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只有伤害和破坏?也许还有契机!

2018-04-05 观察君 金融观察家

商鞅变法惨遭车裂,王莽新政终遭凌迟,王安石晚年抑郁而终,张居正陷遭开棺戮尸,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改革者不论成败,除了那么站在南海边的那位四川老人,几乎没有一个以善终结尾!


原因很简单,只要改革就会触碰利益,触碰利益就会有人丢掉饭碗,许多人辛苦的活着就是为了一碗饭而已,你让我活不下去,我就要你的命!


于是,无数的中国人从历史里学会了一个道理,不要改革,永远都不要改革,哪怕原先的机器已经到了不能运转的地步,也不要轻易触碰任何一个零件!


所以,就有了那句至理名言:改革都是倒逼出来的


那么,浩浩荡荡发动贸易战的美国能够倒逼中国改革吗?


中美已势成水火!


自从3月1号起,特朗普步步紧逼,他先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开刀,一下子震慑住了欧洲、日本、韩国等国;然后迅速调转枪口对准中国,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下手,并以豁免欧日等国钢铝关税为由,要挟他们共同对中国出击


特朗普以为,这样庞大的数额,这样规模的贸易战气势,肯定能震慑住中方,中国会很快服软。通过极限手段恐吓对方,也一直是特朗普的拿手好戏。


但结果,肯定让他大失所望了,中国竟然表示要“奉陪到底”,而且针锋相对采取了反制措施,同等规模、同等数额、同等力度。这么强硬的反击,让他的气势彻底失去效果了。


本来所有人都预料,美国先开列出打击中国商品清单,中国再快,也得几天之后。哪知道,不到10个小时,中国就开列了报复清单,同样是500亿美元,同样是25%关税,毫不犹豫,没商量余地。


而且,中国外交部、商务部、驻WTO代表团、驻美使馆等几乎同时强硬发声,斥责美国自私自利。(在这里,要为此次几个部门的行政效率点赞)


虽然,商务部还在重申,谈判的大门还没有关闭,但是任何一个有社会常识的人都看的出来,中国和美国已经撕破脸了!


接下来,就是看谁先让步了!


贸易战不是好东西,制裁清单会给中美双方都带来伤害。


美国的大豆生产者,汽车企业,飞机制造商,利润都有可能会下降,同时没有了中国的廉价商品对美国普通家庭的生活也会带来影响;而中国对美国在技术进口以及融资上存在一定成都的依赖,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也需要美国的市场,而美国此次打击的主要都是中国的高科技产品!


总而言之,一句话,中国和美国都不要想从贸易战中全身而退!


但是,贸易战对于中美两国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答案是:否定的


贸易战的另一面!


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我说:每件事都有另一面。


这个世界上不会有绝对的坏人,同样也不会有绝对的坏事,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消极的一面就会有积极的一面!


抛开美国不谈,我们来看看中美贸易战可以给中国带来什么某些别的影响?


可以降低中国的改革阻力!


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改革,因为改革带给人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痛苦是短时间内绝对没有办法弥补的,但是,在外力的影响下,这一切都会变得不同!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领导,***问题现在很棘手,目前是归税务局管还是归财政部管?要不这块先不动了,咱还按老一套来吧?”


“有没有觉悟,现在大敌当前,老美刀子都亮出来了,不服从命令就给我滚蛋。”


于是,很神奇的就有了一条新闻:



以前费老鼻子的劲才能推行的减税,居然这么快就通过了!


虽然只减了一个点,但是背后的意义确实很重大的。


观察君昨天说了,国民经济三驾马车,去杠杆让投资失去了动力,贸易战让外贸哑火,只能靠国内消费提振国民经济了。


所以,减税势在必行,而且相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减负措施!


当然,为了满足认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必须让老百姓手上有更多的钱,但是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出台,不能不说没有收到贸易战的影响!


而贸易战带来的影响恐怕还不止这些。


啃最难啃的骨头!


减税很难,但是改革中最难的地方,其实是减人!


自2015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一直有一个主导思想——“三去一降一补”。它们分别是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去产能:去低利润、高污染的产能;

去库存:为新的产能提供空间;

去杠杆:降低长期性和系统性风险;

降成本:是提高效率的基础;

补短板: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平衡供需关系。


当时提出供给侧改革时,大部分人是一头雾水,甚至是不太看好的。直到今年,大家慢慢都接受了,甚至是领悟到了供给侧的威力。


去产能关停小厂搞得轰轰烈烈、去库存让人直拍大腿、去杠杆让投机者压力倍增、补短板也让部分新科技企业有了大提升。


然而这里面最难的降成本其实刚刚拉开序幕,减税只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最难,因为这里面包含着制度成本,说白了,就是行政成本!


过去,在降行政成本上也做过多种尝试和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等诸多方面。但是最终,结果还不令人特别满意。


人们总觉得只要和ZF打交道,就非常难,事难办、脸难看。企业还是觉得税负大、成本高,压力大,民间投资也增长乏力。尽三令五申,现在也稍有改善,但行政成本依然高居不下。


那么,哪来的那么高的行政成本,主要就是下面三条:


行政性收费;

灰色隐性寻租成本;

时间成本。


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行政成本的的确确有所下降,比如:


政务电子化,节约时间成本;

反腐、监督举报,使灰色成本有所收敛;

事业编制减编。


但力度远远不够,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就必然要打破核心利益集团。


学生校外补课为何屡禁不止?给企业降税怎么就降不下去?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为什么不能再收缩?这已经不是抓一两个人贪腐的问题,而是牵扯到多个部门、整个行政人员的利益。


然而哪有那么容易,原本我躺着就有钱赚,现在让我别管了,干其他活去,蛋糕是这么好动的话,改革就不会那么难了。


但是,现在贸易战来了,每个部门都在上演重复的对话:


下属:我不想改,新的工作太累,收入太少!


领导:老美现在想给中国找事,不改不行,不改就走人!


于是更神奇的变化就来了: 


  

居然合并、裁撤了8个正部级的机构,7个副部级的机构!


用不了那么多的人了,行政成本自然也就降下来了,成本降下来了,负担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行动如此迅速,这在原来你敢想象吗?


当然,也许本来就想要精兵简政,但是贸易战的到来无疑加快了这个进程!


结语:


说这个问题,没有捧谁或者贬低谁的意思,只是提供另一种视角去看中美贸易战。


大清之所以会出现洋务运动、百日维新,不是从天朝上国的梦里醒了,而是因为输掉了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日本之所以会有明治维新,是因为美国的舰队轰开了日本的大门,事物的发展取决于内部的因素,但是外因也是不可缺少的催化剂!


事实就是:“改革真的是倒逼出来的”!逼得越紧,改的越快


精选好文:

传奇谢幕!一年一首富,百年李嘉诚!

只有楼市调控才能消灭刚需!

中信银行“做空”北京楼市?买房者彻夜无眠?


金融观察家

financetop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