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第五届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顺利召开

2017-12-18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2017年12月16-17日,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国高科集团共同主办,以“新时代、新技术、新教育”为主题的第五届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其中“互联网+大学教学创新”专题论坛于17日上午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新维学习空间站召开。现在,小编先带您回顾一下16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进行的主论坛的精彩内容!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主持开幕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晓宇、中国高科集团总裁印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局长郑永和、中宣部学习出版社社长董俊山、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处长张拥军、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装备与信息化处处长张权几位嘉宾发表致辞。


致辞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对本届论坛做开篇报告。


上午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创新技术分享,由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秘书长、杭州平治约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刘雨昕主持,好未来教育集团智慧教育事业部总经理王鲁、索尼中国教育事业部总经理赵威、IBM政府创新研究院高级咨询经理屈静结合实际案例对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刻的阐述。


下午论坛首先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吴峰主持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丁小浩、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李曼丽、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陆分别就时下关注的教育与科技结合的论题作相关报告。


接下来的创新实践分享环节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缪蓉与吴筱萌主持,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颍惠、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主任李万峰、河北雄县教育局局长赵勇鸿、贵州思南教育局局长曾应华对政府教育工作与科技结合的应用作了分享。


此次论坛还有,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山西省电教馆赵晋华馆长,河南省电教馆书记赵彤帆、中国教育报环球科教部主编黄蔚、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田立,宁波电大副校长陈曙、机械工业出版社基础教育分社社长马小涵、中央电教馆培训中心副主任马小强、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刘元良局长、山东省泰安新泰市教育局副局长陈绪伟、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教育局副局长路吉民、北京顺义杨镇中心小学朱秋庭校长、中国移动教育行业解决方案中心业务总监李晟等嘉宾参与。


论坛现场


论坛嘉宾


1

论坛开幕式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晓宇教授首先致欢迎辞。陈院长指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到MOOCs实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正在改变师生互动模式和课堂教学方式,也会对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学者将研究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深入基础教育和教学实践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教育学院已把发展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列入发展重心。


陈晓宇


接下来,中国高科集团总裁印涛致欢迎辞。印涛指出,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已经发展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教育信息化论坛。作为本次论坛的共同主办方之一,中国高科集团目前专注于教育领域,一直致力于充分整合各类科研院所及企业资源,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服务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寄望于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印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局长郑永和在致辞中指出,在教育创新的大环境下,基础教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渐受到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了教育信息化相关的课题,希望能够基于此壮大我国教育信息化科研团队,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郑永和


中宣部学习出版社社长董俊山在致辞中提到,从教育现代化的角度来看,现代化体现在人的精神改造、素质提升和思维进步。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为我们理解一系列问题开辟了新的视野,比如如何理解技术和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如何将技术与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以及如何为理解教育的宗旨提供技术支撑。十九大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新时代,从原来量的增长到质的转型,不仅需要先进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还要重视民族思维方式的转变和人民素养的提升,这是新时代对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我们的民族只有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开辟人文精神的新境界,才能得以顺利发展,创造人类历史的辉煌。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从内容实质上,通过与高科技和新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我们古老的教育本质,使教育在今天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董俊山


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处长张拥军在致辞中分享了他对“新”的理解,“北大是常为新的” ,北大的为新是一直以来的传统,存在于北大人血脉中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正是北大精神之所在。教育也是要常为新的,但是教育的精神和灵魂,需要我们去坚守。在教育的新潮中,更要坚守培养健康快乐的人的本质,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有知识的人,而还要培养能独立思考、有批判精神和有家国情怀的人。无论技术是新还是旧,能推动中国向好的方向上前进的教育,才是我们期待的教育。


张拥军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装备与信息化处处长张权在致辞中指出,教育部在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中不断做出努力与尝试,如“三通两平台”和“一师一优课”项目,均取得了瞩目的成果。通过“晒课”的形式,教师不仅有效使用了信息技术,也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给其他教师,促进教学改进,可见,信息化对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协作。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每个环节都有改造的可能,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张权


