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头条︱3D打印未到颠覆期 或与大数据结合落地

2014-11-13 科技正能量

注:本文由公众号 科技正能量 原创首发,转载请标明出处!


3D打印市场研究机构Wohlers Associaties Inc的调查显示,2013年,全球部分3D打印公司的股价涨幅超过一倍,而同时该市场的年营收却仅仅增长了27%至28亿美元。从今年年初至今,3D打印市场的两大领导品牌3D Systems Corp和Stratasys Ltd的股价分别下跌了40%和19%,这也让整个3D打印板块股集体陷入低迷。


有相关专业人士评价,3D的未来其实就是在电影里面跑龙套,应用前景的不明,和“类玩具”式的展示,都为3D打印市场的成长平添一份扑朔迷离。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3D打印的未来前景在哪里呢?

一、新技术下的争议


3D打印技术,是先在计算机上设计好CAD三维模型,然后3D打印机将材料逐层叠加,最终生成产品。3D打印技术具有按需制造、减少废弃副产品、材料多种组合、精确实体复制、便携制造等多种优势。这些优势可以降低约50%制造费用,缩短加工周期70%,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和复杂制造。


目前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工业领域,在建筑行业、医疗卫生、人偶玩具、服装服饰、食品加工等民用级行业则刚刚起步。


2012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刊文认为,3D打印技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标志性的生产工具,该技术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结合,将会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现。此论一出,反对的声音层出不穷。


最让业界耳熟能详的事例,莫过于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的“倒写论”。这位制造业的大鳄尖锐地指出,3D打印只是噱头,如果真的能颠覆产业,“那我的‘郭’字倒过来写”。


TCL董事长李东生认为,关于3D打印大部分说法言过其实,他不相信用3D打印技术能够做出一台电视机来,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没有可能性,这只是神话色彩。


比较温和一点的观点则认为,3D打印技术是现有制造业的补充和创新,而非完全颠覆性的革命。例如塞富亚洲投资基金合伙人阎炎说:“我不认为马上对产业会有革命性、风暴般的影响,但会逐步改变。它不像互联网技术、干细胞技术,深刻改变整个人类生存方式。


为什么《经济学人》与这些专家学者的观点有着如此大的反差?


单从产生制造工具的角度来看,3D打印技术的确只是制造业的补充,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缺点。


首先是精度不够高。在逐层制造过程中,虽然每个层次会被计算机软件切得很薄,但在一定微观尺度下,仍会形成一定厚度的一级级“台阶”,这就是所谓台阶效应。


其次是打印速度慢。3D打印受制于“三次方定律”,即随着体积的增加,打印时间、材料数量都会成三次方增长。如果想要打印两倍于原体积的物体,就需要花费8倍的时间和成本。


第三是机械强度差。受材料和成形技术的影响,一些产品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还存问题,在长期应用、耐疲劳等方面是弱项。用于航空航天业、汽车制造业的金属3D打印除外。


除了上述主要缺点之外,目前3D打印技术还存在材料种类较少、材料昂贵、机器无法通用等问题。


沃顿商学院教授卡尔·乌尔里希(Karl Ulrich)在《华尔街日报》撰写的一篇专栏文章中指出,“3D打印每个材料单位都必须层层叠加。所以,3D打印的速度很慢。”根据乌尔里希的说法,工厂中一台注塑机每15秒就可生产100个完美无缺的塑料勺子,但性能最强大的3D打印机每10分钟只能生产一个勺子,“这样使生产效率降低了4000倍。”由此看来,3D打印技术在批量制造中的确不占优势。


二、真正的颠覆性力量:与大数据相结合的分布式制造


那么,3D打印技术的优势倒底在哪里呢?为什么《经济学人》会认为“3D打印技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标志性的生产工具”呢?我们先来看看传统制造业的产生、销售模式是怎样的。

传统的制造和销售模式,是在工厂里通过流水线作业,将产品生产制造出来,然后通过线上的电商平台、线下的销售渠道(批发商、零售商)将产品发送到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手中。主要缺点如下:


一是在设计阶段,存在大量设计作品浪费。厂家难以准确把握市场的具体需求,但又因为昂贵的开模费用,只得从众多的设计作品中挑选一个来生产,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无法通过生产来实现价值。


二是在产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在生产之前,原材料要通过物流环节运送到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采取模具铸造和机械加工等方法,其造型能力受制于所使用的工具,物体形状越复杂,制造成本越高;产品生产出之后,需要将产品运送到各地,会占用能源、交通、仓储、人力等很多资源。


