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财贸经济》2023年第2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编辑部 财贸经济 2023-10-24
立即抢购  2023年


第2期 目录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

黄群慧  魏后凯  刘元春  王 微 /5

政府距离、政策信息关注与政策收益获得

卢盛峰  马 静  陈思霞 /24

财政压力、土地资源的行业配置与集聚效应

白秀叶  鲁建坤  李 培 /41

央行沟通的叙事传导:情绪与主题的信息效应

隋建利  刘碧莹 /55

中国货币政策价格之谜:信息不足抑或无效识别

王 洋  姜 珂  赵宣凯 /73

代际财产转移与财产分布不均等

——基于房产的经验分析

罗楚亮 /88

运输距离、中间环节与下游市场价格表现

——基于对农产品流通特征的考察

张 昊 /105

制造业集聚与企业减污: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的差异

张平淡  屠西伟 /122

来自历史的遗产:对外开放对城市创业活动的影响(1842—2013)

杨 嬛  张心宁  王 哲 /137

电子商务发展的创业效应:来自微观家庭数据的证据

秦 芳  谢 凯  王剑程 /154


内容提要



政府距离、政策信息关注与政策收益获得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中国地方政府驻地迁移改革来识别企业-政府距离的外生变动,使用200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及城市政府迁移前后地理信息来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企业-政府距离对企业政策关注的影响及其最终政策收益获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与政府距离变远后,企业显著提高了年报文本中政策词频数,即失去获取政策信息的地理优势后,企业增加了对政府政策的关注程度以纠正距离变远可能造成的政策认知偏差;(2)企业-政府地理距离变动对企业政策关注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即距离变远显著增加了企业政策关注,但是距离变近的影响并不显著;(3)企业平均政策关注度的提高主要源自集约边际效应,即已经关注政策的企业增加了信息关注程度,而并未提高企业参与政策关注的平均概率;(4)与政府距离变远而策略性增加政策关注的行为,显著增加了税费返还金额的获得,而对政府补助影响不显著。这表明它增进了更依赖信息的权利性政策应享尽享,同时并未干扰竞争性政策的配置效率。本研究对缓解政策落地难题及政策优化配置的改革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政府距离  政策关注  政策收益

作者简介

卢盛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430072;

马静,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430072;

陈思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430073。






财政压力、土地资源的行业配置与集聚效应

内容提要  土地是支撑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也是扩充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资源,其科学配置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微观地块交易数据构建了土地出让的行业分散度指标,探讨短期内的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的行业配置,进而分析对集聚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的财政压力越大,土地出让的行业分散度越高,这一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地出让的行业间分散化损害了优先供给重点扶持行业的政策倾向。最后,土地在行业间分散化出让的做法削弱了集聚经济。本文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短期内为了应对财政压力的土地出让策略具有“为汲取财政收入而损害产业引导作用”的特点。这意味着,在新发展阶段,地方政府迫切需要增强对土地多重功能的认识,避免为解决财政压力的燃眉之急而损害产业发展。

关键词  财政压力  土地资源配置  集聚效应

作者简介

白秀叶,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230601;

鲁建坤,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310018;

李培(通讯作者),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副系主任、副教授,310058。






央行沟通的叙事传导:情绪与主题的信息效应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构建混频DSGE模型,理论揭示央行叙事情绪与叙事“情绪—主题”的信息效应传导机制,并运用文本识别技术与机器学习方法,测度叙事情绪以及分类叙事主题,从而量化分析央行叙事情绪与叙事“情绪—主题”的信息效应,进一步,基于纵向、横向以及内部三方面的叙事情绪相似度,全面且深入地剖析央行沟通的叙事传导效果。研究发现,在书面单渠道以及书面、口头双渠道沟通下,央行叙事情绪均存在信息效应,能够改变私人部门对经济基本面的信念,以及调整私人部门对经济金融发展的预期。叙事情绪的信息效应存在与否及其传导效果,受到叙事渠道与叙事主题的影响,口头渠道沟通能够有效辅助书面渠道沟通,增强叙事情绪的信息效应传导机制。经济上行期主题相比经济下行期主题的叙事情绪更容易存在信息效应,但是,经济下行期主题一旦存在信息效应,传导效果更为明显。央行需保持前后纵向沟通以及不同渠道横向沟通的连贯性。相比口头渠道沟通,在利用书面渠道沟通文本内部的异常叙事信息时需要更加严谨、准确的措辞。

关键词  央行沟通  叙事情绪  叙事主题  信息效应  叙事情绪相似度

作者简介

隋建利(通讯作者),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130012;

刘碧莹,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130012。






中国货币政策价格之谜:信息不足抑或无效识别

内容提要  基于传统SVAR模型测度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时,经验证据表明紧缩性(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反而导致总体通胀水平持续上升(下降)。这种现象与经济理论不符,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价格之谜,让人质疑货币政策在实际经济调控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从宏观实证模型的设定看,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不能有效识别货币政策的结构冲击;二是缺少重要的宏观经济信息。基于此,为判断中国货币政策价格之谜的成因,本文从信息含量与识别机制的视角,系统地比较四种不同实证宏观经济模型中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响应路径。具体而言,第一,从高维宏观经济变量中提取公共因子扩充信息集;第二,基于银行间市场利率高频数据构建外部工具变量识别货币政策的意外冲击。研究发现,宏观经济信息不足是造成价格之谜的主因。扩充信息集可以有效地修正价格之谜,而外部工具变量识别并不能缓解这一问题。总之,本文研究不仅为解决货币政策价格之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实证宏观经济学分析提供更多的工具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价格之谜  识别机制  信息不足

