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谭光磊:从《追风筝的人》到《解密》,我的版权之路

2016-07-14 谭光磊 做書

我今天的题目是从《风之影》到《解密》,我想从引进版权到输出版权,讲一些我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背后有一些努力,还有很多的机缘巧合。我本来没有打算讲《追风筝的人》,但毕竟这是我代理过最重要也最畅销的一本书,而且今天的题目就叫“我们的《追风筝的人》,他们的《三体》”,所以还是要讲一下代理这本书的幕后故事。


我从2004年开始做版权代理,当时是在一家专门代理法语和德语书的公司,他们当时想找人来开发英文市场,经有人介绍我去,当时我也没经验,双方谈了决定试试看。总之我算是从零开始。当时美国正好有个刚成立的网站叫「出版人市场」(Publishers Marketplace),每天都有最新的成交报告,我就每天看这个网站,找到有兴趣的书跟国外联络。你完全可以想象,99%的回信都是:对不起,我们已经有独家代理了。但是试久了之后,总会碰到一两个人刚好没有代理,或者正好想换代理,于是就有机会了。




当时我注意到一本越南裔美国作者写的小说《盐之书》,讲一个同性恋越南厨师在1920年代在巴黎的文学沙龙工作的故事,得了很多奖。我写信给经纪人,对方问我有哪些客户,我就老实跟她说我是新人,手上客户不多,希望她给个机会。结果她说好啊,反正小说在亚洲非常难卖,让我试试无妨。我运气还不错,没多久就把这本书卖给一家非常老牌的文学出版社,价钱很一般,但不管怎么说是个好的开始,所以我跟她说希望能继续合作。



结果经纪人回信我说:「好啊,那我给你《追风筝的人》嘛!」当时这本书在美国刚出版不久,还不很畅销,我也没听说过,,上网一查发现是个阿富汗的故事,听起来很遥远,自己也没什么感觉,不过一来我没什么客户,二来我看到国外报道说梦工厂已经买了电影版权,所以我说那就来试试看吧。


可是经纪人大约是忙忘了,我迟迟没收到样书,等了将近半年,直到我们在法兰克福书展见过面之后,她才把样书寄来。妙就妙在《追风筝的人》精装版起初销售一般,等到2004年出了平装版,才口碑爆发,所以等我收到样书的时候,它已经是国际畅销书了。那个年代还不流行寄电子档,大家都习惯看纸书,样书寄来根本不够,我简单写了个中文简介,自己都没看到书,就通通寄给出版社,大家还得轮著看样书。


我在做版权代理之前,真正喜欢的文类是《冰与火之歌》这样的科幻、奇幻小说,对于什么样的书会畅销,能够吸引大众完全没概念。等到《追风筝的人》版权卖掉以后,有一次我从纽约出差回来,因为时差的关系半夜醒来,就一路看到天亮,非常感动。当时就想这样子的故事如果能感动别人,也许就能畅销。




因为自己当过译者,我知道翻译过来有可能很多东西会丢失,所以我也担心中文版会否失色,结果完全没有。后来卖简体中文版的时候并不顺利,因为里面讲到阿富汗、苏联和穆斯林,很多出版社觉得比较棘手,甚至有一家出版社组织了一个评委会,总共挑出一百多个政治错误。我也问外方有无可能删改?自然是不同意。好不容易找到世纪文景,同意不进行删改。到目前为止在这本书在中国已经卖了超过600万册,而且越卖越好,销量可能很快就会超越美国。


这是我代理《追风筝的人》的故事,听起来运气成分不小,接著我要讲的第二本书《风之影》,就是自己找到的。


同样还是2004年,我在亚马逊上头逛,看到这本书出了英文版,看简介就觉得非常对我胃口:书店、侦探悬疑,还讲到《大仲马俱乐部》。我写信给作者的西班牙经纪人,她说好啊可以给你代理,但是你觉得可以卖多少钱?当时的行情一般书就是1000多欧元吧,经纪人说这书比较畅销,应该要拿到两三千欧元。我请经纪人提供英文样书,结果她说没有,叫我去找美国或英国的出版社要,我心想我有什么立场去跟他们要,一来不认得,二来没有关系。但是没办法,我心想美国人大概比较好讲话,就写信过去了。