2

特邀主题报告


陈丽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发表了题为“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分析”的主题报告。陈校长指出,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已经进行了近三十年,如何才能让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是我们一直探索的话题。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基金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有志企业家带着新技术带着进入了这个领域,对企业来说盈利是第一的目的,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家是为了做有意义的事。我们有很多企业挣到了钱,但并没有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质的变化。教育绝不是量的积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是,我们如何对教育的发展做出实质的贡献,我们的着力点应该在哪里。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和国家发展的主要矛盾同样发生了变化,我们教育主要的矛盾不是优质资源的矛盾,而是学校班级供给方式与教育需求匹配之间的矛盾。大量的优质资源被限制,造成我们的教育供给方式与学习需求不匹配。教育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即让人过得幸福,很多社区教育是解决如何让人生活幸福的问题,很多社会问题,都是可以通过终身教育来解决的,但我们现在的很多教育,都还只是聚焦于精英教育。到2035年,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信息化的风向标不是用什么技术,而是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我国教育信息化经历了起步、应用的初级阶段,正处在融合、创新的新时代,信息化的目的不应该只在提高原有实践,而应该构建教育体系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缓解并解决主要矛盾,信息技术不再是教育变革的外部环境,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内生的动力。


陈丽


陈校长提出,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要认清楚其三个层次:基础规律层(知识生产与知识进化、认知与学习、教学交互)、技术方法层(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与认知工具、教育大数据技术、教育人工智能)和实践变革层(教育内容、教与学方法、教育评价、教育治理、教育供给方式)。技术方法层要和实践变革层要紧密结合。


第一,基础规律层。对于基础规律的认识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同时也是关键所在,决定了教育的理念和出发点。知识生产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互联网让知识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传递的方式也需要相应变革。互联网环境下,个体在知识创新中协同学习,学习的新规律是教育改革的科学基础,教育科学是比自然科学更为复杂的领域。目前,脑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已得到广泛关注,大数据成为认知学习规律的新范式,是我们构建新的教育规律的新范式,通过学习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和在线学习中学生注意力转移的轨迹。教育交互的对象、交互方式和交互时空都在发生变化,认知其中规律,我们的教育实践才能有所突破。基于教与学行为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其交互规律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大数据为我们认识学习规律提供了质的帮助。


第二,技术方法层。技术方法层的研究需要破解四个问题:技术的环境用途是什么,如何应用技术,如何配置技术,如何评价技术的应用效果,以及什么样的技术配置是合理的?不同经济地区需要的技术发展是不一样的,学习资源与认知工具的研究与开发应得到足够关注,目前,与学科相结合的学习资源还严重不足。


第三,实践创新层。实践创新层应重点关注教育的供给和改革,从供给方驱动的教育服务模式改为消费驱动的教育服务模式,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MOOCs不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是服务模式。改革核心要以用户为核心,以智慧学伴满足班级标准化教育中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最后,陈校长强调教育信息化应始于教育问题,终于系统解决方案和新规律的认知。以多学科、多主体高度融合的组织方式,管理者、实践者和研究者通过密切配合来解决教育问题,以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


王战军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发表了题为“大数据驱动教育研究新范式:动态范式“的主题报告。王主任指出,我国教育发展迈进新时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在新的时代,利用新的技术能否改变传统知识结构。高考与人才评价面临新问题,对人才应该如何进行评价,高考的改革应该是改革人才选拔的方式。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新变化。研究型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高等教育进入”双一流建设“新阶段,双一流建设是国家战略,终极目标是使我们高等教育跻身世界高等教育前列,进而引领高等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来了思维模式的变化,对于大学学科的建设,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培养,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思维模式,应在技术的支撑下进行跨学科建设。教育方式、学习习惯针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化学习之间会产生冲突,如何解决这些冲突,需要我们用新技术、大数据等方法来研究。王主任强调,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迈入新时代,新时代我们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思想、思维、理念和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全过程、全样本、全景式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动态呈现教育研究,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动态的范式具有全样本、全透明、交互性、全过程、全景式的五大特征。这种动态方式是以大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强调数据来源的广泛性,以分析、诊断、描述等方式,通过数据之间的交互,发现数据的价值,直观呈现教育教学状态,从而通过预测、预警来管理教学过程。最后,王主任总结了教育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我们需要建立新的范式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王战军


