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类学】张小军:《强国之学:人类学的学科使命》

2016-05-21 张小军 人类学乾坤

【作者简介】张小军,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强国之学”的人类学有两层含义:其一,人类学乃世界强国之必须。只要看欧美强国,没有不重视人类学的。其二,人类学是促进国家强盛之学。因为其研究的广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首屈一指;其独特视角和深度也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佼佼者。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问号之下。

我们是谁?

我们来自哪里?

我们去向何方?

 

在著名的《人类的故事》开篇,房龙(Hendrik Van Loon)这样说道:

 

虽然进展缓慢,但坚韧不拔的努力已经把这个问号愈加推向一条隐约可辨的界线,越过那边,就是我们希望寻求的答案。

 

人类学,正是进行上述探索的坚韧不拔的努力之一,人类学家则是艰难行走在这条探索犁道上的耕耘者。摩尔干(Nicole Morgan)曾在《镜中的人性: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创造》中说道: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就对“人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人们曾经认为:我们是美的,我们是善的,我们是最强的。有人甚至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中心。虽然哥白尼革命告诉我们: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但是人们仍然认为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有理性的高级动物,我们能认识自然,也能运用科学与技术改造自然。然而,随着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人类开始感觉到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对所谓的人类在地球的中心地位开始产生了疑问。人们开始反思:“人是什么?”“我们是谁?”人们开始寻求对这些问题的解答。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加拿大召开“21世纪科学与文化讲座”,并通过了《温哥华宣言》。宣言确认了人类当前在地球上的危急处境,因而去召唤“植根于多种多样的文化和着眼于未来的新视野”。宣言的第一个主张颇有几分哥白尼革命的味道:人类不再被视为宇宙的中心,甚至不是地球的中心:对于一个有机宏观世界的认识,承认生命的节奏,从而使人类重新回到自然,并理解它与整个生命世界和自然世界的时空关系成为可能。也就是说:人类不是地球的中心,不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向大自然索取。人们应该尊重自然环境,应该去重视一种关于限度的新伦理所带来的责任。

 

上述人类学的视角十分重要,却被欲望无度的畸形发展主义和经济显学大潮所淹没,堪称整个人类之悲剧,亦警醒我们对人类学这个人文社会科学中最古老的学科之一的重视。

 

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源于拉丁语 anthropos(意为human being人类)和 logos(意为science科学)。1655年《人类学概要》(Anthropologie Abstracted)发表,其中定义人类学包括研究理性灵魂的本性和人体构造特征。1822年,《大英百科全书》解释人类学是“关于人类自然特性的研究”。人类学家哈登(Alfred C. Haddon)曾经说人类学可以称为“人类的科学(the science of man)”,它包括两部分:研究作为自然的人和作为社会的人。

 

一般来说,人类学有四个分支:一、体质人类学。也称生物人类学。近年来兴起的分子人类学属于此学。二、考古人类学。上世纪40- 60年代,哈佛大学一批学者批评传统考古学,宾福德(Lewis Binford)使用一套新概念促成了所谓新考古学革命,考古学始纳入文化人类学。三、语言人类学。研究焦点在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四、社会文化人类学。这个领域目前是人类学的主干,它有三个学术传统:1.文化群体学(Ethnology)。ethno-指不同的文化群体,ethnology国内多译“民族学”。起源自19世纪的欧洲大陆,特别是德国2.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诞生于欧洲,较多受社会学的影响。如赖德克利夫-布朗(A. R. Radcliffe-Brown),作为功能学派的大师,曾师从法国社会学大师涂尔干(E. Durkheim)并深受其影响。费孝通的导师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的文化功能主义也是其代表。3.文化人类学。近代的文化人类学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发生于美国,代表人物是博厄斯(F. Boas)。文化人类学早期重视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研究。随着文化概念和学科体系的扩展,以美欧为主的文化和社会人类学目前已经包含了经济人类学、医学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视觉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教育人类学、艺术人类学、性别人类学、科学人类学、族群研究等几十个分支学科。

 

我国人类学恢复和发展远慢于其他学科。1990年代末,国务院学位办曾经做过一个面向海外的调查,当时人类学作为一级学科得到普遍肯定,但是在国情之下没有得到通过。前两年学位办将史学分成三个一级学科,而人类学仍然在二级学科,这种常识性的错误表明我国学科管理的市场化而非专业化已经十分明显。我想,当下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可以归纳为三个词:正名、正身、正业。

 

