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表达与表达文化

2014-11-30 徐杰舜 ,马旭 人类学乾坤

摘 要:文化是人的一切行为方式的表达, 表达是文化一个重要的功能。“表达”这个概念,是“用以指称作为人类学中的核心概念的文化其所具有的实际功能。”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同时,文化也是可以表达的,这种表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自身的表达,二是被人类学者等人描述(表达)的文化。文化表达可分为语言文字的表达、非语言视听的表达和特殊表达等类型。文化的表达要注意真实性、准确性、还原性和变异性。研究文化,解释和表达文化,是人类学学科的特色所在。不同的理论学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达文化,只有将不同角度的认识结合在一起,表达的文化面貌才能与真实的文化面貌最为接近。

关键词:文化的表达;表达的文化;文化自觉



人类学究竟什么?答案虽然很多,各种答案都给人以启发,但多年的学习使我感悟到所谓人类学其实是研究人及人的一切行为方式的学科, 而文化则是人的一切行为方式的表达,即文化表达。

从人类学的理论层面来看,文化表达涉及到人类学理论的纵纵横横、方方面面,很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 什么是“文化的表达”?

人类学家李亦园曾以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一句名言 “人类自古以来有三个敌人,其一是自然,其二是他人,其三是自我”为引子,从三个方面解释文化的内涵:

1.物质文化或技术文化:因克服自然并借以获得生存所需而产生,包括衣食住行所需之工具以至于现代科技。

2.社群文化或伦理文化:因营社会生活而产生,包括道德伦理、社会规范、典章制度律法等。

3.精神文化或表达文化:因克服自我心中之困境而产生,包括艺术、音乐、文学、戏剧,以及宗教信仰等。[1]

由此可以看出,表达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功能,但表达不仅仅是文化内部的事情,不同文化之间也需要表达,这就涉及到文化的表达问题。何为文化的表达?笔者认为,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通过种种方式展示、表现该文化的特色或内涵就是文化的表达。试举一例说明,在美国,男女当街亲吻很普遍,就当事人而言,此举只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情,而从文化的表达角度看,这种行为方式反映出美国文化热烈、外向的特征。由此可见文化是可以表达的。

表达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对此旭东在《文化的表达》中有更细致的论述,他在“引言:文化与表达”中开宗明义地说:“人类学尽管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但是这里的‘人’肯定不是心理学实验室意义上的被隔离开来的一个一个的被试,而是融人在一个社会网络中的、浸润在一种或多种文化之中的并且有着我创造此种文化能力的生命有机体。”[2]进而又说:“人的在场或者现身则在于其有表达的能力”,“如果说文化包括了人类存在的各个方面,那么人的表达就是通过文化而得以实现的,也可以径直而简略地说,人的表达就是文化的表达,人借助文化的表达而实现自我的表达。因此,人是文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人无法依赖自身来表达自身。而今天人类学研究的核心就是要去探这种文化的表达的诸多形式以及多种表达的可能性。”[3]

重要的是旭东还特别界定了“表达”这个概念,是“用以指称作为人类学中的核心概念的文化其所具有的实际功能。”这个界定,把“表达”这个词升华为一个概念,使人类学增添了一个更便于人们理解人类学是什么的关键词。通过对“表达”概念的了解,人们很自然地会对文化与表达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正如旭东所说:“文化跟表达的联系仅仅在于,文化是透过人的活动而实现的,是人的活动的结果。这些活动的根本又是在于人要有所表达,表达一个人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以及其内省的经验。因而,文化实际上就是再次的呈现(representation),也就是一种心理学家所谓的‘表征’(representation),它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个人的,但一定是用另外一个事物来代表最初始的呈现(presentation)时的人的存在状况。作为人,我们所能够表达的不是那初始的呈现本身,而是转化了的但是又跟初始呈现相关联的表征。”[4]

由此可见,是旭东给“表达”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这应该是他对人类学理论的一个贡献。