3

创新技术分享


在创新技术分享环节,好未来教育集团智慧教育事业部总经理王鲁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的主题分享。王鲁首先介绍了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如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指出了数据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在国际舞台的优势。接下来他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好未来魔镜系统能够让教师、家长了解学生的课堂状态。再如通过知识标注对全国中高考试题进行结构化处理,从而建立学科知识点题库,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进行选题和备课。再如通过大数据来进行手写作业的批改,并能够通过对手写过程的分析来了解学生做题的行为过程及相应行为动力。在学习环节中,学生能够通过系统做题,获得批改结果和分析报告,得到错题的讲解推送和相关试题;在课堂环节中,学生和教师能够收到批改的实时情况,并能够将笔记投屏。不仅帮助教师节省了批改作业的时间,教师通过批改结果的数据来进行决策,形成教学、教研的闭环。最后,王鲁提出希望通过AI技术与优质教育内容相融合,推动教育进步的新愿景。


王鲁


随后,索尼中国教育事业部总经理赵威发表了题为“索尼黑科技在人工智能及教育领域的应用”的主题分享。索尼在人工智能的布局实现较早,如AI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能够通过深度学习来促进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如大数据分析等。赵威还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家庭、课堂和生活等多场景提供体验式学习的案例,以及能够增强学习者浸入式或互动式的体验、拓展学习者创造的边界的VR教育应用。最后,赵威提出了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来改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期许。


赵威


接下来,IBM政府创新研究院高级咨询经理屈静发表了题为“人机同行的教育创新”的主题分享。屈静从象棋届的人机大战出发,引出了人工智能认知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屈静指出在认知计算时代,人类与机器的关系在发生变化,人和机器是共生关系。在教育场景下,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阶段性的划分,分别是在线学习系统、自适应学习、基于人机互动的智能导师。随后,介绍了基于人机交互技术的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最后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跨界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展望。


屈静


4

特邀主题报告


主持人吴峰


丁小浩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丁小浩教授发表了题为“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研究——机遇与挑战”的演讲。首先,大数据是一个专有名词,具有特定的含义,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等优势。丁教授从测量、抽样与全体、分析方法、相关性和因果性等四方面分析了大数据带来的挑战。结合自己的研究,丁教授认为大数据同样面临着信度效度的问题,有价值的信息也是有限的,同时也无法保证大数据的数据真实性,例如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意愿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虽然对于大数据而言,样本的本身就是总体,减少了很多代表性的偏差,但是依然有推广性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分析方法而言,相较于统计学,数据挖掘是一门尚未成熟的学科,要认识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依然存在一定的障碍。丁教授指出,应对大数据的挑战,应加强“大数据”库的设计,收集、储存、处理;“技术”人员要与“业务”人员密切合作;大数据和小数据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加强数据建设的成本意识,不要轻视、忽略基于“小数据”的开发。


