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想到,这是我编辑生涯的最后一本书

2017-09-23 哲空空 做書

大家好。我就是摘要里提到的第三位离职编辑哲空空。而那个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作者,就是青年小说家文珍。


去年春天,我第一次见到文珍,见面礼是两袋奥利奥,希望能有机会签下她的第三本小说集。

 

没错,就是这种几乎每个超市都能见到的饼干……  

                  

现在想来,奥利奥大概是大大加分的,这牌子的饼干曾多次出现在她的小说里,作为对吃格外敏感的人,我对此倍加留意。掏出饼干时,我看到文珍眼睛亮了一下,于是我知道这事有戏,至少她是高兴我留意到她小说里这个细节的(虽然比起奥利奥,我更喜欢趣多多,不知道为何文珍对奥利奥如此情有独钟)。那是在鸟巢附近的火锅店里,料峭春寒,红汤滚滚,两人靠窗而坐,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对我而言,虽然已经读过文珍两本书,她仍然像个谜。素净聪慧、温文尔雅,却不时流露出楚人纵横捭阖的豪迈劲儿;有善解人意心思缜密的一面,却更像个随时说走就走敢爱敢恨的性情中人。我几乎可以肯定,在她婉约面容背后,有一个如火山般炙热而有趣的灵魂。

 

那次见面,在奥森南边的安翔路上,她随手指给我一家街边的灌饼店,说那正是她的小说《安翔路情事》中的原型。那一瞬间感觉很奇妙,就好像眼看着一个故事跃出了纸面。在北京这座遍地都是传奇的大都市,每个犄角旮旯大概都有无数破碎黑暗的心,却唯有最敏感的写作者才能看见。

 

(安翔路上的这家“老胡灌饼店”早已在网络上走红,据说一度成为北京十大著名小吃之一,不知道和文珍的《安翔路情事》里提到灌饼小胡有没有关系。不过,其实老胡已在2014年把店面整体转卖给了一位河南老板,据说味道没有大变,只是少了灌饼出炉前在炉膛内再烘烤几秒钟的珍贵的耐心。)


那天相谈甚欢,却并未敲定出版事宜,文珍的最大顾虑是编辑的流动性。她此前的两本书《十一味》和《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都遭遇了书刚一下厂编辑就离职、后期营销无人跟进的情况。为此,我自信满满地让她不要担心,说自己已经是个“老”编辑了,各方面熟门熟路,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不料言犹在耳,口血未干,短短一年时间,就自己打了脸。《柒》才下厂没几天,我还没来得及看到样书,就写了辞职申请,其间虽有不足为外人道之的诸多事体,也想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来开脱自己,但归根结底,我终究还是违背了当初对作者的承诺,又夫复何言?


(虽然两本书都遭遇了编辑下厂离职的厄运,但文珍说,之前的两位编辑小姐其实都非常认真负责地完成了前期工作,书最终呈现的形态也是让她满意的。而且根据某种宇宙运气守恒定律,这两本书得奖运其实都还不错。2011年出版的《十一味爱》里收入的《安翔路情事》让文珍成了中国四大奖之一的老舍文学奖的最年轻得主;第二本《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则在出版翌年替她斩获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奖项一老一新,相映成趣。)

 

刚做编辑这行,我就像没头苍蝇,四处乱撞,也曾胡乱做过几本所谓的“畅销书”,但很快就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听到那些码洋、利润的算法,就没来由地觉得恶心。如果不是碰到王水老师,我可能会提早两年离开这行。王水是李银河教授的学生,策划过最早的王小波全集,在她的支持下,我策划了一套野果小说文丛,两年时间,出版了十多部国内青年作家的小说。


在原创严肃文学这个相对冷门的出版领域,我虽有热情,却有时不得不另做一些市场书来平衡收支。

 

之前做了野果小说系列,收入的都是国内青年作家的作品,可惜大多反应平平,并不叫座。)

 

文珍的书于我看来却是不同的。第一次读她的小说,就令我眼前一亮,觉得她的东西既有经典小说的严肃性,又奇迹般具备某种被市场认可的畅销潜质,这从她在两年内接连获得体制内的老舍文学奖和作为市场风向标的华语传媒文学大奖中便可见一斑。最重要的,是她有真正的大众读者。我知道微博上时常有读者给她留言或者私信,甚至把书中文字大段摘抄在纸上并晒出照片;豆瓣上也有很多读者热情推荐打分,自发写千字书评。这些在我看来,才真正是她的文字魅力足以打动人心的铁证,就像她自己曾在微博说的,读者的认同如安徒生笔下国王的眼泪之于夜莺一般贵重。文珍并非最早新概念出身的一批八零后偶像作家,也非豆瓣红人或其他自媒体大V,甚至不太在微博上和粉丝互动,最多只是在被读者艾特后腼腆地表示感谢。但她拥有的读者数量在近年一批有志于严肃文学创作的年轻作家中,其实是不算太少的;只是我私心觉得数量还远远不够,低调而出色的她值得、也理应被更多读者读到并喜爱。

                                                              

当我信誓旦旦地向文珍表示一定不会离职、不做好这本书就不当编辑了的时候,是真的相信我可以把野果小说这个系列长长久久地做下去。现在想来,那种没来由的热情就像发烧。在这不停变幻的世界上,何来长久?可一切都是后知后觉,当时为敲定这件事,我甚至给她发过出版集团股票的K线图,借以说明我们集团是一家正规的上市公司。不知道到底是哪点最终打动了文珍——我猜最初的奥利奥是一个重大原因——最后,总算是在软磨硬泡下成功地跟文珍签订了出版合同。


