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年献词 | 每一位最最普通的教师,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017-12-31 本报编辑部 中国教师报

 

“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


2018 新年献词


因你而变


15年前,中国教师报诞生了。那时,纸媒还处于黄金年代,中国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也刚刚拉开序幕。

 

似乎,这份为1500万教师而生的报纸,也是为记录课改进程而生。

 

秉承着“零距离贴近教师”的宗旨,中国教师报“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15年来只做一件事——为1500万教师代言,并陪伴一线教师行走在课改的“田间地头”——课堂。不仅仅做到了媒体分内的“鼓与呼”,更是“不安分”地冲到一线,扛起课改的大旗,与老师们一起寻找让课改理念落地的途径与方法……这样的努力让这份年轻的媒体迅速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立场,开教育媒体之新风。

 

中国教师报与许多教育媒体“不一样”,她锁定课改,为一线教师解决最棘手的课堂问题;她以专业立报,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她在关注教育改革前沿的人与事的同时,把更多关怀投向了最普通的一线教师,给他们更多发声和表达的机会;无论面对怎样的舆论压力,她始终坚定地选择与课改人“在一起”,“在一起”是一种立场、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力量。

 

15年后的今天,纸媒开始被唱衰,以“专业立报”的中国教师报是否还能逆势飞扬,决定于内容生产者的专业化程度。以师为友”“以课改为己任”的中国教师报一直在努力生产“有立场、有观点、有故事”的内容。

 

2018年,在创刊15年之际,中国教师报全新改版,身材从“纤细”变得更加“丰韵”——报型从“瘦报”改为“宽报”。在改变“身材”的同时,更注重内涵的丰富与提升。


课改进入深水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课改能否深入下去的决定性因素。如何让教师快速有效地提升专业素质,中国教师报责无旁贷。

 

因此,中国教师报将加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比重,创办《班主任周刊》,为一线教师提供更丰富和系统的“营养套餐”。“零距离贴近教师”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课堂是实现“零距离”的最好通道,我们的“镜头”会近一点,更近一点,聚焦在课堂现场;我们的视角会低一些,再低一些,始终围绕在最基层教师的身边,用“走基层”丈量报纸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身材变了,内涵也变了,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们作为教育媒体人的良知和真诚。真诚地对待每一篇来稿,真诚地与读者互动,真诚地办好每一场直抵心灵的活动,真诚地陪伴一线教师过一种专业的教育生活。

 

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开门办报”,与广大教师一道共建、共创,一起深入课改的内部,走进教师成长的深处,寻求教育与教育人的本真。

 

我们将继续坚持“贴地行走”,坚持在课堂中的精耕细作,真诚为耕耘在一线的教师服务,为课改现场每一个“努力的生命”鼓掌。

 

我们会更加深切关注那些敢于擦亮星空的教育人,为最有勇气改变教育痼疾和敢于追求教育理想的教师服务。

 

我们会继续迈出探索的脚步,发现并记录鲜活的经验,用经验照亮经验,推动改革以照亮未来。

 

我们会不断突破,以“报中刊,刊中报”的呈现特色,更好地体现“新闻杂志化”“内容专业化”“服务精准化”“风格独特化”的一贯追求。

 

我 52 28861 52 15231 0 0 2771 0 0:00:10 0:00:05 0:00:05 2926坚信,只有“在一起”,才能真切地看见每一位优秀教师一路走过的痕迹;只有“走基层”,才能完整地触摸到最真实的教育世界;只有“更真诚”,才能清晰地感应到每一位教育人的回应。

 

我们始终坚信:好老师从来都是成长在一线,好教育更可能生长在民间。每一位最最普通的教师,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中国教师报愿成为每个有教育追求的人的舞台,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新的一年里,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与支持我们,我们也将不忘初心,努力为大家提供更专业的内容与服务。来,欢迎将我们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 ⇓ ⇓ 微信在线订报,尽在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