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沉睡”500年的珍贵古籍,被广东这位八旬老人“复活”了!
《琴轩集》是明代东莞乡贤陈琏的著作集,其内容保存东莞明初较多文史资料、纪年、人物等历史资料,是东莞重要的地方文献,并被收录入《广州大典》。
但《琴轩集》里面的内容没有标点符号,全部都是古文,其他人打开像看“天书”一样,导致多年来甚少有街坊认识它。
东莞市厚街镇8旬残障老人陈发枝,多年如一日攻坚克难,以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和努力,“破解”了一本著于500年前的珍贵古籍《琴轩集》,为这部传统文化典籍做注释。
为了让更多人读懂这本书,瘫痪多年的老人家陈伯用了6年时间,和助手一起将这35万字的《琴轩集》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这本共120万字的《琴轩集注释》几乎是陈伯躺在床上写出来的。
翻译者-陈发枝:
因为我的臀部不允许我坐高来写,臀部肌肉萎缩坐太久容易生肉疮。
“特搜”采访时发现陈伯写书时,头是一直抬着的,所以创作时间不能太长,超过3小时身体就受不了。
相比起体力的劳累,陈伯觉得要将《琴轩集》内里典故来龙去脉核实清楚,才是件更加困难的事情,为此他查阅了大量的文史资料。
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东莞少有的大学生,陈伯三十而立时遭遇车祸而半身瘫痪,原订的婚事也告吹。
但陈伯从未灰心,利用自己的建筑特长自立自强,特别是他乐观的精神也更是感染不少邻里街坊。
翻译者-陈发枝:
人精神如果有寄托的话才能找到乐趣,才会觉得人生有意义,现在我做这些事情是对社会有益,要将光阴用在有用的地方。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
尽在城事特搜视频号
快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