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让人想买书的书店是多么不容易
做書按:
民营书店生存的艰难有目共睹,而南京的先锋书店却逆流而上,分店遍布南京,成为南京的地标性建筑。今天做書推荐一篇“先锋书店行记”,来看看生于1996的先锋书店,如何在夹缝中活出自己的滋味。
本文原载“做书店”,内容有删节,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全版。
作者|叶子阿姨
来源|做书店(zuoshudian)
“一般大书店难免沦为自拍圣地,或是像超市和菜市场一样吵闹拥挤,但先锋书店从选书品味到阅读氛围都相当好,当时我就赞叹不已,至今也没见过第二家这样的书店。”
到南京是9月29号早上,出发前看到28号下午先锋有韩贤光的讲座,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改签车票。身为港台流行音乐重度爱好者,我对讲座话题十分感兴趣,想知道那些动人音乐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在北京有事没事就跑讲座的我,也想看看南京和先锋书店的讲座氛围怎么样。
那天南京下着雨,到达青旅后我连衣服都没换,就跟老板说要去先锋书店。本来担心青旅老板不知道先锋书店,谁知他瞬间报出了318路公交车,可见先锋书店在南京人心中的认知度,当然也可能有太多外地朋友把先锋作为南京的必经之站。
颐和书馆的木质十字招牌
让人联想到五台山店高悬的十字架
颐和书馆门口最显眼处,放了好多本《先锋书店,生于1996》,之前不知道这本书出版的消息,还以为是先锋书店的独立出版物,直到看见楚尘文化和中信出版社才恍然大悟,同时也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最近这几年,关于书店的书层出不穷,但大部分都是各种书店信息的堆砌,专门写一家书店的书几乎没有。
我简单翻看了一下内容,有老板钱小华的自述文章,有作家、学者朋友与先锋书店的故事,还有许多普通读者的文章以及先锋各大分店的图文介绍。我被字里行间的单纯所感动,同时也不免遗憾地感慨到,为什么我没有早点来到先锋,与她发生有趣的故事,并且以文字的形式留在这里……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不久之后的自己也将拥有《我与先锋书店不得不说的故事》,并且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多少算是弥补了遗憾。
我在书架上看到了窗帘布版《都柏林人》,之前在万圣和单向街都没找到这个版本,只有《乔伊斯文集》版和双语对照版,这个发现让我欣喜若狂。当时担心其他先锋不一定有,于是果断买了下来,后来去五台山先锋,才发现自己想多了。在那个著名的超长平展台上,摆放了超级多的译文窗帘布版经典名著,每一本都是厚厚一大摞,其中就有这本《都柏林人》,我记得自己还数了一下,好像有13本。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颐和书馆的店员服务非常好,让从业多年的我感叹自愧不如。进门时店员给我了一个塑料伞套,江浙一天到晚不停下雨,这个伞套每天都要用到好多遍,我甚至把它带回了北京。结账的时候,她问我是不是会员,我说不是,我是从外地来的。她又问,那你之前有没有来过先锋?我说去过五台山店,但没有告诉她,那已经是6年前的事了。《都柏林人》定价26,她问我有没有1元零钱,我笑说有,但我想多换点零钱坐车,于是她找了我4个1元硬币。这些事情都很琐碎,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但是在我看来,细节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诚意。
进入五台山店的时候,第一时间映入眼帘的,依然是摆放有序的《先锋书店,生于1996》,前面专门放了试读本供大家翻阅。有个大哥正在跟店员讨论书籍摆放——这书单独一本放这儿不好看,然后他把书平摊开来说,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好多了?他们认真的样子是那么可爱,让我想到了自己关于书籍摆放的纠结经历,于是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没想到大哥居然发现了我的存在,并且笑着问我,笑什么呢…搞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一家书店,见证了许多个时代
那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下午,五台山店没有讲座,却看到一个老师模样的人说着图书设计相关的话题,周围一群年轻人认真地听着。我不知道说话的人是谁,也不知道话题是如何开始如何结束,但那个场景却留在了我的脑海里,至今依然印象深刻。或许这正是先锋独特的魅力所在,不只是人和书的相遇,更是人与人的相逢。
五台山店的平展台非常多,著名的坡道更是被中外经典文学占领,这些书在其他书店别说平展,就是书架上都没有这么全。最右边那一侧展台,每本书上都套着“店主私藏,欢迎翻阅”的腰封,几乎都是各种大师的作品,或许可以从中一窥老钱的个人品味。而在正价图书之外,店里还有专门的旧书和二手书区,绝大部分都是五折,其中很多书都相当不错。
许多读书人都热衷于藏书,但是在我看来,读书真正的乐趣恰恰在于分享,能和熟悉甚至不熟悉的朋友分享喜欢的书,比自己一个人独占要开心太多。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愿意凭借一己之力经营独立书店的人,必然是超级爱书之人,因为他坚信书本的力量,以及建立在书之上的人与人的交往。而我始终相信,书从来都不是也不该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它早已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影响着我们每天的生活,可惜习惯忙碌的我们总是看不见。
五台山店的部分窗帘布版名著
前方是“店主私藏,欢迎翻阅”展台
我在五台山店待了差不多两小时,却依然意犹未尽,好想把整个书店搬回家,考虑到接下来还要去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老门东,不得不忍痛说再见。说来有些奇怪,在其他城市虽然也去书店,但主要还是去景点,但是在南京,书店却好像成了景点本身。我之所以想去老门东,不只因为那里有好吃的烧饼和锅贴,更因为先锋新开的骏惠书屋,从一开始就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据说这里的原材料是600年前就有的,而且还是从千里之外的江西婺源运过来的,深具古典之美做工细致考究,我怎么能不去看看呢?来到现场果然超级喜欢,店内格局开阔通透,建筑风格典雅复古,置身其中的时候,感觉自己都穿越了呢!
我非常喜欢骏惠书屋的分类方式——按照出版社分为理想国书店、商务书店、中华书店、三联书店等,按照类型分为文学书店、诗歌书店、艺术书店等。虽然我一直觉得诗歌是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似乎我喜欢的绝大部分书店,都会把诗歌单独拿出来再分一类,因为真正好的诗太少了,也太好了。
我在这里买了窗帘布版《罗生门》和《先锋书店,生于1996》,因为当天一共买了4本书,包里实在装不下了,于是花2块钱买了个纸袋,一共花了86。一个月后才发现,当时有消费满88送9折会员的活动,再多花2块钱,我就是先锋会员了。
在老门东骏惠书屋,诗歌自成一派
我想说说《先锋书店,生于1996》这本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我与先锋缘分的开始。虽然我自称是个喜爱书店之人,但直到这次江南行之前,我对先锋书店的了解都相当有限,只是觉得既然到了这边,当然要看看地标级书店。令我没想到的是,当我踏进颐和书馆的瞬间,我忽然明白了自己与先锋书店的缘分,对这本书充满好奇和好感,决定要买一本回家看看,并且收获了比想象中更多的感动。
之前我一直搞不懂,国内有这么多书店,北京也有很多不错的书店,但影响力大多限于当地居民或文艺青年,为什么先锋书店却成为了南京的重要地标,许多普通游客都要来先锋看一看?但那天的种种经历让我明白,书店就是城市之光,是繁华都市中最美丽的风景,而拥有先锋书店的南京人民是多么幸运。于是我深夜感慨了:书店成为城市地标,不是书店的荣幸,而是城市的荣幸。好的城市应该有好书店,而且应该有好多好多好书店。
本文有删减,原文请查看微信号“做书店”
(z u ō ó ǒ ò)做 书 店
关注跟书店相关的所有事儿
好文回顾,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