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出境游学,游而不学?

2017-08-11 王晓舟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一到暑期,国外游学、出境夏令营游等活动越来越火爆,家长趋之若鹜大方买单,但动辄万余元的费用让人感慨出国游学成了‘碎钞机’。但花了钱,学生游学又能有多少收获?行业无标准、缺行规,又缺乏市场监管主体,让不少孩子遭遇了走马观花式的‘伪游学’。”近日,北京日报的一篇报道关注到了出境游学“游而不学”的怪现状。


此前,一篇题为《月薪三万,还是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家长的朋友圈里疯转,讲的是月薪三万的企业高管妈妈,勉强能负担孩子的暑期花费。而其中最大的支出,就是去美国游学。


随着“走出去”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校意识到树立孩子国际视野、培养国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以学习之名,游走异国风情”的暑期游学项目也日渐火爆。



游学低龄化成为趋势


根据某教育机构提供的一份全国性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中小学生中,18.2%的被访者表示曾参加过海外游学,北京、上海、广州名列前茅,分别占12%、7.6%、5.4%。其中,47.2%的人在16岁-24岁第一次出国,而不满16岁就有此经历的孩子占26.9%。


有留学机构人士算了一笔账:仅按人均消费3万元来计算,中国赴海外游学的市场总规模大约能达到上百亿元。而根据《2016年国际游学发展报告》的预测,这一领域在10年后将形成万亿级市场。在暴利的驱动下,游学产业链早已延伸至学校、旅行社、留学中介等。


家长抱怨,游学里的“坑”太多


低龄游学究竟能否换来孩子切实的收获?很多参加过游学的学生和家长,都用了“坑”这个字来作为概括。


重游轻学乱象丛生。孩子得到的只是蜻蜓点水式的经历,“大学游变成校园游”“英语得不到提高”“游学变购物”……来自失望的家长的质疑不绝于耳。


游学里的“坑”


1.语言“坑”:国外游学很重要的目的是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但如果孩子在国内英语不是特别好的话,去国外交流会遇到很大障碍。美国一些家庭专做中国学生生意,自家的小楼住几十个中国学生,一屋子中国人很难有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


2.参观上课“坑”:海外游学的名校参观包括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参观学校,而这样的参观在许多大学是免费的,不仅免费,学校官网申请之后,还会有志愿者前来讲解,当然也是免费。与此同时,由于许多海外高校公共资源可以租借,游学机构便会邀请一些非大学教师讲授一些通识课程。


3.实习、志愿者“坑”:申请美国大学很重视学生的“志愿服务”经历。于是很多机构打着“志愿者”的名头,组织学生去海外志愿服务,这些内容听着吸引人,其实又是一种坑人的方式。不仅需要自己花钱,志愿服务的内容也仅占很小一部分,其他更多的时间都是在玩。


游学市场监管半真空


尽管很多家长对游学的高昂费用和路程设计表示质疑,但游学机构表示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高兴。”


“只要孩子高兴了,家长怎么样都好说。”重庆某旅行社负责游学业务的经理坦言,项目活动内容设计上关键要看能不能“讨好”孩子。领队老师们都知道,不管孩子在国外学到多少知识,但一定要让他们高兴。只要高兴了,即使是“游多学少”,买了一堆纪念品,家长们也不会找麻烦。


2012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委曾联合下发通知,其中规定,游学项目的主办单位不得以营利目的组织出国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并规定主办单位应是中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对外教育交流机构或者共青团、少先队与妇联组织,可以委托国家旅游局许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承办。 


今年5月1日,由国家旅游局于年初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行业标准正式开始实施。标准旨在进一步规范游学旅行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引导和推动游学旅行健康发展。


尽管已经有文件出台,但真正实现对游学市场教育内容的监管尚有“一定距离”。有业内人士直言,从目前游学市场分割来看,除了教育机构和旅行社占据大部分市场,组织方仍是良莠不齐,且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游学内容的监管和引导几乎处于半真空状态。



小编建议:低龄游学,量力而行


面对国内目前的游学现状,家长和学生应端正对游学的认识,从家庭的经济条件出发,明确游学的出发点而不过分注重方式


北京某中学的班主任徐老师说,想靠十几天时间就深入了解外国文化显然是不现实的。再加上现在很多游学项目都是旅行社组织的,在课程设计和增长见识方面就会更欠缺,显得“虚火旺盛”。


1.不盲目跟风,从孩子的性格、能力来评估是否适合游学,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课程和富有特色的路线。如孩子对科技知识感兴趣,则可选择包含科技馆、航天馆参观一类的游学方案;如果孩子善于挖掘历史人文,那么有底蕴的城市就更适合作为游学的目的地。


2.认真考察游学市场,注重口碑。提前询问行程安排,了解费用中涵盖的具体活动内容,了解参观形式和讲授课程,询问机构能否为孩子提供专门与当地人交流的机会。


3.在出发前帮助孩子做好“功课”,充分准备。对游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交通、食宿、安全问题,提前为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利用网络更多地了解当地的风土文化,有助于孩子更顺利地度过游学生活。


就游学本身而言,学生走出国门感受异地的文化氛围,与同龄人同吃同住同交流,从中发现更广阔的世界,感悟更多人生的意义,这才是游学的根本目的。“像一些亲子节目展现的那样,暑假全家人一起出去旅游,带孩子到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去感受一下,收获可能更大。”


版权声明

本文系微信公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ID:zgc-mtb)”原创文章,编辑后增加的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原创文章及原创图片版权归属本公号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转载请公号后台留言联系授权,并在转载文中注明作者及简介、来源公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ID:zgc-mtb)”、原文链接,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