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违约潮隐现!追求7%的收益,却连本金都快没了…

2018-01-30 观察君 金融观察家

大连机床又违约了!


它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


问题是:对你的钱有什么影响?


又违约了!


大连机床集团又违约了!咦,我为什么要说又?


近日,上海清算所公告称:


2017年1月16日是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大连机床”)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截至16日日终,公司仍未足额收到大连机床支付的付息资金,暂无法代理发行人进行本期债券的付息工作。



这已经是大连机床第N次违约了,而实际上在2017年初的时候,大连机床就已经没有可担保的资产了。


多次违约,没有担保资产,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借钱给大连机床?


第一、国企(你懂的);

第二、年收益率可以达到7%。


这种企业可以达到这个收益率,对很多人来说,简直就像沙漠中的一眼清泉一般,但是事实证明,这只是海市蜃楼!


回想起东北特钢违约,套路基本上是一样的,先无法按期付息,然后本金违约。投资者们都惊着了:国企还会违约?国开行承销的债券还会违约?


后来的中煤华昱能源的债权违约则告诉我们,地方国企那都不是事,央企的子公司也会违约!


现在大连机床又开始了。


违约?不怕,有债转股!


不仅仅是大连机床,今年年初一开始,就有几家大中型企业违约!


1月15日,春和集团与其承销商国开证券就“15春和CP001”违约兑付一事对簿公堂。


1月16日,丹东港公告称,本应在1月13日兑付本息的2015年度第一期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15丹东港PPN001”,因未能筹集足额偿付资金,构成实质违约。


1月18日,川煤集团公告称,2015年度第一期非公开定向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5川煤炭PPN001”,未能按期足额偿付,仅能支付利息。


一月份还没结束,不少的企业已经无法兑付债券了!而这其中包含着不少很有影响力的大中型企业!


更令人担忧的是,今年接下来的时间不少公司的偿债压力将变得更大!


据统计,2016年以前公司债年均偿还量不到1000亿元,2017年偿债规模超过3000亿元,2018年将超过4300亿元。


而与债务的高速增长相对的,却是货币供应量的下滑和经济的放缓!


货币供应量下滑:



去年12月,M2刚刚破了历史新低,以前市场流动性活跃的时候,还可以互相拆借,现在整个市场上都没有钱了,借无可借,企业的经营很有可能出现问题,还不上债的问题很有可能会继续发生


经济放缓: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的增速正在不断地放缓,虽然今年实现了七年来的首次回升,但短期下行压力依然很大!


经济发展放缓,市场需求就会下降,而市场需求下降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没钱还可以借,没人买东西,总不能白送吧!


所以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还不上债的企业可能越来越多!


既然有债,就要化解,那么怎么化解呢?


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词出现在我们眼前!


债转股!


对债转股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原本借钱当债主,现在摇身一变成了股东,欠债就变成了股权投资。


这样一来,欠债的企业不仅债务减少负债率下降,可以继续找银行借钱融资,而且可以把原来要还的利息变成分红,间接降低偿付压力。


其实,债转股这个词并不新鲜,很早之前就有这个政策。


1999年,东方、信达、华融、长城四大AMC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并规定存续期为10年,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处置相对应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


说简单点,就是把短期坏账,变成长期股权!从债权人变成投资者!


以前债转股是只有国企才能进行的业务,而在今年1月26日,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以及“一行三会”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实施中有关具体政策问题的通知》!


里面专门提到了一条,债转股将不再是国企的专利!


也就是说,企业债和公司债也有可能债转股!


有些朋友说,转就转呗,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些和我们当然有关系,因为在七部委联合发布的新规中,符合条件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有非银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是可以向债转股相关的基金出资。


说白了,到时候承担这些所谓的债转股的人,有一部分可能就是购买理财的我们。


债转股,看起来很科学,但是企业经营一个基本常识是,企业要是债务出现违约,必然是经营出现问题,如果不能从经营上月扭亏为盈,再怎么强行转也一样早晚会出问题。


债转股后债务就不存在违约的说法,因为这已经不是一笔债,而是一笔投资,但是投资就有赔有赚,如果碰上乐视和保千里那样的公司,你觉得投资还可以收回成本吗?


银行都收不回成本,你的理财产品的收益又怎么得到保证?


如果不信的话,你可以去看看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是不是一直在升高!


根据融360的数据,上周银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6%!


你觉得你可以从中受益,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突然变得那么高,很简单,企业借不到钱,这也正说明了市场上的钱很紧张,市场上钱紧,企业就有可能经营不下去!


所以,高收益率的背后其实掩藏着连本金都收不回来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你还觉得和你没有关系吗?


我们该怎么办?


外部的环境我们改变不了,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策略,那么怎么改?观察君给各位朋友几个建议:


第一、不要乱买公司、企业债


在货币不断收紧的大环境下,经营企业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但是债券的收益却会不断升高!(因为借不到钱)把钱借给了企业,企业经营不善、破产,你连本金都拿不回来!11%x0=0,承诺给你再高的收益率有什么用呢?


而且,并不是央企或国企的债券就一定不会出问题!前文已经举了不少例子了!


第二、谨防你买的理财产品乱买公司、企业债


你买理财产品就是为了收益,银行和非银机构不把钱放出去就没有收益,但是放给哪些公司你想过没有,浦发银行的案子还历历在目,有些公司对自己的负债情况都不清楚,却放心大胆地向各个金融机构借款负债,这心得多大!如果你买的理财产品投向这样的公司怎么办?


还是那句话,不要再想着傻瓜理财,银行保本保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你买之前一定要看明白,你可以回去看看你买的理财产品说明书,我相信不少朋友的产品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的,而自己却一直以为是保本的!


第三、小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司、企业债


东北和上海的企业,同等的状况,各位朋友认为哪个企业容易违约?(没有地域黑,只是东北近年来确实经济状况不佳)


想一下就明白了,如果你非要投资公司、企业债,最好选择那六省一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深圳)的公司,并不是说绝对安全,但是相对来说违约率低一点!


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资金分散,同时不要迷信国企和银行理财,观察君在互动中发现不仅仅中老年人把国企和银行奉为圭臬,连90后的年轻人也是如此,有个年轻人,连货币基金都不敢买!


做投资不懂分散,将会越来越危险!这个时代,我们无处安放的不仅仅是青春,更是我们辛苦所得的财富!


精选好文:


任志强都唱空了!房价真的要下跌了?

小心卖房!90后女孩30万套牢上海四套房产,狂赚千万……


金融观察家

financetop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