信息共享。开展数据赋能科研,探索数据授权运营,对接梳理16个科研团队、近200项数据需求,完成民政、文旅、气象等单位数据的授权试用。
全面加速推动智慧政务。创新政务服务供给,在安徽政务服务网合肥分厅和皖事通合肥分厅APP上线智能搜索、智能客服系统,搜索准确率翻倍提升至90%,市县乡14.2万事项全部网上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新落户人才租房补贴续发等69个事项实现线上智能办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45项企业事项、65项个人事项完全实现“跨省通办”。在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委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服务研究中心开展的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合肥市总体指数连续4年获评“非常高”。
来源:合肥市司法局
编辑:方航
校对:阳阳
看完记得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