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147·学术资讯】徐杰舜、龙晔生、李晓明主编:《人类学世纪欢言》出版

2017-07-31 徐杰舜 等 人类学乾坤

徐杰舜、龙晔生、李晓明主编:《人类学世纪欢言》,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6月。


主编简介徐杰舜,浙江余姚人,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汉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原《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主编(1995-2007);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创建秘书长(2002-2015)。龙晔生,湖南邵阳人,《民族论坛》主编。李晓明,湖南安化人,博士,贺州学院教授,南岭走廊论坛秘书长。

摘要】《人类学世纪欢言是《人类学世纪坦言》和《人类学世纪真言》的姊妹篇。书中收录了从2012年6月开始,陆续发表的35篇人类学家访谈,其中《民族论坛》发表28篇,《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发表3篇,《青海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百色学院学报》《文汇报》各发表1篇。从1998年底启动人类学家访谈至今,前后已有18年。18年来,访谈录伴随着中国人类学的成长,向国际人类学界展示了中国人类学的风采、风貌和风韵。




《人类学世纪欢言》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走进人类学之后,人类学逐渐成了我学术生命的主心骨和灵魂。

 

      


经过十余年的学习和田野,到了90年代,已担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①]执行主编的我,被两件事深深地触动了:

一件是1996年和1997年,我连续参加了两届费孝通先生在北京大学主持的“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的学习,看到如我一样不少非人类学专业出身的学者走进人类学。2003年我记述说:这“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类学知识,也使我结识了人类学界的许多前辈和朋友。在研讨班热烈、活跃的浓烈学术氛围中,我深深地感悟到人类学这一门学科仰俯天地、贯穿古今,融合中西的胸怀和气魄。在与中国人类学的精英和中坚交流、碰撞、沟通之中,又不断感悟到人类学在中国的命运和走向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②]。

另一件是1998年7月,我到美国威廉斯堡出席了第15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大会,看到国际人类学界对《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的肯定和认同,联想到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华琛(James L.Watson)教授认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是权威学术刊物,托人把自己的论文交我发表;德国巴伐利亚大学专程派人到编辑部购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的情景……

一些念头总是在脑中缠绕:如何为国际人类学添点砖,加点瓦?如何记录下中国人类学队伍的成长和壮大,为中国人类学留点鲜活的史料?于是,我萌发了要对中国人类学家进行访谈的想法。说干就干,1998年底我向中国人类学家们发出了访谈约稿信。我在约稿信中说: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进一步推动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二是为了向国际学术界介绍我国中青年人类学家;三是为了加强中国人类学家之间的沟通和相互之间的理解。我们深感正在崛起的中国人类学还十分年轻,要与国际人类学界接轨对话,要为国际人类学作出应有的贡献,她还有许多许多的路要走,还有许多的事要办,让我们团结起来,为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努力、努力、再努力!”[③]

 

得道多助。

我的这个约稿很快得到回应。《广西民族学院学报》从1999年第2期开始到2003年第6期为止,先后发表了26位人类学家的访谈录,此外,《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在2000年发表了3篇访谈录,5年来共发表了29位人类学家的访谈录。

访谈录的发表,在中国人类学界获得良好的反映,举二例可见一斑:其一,四川大学文学院一个硕士研究生爱不释手,把访谈录全部下载保存。后来我去川大开会,她在会上服务见到我,兴奋地告诉我她下载了《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发表的访谈录。其二,有一次我到北京开会,报到时见到北京大学的王铭铭教授带着几个研究生,王教授向我介绍他的学生时说:“这些学生都是看着你的访谈长大的!”影响如此之好,我心中更有底了。2003年就将访谈录汇编成集,主编出版了《人类学世纪坦言》。在这里要告诉读者的是,《人类学世纪坦言》的书名源于庄孔韶教授的访谈,他作为中国第一个民族学博士,在访谈中畅谈了世纪之交中国人类学的方方面面,故称“坦言”。

《人类学世纪坦言》出版后,影响继续扩大。2010年4月我在采访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黄萍教授时,一开始,黄教授就开门见山地讲:“我是2005年看到你的《人类学世纪坦言》的。我博士论文的选题曾受到你这本书的影响。”有这样的学术影响,我深以为幸、以为荣!

我决定坚持把访谈做下去。2004年到2007年,我先后又访谈了25位人类学家。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上发表了19篇后,由于我2007年从广西民族大学退休,其余几篇就分别发表在《中国民族》(1篇)、《百色学院学报》(1篇)、《怀化学院学报》(1篇)、《民族论坛》(3篇)上。2009年,上述访谈录汇编成《人类学世纪真言》,由荣仕星和我主编出版了。此书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刚出版时,读者争相购买的境况,让出版社着实高兴了!

