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让“头条”飞一会儿——第一视频推出“昨日头条”,帮你沉淀好新闻

2017-12-11 互联网的那点事

说到头条,今天的头条无疑是“江歌案开庭”。


 江歌案相关报道

 

一大早从日本法庭上透露出三个重要信息:

 

1. 犯罪嫌疑人陈世峰否认“故意杀人”,称其向江歌捅出去的致命第一刀并非故意杀人,后几刀与第一刀无必然联系,还称凶器是刘鑫递给的江歌;

 

2. 日本警方接到刘鑫报警的电话录音中,有来自刘鑫的一段事发现场录音:“把门锁了,你不要骂了。”

 

3. 自称会出庭作证的刘鑫,并未出现在今天的法庭上。

 

一个小时内,这条凤凰卫视的前线报道视频转发量和累计评论数双双破万。随着用户评论数的激增,这个尚未宣判的案件已经被舆论导向了几种猜想:

 

1. 刘鑫撒了谎,她并不是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也不是门打不开,更不是不知道外面是陈世峰;

 

2. 陈世峰试图洗脱死罪并拉刘鑫担责

 

……

 

原本记者口中陈述的片段,在用户的评论和讨论中几乎演变成了事件粗浅的轮廓。可见,在事件面前, 新闻提供尽量客观的事实,而用户则对其进行着持续的发酵,这就是“用户”对“新闻”的反作用。

 

比“明日头条”还早的“昨日头条”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以“晕”字评价新浪推出的“明日头条”之后,网友曾戏谑某互联网公司:“过几天TX也出一个昨日头条?”


 知乎用户对“明日头条”的评论

 

事实总是比小说更让人意外——“昨日头条”其实比“明日头条”要早上线几天,但它不是来自“TX”,而是来自另一家重量级创新型互联网公司——第一视频集团。

 

今年11月“明日头条”正式上线,对照“今日头条”的slogan“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明日头条”说:“你期待的,才是头条”。而中国首家短视频新闻聚合平台“第一视频”早在不久之前就开辟了频道“昨日头条”,整合推送昨日的重磅新闻,用户能看到的不是刚刚发生的,而是沉淀下的与自己有关的短视频新闻。上线比“明日头条”早;“昨日”又比“今日”、“明日”早,“昨日头条”的“早”可谓名副其实。

 

慢一点,让新闻发酵一下

 

据“昨日头条”负责人介绍,“昨日头条”是第一视频的一档昨日新闻短视频聚合栏目,专注推荐昨日发生的新闻短视频,目前在第一视频APP和第一视频官方网站都可以观看。它的初衷是帮助用户过滤、筛选每天扑面而来的成百上千条的新闻资讯,让真实的、引起关注的、具备社会价值的、与用户有关的优质新闻被沉淀下来,重点将:


1.虚张声势的假新闻


2.骇人听闻的标题党


3.重复轰炸用户手机的垃圾简讯

 

清除出用户的关注圈。

 

 第一视频官方网站“昨日头条”界面

 

第一视频APP“昨日头条”界面

 

对比“明日头条”主打的“日程预告”(以明星日程预告为主),“昨日头条”既不做新闻的及时抓取者,也不做新闻的预告者,而是新闻的“发酵者”。

 

大学课堂上,老实说新闻价值就是“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

 

在传统媒体中,“社会需求”来自新闻记者和采编人员的眼光、见地与视野,它所产生的“新闻”未必是“你关心的”、“你期待的”。

 

在互联网公司里,“社会需求”来自计算机的算法,它说“我知道你关心/期待的是什么”因为你曾“关心/期待”过这些——这就是新闻聚合。

 

但是这未必是最完美的方案,想让计算机“完全懂你”还需耐心等待技术的逐步成熟。

所以——

 

在这个时代,好新闻是需要发酵和沉淀的。

 

新闻发酵的过程其实就是新闻回炉、用户授意的过程,是“社会需求”一步步得到探讨、事件真相被一层层揭露的过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发酵过的,才是更值得品评和玩味的新闻;只有经得起发酵的,才是值得被推送给用户的新闻。

 

几个月前第一视频的“昨日新闻”低调上线,没蹭名字的热度、没烧钱打广告,直到“明日头条”的出现,才悄悄走进用户视野。

 

不论昨日、今日还是明日,新闻流淌在这个时代的每一天,喂养着时代的好奇心,明日“预言”可能是“今日”头条,但“今日”头条未必能沉淀出“昨日”经典。这也印证了王羲之那句话——“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让新闻,飞一会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