丁小浩


李曼丽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李曼丽教授发表了题为“新技术与经典教育问题融合研究的探讨”的主题报告。李教授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学习科学的看法:第一,新技术及其对教育研究的促进;第二,基于自己团队所做的一些研究的看法;第三,对学习科学在国内外的发展的简介。李教授提到,从国家层面将教育与信息紧密联系起来,信息化已经从最初的应用于基础设施发展到目前的教育创新融合。技术带动教育对教育推动力量的多元性,呈现出全球化共性特征和本土化个性特色。在校教育的发展促进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开发,也促进人们对于教学设施、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思考。放眼当下,各国对于在线教育发展都展开了丰富的实践。回顾历史,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如今的信息时代,我们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师角色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习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认知科学和信息技术促进学习科学的发展,也促进教育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接下来,李教授结合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运用大数据和新技术,以学科融合的视角,做出的创新性研究尝试。李教授认为,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大致可分为认知科学视角的学习研究、情境认知视角的学习研究和脑与神经科学视角的学习研究,这些研究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与推动,因此,我们应更多关注学习科学的学科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李曼丽


王陆


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发表了题为“基于大数据的知识发现——靠谱COP优秀教师特质分析”的主题报告。王陆教授提到,中国正在从一个人口大国变成一个数据大国,但数据不等于知识,身处数据海洋中的我们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因为有大量的数据并没有被我们充分利用。接下来,王陆教授系统介绍了该研究的具体研究流程及主要发现。此研究范式为第四范式,即数据密集型科学范式,第四范式不同于传统的教育研究范式,它的研究思路和逻辑包括删除数据、定量定性、发现总结三个部分,研究方法是以数据挖掘为核心的六种研究方法,以课堂为情境,大数据来源于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师实践性知识两个方面,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文本可视化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对于优秀教师群体的特质、知识结构、教学行为做出了系统描述,以指导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提升教学领导力。此研究详细阐述了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再到智慧的转变。大数据时代,知识发现、产生、获取和传递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变化,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可有效促进和改善教师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王陆


5

创新实践分享


主持人缪蓉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颍惠发表了题为“迎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的主题演讲。十九大明确提出网络教育的发展,在中小学如何发展网络教育,大数据如何进入基础教育领域,是需要我们关注与思考的问题。网络学习是一种零散的、碎片非系统的、非逻辑化的学习,21世纪,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吴院长指出,如今的教育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课堂教学仍是主流、网络学习方兴未艾、网络教学悄然来临、个性化学习日渐凸显等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互联网成为重要的学习支持方式,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我们要把网络学习引入基础教育研究中,网络教育的发展将重构学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变革学习方式,加速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吴颍惠


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主任李万峰发表了题为“研学共振,系统教研——未来研修与更好的教育”的主题演讲。李主任首先介绍了通州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所做出的实践与探索,包括通州教育云平台建设,倡导研学共振,以教师培训为主要手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等。另外,通州区积极寻求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展学习分析等研究工作,开展基于网络的研修活动,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李万峰


主持人吴筱萌


河北雄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勇鸿发表了题为“让信息技术助力教育回归本质”的主题演讲。赵局长首先谈了自己对于教育本质的理解,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我们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素质教育。然而,目前我们的社会存在大量的功利教育,偏离了教育的本质,作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雄县教育局对于重回教育本质做出探索与尝试,引导领导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教育评价体系、开发信息技术工具、抓试点等一系列措施的实行,改善了雄县的教育生态,促进了教育的良性发展。


赵勇鸿


贵州思南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应华发表了题为“国学在线研修与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主题演讲。曾局长介绍了思南地区教育基本概况,思南地区贯彻中央思想,全面实行乡村教育一体化,在办学条件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曾应华


6

论坛总结


论坛总结环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对大会嘉宾发言进行总结并发表了体会与感想。他指出,教育信息化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专家、学者、企业人士、基础教育实践者的共同努力,教育信息化要从教育的基本规律、学习科学与人类认知出发,在此基础上利用技术来推动教育教学的本质变革。促使学生的学习更科学,更快乐,更有效。最后,尚院长提出了在新的时代,采用新的技术,打造新的教育愿景。


尚俊杰


刘雨昕


最后,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秘书长/杭州平治约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刘雨昕进行总结。至此,16日主题论坛顺利结束。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


版权声明

本文系微信公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ID:zgc-mtb)”转载编辑文章,编辑后增加的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本公号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对其内容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快速审核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