从退休后,没有了平台,我暂停了一段时间的访谈。但机缘巧合,2012年4月,在贵州大学“古苗疆走廊”与“贵州文化建设”论坛上,碰到与会的《民族论坛》杂志社的龙晔生社长,相见很晚,谈到我的访谈录,龙社长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交流之后,他决定在《民族论坛》上开辟访谈录专栏,发表我的访谈录。于是我的访谈录起死回生。从2012年6月开始,先后又发表了33篇访谈录,其中在《民族论坛》发表了28篇,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上发表了2篇,在《青海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百色学院学报》上各发一篇。现在汇编成《人类学世纪欢言》,由我与龙晔生、李晓明联合主编出版。在这里要告诉读者的是,《人类学世纪欢言》的书名源于与田敏教授的访谈,他作为我的母校——中南民族大学的民社院院长,在访谈中畅谈了母校学科建设的方方面面。因刚启动我的第三次访谈计划,田教授问我为计么又要挑起这个重担?我告诉他:“我过去做的访谈,已出了《人类学世纪坦言》和《人类学世纪真言》两本集子,毛主席说过‘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次完成访谈后,再出一本集子,就可取名《人类学世纪欢言》了!”


   贰  


我所做的中国人类学家访谈录,它的学术效应究竟是什么呢?实打实的算来,从启动访谈录到今天,前前后后,已有18年了。18年来,访谈录伴随着中国人类学的成长,向国际人类学界展示了中国人类学的风采、风貌和风韵。2003年《人类学世纪坦言》出版之时,我曾在说过:中国人类学家访谈录从七个方面展示了中国人类学发展的脚步:

 

1.展示了中国学者进入人类学领域的经历;

2.展示了中国学者对人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3.展示了中国学者对人类学理论的探索;

4.展示了中国学者对人类学本土化或中国化所作的努力;

5.展示了中国人类学与其他学科互动的态势;

6.展示了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的交流;

7.展示了中国人类学家对人类未来的关怀[④]。


此后,《人类学世纪真言》和《人类学世纪欢言》,只是以更多的样本,进一步充实了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对中国人类学近20年的发展作了比较忠实、全面的一些记录,这对中国人类学史史料的积累是极具学术价值的一件事。

说实在的,在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地位至今未定之时,在中国人类学在学术界的声音还较小之时,21世纪老中青三代中国人类学者的访谈录汇集出版,读者们如果把《人类学世纪坦言》、《人类学世纪真言》和《人类学世纪欢言》三本书,作为一个整体联系起来看,不就是一部形式独特,又具有人类学口述特色和韵味的当代人类学别史吗?

 

   叁   


中国人类学访谈录真有当代人类学别史的学术意义吗?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方李莉教授在《人类学世纪坦言》出版之时,就说:“这是中国人类学的族谱!”中国人类学泰斗——李亦园先生更是饱含关怀之情,写《序》云:

 

从1999年开始,在徐杰舜教授主持之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展示了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的交流“人类学学者访谈录”的专栏。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努力,徐先生和他的同事们访问了廿多位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内的人类学工作者,并以翔实长篇幅刊登于专栏中。由于我一直是学报的忠实读者,所以几乎所有的访谈录都浏览阅读过,觉得很有意思,增加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行内故事,因此也常常对这些访谈录有先睹为快的感觉。如今,徐教授将这三十多篇访谈录编汇出版为《人类学世纪坦言》一书,让更多的读者能阅读到学者们的“坦言”,实在是很值得庆贺的事。徐先生来信要我为本书写序,我也就义不容辞地答应了。

徐杰舜教授与他的同事们访问的学者们,在年龄上包括了老中青三代,所以在时间上代表了一段相当长的历史记忆;在区域空间分布上除去有台港的学者外,也包括北中南各地区的人类学工作者,所以代表了我国不同地区,受不同训练背景学者的经验。在单一访问时也许并没有真正很有计划的谈话原则,但是集结编辑成书后却似乎已构成了一部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口述历史”,虽说少了较早期学者的访谈,却也代表较近代的发展过程。

从我个人的观点看,这部非正式的口述史最少展示了下面几项意义:


1.记录了中国学者进入人类学领域的转折过程与经历;

2.显示了学者们对人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努力;

3.说明了中国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与建构的情况;

4.展示出人类学本土化与中国化的努力;

5.阐述了人类学者与其他学科互动的态势;

6.显示了中国人类学在不同地区发展的趋向;

7.凸显中国人类学者与国际人类学交流的状况;

8.展现中国人类学者对全体人类未来的关怀。


由于有上述这几点很值得重视的意义,所以这本集三代中国人类学者的访谈口述史的出版确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取名为《人类学世纪坦言》,更是十分贴切。我们从这些坦率诚恳,翔实道出我国人类学发展的种种情境、意见、观点与评论中既可看到人类学在中国百年发展的成果,也可窥见新世纪人类学在国境内发展的前景,我个人作为中国人类学工作者的一分子,当然乐于为本书写序谨为推介[⑤]。

