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镜像 | 乌节路•昔日繁华已不再
规划中乌节路商圈的空置率2016第一季度达到8.8%,这创下来五年来的新高。而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商场平均空置率为7.3%,非市中心的商场的空置率则是6.4%。
其实,新加坡全岛的零售行业,现如今都处在困难之中。2016年2月,全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3.2%,如果除去汽车消费的拉动,零售总额的降幅更是高达9.6%。
然而,乌节路衰退的情况似乎最为严重,这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衰退中的全球经济使得旅游业的增长放缓。去年,新加坡接待的游客数量增长了0.9%,约1520万人次,但他们的总体支出减少了6.8%,约220亿元,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旅游收入首次下降。
乌节路的许多商场没有独立的定位,租户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使得乌节路的商场业者十分苦恼。
ION Orchard、义安城和百丽宫(Paragon)用奢侈品品牌吸引住了顾客。消费者如果要这类奢侈品,除了乌节路这几家,就只能去滨海湾金沙了。
分析人士表示,乌节路的这三个商场铺位招租仍然十分火爆。比如,美国的珠宝品牌Tiffany&Co.近期就ION Orchard开了一家横跨两层的分店。
新加坡《海峡时报》此前报道称,去年开业的乌节路268商场(268 Orchard Road)仅有三个租户。我们近期探访这家商场的时候,一楼的保安人员拒绝我们上楼参观,称“楼上没有任何的商店,要去楼上需要先得到管理部的同意”。据悉,这家商场的业主是义安发展。
乌节路商业地产集中上市供应的同时,新的商场也在市区和新市镇集中开业。2013年新加坡全岛商业地产净投放总量为128万平方英尺。
分析人士表示,新加坡的商场太多了——在这么小的一个国家,竟然有那么多的商场。
RHB新加坡研究院在去年8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新加坡的商场密度是东南亚地区最高的,平均每个人拥有1.08平方米(约合11.6平方英尺)的商业空间,而在曼谷和吉隆坡,这一数字分别为0.8和0.71。
但是仲量联行表示,2015年年末,香港人均拥有商业地产1.5平方米(约合16.2平方英尺),新加坡的商场密度仍低于香港。
像H&M、Forever21、优衣库、Cotton On这些品牌十分流行。新加坡管理大学市场营销学副教授Seshan Ramaswami说“像H&M、优衣库这样规模经济和全球采供使得它们的产品成本相对较低,价格更有竞争力。”
新加坡理工学院营销学讲师Amos Tan则认为,“这里的商场还是缺少个性标签,很难讲出独特性。如果每一家商场的店铺品牌都差不多,那么它们就可以互相替代。就像,如果你能在家门口的商场买到一样的东西,为什么要跑去乌节路呢?”
澳大利亚的零售连锁品牌Cotton On则回应称,它们的产品线是随着商场的属性而变化的。这一品牌在新加坡拥有74家分店,其中在乌节路上就开设了11家,包括Cotton On,Cotton On Body,Cotton On Kids, Rubi Shoes, Typo and Factorie等旗下子品牌。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副教授Prem Shamdasni认为“新加坡的很多商场都为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所拥有,因此管理者出租商铺的时候,有更加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他们更愿意将商铺出租给那些已经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从而为商场提供持续的经营收入。”
Prem SHAMDASANI
百货集团(Emporium Group)的创始人Sylvia Lim说,有些业主在租金谈判的时候简直就是顽固不化。这家公司有两家门店常驻于东陵购物中心(Tanglin Mall)和加东112(112 Katong),并在美年广场(Millenia Walk)开设了一家快闪店。
“我们只是希望美年广场的业主能和我们互利共赢。可能在未来6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只是支付一些租金而已,但是长远来看,我们也许可以给商场带来更多的价值。即便是这样,他们都不愿意让步。”Sylvia说。
零售业者认为,商场的业主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广告和促销推广。澳大利亚的一家地产公司Lendlease就树立了一个正面的榜样,他们推出了一个关于位置的移动应用APP——Tring 313,为索美赛(Somerset)313商场的顾客提供商户的促销信息。
零售行业的专家指出,购物已经超出了购买交易本身,现在对于顾客来说,购物已然成为了一种独一无二的体验。
辉盛中心(Fraser Centrepoint)曾盛极一时,但现在却是门庭冷落。从地下一层到三层,到处都是空置的商铺。这家商场目前正在进行整体升级,工程预计将在今年的第四季度完工。
翻修完成后,商场将为顾客提供一站式的购物体验。辉盛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Tang表示,除了一站式购物体验之外,他们还将致力于通过商场布置传递生活方式和理念。
专卖店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商店,苹果公司很快就会乌节路的高档购物中心Knightsbridge开出一家专卖店。世邦魏理仕新加坡与东南亚研究总监Desmond Sim先生认为,“这将改变乌节路的商业生态。如果你了解东京和香港的苹果商店,就会知道这些苹果商店为商圈吸引了大量的客流,成为了改变地区商业生态的关键因素。”
Ramaswami教授则认为,商家可以更好地利用科技进步,来追踪消费者行为,“这样的话,营销人员就能够在顾客一踏入商店大门的时候,准确地了解顾客的偏好,然后根据他们过往线上线下的消费情况,来推荐商品,提供特殊的折扣,或者采用跨界营销。”
回到乌节路本身。乌节路上一次大规模改造还是在2009年,当时花了4亿新元来拓宽人行道。现在是时候考虑一下,把乌节路的地下商业空间更好地连接起来,这样会让行人更加方便。
高力国际研究部门高级副总监Anthea To认为,“乌节路交通繁忙拥堵,这让行人游客很不方便。如果能够把乌节路的其中的一段变成步行街的话,就能够把乌节路两边的商场更好地连接起来。”
乌节路商圈“不受待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乌节路没有遮雨的设施,而新加坡恰恰又是一个炎热多雨的国家。
此前,乌节路商会在新加坡旅游局的支持下,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六,都会开展一次“乌节路步行夜”的活动,这一活动持续到今年二月。事实上,乌节路商圈要吸引到更多客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总而言之,要让乌节路的各大商场重新焕发原有的色彩,就要考虑引入更多有特色的零售商店,提供个性化的顾客服务,给独特的和新加坡本土的品牌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这需要商场业主和零售商们在试验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