二、文化表达的类型

文化既然是可以表达的,那么表达就会有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形式就可以加以分类。

就表达的主体而言,有不同国家的文化表达、不同民族的文化表达、不同性别的文化表达、不同阶层的文化表达、不同团体的文化表达、不同年龄段的文化表达,等等。例如:草根阶层的文化表达、青年的文化表达等。

就文化表达者的身份立场不同,又可分为外部的文化表达和内部的文化表达。例如,相对于日本人自己对本民族的文化表达而言,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关于日本国民性的研究著作《菊花与刀》就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对日本文化的表达。

就文化表达的基本方式而言,可分为直接的文化表达和间接的文化表达。如果说,对于某一民族文化特点或内涵的直接描述展示属于直接的文化表达,那么,很多没有直接描述而是通过某种文化行为或文化事像来侧面表现或暗示文化特点和内涵,就属于间接的文化表达,如前面提到的美国男女街头亲吻的例子中,向对方表达爱情是这一行为的直接目的,但同时又从侧面表达了美国文化的特点;直接的文化表达通常都是有意的,而在间接的文化表达中,表达者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因此,文化的表达还可以分为有意识的文化表达和无意识的文化表达,比如前面所说的街头亲吻者,未必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

就文化表达的风格而言,文化的表达还可分为相对含蓄的内向型表达和相对直露的外向型表达。比如,传统中国人倾向于一种相对含蓄的文化表达风格,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跨文化交往的增多,国人的文化表达风格逐渐趋于外向。

文化的表达,分类标准除上述种种外,应该还有不少,此不一一列举。

对于文化表达的类型旭东又是怎样论述的呢?他在《文化的表达》中说:“对于人而言,表达是交流的需要,有了交流才可能论及社会;于文化而言,表达便是文化本身,一种隐藏起来的东西一定是跟文化离很遥远。透过语言、言语、象征符号、身体动作、社会制度以及各种各样的人造物品,文化得以现身,否则文化就是空的。而这交流和现身又是通过人来实现的,是透过人来做心理加工和表达的。”[5]在这里, 旭东举出语言、言语、象征符号、身体动作、社会制度以及各种各样的人造物品可使文化得以现身,本可从这个事实出发来对文化的表达进行分类,但旭东的高明在于他没有从这些最简单的表象入手,而是选择了深入到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与事物的关系切入,来论述文化表达的类型。

三、文化表达的手段

文化的表达不能凭空实现,必须要借助一定的手段。“从某一个角度说,所有的人类文化制度都担负着沟通交流的任务”[5]。文化的表达当然也是如此,但一般来说,文化表达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语言文字的表达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也是文化表达的重要手段。从日常的口头交流到鸿篇巨制的文学作品,乃至远古的表形、表意或表音文字,都可以视为文化的表达。

先来看看日常语言中的一个例子。汉语、英语、日语中都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说法,因为这些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四季分明;生活在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的塔加洛吉人的语言里却只有雨季和旱季的说法,根本不知冬季为何物;至于生活在严寒地域的爱斯基摩人,则对其他民族所说的夏季毫无概念,但他们对冬季的“雪”却有十分丰富的词汇,包括“地上的雪”、“正在落的雪”、“堆积的雪”等等。在这个例子中,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特点,其实也是种文化的表达,分别表达了受不同生态环境影响的各民族的文化特色。

再看一个日常称呼用语方面的例子,英语中对家庭成员和亲戚的称呼不像汉语那么细,而汉语一听就能听出是哪边的亲戚,是父亲家的,还是母亲家的。比如,在汉语里,叔叔、伯伯、舅舅各有不同的称谓,但在英语里只有一个对应的单词“uncle”,如果你想知道是父亲家的亲戚还是母亲家的亲戚,还得详细询问。这种称呼的不同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中国注重亲族伦理的文化特色。

