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世界上有任何一座城市,能以如此的“效率”,审批和实施大树的砍伐和迁移。
昨天还是街角的乘凉福荫树,今天就被剪得剩下几根枝丫,明天便可腰斩或连根拔起。
这一切频频发生在全国文明城市——广州。
图片来源:#拥抱广州榕树#话题讨论照片
微博@在地文化LOCALLANDSCAPE
5月底以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审批通过的《林业园林绿许准〔2021〕12号》(涉及珠江两岸和市管八条主干道)和《林业园林绿许准〔2021〕39号》(涉及滨江西)引起市民高度关注。
6月15日,林业和园林局举办了市民座谈会,总工程师代表市局做出了重要承诺:“榕树过去、未来仍是广州的主打树种……今后不再砍伐珠江两岸的大榕树”。
但话音刚落,有关动作非但没有停下,还通过26份新的行政文件,陆续批准了482+321株的砍伐、89+435株的迁移。总数1327株里面仍然有大量的大叶榕、小叶榕、高山榕,砍伐路段赫然包括了生态环境最佳的白云山管理局(广园中路)山坡。(该统计的格式为:市林园局审批数量 + 各区级审批数量)
林业园林自许准〔2021〕39号
图片来源:#拥抱广州榕树#话题讨论照片
6月24日,微博@红果仔JoyChan在微博发问:园林局不是承诺你不砍树了吗?滨江路海珠区解放桥这边都砍秃了。
国务院在6月2日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社会普遍关心且政府主导的重大绿化项目,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领导接访日制度强调民众参与功能,是落实领导信访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制度。行政机关的领导通过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与信访群众面对面对话,及时有效地解决许多信访突出问题,促进信访渠道的畅通。7月23日本周五,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领导接访日,由刘局长接访,具体安排如下:http://lyylj.gz.gov.cn/zmhd/jfyg/content/post_7333410.html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领导接访安排
2021年7月23日
接访日期
2021年7月23日星期五
接访领导
刘先荣 党组书记、局长
分管业务
主持局党政全面工作
接访时间
上午9:30-11:30
候访地点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7楼服务监督处
接访地点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7楼信访接待室
街坊市民或许可以带着心中的困惑和建议,与刘局长好好沟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考察上海的时候,提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随后在2020年考察广东时,他更亲切地强调:“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当一座城市以人为本、市政围绕人的健康、安全、宜居进行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空间、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就可称之为“人民城市”。我们可以从一个细节来理解这种获得感:很多城市都有以“人民”来命名的公共空间,例如广州、上海、成都都有人民公园。市民常常来此晨运锻炼、相亲打牌,不仅是街坊悠闲聚会的场所,也是城市文化的名片——广为传唱的《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写的就是上海人民广场。这首歌流行的时候,我专门跑到人民广场吃起了炸鸡。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啦!城市绿化,简单来说就是在城市空间植树造林、种草种花,这当然是建设人民城市非常重要的部分,不是用来随意摆弄、拈花惹草的“摇钱树”,其首要功能须符合市民的日常需要和文化连结。国务院在6月2日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尤其强调:“对违背科学规律和群众意愿搞绿化的错误行为,要及时制止纠正;对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追责。”同时倡导节俭务实绿化风气,树立正确的绿化发展观政绩观。由此可见,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绿化工作不仅是园林部门的日常工作或专属领域,更属于社会各界、属于街坊市民。而在整个“绿化提升”过程中,市民群众往往是最后才知晓的。直到看见身边树木被腰斩,“冇瓦遮头”才紧急打110制止或打12345咨询,得到一些模棱两可的太极答复。例如,作为经典“大榕树老街”的湛塘路(越秀区),其中一侧连排大榕树遭移除,多位市民见状便咨询12345,得到的理由花样百出:有说是因湛塘路边铺花岗岩砖而弄伤了树根,有说因老榕让人行道地面凸起,有说旁边的住户担心光线遮挡,有说树根侵占压住了新铺的地下管线。而一度两侧葱葱郁郁的“林荫大道”广园路(天河区、黄埔区),最近也在没有事前公示的情况下,陆续被换上了弱不禁风、需要4根铁杆围撑的一棵棵小树苗。面对这些树坑,我们常常感到伤感、无奈。但也正是这些微观、较真、具体的讨论,展现了每个市民对广州的守护与热爱,因而变得无比重要且不可替代。要守住每一棵陪伴市民的大树、每一棵并未阻碍城市发展却仅仅因为繁多名目(迷信、遮光、绿化“提升”、移植换花、社区微改、地板凸起、浆果易脏……)而倒下的大树,我们可以为身边刚被砍伐、将要砍伐的大树,发一句声、问一句话:#为什么砍树##为什么砍树#
