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 | 高效课堂没有刻板模式,但有7个方向和价值取向
文 | 汤勇 四川省阆中市教科局局长
导 读
教亦有法,但无固定之法。什么课堂是高效的课堂,这没有刻板的模式,但是高效的课堂是有方向和价值取向的。
相对于高效课堂,那就是低效课堂。人们常常为低效课堂所贴的一个标签就是“满堂灌”,似乎“满堂灌”的课就不是好课,“满堂灌”似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于是乎我在想,如果说“满堂灌”的课不是好课,那么“满堂问”的课是不是好课?“满堂练”的课是不是好课?“满堂动”的课是不是好课?“满堂学生讨论”的课是不是好课?
如果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课是好课,那么,一根粉笔上下来的课是不是好课?如果说学生热热闹闹的课充满了启发是好课,那么教师娓娓道来、绘声绘色的“一言堂”,学生听了还想听,始终感觉到还没听够,这样的课又是不是好课呢?
教亦有法,但无固定之法。什么课堂是高效的课堂,这没有刻板的模式,但是高效的课堂是有方向和价值取向的,我以为:
高效课堂一定是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
师生关系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也决定着课堂是否高效。师生关系好,教育很可能是成功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师生关系糟糕,教育就一定是失败的,课堂必然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从根本上来说,师生目标一致,应该是很好的合作者。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是一种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关系,课堂氛围和谐,其乐融融。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师生彼此崇拜,培养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种关系所架构的课堂一定是高效课堂。
发生在安徽蒙城一学校的课堂上,学生一哄而上,拳打脚踢,群殴老师,师生关系恶化到这种程度,这样的课堂你说是高效课堂吗?
高效课堂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学生喜欢的课堂一定是有用、有趣、有效的课堂。
有用,不仅是指短期的有用,让学生能学到知识,而是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使其提升综合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等,为他们今后能够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情有义地交往、有滋有味地生活奠定基础。
有趣,就是课堂富有情趣,充满着笑声,学生们觉得好玩,感到快乐,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心情愉悦,如沐春风,学生们在活泼轻松、愉悦欢快的状态下接受知识,发展能力,启迪心智。而且学生们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还没听够就下课了,下课后还盼着第二天再听这位老师的课。如果一节课索然乏味,学生就会觉得枯燥,难以听下去。
有效,就是教师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们无论是在知识的,能力的,还是在情感的,思想的方面,都有收获。
如何才能达到“有用”?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良好的素质及人文情怀的培养。
如何才能达到“有趣”?语言的诙谐风趣,让课堂妙趣横生;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觉得学知识其实就是学生活;引导课堂讨论甚至争鸣,让学生的思想碰撞;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到课堂有趣,因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
如何才能达到“有效”?课堂里流动着的,应该是教师的态度、道德、智慧,以及由他而引发的学生们的态度、道德、智慧的总和。如果课堂里流动的,仅是知识,是机械的传授,是冷漠的规矩,是惩罚和害怕,是厌恶和敌对,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无效的;如果课堂里流动的,是智慧,是彼此的交流碰撞,是信任、尊重和赏识,是爱和激情,是浓浓的兴趣和不竭的动力,这样的课堂是有效的。
高效的课堂一定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课堂
一些学生上课不专心、有的干脆睡觉,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是旁观者,学生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是被动的学习者。
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体验,你如果只看别人做菜,看过就可能忘了,但如果边看边试着做,你会学得很快,而且学会就记得很清楚,不会忘掉。还有生活中我们常常佩服一些司机会认路、会记路,因为司机开着车亲身体验,特别专注,更重要的是他的一切意识和行为都是主动的,而车上的乘客常常是被动的,漫不经心的,一看而过,当然记不住。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决定因素。因为学生一旦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成为课堂的主人,他在学习中,就会做到眼、耳、脑联动,口、手、脚齐动。在“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实践能力,还有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在“动”中,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在“动”中,学生的好奇心,展示欲得到满足,自信心、自尊心得到尊重,责任心、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得到培养。
高效课堂一定是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的课堂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山东十几个校长跑到辽宁盘锦去听魏书生老师的课。校方很热情,把他们安排进教室,坐在后面,等着魏老师上课。校长们想,今天终于如愿了,看看魏老师的课有多厉害!上课铃响了,魏老师走进来,一句话没说,只是在学生中间转来转去,瞧瞧这个,看看那个,时而嘀咕几声,时而交流几句。校长们沉不住气,跑到跟前去看学生在干什么。学生一边看书、一边讨论,写写画画,一会儿下课铃响了,魏书生悄悄地走出了教室,学生还是该干啥就干啥。
回来的路上,校长们悻悻然。有的说:“跑了这么远,啥也没看到。”也有的说:“魏书生一句话也没说,这是什么课?!”
我以为,教师无为而为,不讲而讲,这才是好课的最高境界!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首位的,不是熟背、死记别人的思想,而是学生自己进行思考。”
智慧的教师,会坚持学生立场、儿童立场,他们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教材,站在学生角度设计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组织语言,他们在课堂上会把自己当学生,把学生当自己,把学生当学生,把自己当自己,他们更会把学生置于课堂的正中央,而自己只会置身一隅,起着陪衬作用,默默注视着学生。
高效课堂一定是充分开启学生动力的课堂
传统的教育一般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从而导致人们在内心里总是不相信学生,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教师代替学生完成本应由学生本人完成的学习任务。
有一个寓言故事可以来类比我们当前的教学:有人送了一辆汽车给一个印第安老人,这位老人找来四匹最好的马,把汽车绑在马的后面,他试图通过马的跑动带动汽车的运动。
有的教师总以为学生的学习不能自己进行,非得要老师去代劳不可,这就恰如那个把汽车绑在马后面的印第安老人一样,他不知道汽车是有动力的,是可以自己运动的。
教师应该让学生拥有的这台学习发动机,自我发动,自主运行,主动奔驰,而不是靠马拉着汽车跑。
高效课堂一定是为学生未来人生负责的课堂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我想套用龙应台的话说:“教育并非仅是知识教学,它是生活方式,是思维方式,是你每天呼吸的空气,举手投足的修养,个人回转的空间。这,在分数的小方格窗里是看不到的。所以如果你对低分感到失望,不要忘记,真正的教育就在日常生活里,在方格以外的纵深和广度里。”
高效课堂不是只传授知识、只迎合考试要求的课堂。高效课堂也不是指单位时间完成了多少学习任务的课堂,而是要看教师的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关注了学生的生活,要看教师今天的教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未来幸福人生做了多少准备,奠定了多少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高效课堂一定是开放的课堂
传统的课堂大多是封闭的课堂,封闭的课堂是控制之下的秩序井然,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森严的等级划分。教师尤其注重对学生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师道尊严。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课堂精确得像仪表,封闭得像潜水艇,这样的课堂无视生命的丰富多彩,只不过是工厂车间在校园里的一种复制罢了。
“以生命成长为中心”的课堂是开放的,这种开放一方面体现在教育价值的开放,它追求课前预设目标与价值的实现,但同样重视课堂上随时生成的其他价值;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有着鲜明个性的学习者。他们不仅表现出对学习知识的热情,更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被激发出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开放的课堂不仅是对教育教学价值多样性的追求,更意味着课堂向所有人打开。就如同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所列举的那样,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热心人士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一起进入课堂,共同合作探讨。
内容来源 | 摘自汤勇著《致教育》
微信编辑 | 冬慈
微信投稿、商务合作等请联系中师君
(微信号zgjsbhh)
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