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2月2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英国佬弄错了,舟山不是大清的咽喉

2017-02-18 读史

点击上面蓝字免费订阅


| 读史 |ID:dushi818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已开通认证号(ID:dushi918 和 dushi828),欢迎订阅。


原创 文:凤城杜哥 读史(dushi818)专栏作家


1840年7月4日(道光二十年六月初六),英国对华全权代表、远征军总司令查理·懿律率领英舰主力,进入舟山群岛南部最大的岛屿定海。定海知县姚怀祥、定海总兵张朝发登上英国军舰拜访,并询问来意。


英海军司令伯麦等人接待了清方定海的一文一武官员,并提出“照会”,要求全部投降,交出炮台。英国人很傲慢,说“惟候半个时辰,即行开炮轰击”。


姚怀祥和张朝发从英舰上回来,心情郁闷,想不出对策。但现在他们必须面对,因为英国佬军舰就在定海外面等着,时间一到,他们就开炮攻城了。


最后,姚怀祥和张朝发达成一个各管各的防守决定。总兵张朝发率领水师迎战,知县姚怀祥率领陆上兵丁防守县城,彼此各自作战,互不救援。即所谓“在外者主战,展虽败不得入;在内者主守,守虽溃不得出。”


今天读来,实在觉得滑稽,大敌当前,这一文一武玩的是什么。但是一细想,就会发现其中的无奈,张朝发和姚怀祥知道打是打不过,守也是守不住的,他们只能是各管各,各在各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了。


7月5日(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伯麦见定海没有献城投降的意思,于是下令军舰开炮。只短短9分钟,舟山的清军水师战船和炮台就失去了还击能力。定海镇总兵张朝发被舰炮击中左股,当晚伤重而亡。清军水师溃败,英军连夜攻城。


7月6日(道光二十年六月初八)早,英军攻破东门,定海失陷,知县姚怀祥退至城北龙峰山,投梵宫畔的万公潭为国殉难。


攻陷定海,占领舟山,懿律认为已经扼住了大清的咽喉,用不了多久的时间,清政府就会因为海上贸易的中断而不得不低头答应英国的停战条件。可是,懿律他搞错了,舟山并不是大清的咽喉,对广袤的大清而言,小小舟山群岛连个脚趾头都算不上。


懿律是从英国以贸易为本,市场经济的情势思考中国,错把舟山想象成大清的咽喉。其实对以农为本,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大清,哪有什么海上贸易通道。大清对付外夷的一向做法就是封海禁贸,和大清这样玩,基本等于帮了大清的忙。


懿律把舟山作为休整补给基地的想法也很快受到现实的打击。英军占领了定海,定海的老百姓很是不服气。他们响应官府的号召,坚壁清野,把粮食蔬菜都藏起来,不让英国佬找到能吃的东西。并且堵塞水井,污染水源,给水里投毒等等。怎么让英国佬不舒服,他们就那么干。


浙江气候潮湿炎热,英国人初来乍到,水土不服。没几天就上吐下泻,疫病流行。自攻占定海到1840年年底的小半年时间里,英军中生病住院者就达到5329人次,死于疫病者达到四百多人。这中间多数都是得了痢疾,拉肚子拉死的。


跨洋越海,不远万里来当侵略者,他们的日子也过得苦逼无限。


当然这都是后来发生的事情,眼下的问题是,舟山并不是大清的咽喉,想要靠占领舟山,迫使清廷低头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该送的信还得送,该打的仗还得打。


7月11日(道光二十年六月十三),懿律派一艘军舰前往镇海送交《巴麦尊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的副本。这次倒也顺利,信送出去了。但是,第二天早晨书信被原件退回,镇海的官员声称不敢将此件上呈。


尼玛,送个信咋就这么费事呢!


信没送出,懿律很着急。于是他任命精通中文的随军翻译、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Gtzlaff,Karl Friedrich August)为定海知县,并留下少数兵力驻守定海。懿律、伯麦、义律等带着主力,向天津大沽口进发。


信还没送出去呢,这仗还怎么打,总不能打得不明不白,瞎浪费炮弹吧。所以懿律只能一路北上,也许把军舰开到中国皇帝的眼鼻子底下,才能将这份该死的信件送出去吧。

(懿律等会见定海知县姚怀祥、定海总兵张朝发,要求无条件交出定海县城)

(定海之战场景)


说明:本系列文章摘自凤城杜哥所创作的《酸爽晚清》,完整连载可关注读史阅世(dushi828)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