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你笔下的人物吗?
亨利克•易卜生在谈到他的写作方式时这样说道:“当我写作时,我必须独自一人。如果我的戏里有八个人物,那么我已经有了一个社会。他们让我忙碌。我必须学着了解他们。这个熟悉的过程是缓慢而痛苦的。我定了一个规矩,戏里的三个人物,每个都要和其他的有显著的区别。我是说在人物性格上,而不是说在处理的方式上。当我开始整理素材时,我便感到,对人物的了解如同和他乘火车长途旅行那样,从泛泛之交到建立友谊,再到无所不谈。当我动笔的时候,一切就清晰多了,好像我已经和这些人在矿泉疗养地相处了一个月似的。无论是他们最突出的特征,还是他们最微小的习性,我都了如指掌。”
易卜生看到了什么?他所说的“无论是他们最突出的特征,还是他们最微小的习性,我都了如指掌”又意味着什么?让我们来探索一下,什么是人物的突出特征。不是针对一个人物,而是针对所有人物。
每一个物体都有三个维度:深度、高度和宽度。除此之外,人类还有三个维度: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不了解这三个维度,我们就无法对一个人做出评价。
如果你研究一个人,仅仅知道他是粗鲁放肆还是彬彬有礼,笃信宗教还是无神论者,情操高尚还是颓废堕落,都是不够的。你必须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想要知道什么造就了他,其性格持续变化的原因,以及无论他愿意与否,其性格必然变化的原因。
按照从简到繁的次序排列这三个维度,首先是生理。争论驼背人对世界的看法和健全人是否相反是徒劳无益的。因为人无论高矮美丑、聋哑盲瘸,看待事物都会和他人不同。一个病人会认为健康是再好不过的东西,而一个健康的人恐怕就不会那么在乎,甚至根本不在乎。
我们的生理特点为生活的景观增添了色彩,同时也不断地影响我们,使我们变得或宽厚或褊狭,或谦卑或傲慢。它也作用于我们的心理发展,自卑感或优越感便以它为基础。在人类的三个维度中,它是最明显的一个。
我们要研究的第二个维度是社会。如果你出身于底层,从小在肮脏的街道上玩耍,你的反应和一个养尊处优的孩子一定是不同的。
但是我们并不能确切地分析出你和他之间的区别,也不能分析出你和一个同样生活在廉租公寓的邻家孩子之间的区别,除非我们对你们更为了解。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他们身体如何?靠什么谋生?你的朋友是谁?你们如何影响着彼此?你喜欢什么样的衣服,读什么书?你去教堂吗?你吃什么?想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从社会学上说,你是什么人?
第三个维度——心理是前两个维度的产物。它们互相作用,便产生了志向、挫折、脾性、态度和情结。心理最终使三个维度完满地统一起来。
如果我们想要理解任何个体的行为,就必须审视迫使他这么做的动机。先来看生理特征。
他病了吗?他也许患了慢性病。虽然他自己可能一无所知,但作者必须知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人物。疾病将会影响人物对待事物的态度。我们在患病、康复或者完全健康的时候,表现得都不一样。
这个人是不是有招风耳、肿眼泡、毛发浓密的手臂?这些都会赋予他一种观点,并影响他的行为。
他是否讨厌别人谈到鹰钩鼻、大嘴巴、薄嘴唇或大脚丫?如果是,那他一定具有这些缺点中的一个。对这些身体上的短处,有人会否认,有人会自嘲,还有人会怨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谁也躲不开这些缺点的影响。那么我们的这个人物是否具有一种自我厌恶的情感呢?这就会改变他的人生观了,或者激化他和别人的冲突,或者让他习以为常、逆来顺受,总之一定会影响他。