对方回信说没问题,我寄书给你,然后跟《追风筝的人》状况一样,他说完就忘了。我大概等了三四个月,左思右想找了个理由,说我最近在整理旧的邮箱,然后刚好看到他的信,因为迟迟没收到,怕寄丢了,想确认一下。结果三天后书就到了,里面附了一张纸条说,不好意思忘记了。


美国寄来一本,可是我们有十几家出版社要看,最麻烦的就是有一家出版社拿了样书就不还,一搁又搁了几个月。隔年台北书展,我约出版社见面,不死心又介绍了一次《风之影》,结果反应非常热烈。我上网一查,发现平装版已经出了,卖得比精装版还要好,既然外方不提供,我干脆自己买。那个时候我还在念研究生,这其实是一大笔钱,而且基本上没有代理自己买样书的。


样书发出去之后我很担心,因为跟西班牙那边很久没有联络了,不知他们会不会自己卖掉了?我就趁伦敦书展的时候去找他们,经纪人刚好不在,她的同事说版权没卖掉,我们会等你。后来这本书卖了超过一万欧元的高价。这数字即使在现在都算是高价,更别说是十几年前了。


卖了《风之影》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除了代理一本国际知名的大书,就是我发现西班牙文书其实没什么人代理,在中文世界算是一片蓝海。巧的是,有一家没标到《风之影》的出版社不甘心,找另一本西语历史悬疑小说,请我去问版权。


于是我就写信给外方,很得意的说我就是《风之影》的中文代理,希望也能代理那本书。我完全不知道对方是马尔克斯的经纪人,而他们向来是全球直往,不透过代理。但是正好那时有一个没什么名气的西班牙作者在中国出书,我要问的这本书的作者听说了很生气,因为他是在西班牙排名前几的畅销作家,居然没有中文版。经纪公司有了作者那边的压力,正好我又自己找上门来,当时他们的版权经理卡门・碧妮拉(Carmen Pinilla)就决定让我试试看。




合作了一年多之后,卡门约我在伦敦见面,要请我吃饭,我们约在一家很有名的餐厅 The Wolesley,我既紧张又害怕,不过后来聊得很愉快,卡门还说她也学过中文,问我有没有好看的中文小说可以推荐?我当场就被问倒了,因为我自己主要看欧美小说,中文小说读得不多,唯一想得到的是张爱玲的《半生缘》,这本书一直到去年才出了英译本。这件事情在我心中埋下一个种子,就是希望以后能够把好的中文小说推荐给外国出版人。


过了大概三四年之后,我发现了张翎的《金山》,这本小说讲广东和加拿大三代人的故事,有很好的文学语言,故事性也很强。我谈下代理权之后,一时也不知该卖给谁,因为版权引进的窗口都是国外负责「卖」版权的人,而买版权的其实是编辑,却是我们没有机会接触到的。那是 2009 年,卡门已经成立了自己的书探公司,我就问她有没有兴趣推荐给她的客户。我说我会准备英文资料,她说不需要,因为她的客户都能找人直接审读中文。后来他们一共找三个人审书,结果荷兰的客户Nelleke Geel买下了《金山》,她也是这次出版交流的嘉宾之一。




我们第一次在见面是在上海九久的法兰克福酒会上,当时她已经收到两份审读报告,但是她买书向来要自己读过,光凭报告来决定风险比较大,我们也聊这本书的定位,我说这本书让我想到《风之影》,也是有文学的语言和通俗的故事。她一听就明白了,因为萨丰在荷兰的定位也是如此,而且她自己就是《风之影》荷兰文的译者。书展后一个月吧,她收到第三篇审读报告评价也很好,就决定签了。


