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文旅大家苏东坡禅诗10首

2018-04-18 國學養心文化大講堂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自序》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苏轼是位独特的存在,他逸怀浩气,旷绝古今,他乐天开朗,能于糟糠中见珠玉,在野菜里觅美食。正是历史上的苏东坡让现代人知道,人的生命可以抵达什么样的丰富性,人的精神可以喷发到什么样的高度。



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之所以成为后来真正意义的苏东坡,恰是因为他贬黜黄州、惠州与儋州后的十年不得意,而这种不得意也成就了我们心目中那个无人能够超越的苏东坡。


01

黄州:从诗仙到坡仙


1079年盛夏的一天,苏轼因言获罪,此时他正在湖州太守任上。宋人笔记为我们还原了历史上的这一时刻:皇甫等人,凶神恶煞般闯进府院,“拿一太守,如捉小鸡”,苏家上下几十口,“长幼几怖死……”


这就是震动朝野的乌台诗案。王安石惜才,上书问皇帝:“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案子这才终了。苏轼的贬黜生活正式拉开帷幕。他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


正是在这里,苏轼开始转向,成为了苏东坡。我们还要记住一个好太守的名字:徐君猷。正是他,破例把城东一块五十亩的废弃营地给了苏轼,名之“东坡”,解决了苏家老小的生存问题。“东坡”一名,记载着历史上一段真实的暖意。


贬黜黄州,是苏轼生命中的第一个大波折。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原先的好友,在路上碰到了,竟以纸扇遮住半边脸,唯恐避之不及……他过去一直受朝廷的恩宠和众人的追捧,目光从来都是昂扬朝上,而在这块黄州贫瘠的坡地上,他只能挥锄耕作,目光朝下,凝神聚气……这倒有助于一个人向内省察,看到自己的内心。他不埋怨,不忌恨,从昔日诗仙安安稳稳着了陆,一变而成了“坡翁”,安心做起了凡人。


他有了大把的时间,开始捡瓦砾,盖雪堂,研究养生之道,研究美食,研究酿酒……耕作之余,东坡便坐在灶前,潜心尝试,细火慢炖,终于煨出了鲜亮香糯的“东坡肉”,香飘四邻。还有“东坡汤”、“东坡肘子”……全是穷人的地头菜,一经他手,却成了美食,成了名扬千古的文化奇观。在田间地头,在灶火屋里,“坡翁”炼成了“坡仙”。


仕途滑坡,精神开始爬坡。苦难能造成精神的萎缩,亦能造就精神的升华。五十亩的坡地足够开阔了,东坡目光也变得豁然开朗,他因宽容而从容,因从容而雍容。黄州,成了东坡最初的精神涵养地。


黄州五年,东坡不仅老农做得成功,厨师当得漂亮,诗书画也日臻精湛,留下的皆是惊世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浣溪沙》、《江城子》、《定风波》、《记承天寺夜游》……


02

惠州:大喜,大悲


“苏东坡”是个动词。苏子并非一下子成为了苏东坡。得意时,他是在朝的苏轼。失意时,他便成了在野的苏东坡。


黄州之后,在太后庇护下,苏子复出,步步进阶,成了“帝师”,给小皇帝讲经。重现在世人眼中的,依旧是那个爱开玩笑爱讽刺才气横溢有担当的官场上的苏轼,他文名日隆,成了公认的文坛领袖,重新过起了门庭若市诗酒酬和的生活。高太后猝然离世,苏轼的好日子也随之戛然而止。他被再次贬出了京城,这次是更偏远的惠州。


苏轼脱去一身官袍,翻山越岭,垂老投荒。他艰难地走向民间深处。他又一次成为了苏东坡。


东坡精神的又一标志性内涵,是乐观豁达。证据之一,是他刚刚落脚,给友人写信,以难以想象的乐观与幽默,戏谑道:“兄弟俱窜……”骄矜的文人,谁会用“窜”来形容自己的狼狈情形呢?


惠州市肆寥落,全城一天也就只杀一头羊,好肉全供给官宦了。这却难不倒东坡。他给弟弟写信,沾沾自喜一个新发现:“不敢与官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骨间亦有微肉,煮熟热酒漉,随意用酒薄点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摘剔牙綮……”舌尖上的微肉,自然满足不了口腹之欲,却足以滋养达观阔朗的性情。


惠州有两件大事。一喜一悲。惠州有河,当地人来往两岸,都凭着一座破烂浮桥。东坡要造桥,“助以犀带”,做官没了前途,要这官带何用?钱还是不够。就写信动员子由一家,把皇帝昔日“所赐金钱数千”捐了出来。新桥落成之日,当地人喜极而泣,簇拥着东坡,“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可见多么轰动。


悲的是,一路陪着先生吃苦受难的朝云,却病逝于惠州。东坡大恸,为朝云写下《墓志铭》,赞她“敏而好义,事先生二十三年,忠敬若一……”朝云是侍妾,小苏轼26岁。才子佳人,伉俪情深,佳人逝去,颇为伤感。


03

儋州:任性逍遥,随缘放旷


东坡老是管不住自己的一张嘴,一杆笔。到惠州第三年,“鸡犬识东坡”,他与当地百姓早已是水乳交融。东坡魅力之大,有诗为证:“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东坡万没料到,自己的这首《纵笔》为他带来了更深的灾难,新的贬谪随之而来,他被发配海南蛮荒之地。这回他带上了一副空棺,向死而生。


到了海南的儋州,“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碳,夏无寒泉……”这“六无”令人读来心酸,东坡却没有丝毫沉沦。


