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个漫画爱好者的碎片化阅读

2016-12-04 常盘庄 做書

仔细想想,在所有图书之中,能够持久地带给我阅读高潮的,只有漫画。


当然我也不会像很多漫画迷那样,把漫画推上神坛,觉得这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艺术非漫画莫属。我承认,绝大多数漫画都只是最浅层的流行文化,和无数市场经济时代诞生的快消品一样,它也是商业市场上的一件商品。


按照当下流行的观点说,看漫画不过是浅层次的、娱乐化的碎片化阅读。


但是这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我能成为今天的我,绝大多数是托了漫画的福,而我了解到的关于这个世界的诸多重要的事实,都源自漫画。而且我从来不认为,一次源自漫画的娱乐体验就不能演变成深度阅读。




之前有一部我很喜欢的漫画,叫《Black Lagoon》,中文翻译是《黑礁》,很冷门的漫画,如果不是制作了两季动画,恐怕是死也火不起来吧(虽然做了动画也没火……),作者名字看起来就很难红的样子,叫个广江礼威(超难记的……)。





《黑礁》漫画第一卷封面




漫画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在日本商会里辛苦工作不受重视的社员冈岛绿郎,在运送公司货物的途中(海运),被一个三人海盗团黑礁商社连人带货给俘虏了。




因为这批货物里有着公司不可外传的黑色交易内幕,所以领导找了一些很有背景的人要把冈岛、海盗和黑色秘密统统碾死在太平洋里。失去退路的冈岛为了活命就加入了这个海盗团,从此作为类似这个海盗团伙秘书(因为外语好,黑色交易时负责翻译)兼智囊(偶尔突发奇想会做出让黑道人也大吃一惊的恐怖计划)的身份,成了黑礁商社的一员。之后,他作为一个文明社会中的清白人,见识了无数真正的人间地狱……








故事中有一段,一对带着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杀手袭击了俄罗斯黑帮的地盘,而调查来的杀手身份,不是什么敌对组织的彪形大汉,而是一对不过十岁的双胞胎,随身的勃朗宁自动步枪上还挂着可爱的洋娃娃。他们一面天真的调戏冈岛,唱着宛如天籁的歌,一面残忍的折磨俘虏,在他头上敲入钢钉欣赏人死后仅存的神经反射……








很中二的故事吧…… 漫画里夸张的人物刻画和情节设置是容易让人觉得很中二……


但是人是没办法创作出超越他认知的事物的。所以越是离奇夸张不可思议的情节,越有可能有一些真实可查的背景。只要你愿意,随便在网上搜了一下,就能查到黑礁双子背后的历史。


故事里的双子杀手来自吸血鬼的故乡罗马尼亚,东欧剧变之前,这里因为政府的腐败和统治者的个人崇拜与政治独裁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黑暗动乱。





今天的罗马尼亚,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童话般可爱的风景之下,有着不为人知的黑暗面。




1966年,为了提高人口数量,被称为“共产主义皇帝”的总书记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正式颁布法令,禁止离婚,鼓励生育,他要求每对罗马尼亚夫妇至少生育四个孩子,明令禁止节育和堕胎。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宣称,婴儿是社会的财富,不生育孩子的人就是背叛国家的人。


甚至设立专门的执法人,定期对妇女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控,确保她们没有刻意避孕节育,一定时间内没有受孕的女性,就要收取高额的独身税,堕胎则会遭到判刑和囚禁。


这些执法人,被愤怒的群众称为“月经警察”。




新政实行之后,整个罗马尼亚的婴儿出生率整整翻了一番,可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与看护设施,婴儿的死亡率增长了惊人的145.6%……  那些出生后没有夭折的孩子,普通的罗马尼亚家庭根本无法负担他们的养育,弃婴、杀婴成为整个社会秘而不宣的事实。


这条荒诞的法律从1966年执行,直到齐奥塞斯库政权1989年被推翻为止,才正式废除。这期间,一些不堪忍受的女性,不得不想方设法逃离罗马尼亚,这些逃亡者,运气不好的,都被射杀在了罗马尼亚的边境,运气好一些的,冒险逃到了匈牙利、美国等相对自由开放的国家。这其中最有名的一位流亡者,就是拥有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上最多10分的体操运动员——科马内奇。





关于科马内奇的逃亡真相,我看过很多版本,有说她不愿意配合国家的宣传政策的,也有说她被征高额独身税的,不知道事实的真相到底为何,不管是哪一种,能逼得这位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登上《时代周刊》、《新闻周刊》、《体育画刊》封面的奥运英雄逃离故土,罗马尼亚的局势如何恶劣可想而知。




东欧剧变之后,罗马尼亚社会陷入巨大的社会动荡,大量孤儿被送进收容所,他们在那里非但得不到安置与照顾,反而成为地下黑市人口贩子最抢手的流通商品。


他们有的被卖入妓院成为皮条客赚钱的工具,还有的被卖给特殊的“电影爱好者”,为了满足某些“电影定制者”的特殊癖好,他们被迫性交、残忍杀害他人以供取乐,故事里的双胞胎就是在这样非人的待遇之下被灌输了残忍的意识,成为变态的嗜杀者。


