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一课,更是历史性的一刻
正文共:1730字 15图
预计阅读时间: 5分钟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乘车穿过黔北群山,来到红花岗隧道。隧道口两面巨大的党旗预示着眼前的地方不同寻常。驶出隧道,“遵义”二字跃入眼帘。
遵义市老城子尹路96号,这幢坐北朝南、临街而立的两层楼房。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的一次会议改变了党和红军的命运,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党的历史地标,游人如织,高朋不绝
军阀柏辉章旧宅——
甩掉共产国际的“拐杖”
是偶然还是必然?
这个会议为何要在遵义召开
中央红军攻下遵义,把敌人的几十万追兵抛在乌江以东、以南地区,红军才得以在这里有了短期休整的机会,这为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必要条件。
红军为何来到遵义呢? 这就要从一个月前的黎平会议说起了。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中共在这里召开了长征中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
这次会议主要是否定了博古、李德坚持的错误战略方针;决定由原定的北上黔东、再入湘西计划改为毛泽东主张的向贵州转兵,在川黔边新苏区建立根据地的战略决策。
12月31日,他们抵达猴场,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却进一步削弱了博古、李德的话语权。最终决定按照毛泽东“直取乌江”的策略前行。随后,红军渡过了乌江,到达了遵义。这才召开了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主会址南面,有一幢不起眼的建筑:七间砖木结构平房围成的小院自成格局,环境清幽,这是黔军军阀柏辉章的旧宅。红军攻占遵义后,这里人流往来、文电飞传,红军总部第一局机要科便设于此。
光影流转,当人们再次走进这间屋子,仿佛还能听到电台的滴答声,老式的发报机向红军各部传递着中枢的脉搏,接收着四面的声音。但却再也听不到来自遥远的共产国际的声音。
再回顾这段历史,有人说
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这是偶然
但这次偶然却让我们党创造了必然: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
必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独立自主
才能称其为政党和国家
遵义会议共召开三晚
第一天晚上,报告主要批评了“三人团”在指挥红军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中错误的战略战术,这些错误表现为:堡垒对堡垒;兵力分散;在战略转移与突围行动上犯了逃跑主义错误;在部队不利的情况下,仍坚持去湘西会合红二、红六军团,是机械的战略方针作祟的结果……
第二天晚上的会议,毛泽东第一个要求发言。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博古同志在上午的报告里,对反五次“围剿”的失败,总结出的那些原因,我认为不能成立,因而,这个总结报告不是实事求是的,是在替自己的错误作辩护。我以为,“三人团”在指挥红军对付敌人的第五次进攻时,不客气地说,犯了军事路线的错误。这个错误,在整个战争中,归纳起来,表现在三个阶段,其第一阶段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第二阶段是防御中的保守主义,第三个阶段则是退去中的逃跑主义。
火药味充满了整个会议,但大部分与会人员开始明确态度,指出博古、李德在领导层的错误,慢慢地形成了将他们孤立的局面。
第三天的会议,周恩来主动支持毛泽东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批判,全力推举毛泽东参加军事指挥。周恩来说:“只有改变错误的领导,红军才有希望,革命才能成功。”
1月17日深夜,遵义会议闭幕,会议做出了以下几项决定:
(一)毛泽东同志选为政治局常委。
(二)指定张闻天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各党支部讨论。
(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有人说说,遵义会议是我们重要的考点,考试要考。
有人说,遵义会议是党内民主的光辉典范,从此,中国共产党手握民主集中制这一法宝,从幼稚走向成熟,并一步步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小青看来
这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一课,更是历史性的一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致敬历史
致敬先辈
致敬中国共产党
▎来源:青年之声综合陕西先锋、中国共青团网、微博等
大家都在看:1、他们当年一次危险的“秘密”行动,已经影响了中国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