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带一路”教育对话: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未来学校分组会议

2017-11-29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在圆满承办了第四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后,11月28日,又一重量级会议—— “一带一路”教育对话走进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会议的主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未来学校,来自中国、俄罗斯、土耳其、新加坡、英国、摩尔多瓦、立陶宛、波兰、马尔代夫以及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的近百位中外代表参加了对话。


场照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殷长春在致辞中表示,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对教育影响不断深入,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育形式不断涌现,教育理念、目标、形式和内容发生重要变化,如何推动学校教育变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主题。


殷长春书记发表致辞


会议东道主北京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总经理杨丹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当今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互联互通的加强,教育领域国际交往与研究合作的深化成为必然趋势。北京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将以会议为契机,整合教育创新资源,加大教育创新力度,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共赢,为实现民心相通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杨丹总经理发表致辞


会议上半场,与会嘉宾就“未来学校与教育创新”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土耳其教育部科技司司长布库克(Mustafa Hakan Bucuk)介绍了土耳其教育体系近年来的数字化转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素研究员介绍了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她指出,未来学校课程呈现几个突出特点,更加契合学生个性发展,满足每一个学生需求,更加注重与真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更加注重与社会的结合;俄罗斯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教育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科洛丽娜(Diana Koroleva)介绍了俄罗斯国家教育创新大赛,以竞赛形式推动教育理念、内容和形式创新。


王素所长发表讲话


来自新加坡教育部国际司的何佩娥(Grace Ho)介绍了新加坡教育和培训体系为应为未来经济发展对于劳动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所做的革新。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校长范胜武从教育理念创新、课程建设、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转型等角度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学校实践层面的案例。上半场最后,所有发言嘉宾还就“信息技术给教育体系带来的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


小组对话1


会议下半场的主题是“未来学校的教学与评价”,包括五个主题报告。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高级研究员鲍丽娜(Korsnakova Paulina)强调了在信息技术不断改变教育环境的今天,阅读素养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摩尔多瓦大学副校长普鲁斯(Elena Prus)从文化建构和语义学的视角对于网络时代,文本的根本特质及其对在线学习的影响进行了反思。英国剑桥大学评估部高级教育顾问韦弗斯(Ellen Weavers)认为,全球教育政策交流不断深入,但教育系统自有的复杂性、回弹性和连贯性依然是提升学业成就和政策借鉴实施的关键影响因素。


北京联合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周华丽研究员分享了她对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范式转型的研究与教师培训实践。来自立陶宛陶宛维陶塔斯•马格纳斯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奥斯拉(Aušra Rutkienė)介绍了立陶宛利用信息技术助推教育质量提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下半场最后,发言嘉宾围绕在新的技术调整和教育改革过程中,如何实现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如何让技术更好地助力教师教学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并回答了听众提问。


小组对话2


现场提问


出席此次分组会议的还有,波兰教育研究院院长斯坦凯维奇(Piotr Stankiewicz)和马尔代夫国立大学校长拉西夫(MohamedLatheef)。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秦琳博士主持全天会议。会议结束后,与会中外代表实地参观了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了解中国在线教育发展与互联网教育和科技企业创新的最新情况。


嘉宾参访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此次分组会议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带一路’教育对话:研究、决策与创新”的分组会议之一。此次会议旨在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治理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


嘉宾合影


参会嘉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殷长春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总经理杨丹



土耳其教育部创新和教育技术总局研发项目司司长Mustafa Hakan BuCuk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素


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教育创新研究中心主任Diana Koroleva


新加坡教育部国际司Grace Ho


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校长范胜武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高级研究员Paulina Korsnakova


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副校长Elena Prus


英国剑桥大学评估部高级教育顾问Ellen Weavers


北京联合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周华丽


立陶宛维陶塔斯·马格纳斯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Ausra Rutkiene


波兰教育研究院院长斯坦凯维奇Piotr Stankiewicz


马尔代夫国立大学校长拉西夫Mohamed Latheef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研究所秦琳博士


文章来源:中国未来学校实验室


版权声明

本文系微信公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ID:zgc-mtb)”转载编辑文章,编辑后增加的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本公号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对其内容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快速审核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