直到今天,罗马尼亚女孩仍然是德国卖淫集团最主要的妓女来源,一些罗马尼亚乡村的女孩在贫困中实在难以生存,很容易就被骗至国外,沦为妓女。



柏林“猫咪俱乐部”中的罗马尼亚妓女,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来这里,只要70欧元的费用,就可以享用无限畅饮的酒水饮料和性服务。


我最喜欢的微信公众号X博士曾经在他的文章里,详细介绍过世界人口黑市,在那篇文章里,罗马尼亚只是众多受害地区之一,甚至都不是最严重的…… 乌克兰、泰国、菲律宾、这些国家更是人口黑市的重灾区。(博士的文章非常精彩,还是建议大家都看原文,网上搜索“带你见识真正的地狱:世界人口黑市”就能找到)


看完X博士的文章,我又翻出来了阔别多年的《黑礁》,深深感慨广江礼威的剧本创作能力实在不足,在有这么丰富精彩的背景资料的情况下还创作出不温不火的故事,着实让人捉急啊!不火真是不赖读者。


不过我今天要说的不是作者的创作问题,而是读者的观赏问题。




以上所有的信息和内容全部来自于某些媒体口诛笔伐的“深度阅读最大的敌人”——“碎片化”。


我所写的“碎片化阅读”和你认为的一样,符合绝大多数人以为的两个条件:


1 阅读时间的碎片化:就是用坐车、上厕所、等人等电影等吃饭等等零散的时间阅读。


2 媒介信息碎片化:阅读的文字主要来自于移动阅读端(主要是手机)和互联网,阅读的也主要是微信、微博的文章。


漫画来自网上的汉化版本,而所有的相关资料无一不是来自网络搜索和微信公众号文章。今天把这些资料堆在这里,可能也没有深入的讨论什么问题,充其量只是猎奇。


然而只要我愿意,我可以沿着这个线索一直追问,无论是毒品与人口买卖的相关内容,还是罗马尼亚独裁政权的残酷事实,我都能通过互联网找到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这些故事带给我的震撼和思考不输给任何一本严肃读物。


在这个全世界最庞杂的信息库中,只要你方法得当,便能找到任何你想要的答案。


可惜很多人迷失在海量的信息空间,他们既没有从以往的经验中获取判断真伪的能力,也没能养成质疑与追问的习惯(没有这种习惯自然也让判断真伪成为空谈),他们流连于庞杂的娱乐和虚假信息,受困其中,遍尝“碎片化阅读”之苦,然后将过错归结于“碎片化”时代带来的阅读浮躁和障碍,


那真的很遗憾,我恰恰觉得,开放的网络和选择丰富的翻墙VPN已经让知识获取的成本降至最低。一个有心了解世界,有心追求真知的人,只要有一台手机有移动网络,就能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实现阅读的可能。


即使你不能在网上找到公开的资源,你也应该能知道你能在哪里找到它的原本。你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购买书籍就能获得同样内容的文本,你不需要坐飞机飞到美国就可以查阅所有哈佛图书馆里的书籍,在以往所有的阅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够实现这么公平的信息和资源共享。


这是一个真正为求知者冲破屏障的时代。


我不觉得这一系列“碎片化”的数据漫游最终抵达的中心,不是“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从来就不是阅读形式上的界定,而是一种追求阅读全面性、体系性、立体性、深度性的意志,它真正追求的是阅读终点的宽广与无尽,绝非阅读起点的贵贱。


能否实现深度阅读,完全取决于你的决心,而不是它是不是有零有整。




最后做一个简单声明:


“碎片化阅读”绝对不是当下大众认为的如此简单粗暴的划分(觉得微博微信里的文章就是碎片化阅读,文章短、娱乐化、内容浅),最早的碎片化语出后现代主义相关的文化研究,它不是一种特定的阅读形式,而是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方式发生变化之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认知方式。


“各个社会层面成了’文化移入’,在这个充满奇观、形象或海市蜃楼的社会里,一切都终于成了文化的——上至上层建筑的各个平面,下至经济基础的各种机制。’文化’本体的制品已成了日常生活随意偶然的经验本身。”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文化本身已经不再是一种知识,而是人们生活体验的方方面面,是一种渗透式的碎片化信息。


所以碎片化阅读本身是为了配合信息碎片化而诞生的一种合理的信息获取方式,是一种历史的趋势,社会的必然。它不是一种阅读缺陷也不是洪水猛兽,不能炸平庐山,也不能停止地球转动。


点击下列 蓝色文字 查看精选内容

入行指南如何制定读书计划投稿说明编辑生活范文编辑手记范文诗歌出版|从想法到成书书店范文电子书kindle豆瓣阅读知乎离线独立出版刘瑞琳李昕谈页边距沈昌文范用汪家明姜峰原研哉朱赢椿聂永真杨林青王志弘诚品PAGEONE钱晓华方所万圣书园理想国再谈编辑再谈电子书再谈读书我在单向街书店的日子2016中国最美的书书单Goodreads2015书单2015年《纽约客》年度书单那些在豆瓣上消失的书关于书籍设计的一些网站


点击阅读往期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