每个作家心中,大概都有一个标尺,一个榜样,用来丈量或者激励自己。文珍的这个标尺,我猜想是张爱玲或福楼拜。在《十一味爱》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语言的极尽精致,造词炼句的熟能生巧;在《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中,语言依旧考究,但小说结构上的匠心更为明显;然而到了《柒》,所有的语言和技巧似乎都成了次要,围绕生死、爱恨、成长、情欲等等永恒的主题,荡出一圈圈意义无穷的涟漪,文珍不再拘泥于细节局部,而更注重大开大合,遣词造句宛若天成,如果说之前偶尔还着意为文,那这本《柒》,则告别了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的缺点,更接近一个艺术家发自本能与激情的创造。7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数字,兼具神性和魔性,天堂地狱界限分明,文珍执其两端而用其中,落笔于影影绰绰的微妙人性,分明苦心孤诣,却又浩浩落落不留痕迹……

 

(新书《柒》的封面,设计师周伟伟用枝叶与干花拼出了一个遒劲的柒字。)

 

《柒》里的小说我每一篇都读过不止一遍。这七篇小说,就像七种解药,每个想竭力成为真正的“自己”的人都可以一试。在这里,我简单提其中的三篇:《夜车》直面生死,人生如梦,为欢几何?在死亡面前,背叛显得无足轻重,道德困境如同浮花浪蕊,而人生短暂无常,最可珍惜也最容易失去的,其实是眼前人;《牧者》中的女主有人说清高自矜,我却尤其喜欢,她心思细密,敏感多情,却又为世俗道德所牵绊,发乎情止乎礼,最让我震撼的是那种同类间的惺惺相惜,早已超越了师生恋或婚外情的范畴;《开端与终结》讲述一段超越道德伦理的恋爱之外,亦有让从小在港台文化中浸淫的我屡屡会心一笑的南粤风情。而这个四万字的中篇张弛有度,开阖有致,草蛇灰线的伏笔也十分高明。

 

总之,我心中的文珍和《柒》,都才华横溢而极具个人风格。关于她的小说,已经有若干优秀的评论家和作家讨论过,愚痴如我,在此就不班门弄斧了。


为尽量展现作者的个人风格,我尽可能减少自己的主观痕迹,无论是在内容编辑还是和设计师的沟通上,《柒》都在最大程度上契合了文珍自身的气质和实现了设计师周伟伟的奇思妙想,最后的结果我觉得非常惊艳,也非常喜欢。

 

(《柒》是精装,分内外封。护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进口特种纸,英国彩域的洛克伍德绿。下厂前光等护封纸到货就等了半个月。)


辞职的决定,其实早就做了,因手头正在编辑《柒》,文珍还在最后修订篇目尚未定稿,怕说出来让她分心,便只好一直装作若无其事,该干什么干什么。但故意隐瞒一件事,滋味着实难熬。最难受的是到了后期,万事俱备、只待付梓的某个周五,我们一起去见朋友,文珍提起前两本书刚下厂编辑就离职,好比中了诅咒,所幸这次遇到我,如此上心的编辑肯定不会离职。听到这话我如坐针毡,只好用微笑掩盖。那天谈完,我们吃完火锅,聊业内趣闻,星座八卦,我不时拿自己是处女座的事实开涮,说了很多笑话,心里却仿佛吊着块石头,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好在一切事情都有终结。我走完全部出版流程,将印刷单提交给印制,确定图书下厂无误后,终于鼓足勇气说出了自己即将离职的真相。如我所料,文珍非常震惊,但还是立即表达了对我新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祝福。

 

仿佛有种宿命感,文珍的《柒》中的最后一篇小说,名字就叫《开端与终结》。《柒》的封面上,有两句话:七个无法入睡的漫长夜晚。七面必须独自洇渡的黑暗大海。在必须独自保守辞职消息的那些天,我确曾失眠过,夜半伫立窗前,看外面漆黑如海,心绪万千。我们曾约好等拿到实体书,找几个朋友一起去K歌庆祝。今天写下这篇文字,《柒》还在印厂,我已想好来日K歌的曲目。陈奕迅的《一丝不挂》中有两句歌词:如一根丝牵引著拾荒之路,结在喉咙内痕痒得似有还无。虽是不同情境,但那种刻骨铭心的纠结,我是有体会的。

 

(巧合的是,我和文珍共同喜欢的香港歌手陈奕迅一张专辑的名字,正是《七》。)

 

张爱玲这样自评《小团圆》: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柒》最初的编辑文案也恰是“七个热情故事,七段人生行止”。而同样的,一个编辑的热情经过万转千回的职场幻灭后或许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剩下。因为那如同高烧般的对出色文字的执着,因为那曾经仿佛无止休的工作热情,对于我来说,从事编辑生涯也有几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能够做出《柒》这样一本秀外慧中的小说集,正是这段职业生涯的完美收梢。然而,看似无悔,但终究有憾,无法亲手让这本优秀的小说集被更多人阅读和接受。但是我想,好书自己会开口说话,会生脚走路,会召唤真正合适它的心灵。喜欢文珍的读者们,终究不会错过这七个以性灵铸就、倾注了无数灵魂与心血的热情故事。它们会经受住时间和人心最苛刻的检验。


如今,这七个热情故事就好好地收录在《柒》里,等待被如我当初一样有缘的读者翻开。


而小说集《柒》对我来说,则是永远难忘和意义重大的,我编辑生涯里最后一抹亮眼的洛克伍德绿。

作者: 文珍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年: 2017-8
页数: 352
定价: 42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69915686


这就是由两袋奥利奥缘起的一个编辑的热情故事。作为下厂离职的第三人,以后有机会想请文珍尝尝升级版奥利奥披萨。别看它长得像暗黑料理,口味完爆老北京芝麻糖酱饼!


做書原创文章,转载请申请授权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点击购买《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