生理维度固然很重要,但毕竟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我们一定不要忘记给生理的图画上增添社会的背景。两者将会结合在一起,催生出第三个维度,即精神的状态。
性变态者只是性变态者,尽管公众对此颇为关注,对于心理学家而言,他不过是生活背景、生理、遗传和教育的产物。
这三个维度对人类行为的每个阶段给予了解释,如果理解这一点的话,那么我们写作任何人物并对其动机追根溯源都会更为容易。
任何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艺术作品,如果你分析它的话,都会发现它之所以长存于世,是因为它包含了全部这三个维度。如果缺少了其中一个,那么即使布局精妙,即使它令你收入不菲,你的戏在文学上还是不算成功。
当你阅读日报上的剧评时,肯定会一次次遇到这些术语:乏味、没有说服力、陈腐的人物(或曰糟糕的描写)、似曾相识的情境、无聊等等。它们全都指向一个错误:人物缺乏三个维度。
当你的戏被指责为“似曾相识”时,不要以为,你要做的是去捕捉奇巧的情境。一旦你的人物完满了,也就是说具有三个维度了,你就会发现他们不仅能令剧场为之兴奋,而且也将是新颖独到的。
文学中有很多具有三个维度的人物,哈姆雷特就是一例。我们不仅知道他的年龄、他的外貌和他的健康状况,还能很容易地推断他的脾性来。而他生活的背景和时代也赋予该剧动力。我们知道当时的政治环境、他父母间的关系、过去发生的事件及其加诸于他的影响。我们知道他个人的前提和动机。我们知道他的心理,并清晰地看出它如何发端于他的生理和社会特征。简而言之,我们对他的了解恐怕比对自己还多。
莎士比亚的伟大剧作都建立于人物之上,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和其他一些人物都是具有三个维度的人物的卓越典范。
但是对名剧进行批评分析并非是我们的目的。每个作家都在创造人物或者试图创造人物,这无须多说。而关于他们如何成功和为何成功的原因,我们将在其他章节探讨。
一部戏是如何从人物生长出来?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给予了我们一个经典范例。作者不需要凭借爱神让美狄亚与伊阿宋坠入爱河。虽然在那个时代,神的干预是一种传统,但是人物的行为即使没有这种干预,也是合乎逻辑的。美狄亚或者任何女人,都会爱上这样富于魅力的男人,并为其做出难以置信的牺牲。
美狄亚为了爱情杀死了自己的兄弟。而不久以前,在纽约,一个女人把自己的两个孩子诱入森林,割断了他们喉咙,并浇上汽油焚尸。她也是为了爱情。这并非是什么超自然的象征,不过是根源深远的交配本能在恣意妄为。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个现代美狄亚的背景和心理构成,那么她那可怕的行为便并非难以理解。
以下是一个便于我们逐步廓清具有三个维度的人物基本结构的提纲:
生理
1.性别
2.年龄
3.身高和体重
4.头发、眼睛、皮肤的颜色
5.仪态
6.外表:是否漂亮,是否过胖或过瘦,是否干净整洁、讨人喜欢,头部、面孔和四肢的形态
7.缺陷:反常、畸形、胎记、疾病
8.遗传特征
社会
1.阶层:下层、中层、上层
2.职业:工作类型、工作时间、收入、工作条件、是否工会成员、对所属组织的态度、对工作的适应程度
3.教育:学历、学校类型、分数、喜欢的科目、不擅长的科目、天赋
4.家庭生活:父母在世与否、谋生来源、是否孤儿、父母是否分居或离异、父母的习惯、父母的心智程度、父母的缺点、是否疏于照顾子女、婚姻状况
5.宗教
6.种族、国籍
7.社交场所、主要的朋友、社团、运动项目
8.所属政党
9.消遣、爱好:阅读的书籍、报纸、杂志等
心理
1.性生活、道德标准
2.个人前提、志向
3.挫折、主要的失望之处
4.性格:暴躁、随和、悲观、乐观
5.对生活的态度:逆来顺受、桀骜不驯、自甘堕落
6.情结:痴迷、拘谨、多疑、恐惧
这便是人物的基本结构,作者必须透彻地了解它,并据此进行构建。
Q
我们如何才能把这三个维度融为一体?