就书面文字来说,例证更是比比皆是。例如,《红楼梦》是中国的一部伟大文学作品,有不少学者认为,如果能读懂《红楼梦》,就能读懂中国的封建文化,这话不无道理。因此不妨说,《红楼梦》是中国封建时代开始走向没落时期的一种文化表达。

2.非言语的视听表达

视觉方面的文化表达,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发式、服饰、用具等。比如,现代生活中不少年轻人头染黄发以追逐时尚,这其实是一种青年次文化的表达。在历史上,满清入关后强迫汉族人按照满制剃发留辫,“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一些反清志士留发明志,就是一种文化立场的鲜明表达。

在艺术领域里,视觉方面的文化表达就更多了,绘画、雕刻、建筑、舞蹈……文化表达的手段不胜枚举。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清幽脱俗,西方古典油画的宗教情怀,从形式到题材,都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趣味。

3.其他的特殊表达

例如行为方式、宗教仪式、亲属制度、社会集团构成等。这些表达虽然不能完全离开前述两种表达手段(比如前面关于日常称谓语的例子),但常常有着“意在言外”的独特表达,鲜明地反映出某一种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并非文化表达手段唯一的分类,我们还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采用其他的分类标准。比如,如果从表达方式的形态来分,可以物质形态的表达手段和非物质形态的表达手段;也可以细分为物质的表达手段、精神的表达手段、制度的表达手段等。从表达的工具来看,也可以分为传统的文化表达手段(如书籍文献)和现代的文化表达手段(如网络和各种现代化通讯工具)等。

四、文化与被表达的文化

文化的表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文化的表达有正误、真假之分,有主观、客观之分,被表达的文化与真实的文化之间,并非时时都能画上等号。要想完整而准确无误进行文化表达,确实面临很多问题。文化在表达过程中,以下问题是值得考虑的:

1.表达的真实性问题,即表达的文化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或特征是否真实。例如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名著《萨摩亚人的成年》曾因为表达的真实性问题引发了人类学界的一场公案,该书描绘了整个萨摩亚人生活状况,揭示了不同的文化对于青春期的不同影响,但后来学者德里克·弗里曼通过长时间实地调查研究认为:“米德在描绘萨摩亚时提出的许多结论根本上都是错误的,其中有些是极其荒谬的。”弗里曼还在自己的《米德与萨摩亚人的青春期》一书中转述了萨摩亚人的态度:“米德是在编造谎言”。[7]虽然这一公案并未成为定案,但至少可以让我们思考,如何通过严谨扎实的研究来保证文化表达的真实性。

2.表达的准确性问题,即表达的文化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或特征是否准确。例如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张艺谋执导了8分钟的表演,他将中国功夫、大红灯笼、民乐、京剧融为一体,演出在《茉莉花》的音乐中开始,在《茉莉花》的歌声中结束,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了中国文化。但对于这样一幕文化的表达,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其中的女演员穿着超短裙,以夸张的肢体扭动来演奏二胡,并不能真正代表中国的文化。这就涉及到文化表达的准确性问题。

3.表达的还原性问题,即文化在表达过程中,真实的文化能还原到什么程度。如《红楼梦》的英文翻译问题,现在大家比较认可的是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翻译的英译本《红楼梦》,译为“The Dream of Red Mansion”。但有研究者指出,《红楼梦》里所说的“红楼”并不是“红色公寓(Red Mansion)”的意思,正如“青楼”不是指“青色的楼”,而是指“妓院”一样。这里,“红楼”是指“女儿楼”,或者叫“闺房”,是女孩出嫁之前居住的地方。如果把“红楼”翻译成为“Red Mansion”就完全没有这种“女儿楼”的意思了。在西方,也有女孩出嫁之前居住的“闺房”,如“boudoir”的意思就是“闺房,女人的卧室或化妆室、起居室”。但如果把《红楼梦》翻译为“The dream of Boudoir”仍然是不妥的,因为西方的“闺房”与中国的“闺房”是完全不同的。西方的“闺房”仅仅是女子出嫁之前居住的地方,仅仅是女人的卧室。但中国的“闺房”却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住在“闺房”里的千金小姐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实际上,是处在一种自我封闭,或者说,是处在一种被软禁的状态。越是高官贵族的千金小姐,越是处于一种严密的监视和控制之下,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之中,除自己家里人外,不能与任何男性说话或来往。这在西方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在西方的封建社会里,女孩出嫁前比中国女孩自由多了,她们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与男性来往。西方的封建社会,远不如中国的封建社会那样封建。所以,西方的“闺房”没有中国“闺房”里那种封闭的含义。如果把《红楼梦》翻译成“The Dream of Boudoir”仍然不能准确地表达出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内涵。[8]