所谓正名,是说恢复人类学的“名分”。人类学研究人类的全部生活方式即“文化”,“文化”是人类行为的软件编码,大到经济文化、政治文化、族群文化,小到企业文化、家庭文化、茶文化,人类社会从全球、国家到个人生活的所有方面,无不需要人类学的研究视角。

 

所谓正身,即明确人类学的学科位置。从学科框架看,人类学、社会学和史学属于横向学科,民族学与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学等属于纵向学科。横向学科特点是横跨各种人类、社会、历史现象,注重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现象的一般理论;纵向学科注重人类社会中的某一类现象,在一般理论之下,还会发展自己的学科理论。学术史上,很多纵向学科是从横向学科中诞生出来的,例如传播学、老年学、民族学等。

 

中国的民族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1949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大批人类学家从事于民族学研究,使得这个学科有了深厚的积累和长足的发展。1989年,费孝通提出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三科并立,是有道理的。现在社会学、民族学已经是一级学科,人类学当然更应该有此地位。这三个学科有重叠,但纵横分明。民族学有其民族语言、民族民俗、民族地理、民族人口,以及藏、蒙、维、彝、苗等各个民族的研究等诸多学科分支。它虽较多使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也在使用社会学等横向学科的理论,同时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理论对话的脉络。这些,都不是人类学可以简单涵盖的。民族学作为中国有特色的纵向学科,应该坚持下去,走向更加注重实践的学科建设。

 

人类学作为一个横向学科,在中国也有“正业”的问题。这并非说人类学一直“不务正业”,而是说由于历史的原因,人类学进入中国之后就一直委身于民族学、社会学、史学等其他学科。我们老清华在1947年建立人类学系,但是1949年即停办返回社会学系为民族组,1952年转入中央民族学院等民族院校或科研机构。当然,无论解放前后,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民族学研究之需要也是人类学大量投身民族研究的原因。当前,面对国家发展,人类学更加需要有广泛的学科承担,在经济、政治、宗教、民族、教育、人口、老年、医疗等很多方面有所作为,以应“强国之学”。作为“强国之学”的人类学有两层含义:其一,人类学乃世界强国之必须。只要看欧美强国,没有不重视人类学的。在美国的大学中有400多所设有人类学系所或专业课程,包括著名的芝加哥、哈佛、耶鲁、康奈尔等,综合性名校一个不漏,英国的牛津、剑桥等也如是。美国有人类学博士学位课程的就有70多所(中国不足10所),人类学系上百个(中国仅3个)。从规模和数量上,人类学堪为欧美人文和社会科学的领军学科之一,而人类学在后发展国家均比较落后。其二,人类学是促进国家强盛之学。因为其研究的广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首屈一指;其独特视角和深度也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佼佼者。这一方面是其横向学科跨越各种人类和社会现象的特点所使然;另方面也在于其解读深层“文化”(人类行为的各种文化编码体系)的能力。同时,人类学的“人类”视野有助于我们站在全人类的高度理解世界和与世界沟通,解决世界的诸多困境与问题,包括制定有高度的国策和有境界的国际战略。

 

无论如何,人类学正在费孝通等几代学者的努力中逐渐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目前全国已经有近40所高校建立了人类学的系、所或研究中心,我们也在期待清华大学恢复老清华的最后一个文科系——人类学系。人类学需要创新一些学科应用和普及的方式,面对中国的“真问题”,并在高校中成为通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成为强国的知识支柱。

 

来源】文汇学人/ http://www.whb.cn/xueren/57748.htm



延伸阅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浏览全文



[0]黄春宇:《人类学成为一级学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周大鸣:关于人类学学科定位的思考

[2]范 可:人类学的问题及其学科体系

[3]徐杰舜:人类学在中国的命运为何一波多折

[4]赵旭东:《也谈人类学在中国的学科定位》

[5]刘冰清,徐杰舜:《学科多样性与学科公平:人类学的中国命运》


※ 温馨提示 ※

欢迎您访问“人类学乾坤网:www.ca101.cn”,微信公众号:ca101cn ,微信公众号投稿信箱:ca101@qq.com。

您可向公众号:ca101cn,分别回复关键词:费孝通,岑家梧,李亦园,乔健,王明珂,徐杰舜、周大鸣,彭兆荣,徐新建,范可,张小军,王铭铭,景军,陈志明,滕星,麻国庆,赵旭东,关凯,孙九霞,刘珩,段颖,等,将收到这些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