三是在消费端,产品不一定能真正受到用户的喜欢。通过传统制造方式生产的产品,一般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但在创意、设计方面,却未必受到用户的欢迎。用户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更多的选择。特别是用户需要的个性化定制的产品,传统制造方式因为本成原因很难现实。


而解决传统制造业这些痼疾的最好方式,就是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设计师平台,结合3D打印“个性化定制”的优点,打造出遍布世界各地的分布式制造点。其主要思想如下:


3D打印目前存在的“打印速度慢、难以批量成品”的问题,可以通过分布式制造来解决。分布式的概念,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的思想中已有体现,只不过他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是分布式能源。笔者认为,分布式制造与分布式能源并不矛盾,只不过一个是未来工业的生产方式,另一个是工来生产的原动力。


在分布式制造的基础上,产品生产的单位时间消耗变得无足轻重,1万个分布式制造点生产出单个成品,与1万个成品在1个加工厂制造,其产能一样。而且前者无需仓储、物流的环节。


要打造分式制造点,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必须拥有以庞大的设计作品为基础的设计师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任何人即使不具备建模的知识,但只要有产品设计的创意,就可以和设计师及时进行沟通,设计出自己想要的数字模型,然后通过3D打印机来实现;另一方面,这个平台必须能够确保证设计师赢利,设计师的创造力、创意思维才能源源不断地发挥出来。一旦解决了这些问题,互联网与制造业就可以彻底打通。有了完善的设计师平台,在人群聚集的互联网上,创新创新思想就可以得到实现;有了以3D打印机为工具的分布式制造点,可以为制造点周边的普通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的产品。


这些分布式制造点如何去打造,笔者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传统的小商品店、零售店,就是分布式制造点,比如文具店、灯具店、饰品店、眼镜店、蛋糕店等等,在当下和未来,都可以结合3D打印技术和传统制造方式,完成一些产品的实现,比如创意U盘、笔筒、灯罩等等;二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创客”,他们将是未来分布式制造点的一个分支,他们可以完成一些新产品的实现;三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他们能购置价格昂贵的工业级3D打印机,能生产制造出材料多样的汽车配件、建筑、装修、服装、鞋类等产品。


这种以创意设计平台与分布式制造的方式,将会形成一种全新的D2U(Designer to User)的商业模式。即线上的设计师直接与用户对接,从而省去大量的中间环节。


而3D打印产品本身,如果与大数据平台相对接,会产生更大的价值。下面以笔者团队研发的三维定制鞋为例,简单介绍一下这种产品的优势。


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的三维定制鞋是3D打印技术在垂直商业领域中的具体落地项目之一。通过对广泛人群的足部特征扫描、采样,将信息汇聚到云计算中心,形成规模庞大、可详尽分析的抽象数据,再结合3D打印定制化生产的特点和传统制造批量生产的优势,将虚拟的数据对象转化为实体成品。


精确的市场定位。人类的足部三维数据因地域、人种、个体特征等因素差异较大。传统的制鞋模式只能以尺码进行估计,无法对各类足部疾病,如平足、高足弓、先天性足部缺陷等进行长期的数据跟踪。而三维定制鞋加上大数据的模式,前端精确地对个体的足部形态进行数据采集,后端的分布式存储集群对海量数据进行汇总。用户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的查询检索功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鞋类,实现个性化定制;鞋类厂商则可以根据特殊人群的脚型数据,更加精确地批量生产。


良好的用户黏度。传统电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交易的便捷性,但用户在交易完成后,很少因为平台本身而产生依赖,同样服务质量的电商,用户的选择余地很大。而对于以人体大数据为支撑的平台,比如三维鞋类电商,则可以根据人的足部生长发育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不仅如此,一旦提供某个阶段的足部数据,用户就可以适应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鞋子。这两方面的特点,会使用户在线上线下不断地参与交互,所产生的用户黏度远远超过传统电商。


平台的垄断优势。大数据实施的对象是人,当某家公司掌握了足够多的人类数据时,也就意味掌握了足够多的变现可能,“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掌握了人类.”。三维定制鞋与大数据平台的结合,是大数据落地的优良的入口。未来不论是鞋类厂商还是其他传统电商,想要获得用户的足部数据,都要依赖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三维鞋类电商提供支持;谁率先将这种平台推向市场,谁就拥有数据垄断的先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