4.表达的变异性问题,即文化的表达会否出现变异。例如,在美国,以快捷、价廉取胜,并被大众所广泛接受的麦当劳,虽然在北京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但其中被赋予的意义与其美国祖源地却有很大的不同。在北京,麦当劳的“快捷”慢了下来。光顾北京麦当劳的中国顾客平均就餐的时间远远长于在美国麦当劳顾客平均就餐的时间。作为美国便捷快餐店象征的麦当劳,在其北京的许多顾客眼里是悠闲消遣的好场所。麦当劳店堂里宜人的温控环境和悦耳的轻音乐,使不少中国顾客把麦当劳作为闲聊、会友、亲朋团聚、举行个人或家庭庆典仪式甚至某些学者读书写作的好地方。被美国大众视为价廉的麦当劳餐食,在北京则成为正在形成的中产阶级群体常常可以就餐的地方,而对收入不高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是偶尔可以光顾的地方。对北京和中国老百姓来说,麦当劳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意义比它作为快餐符号意义更为重要。光顾麦当劳体验他们想像中的“美国文化”要比去那里吃汉堡包更有意义。麦当劳也同时成为中国百姓心目中“现代化幸福生活”的象征之一。[9]在这个例子中,北京的麦当劳成为被地方化了的、中国版的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文化的表达出现了变异。

鉴于上述种种情况,对于文化的表达和表达的文化,一定不可掉以轻心,以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五、人类学家文化表达的历史

研究文化,解释和表达文化,是人类学学科的特色所在。自人类学形成200多年来,人类学先后出现了很多学派,如古典进化论学派、传播学派、法国社会学派、英国功能学派、美国历史批判学派、结构主义学派、新进化论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解释人类学派、象征人类学派等等。各个学派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进行解释和表达,探讨文化的内涵、本质、规律等,对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理解做出了贡献。

每一种新学派的产生,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诞生原因,也可以说都是对以往学派的补充和完善。例如,古典进化论学派受到生物进化论学说的深刻影响,强调文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传播学派则是伴随着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强烈的反进化论思潮而产生和发展的,该学派的基本学说是与进化论直接对立的传播论,其极端主义者甚至认为,世界上的所有文化都是由唯一的文明发祥地(埃及)传播而来;而此后诞生的历史特殊论学派,既反对古典进化论“单线进化”、“心理一致”的观点,又反对“埃及中心论”的极端传播论的观点,主张每个文化集团都有它自己独一无二的历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这个学派也是在反对“欧洲中心论”“白人种族优越论”等种族主义思想的背景下兴起的。从人类学学派的演变可以看出,人类学者文化的表达脱离不了时代思潮、文化立场、研究方法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到文化表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程度。