答:举西德尼•金斯利的《死路》为例。除了其中一个以外,所有人在生理上都是正常的。剧中生理上的缺陷并未明确产生严重的、复杂的后果。在他们的生活里,环境成了决定性的因素:英雄崇拜、教育不足、缺衣少穿、没有远见。最为重要的是,长久的贫穷和饥饿使他们形成了对世界的观念,进而是对社会的看法和行动。这三个维度共同制造了一个独特的个体。
Q
相同的环境使每个孩子产生相同的反应,抑或给予他们相异的影响,乃至千人千面?
答:既然任何两个个体都不会是完全一样的,那么任何两个个体的反应也不会完全一样。一个男孩可能会有这样的成见:他把少年犯罪当做辉煌的强盗生涯的预演。而另一个参与袭击的成员却可能是出于忠诚、出于恐惧或者是为了赢得勇敢的名声,甚至还可能对其中的危险感到担忧,而且不认为这是脱离贫穷的出路。在对待同样的社会状况时,个体间的微小差异和心理发展都会影响他们的反应。科学告诉我们,人们从未发现过两片完全一样的雪花,空气最微小的扰动、风向、降落位置都会改变它们的形状。这样,它们就有了无限多样的图案。同样的法则支配着我们所有人。一个和善的父亲,或者有时和善的,或者极少和善的,或者从不和善的父亲势必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如果一个人最幸福满足的瞬间就是慈父的关爱,那么他决不会将其忘怀。每个行动都取决于特定时刻和特定状况。
Q
一定有一些人类的现象并不能归入这三个类别。我注意到,有时我的沮丧或者激动似乎是毫无来由的。我对此很敏感,并试图追寻这神秘干扰的根源,却从未成功。我可以如实地说,这时常发生,却并非出于经济压力或者精神焦虑。你笑什么?
答:你让我想起我的一个作家朋友。他亲口告诉我了一个奇怪的故事。那发生在他三十岁时。他很健康,作品也获得了好评。他赚了很多钱,甚至不知怎么花。他结了婚,夫妻恩爱,育有两子。但让他颇为吃惊的是,他发现自己对家庭和事业的前景毫不在意。他百无聊赖,心烦意乱。天下竟然没有让他提得起兴趣的东西。他盼望着朋友们能说点什么,做点什么。他无法忍受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面对同样的女人、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朋友还有报纸上同样了无新意的谋杀故事。这些都快把他逼疯了。这和你的情况一样神秘莫测。他想过另寻新欢,可付诸行动后却没有成功。他发现爱情也没有什么新鲜之处,感到失望不已。他真的是厌倦了人生。于是他停止写作,停止探望朋友,最后决定一死了之。这并非只是心灰意冷时产生的想法。他很冷静地、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谋划过。他沉思着,在他出生之前,地球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在他过世之后,还会继续存在下去。那么,他比天命早死几年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他把家人送到朋友那里,坐下来写自己的遗书,向妻子解释自己这么做的原因。这封信不是那么好写的,它看起来并不令人信服。他绞尽脑汁,连写戏都没让他这么费力。突然间,他感到肚子在剧烈地痉挛。那是一种锥心的、难耐的、持续的疼痛。他发现自己正处在尴尬的境地里。他想自杀,但死于这样一种胃痛实在太愚蠢了,他必须把信写完。
他决定吃点药来止痛。吃完后,他坐回书桌想继续写信,却发现写起来更加困难。之前搜集的自杀的理由现在看起来简直是胡思乱想,甚至愚不可及。他渐渐注意到,书桌上,灿烂的阳光正在嬉戏,屋子里、大街上,光与影变幻莫测。树木从未如此青翠宜人,生活也从未如此令人向往。他想要看、想要听、想要触摸、想要行走……
Q
你是说他完全没有自杀的愿望了吗?
答:他觉得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百万条活下去的理由。他真的成了一个新人。
Q
生理状态真的能够完全地影响人的理智,以至到生死攸关的程度吗?