开了第一枪之后,我才发现东西方文化的一大差异。我们会觉得签了某本书是商业机密,不能跟别人说,但是西方人买了书会觉得好东西要跟好朋友分享。所以荷兰人买了,可能会会跟德国朋友讲,消息散布的速度非常快。有时候一本书你只要卖出第一波版权,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当时卖《金山》的速度非常夸张,大概一个星期卖了七国,平均一天一国。几乎是每天晚上回家吃完饭洗完澡,欧洲时间上班了,打开电脑就会有报价进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事后想起来,这算是初学者的运气,也让我相信版权输出是一件值得做、可以做的事情。


之后我卖了艾米的《山楂树之恋》、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再来就是麦家的《解密》。我先看了他的三本书,觉得《解密》是最完整的长篇,最适合的推国际版权。《风声》虽然也很棒,但是裡面讲到国共日伪的复杂关系,外国读者比较难懂。




我跟麦家老师联系上,他同意让我代理,我也找了译者准备了英文资料,可是推了一年都没有成果。突然有一天收到一封信,来自两位在首尔教书的汉学家,说他们是麦家的大粉丝,所以自己动手把《暗算》翻了大半。我们做版权输出,前期最大的投资就是译稿,所以这种天上掉下来的译稿,其实是非常难得的。我就再接再厉,另外写了20几页的详细英文简介,拿去伦敦书展上推,但还是没有卖掉。又过了半年,一个英国书探朋友把这份资料转给英国企鹅出版社的编辑,编辑找了著名汉学家蓝诗玲(Julia Lovell)审书,蓝诗玲不仅给了好评,还正好是译者之一米欧敏的大学同学!所以企鹅就一口气签了《暗算》和《解密》两本。一般来说我们卖版权,最难的就是英文版,因为英文是强势语言,读者不太看翻译书,没想到我们第一个就卖了英文。我是2009年开始推《解密》,一直到2014年才在美国和英国上市,得到非常好的评价,各国出版社好像醒过来一样,我们总共卖了20几国版权。




最后想总结一下,从版权引进到输出会遇到的几个挑战。首先就是人脉是归零的,所以很需要出版交流周这样的活动,因为这样才能接触到外国编辑。我刚开始做版权输出的前几年,跑了墨西哥,加拿大、多伦多很多地方的活动,就是为了去认识编辑。出版交流周这种活动其实有点像成人版的夏令营,大家先交朋友,一群人在一起吃喝玩乐,建立起某种革命情感,之后再来谈生意。也许是三年,也许是五年后,才会开花结果。总归来说,一切都是人,例如这张照片(下图)是我们去年在台北办的版权研习营,这个活动是从2013年开始办,每年找10位外国出版人到台湾,照片里这几位后来都成了好朋友,而且几乎都买了中文书的版权。




最右边的这个是意大利 Marsilio 出版社的总编辑 Francesca,她签了《解密》,来台湾之后又签了纪蔚然的小说《私家侦探》。右边这位 Michael Heyward是澳洲非常有名的独立出版社Text Publishing的发行人,他来台湾听说了吴明益的《单车失窃记》,后来就买下了全球英文版权。后面最高的那位大家应该都认得,就是Eric,去年他参加了台北的版权研习营,觉得这种形式非常好,回来之后就办了北京出版交流周,所以我今天才会在这里。


本文整理自由 BIBF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PR纸托邦、做書

联合主办的 2016北京出版交流周 公共讲座

“他们的《追风筝的人》,我们的《三体》”


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列 蓝色文字 查看精选内容

入行指南如何制定读书计划投稿说明编辑生活范文编辑手记范文诗歌出版|从想法到成书书店范文电子书kindle豆瓣阅读知乎离线独立出版刘瑞琳李昕谈页边距沈昌文范用汪家明姜峰原研哉朱赢椿聂永真杨林青王志弘诚品PAGEONE钱晓华方所万圣书园理想国再谈编辑再谈电子书再谈读书我在单向街书店的日子2015中国最美的书书单Goodreads2015书单2015年《纽约客》年度书单那些在豆瓣上消失的书关于书籍设计的一些网站


▼点击阅读往期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