作者简介

王洋,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100081;

姜珂(通讯作者),山东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博士后,250100;

赵宣凯,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100081。






代际财产转移与财产分布不均等——基于房产的经验分析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2018年住户调查数据,以是否获得过赠予/继承房产和购房时是否获得过父母的资助度量代际财产转移,讨论代际财产转移的基本特征及其对财产分布不均等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年轻家庭中有较高比例的人群以购房资助的形式获得了代际财产转移,如户主年龄为30~34岁的人群中获得购房资助的比例达50%。在代际财产转移中,接受者和转移者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尽管代际财产转移对全部人群财产分布不均等程度的解释份额不高,但在年轻家庭(户主年龄在40岁以下)中,代际财产转移的贡献份额是比较高的。财产分布不均等是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表现形式之一,代际财产转移正在逐渐加剧这种不平衡。

关键词  财产分布  不均等  代际财产转移

作者简介

罗楚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100872。






运输距离、中间环节与下游市场价格表现——基于对农产品流通特征的考察

内容提要  本文以农产品为主要分析对象,基于国内大流通情境考察运输距离、中间环节对下游销售价格及其波动幅度的影响,使用2008—2020年涵盖产地、中转地、销地共300多个市场,涉及100多种农产品的日度价格数据,根据市场间价格联动关系强弱来推断流通路径并进行测算,发现我国在2012—2014年集中经历了农产品流通距离变长、中间周转率提高的过程。计量分析进一步表明,远距离流通抬升了价格水平,但有助于减少价格波动;经过中转地批发市场环节则同时产生了抬升价格和增加波动的后果。信息化能够缓解经过中间批发环节周转的价格抬升效应,但在减少价格波动方面的作用尚不明显。这在商流形成主要依赖于多级批发市场撮合交易的情形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因此,优化跨地区产销对接模式与增强流通网络节点功能应成为未来提升流通效率的政策重点。

关键词  运输距离  流通环节  农产品批发市场  价格水平  价格波动

作者简介

张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100006。






制造业集聚与企业减污: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的差异

内容提要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和创新制造业集聚,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本文基于199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的合并数据,采用Bartik方法构建城市层面的外部需求作为工具变量,精细甄别了制造业集聚对企业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排放的差异化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样本期制造业集聚加剧了企业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抑制了企业二氧化硫排放。机制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大体相仿,结构效应却迥异,即制造业集聚显著降低了煤炭消费占比和能源强度,这是其抑制企业二氧化硫排放的重要原因,不过,制造业集聚降低了企业循环用水率,还提高了新鲜水资源消耗占比,这是其加剧企业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的重要原因。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对国有企业、非高技术行业和城市集聚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大,对非国有企业、高技术行业和高集聚水平地区企业二氧化硫排放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研究为推进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Bartik工具变量

作者简介

张平淡,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100875;

屠西伟(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100875。






来自历史的遗产:对外开放对城市创业活动的影响(1842—2013)

内容提要  在当前“逆全球化”和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以史为鉴,研究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中国近代口岸开埠的准自然实验,以地区创业活动作为经济发展研究的切入点,利用近代海关(1842—1912年)、近代创业(1842—1927年)和现代创业(2004—2013年)数据,在一个跨越百年的视角下研究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扩散路径和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一百多年前近代口岸的开埠显著促进了近代和现代地区创业活动的发展,并对口岸腹地存在一定的溢出效应,而创业文化和人力资本是地区开放产生长期影响的主要作用机制。这一结论从历史视角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发展战略等开放性政策对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  近代开埠口岸  创业活动  溢出效应  创业文化  人力资本

作者简介

杨嬛,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33;

张心宁(通讯作者),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博士,200433;

王哲,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200433。






电子商务发展的创业效应:来自微观家庭数据的证据

内容提要  创业是促进家庭财富积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区县电商发展大数据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家庭创业的整体影响、结构效应和作用机制。采用历史时期的信息网络干线建设构造电子商务的工具变量,本文发现地区电商发展水平显著促进了家庭创业。区分线上和线下创业来看,电子商务促进了线上创业,对线下创业则同时存在“带动效应”和“替代效应”:电子商务对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的线下创业有促进作用,对批发和零售行业的线下创业具有替代作用。分区域看,电子商务能够带动农村地区的线下创业,对城镇地区的线下创业则没有显著影响。电子商务也促进了线上线下融合创业,且电商发展水平越高,线上带动线下形成融合创业的效应越强。就影响机制而言,电商发展弥补了信息、资金等创业资源供给的不足,也通过激发市场需求提供了更多创业进入机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创业效应  线上线下创业  信息搜寻成本

作者简介

秦芳,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610072;

谢凯,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611130;

王剑程(通讯作者),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519082。









征订信息

微店订阅



备注:请在汇款留言栏注明刊名、订期、数量,并写明收件人姓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方式,或者可以致电我们进行信息登记。



银行汇款

户 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开户行:工行北京北太平庄支行

账 号:0200010019200365434


联系方式

订阅热线:010-59366555

合作热线:010-59366565

传 真:010-59366566



点击名片 ·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