有学者以“母体范式”为线条,把人类学的文化理论演进历程分为如下三个时期:理性—进化论时期(1850~1890)、实证—结构论时期(1890~1970)和理解—相对论时期(1970年至今)[10]。理性—进化论范式的形成与达尔文1859年提出的生物进化论有直接关系,坚持了自然与社会一致的世界统一观和自然科学方法适用于人类社会文化研究的科学统一观;实证—结构论范式的构成要素是启蒙运动的理性哲学加自然科学方法,重视探讨社会文化的结构体系和平衡机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自然科学为圭臬的实证—结构论让位于以人文价值为关怀的理解—相对论,学术主流从对社会文化结构法则的追求转向对研究对象行动意义的探索。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演进历程也是人类学家对自身文化表达不断反省的过程。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随着文化理论研究的深入,人类学家对文化表达是否准确地反映了文化的真实并不是越来越自信,而是越来越谨慎小心。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有了这样的共识:人类学对异文化的理解可能深厚但不可能精准……描述和解释也有误导人或被人误解的可能。因此……要不断反思自己的立场和作品,注意自身文化与对象文化即其他文化的关联和互动。[11]

从民族志的撰写来说,“人类学研究过程经历了从传送、解释、对话到多音位(人类学家、合作研究者、田野居民等相关参与者都被视为作者,‘他们的言语直接进入形成文本’)的发展过程。“[12]

凡此种种,都是对人类学方法和研究的反省,其目的不外是通过表达方式的完善来还原文化真实的一种努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后兴起的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就一定比较早学派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各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各有其优长,也各有其缺陷,各个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进行解释。每一种理论都偏重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因而每个理论都优缺并存。人类社会也需要人类学家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观察与研究,每一个学派的研究都有其价值。”[13]也就是说,不同的理论学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达文化,只有将不同角度的认识结合在一起,表达的文化面貌才能与真实的文化面貌最为接近。

六、文化自觉与文化表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往日渐频繁,文化的表达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如何让不同的文化在对话、沟通中取长补短,达到“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化一体,费孝通先生以深厚的学养、高度的概括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原则。费先生认为,为实现这一“天下大同”的境界,必须要贯彻“文化自觉”的理念。费孝通在《重建社会学和人类学经过的回顾和体会》一文中指出,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势”。“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14]。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知我”、“知他”、“对话”还是“共荣”[15],都离不开文化的表达。

对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表达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费孝通在同一篇文章中也曾有过相关论述:“我们相信中华文化中还有许多特有的东西,可以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很多现实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把这些特点发掘出来、表达出来,这也是我们实现文化自觉的具体课题。”不仅中华文化如此,文化的表达之于每一种文化主体而言,都是实现文化自觉的极其重要的课题。

七、结语:研究文化表达的意义

综上所述,研究文化的表达(当然也离不开表达的文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首先,通过文化表达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沟通与理解,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有助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构建“和而不同”的崭新的世界文化格局。

其次,通过文化表达的研究,可以为文化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成为文化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口。而文化的表达或表达的文化,本身也是文化研究中不应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三,通过文化表达的研究,有利于保持人类学理论之树常青。人类学文化理论是探究文化内涵、本质、规律的学说,从文化表达的角度来总结人类学理论的得失,可以促使人类学家进一步思考和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推动人类学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亦园.人类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100~102.

[2]赵旭东.文化的表达:人类学的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

[3]赵旭东.文化的表达:人类学的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

[4]以上所引均见赵旭东.文化的表达:人类学的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

[5]赵旭东.文化的表达:人类学的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

[6]钟年.文化之道.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217.

[7]参见乌热尔图.不可剥夺的自我阐释权.读书,1997,(2)

[8]人民网,苗锋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036/4210991.html

[9]翁乃群.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读书,1999,(11).

[10]庄孔韶.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39.

[11]庄孔韶.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64.

[12]庄孔韶.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522.

[13]何星亮:《西方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的发展》,打印稿,21页。

[14]费孝通:《师承·补课·治学》,三联书店, 2002年,360页。

[15]笔者概括的文化自觉的四个内涵,见徐杰舜.人类学教程.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146.

资料来源:徐杰舜,马旭.文化的表达与表达的文化[J].文化艺术研究,2011(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