 

李亦园先生13年前说的话,至今份量仍重。

因为13年来,中国人类学的队伍已更新换代,大批70、80代的新生代已开始活跃在中国人类学,乃至国际人类学的舞台上。他们不少是海归,几乎全是博士,受过比较专业的人类学理论训练,且懂外语,有囯际学术视野,有较扎实的田野功夫,对国际人类学的发展趋势有较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国人类学的现状和发展走向有自己的看法。这批新生代与60年代的中生代—起,形成为今天中国人类学的中坚力量,他们有以北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所等组成的“京城雅集”;有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组成的“长三角人类学共同体”;有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组成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加上中国人类学传统的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两大基地,以及中国各地的民族大学,比起13年前中国人类学的状况,现在已是全面开花,给中国人类学的未来带来了巨大希望。

在这种新的态势下,再读中国人类学的访谈录,重温李亦园先生所说的访谈录展示的八点意义,是不是可以认为有指引中国人类学发展方向的启示呢?

 

徐杰舜

2016年10月24日

于武汉金银潭寓中

 



[①]现因校名的变更,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②]徐杰舜:《世纪坦言:中国人类学的现状和未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12期。

[③]徐杰舜:《世纪坦言:中国人类学的现状和未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12期。

[④]徐杰舜:《世纪坦言:中国人类学的现状和未来》,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12期。

[⑤]李亦园:《中国人类学的口述史——〈人类学世纪坦言〉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12期。



《人类学世纪欢言》目录

《人类学世纪真言》姊妹篇


徐杰舜:《人类学的世纪坦言》,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荣仕星、徐杰舜主编:《人类学世纪真言》,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





  ※  延伸阅读 ※  

 击 文章题目  即可  浏览全文

[1]【20173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一季目录

[2]【20176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二季目录

[3]【20179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三季目录

[4]【201712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四季目录

[1]【2017122·学术资讯】2017国际医学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议程

[2]【2017123·教育人类学】巴战龙:《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裕固族教育研究》出版

[3]【2017124·学术资讯】中国人类学的非洲研究:传统、域外与实践国际研讨会

[4]【2017125·人类学】赵旭东:个体自觉、问题意识与本土人类学构建

[5]【2017126·人类学】中根千枝:《中国与印度:从人类学视角来看文化边陲》

[6]【2017127·人类学】彭兆荣丨中国饮食:作为无形遗产的思维表述技艺

[7]【2017128·学者自述】黄淑娉:从异文化到本文化——我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回忆

[8]【2017129·教育人类学】滕星,苏德主编:《教育人类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出版

[9]【2017130·人类学】周大鸣,秦红增:《参与发展:当代人类学对“他者”的关怀》

[10]【2017131·人类学】徐杰舜丨世纪坦言:中国人类学的现状和未来

[11]【2017132·医学人类学】郑艳姬,谢操丨身心整合:治疗仪式的疗愈功能探讨——对彝族诺苏人的考察

[12]【2017133·医学人类学】景军,齐腾飞,陈昭:民族医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3]【2017134·教育人类学】钟海青主编:《文化多样性与教育研究-中国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出版

[14]【2017135·学者自述】邓启耀:走野路·说人话·越界探求——我的问学之路

[15]【2017136·人类学】李亦园: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类学的关怀与祝愿

[16]【2017137·人类学访谈】徐杰舜/问,靳薇/答:一位女人类学家的学术历程——访靳薇教授

[17]【2017138·教育人类学】钱民辉:费孝通的教育人类学思想初探

[18]【2017139·学术资讯】高教社质性研究公益讲座!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19]【2017140·学术资讯】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日程

[20]【2017141·人类学访谈】肖明远/问,张继焦/答:走向国际学术殿堂,讲好中国故事

[21]【2017142·教育人类学】陈学金,滕星: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几个根本问题

[22]【2017143·人类学】范可:当代中国的“食之虑”——粮食、食品安全和转基因问题

[23]【2017144·学术资讯】道路与族群·第十六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议程(初稿)

[24]【2017145·教育人类学】滕星:《教育人类学通论》出版

[25]【2017146·学术资讯】 2017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议程

※  温馨提示  ※  

欢迎您访问“人类学乾坤网:www.ca101.cn”,微信公众号:ca101cn ,微信公众号投稿信箱:ca101@qq.com。

您可向公众号:ca101cn,分别回复关键词:费孝通,岑家梧,李亦园,乔健,王明珂,徐杰舜、周大鸣,彭兆荣,徐新建,范可,张小军,王铭铭,景军,陈志明,滕星,麻国庆,赵旭东,关凯,孙九霞,刘珩,段颖,等,将收到这些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