答:去问你认识的医生吧。
Q
但对于我,并不是所有的身体和心理的反应都出于生理或经济原因。我知道如果我……
答:我们都知道。假设某人爱上了一个美艳的姑娘,可惜只是单相思。他感到苦恼、沮丧,并因此疾病缠身。他为何会如此呢?人们都道,离开了经济或物质,爱情不过是虚无缥缈的。我们不妨研究一下。爱情就像所有的感情一样,产生于大脑。而大脑,不管我们怎样看,都是由组织、细胞、血管构成的,这完全是生理的。生理上最轻微的紊乱首先传达到大脑,大脑立即做出反应。严重的失望情绪会影响大脑(生理意义上的大脑),而大脑则会把信息传递到身体。而爱情,无论多么虚无缥缈,也会影响生理的机能,比如消化和睡眠。
Q
假设感情可能根本与生理无关呢?假设感情中并没有包含比如情欲这样的因素呢?
答:但所有的感情都有生理上的效果。拿一切感情中最高贵的一种“母爱”来说。假设某个母亲没有经济上的困难,她钱财充裕、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她的女儿爱上了一个青年。而她却认为这个青年毫无用处,反倒是个累赘。虽然他谈不上危险,不过以一个母亲的观点来看,还是不太适合女儿。但最终,女儿还是跟他私奔了。
母亲第一个反应是吃惊,然后就是苦涩的失望,再接着是羞辱、自怜。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引起了她一次歇斯底里的大发作。发作后来变得越加频繁,并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她身体的抵抗力,引起了疾病,甚至让她长病不起。
Q
难道一切心理的反应都是你所说的这三个维度的结果吗?
答:我们来看。母亲为何如此坚决地反对女儿选择的夫君呢?是因为他的外表?可能吧,虽然即使最平凡的母亲在发现女婿不是个美男子时,都会暗自失望。不过外表并不会引起这么激烈的反应,除非他真的长得像个怪物。母亲对他外表的不满总是取决于其自身的背景,比如她父亲和兄弟长相如何,她最喜欢的电影明星是谁等。
另一个更可能的失望的缘由,是这个青年的财产状况。如果他不能很好地供养她的女儿,或者根本无力供养,这位母亲便会为自己和女儿感到恐慌。即使她能够保证女儿不至于受穷,但她还是逃不掉朋友们对这门不般配的婚事的嘲讽。她可能会资助他经商,但却发现这个青年是个糟糕的商人,为此还赔光了自己全部的积蓄。或者这个青年虽然仪表堂堂、收入稳定,但种族不同?母亲定会用尽浑身解数来阻止他,她凭借自己过往的经验,以社会的排斥,以子虚乌有的种族差异,以毫无根据的迷信和沙文主义来警告他们。
你可以考虑任何理由,无论是这个青年的身体状况还是他曾祖父的出生地,你将会发现这位母亲所反对的东西都有其生理和社会基础。对他和她而言都是如此。你随便去想,但最终还会回到这三个维度上。
Q
三个维度的原则是否会限制作者对素材的观察呢?
答:恰好相反,它将会给予你前所未有的视角,并开启一个等待你去探索和发现的新世界。
Q
你在基本结构提纲里提到身高、年龄、肤色,我们的戏里必须要容纳这些吗?
答:你不一定要写到,但必须对这些心中有数。它们将通过人物的行为表现出来,而不只是表面的素材。一个身高一米八的人的态度必然区别于一个身高一米二的人。一个麻脸女人的反应也会和一个以美貌闻名的姑娘有所不同。你必须从每个细节上了解你的人物,知道他在特定情境下会如何行动。
你戏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必须直接来自人物。既然他们是被你选中以证明前提的,那么你要想证明自己的前提,就不能凭借任何外力,而必须使他们成为足够有力的人物。
来源:《编剧的艺术》
作者: [美]拉约什·埃格里(Lajos Egri)
译者:高远
《编剧的艺术》是一部论述编剧方法的名著,同其他一些剧作法书籍不同,它是从戏剧的基本要素出发,深层剖析了戏剧结构的秘密。在作者埃格里看来,一部成功的戏剧必须具有一个逻辑清晰的前提,发源于具有三个维度的人物,并且拥有预示和升级的冲突。全书引用大量经典戏剧剧本如《玩偶之家》《伪君子》《悲悼》《推销员之死》等,对人物性格、冲突类型进行了细致分析,探讨其成功或失败的深层原因。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