儋州人顿顿食薯,荤菜只有熏鼠、烧蝙蝠……为能活着回中州,他千方百计找到了牡蛎,大呼味美,立即给三子苏过写信,嘱其“无令中朝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他很快又在儋州开始了喝酒、作诗、交朋友的神仙日子。他努力学习当地方言,也教黎人学习中原文化,他教出了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东坡拄着藤杖,人老诗熟,渐入化境:“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儋州有个老婆婆,瘪着一张嘴,笑话东坡:“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东坡并不着恼,反觉老人深刻,从此称她为“春梦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绝不乏真性情者,唯东坡一人,任性得一塌糊涂。他在《论修养帖寄子由》中说到:“任性逍遥,随缘放旷。”这里的任性,并非无赖小儿的耍性子,而是随性随缘,无所约束。“放旷”,不是放浪,是放下。因为放下,天地因之旷远辽阔。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苏东坡: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月下的漫步者……最后,他才说,苏东坡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的确,东坡的魅力,绝不仅仅在其诗作,而在于他历经磨砺却日益纯净、天真烂漫的大情怀。黄州惠州儋州,是从苏轼到苏东坡的精神转向,记载着他从得意到失意的仕途跌落,记载着他从失意而至诗意的精神跃升,记载着他从走向大境界的踽踽背影。(前文原载于《新华日报》)


苏东坡禅诗10首




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赏析: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就像是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偶然留下一些爪印,然后又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人生如梦,转眼即逝。凡事皆会过去,再努力回忆也无济于事。常人亦会过去,从暂时的分离到永久的诀别,谁都无法避免。坏好迷悟都会过去,你什么也留不住,明白了这一点,便是觉悟的开始。


 

2、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病中游祖塔院》


紫李黄瓜林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赏析:人生一世,忙忙碌碌,为功名,为财富。却没有一刻是为自己的身体,为自己的生命。苏轼说,因病得闲,不是什么坏事。起码让人们可以在日常的忙碌中抽出身来,有空来照看下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生命活得太忙碌、太焦虑了,只有“安心”才是最好的药方。

 


3、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赏析:世间万事万物都遵循着因缘和合,相互相生的道理。琴自己不能发声音,指头之间也不能发出声音,只有二者合一,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世间的事情,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事物的出现,必然有它产生的道理,一件事情的成功背后必然也有着它成功的原因,凡事皆是因缘和合,相互相生。

 

 

4、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风雨也好,晴朗也好,与我而言,有何分别?一个人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有了舍弃名利的觉悟,此生无论是怎样的境遇都不那么重要了。无论是回首往事还是展望未来都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5、且陶陶、乐尽天真。


《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赏析: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苏轼连用三典,告诉我们人生短促,为了蝇头微利,费尽精神,在这如梦一般短暂的人生里,实在是可笑。


时光易逝催人老,不如远离贪欲,退隐还乡,对着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做个凡人。


 

6.夜来八万四千偈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赏析:山川,河流,清风,明月,都有佛性。只要你静下心去体悟,任何事物可以成为你心灵的镜子,引导你回到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心中潜藏的珍宝。   


一夜之间,佛陀通过万物诉说佛法。众人身在其中,却只会抱怨,终日陷在烦恼中,一再错过真正的珍宝,一再迷失自己的真心,可悲可叹。 


 

7. 一树春风有两枝


一树春风有两枝,南枝向暖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赏析:在禅的世界里,物我是一体,外在的山河大地就是内在的山河大地,大千世界就是内心的世界,物我之间已无分别,而是完全调合为一。


人与山河,就好像是一棵树上的不同树叶,接受同样的空气、阳光、水分,虽然树叶的脉络不同,但却能彼此无碍地共存于同一棵树上。


 

8. 不如无境自无尘


有主还须更有宾,不如无境自无尘。 

自从半夜安心后,失却当年觉痛人。 


赏析:相传这是苏东坡的“开悟”诗。就像禅宗六祖慧能佛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样。人类认识事物,总是有主有客,有物我之别。苏轼在禅悟中,从“有主有宾”到“无境无尘”,物我相遇,物我消融,如天心圆月,寂然长照,如如不动。


 

9. 已外浮名更外身


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

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


赏析:在禅者眼中,红尘中轰轰烈烈的事情,都不过是区区心事,是不入法眼,不住禅心的。这也是禅者与普通人的区别。对于生活与世界的看法,禅者如立山头,尘世人却身处哄闹的人间,禅者自若,而世人惶恐。再大的雷声,在禅者犹如婴儿之声;人间却把雷声当做神明。刘备还因此吓掉了筷子。

 

心中无事便无事,外事皆由心中生。不执着于外,而省于内。对于世人来说天大的事情,在禅者的眼中也不过是蚊虫小事。这就是禅者的高蹈超脱,世人的痴迷妄念。


 

10.水月池中桂影多


《水月寺》 


千尺长松挂薜萝,梯云岭上一声歌。

湖山深秀有何处,水月池中桂影多。

 

赏析:人生是场路过,活成是折磨,活成是洒脱,一切都在于你的眼中看到了什么,春风来,杏花落。 秋雨至,芭蕉阔。人生不管相逢谁,一脸笑容,几句珍重。

 

这世间的故事,雅在哪里雅,俗在哪里俗,借问人生何处去,回首已是烟雨雾。百年的纠缠,一时的虚幻,到头来,故事如梦水如天。


水月一场,莫慌张,他乡是何乡,万事休才休。活它一场天宽海阔,此心清凉。

来源:儒风大家




《国学养心文化大讲堂》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以易、医、农、儒、释、道、宗教、哲学、历史、以及琴棋书画等“人生八雅”为主题的公益讲座.


创办于2013年11月

投稿邮箱:dayoudao@126.com

小编微信号:gdrm884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