留意每天经过的树木,跟它们打个招呼、拍个照;
哪天发现它们有异样,拍下来,分享到微博,写上#为什么砍树#,像这样:
城市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痕迹,体现了人类的技术发展和审美意趣;我们尽量在城市中保留或者模拟出自然景观,让住在石屎森林的人们有一丝亲近自然的机会。要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目标,我们就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特别提出需要积极采用乡土树种草种,就是为了响应绿化要符合本地自然条件,尊重自然规律。眼下,广州绿化“品质提升”的措施,说白了就是锯掉土里土气的榕树,换成其它不遮光、有颜色、或开花的树,这既不尊重自然规律、亦违背本地实际。主管部门仓促回应提到单一树种占比要不超20%的说法,更是被网友一嘴戳穿,只要逐步增加全市树木的总体(分母),现有榕树的比例不就可以自然达标了吗?朋友们还留意到,市林业和园林局早已颁布实施了《广州市城市道路绿化树木处理技术指引》,并要求各区和园林绿化公司在修剪和砍树时执行。在这份文件中,非常明确提到对于不同树种的修剪时间,就是为了适应树木的生长特性。而这份文件建议的修剪时间,不包括4月中旬至11月中旬,因为每年这期间广州炎热,一旦修剪不当 ,就会影响树木恢复和群众生活。但广州城最近频频发生的砍伐、迁移、修剪,长期违反官方技术指引,却基本没有一宗受过行政处罚或通报。当我们以为树木迁移就是“整树保留”、减轻罪恶感之时,街坊近日偶遇了一片位于天河、黄埔郊区的移栽地——这里种着大大小小约近100株从全市各地“迁移”过来的榕树,但它们长势较颓、歪歪扭扭,几乎没有一棵能顺利恢复正常的枝桠,更不要说在正常原居地可见到的宽大树冠。更令人难过的是,这片本就不规整的移栽地,目前正面临着“二次搬迁”。根据7月12日部门公示,此处将修建东达路(市政路),大拐弯的位置正好横穿整个移栽场。很显然,市政规划正常情况下不会为林场让路,这些称不上健康的树木,要么全部砍掉,要么再以好心的“迁移”借口挪到别的地方去,等待下一次慢性死亡。古语有云:人挪活,树挪死。即便到了现代,也只是在短期存活概率上略有改善,一旦泥土和根系保留技术欠周全、或天气湿度和移栽管护等因素不佳,基本等于慢性死亡。所以对于相关答复轻巧给出“这些树不砍、只是迁移”时,我们不妨多问一句:迁移到哪里了?迁移后的树木存活率有多少?一年存活率、三年存活率、五年存活率分别是多少?这些问题或许都可以在7月23日领导接访日找到答案。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每个时节、每个地域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气象与物候,华南地区高温多雨、四季常绿,广州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代表树木包括木棉树、榕树、白兰树、大叶紫薇。我们能从身边随处所见的花木与鸟禽感受季节的变化与时光的流转,这些具体的事物所指向的正是现在是什么时候、我们在哪里。所以,炎炎夏日我们会从树荫下走过,北方归来的游子会因为眼前的榕树木棉心感归家。生物家家爱德华·威尔森(Edward Wilson)主张人类有种亲近自然世界的本能。我们依赖于树木创造的地球生存条件,却视其为不如动物生命的次等生物;我们对树木肆意索取,却又傲慢地几乎毫不关注树木。如果广州对于树木的审美还停留在其开花与否、果实掉地上有没有污渍,而不去思考树木与人的关系、不去珍视自然的价值,就等同于自我退步,并且违背国家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近年,为什么深圳、杭州开始吸引大量创新人群,成为“新一线”或实实在在的一线城市?除了因为科技引领的固有因素外,很重要的吸引点就在于“山清水秀的诗意栖居”——这种自然为先的文化理念,已成为容纳新人才、孕育新经济的强势载体,是城市运营的核心理念。树木根枝粗壮,能很好地固土、固碳,防止水土流失,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如果说城市发展就必然要树木让路,那为什么寸土寸金的深圳南山区不仅能保留主干道两旁的大树,还保留着一片“野地”?如果我们还停留在砍乡土树、种植人造假景、这棵挡路了我不喜欢、那棵凸起路面了要砍掉,那广州不仅离“创建森林城市”道路遥远,还有可能难逃“掉出一线”的命运。
根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的信息,2021年7月23日(星期五)上午,将有一场十分难得的领导接待日:局长刘先荣先生,亲自坐阵环市东路(市林业和园林局7楼),当面聆听和接受市民的意见建议。各位街坊可以带上您的疑问,考虑#为什么砍树#的想法以及有建设性的替代方案,到这里坐一坐,聊一聊。我们相信市林业和园林局的交流诚意,我们也相信沟通必定会带来更好的相互理解和树木管护改进。市民街坊也会在这次活动中,学会更完整的公共决策思路,从而持久地支持园林工作。 时光城份 Sitytime 营造城市的公共讨论空间
www.sity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