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不出爆款就做自己喜欢的吧

2017-10-12 陈瑶@夏日星 做書

01

曾经也将那些写如何操作畅销书的文字奉作秘笈反复研读,但是看得多了就会发现,其实书都是这么做出来的:

作者(版权)—(翻译)—(插画)—

设计—编辑—营销—发行

哪怕硬要将这条常规流程上的各个环节,用新媒体的高深术语来修饰一番,可最后要做,且能做的事情还是这些:甄选内容、认真编辑、联系宣发。

至于一本书为什么畅销,很多则在最开始就已经决定:

比如你买了乔布斯的版权;比如你签了本网红大咖的新书;比如你有媒体明星资源加持;又比如,你做了像袜子内裤一样的必需品,或者折扣低得让渠道乐开花儿。

这种时候,无论哪个编辑去做,都不太容易变成非爆款。当然,可能有人会说,如果谁谁家做,销量不止如此。但是那时候,改变也并非因编辑一人之力,而是靠着发行渠道的整体实力,还有出版公司的重(za)视(qian)程度。

而更多情况下,爆款只是个意外,其实你并没想到这书就能成为爆款。你可能只是个新入行的编辑,恰好踩对了点儿,按部就班,或者根本是稀里糊涂地就出了本畅销书。

我知道,这听起来像是赌博。


02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当我们做了许多年编辑以后,再看类似“爆款书操作指南”时,总会觉得有误导新编辑之嫌:并不是只有爆款书才这么做,事实上,爆款有时做得也烂(爆了款反而掩盖了问题),又或者,即使这样做了也不一定成为爆款。

有时,我们甚至说不清楚,爆款书到底是做出来的还是挑出来的。

所以,比起处心积虑做爆款,我比较欣赏的是那种价值投资法,选择自己认为对的书,有自己的出版逻辑或理想,期待着畅销但不执着于畅销。

对于编辑来说,在被爆与不爆折磨之前,更难搞明白的其实是,我们到底要做出什么样的书。

我在做这套《金子美铃童谣集》时,便经历了这样的纠结与煎熬,每一步都在问自己这个问题,逼迫自己做出选择。


03

这张梦幻般的“光影插页”,其实是某天上午,我拉上窗帘,在自家餐桌上用手机拍的。这一页对应的诗是《光的笼子》,我很满意这一页所呈现的整体效果。从后来大家看到照片的反应来看,效果确实不错。

然而,这仅仅抠了几个洞所营造出来的效果,至少到现在为止,我都不好意思仅凭自己喜好,就说这是完全正确的选择。

因为这个工艺,印刷工序变得远超预想得复杂,需要很多手工步骤。与我对接的出版社编辑曾经焦虑地表示:如果是这样的制作周期与手工费用,这套书将很难被加印。

想做得不同,还是想更符合爆款的商业规律?没有比这更难掌握的平衡。在这套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我被问到的类似问题还有很多。

  • 为什么一套童谣集会做得这么文艺,不够“童趣”?

  • 为什么书中的诗歌排版这么“单调”,留白这么多,如此“缺乏设计感”?

  • 为什么要做字这么多的金子美铃小传,真的有人会看?你确定不是徒增成本?

  • 为什么定价这么高?其他版本可都便宜很多呢!

每一个问题我都可以给出我的解释,但我也特别理解这些问题为何产生。就像我前几天在豆瓣上看到的一篇题为《图书出版中作者、编辑、读者的关系》的文中所言:

“做得文艺小清新、素雅整洁,可能会在粉丝中大受好评,但是放在书店的展架上,没有人能注意到,上架半年后,被书店退货,变成图书公司的库存。”

这些问题之所以能够被理直气壮地提出,是因为我们早已对大众选择做出了预判,渐渐地,这些都变成了爆款的经验之谈,并奉为真理。

我承认,如果忽略“做书需要力争做得与众不同”这个前提条件后,这些通过所谓大众行为得出的结论没准儿都是对的。

插页会造成工期延长,可以省掉;针对儿童的读物可以做得更加色彩斑斓,增加更多插画,甚至做成绘本版;人物小传什么的更可以不做,既省了写又省了印……这样一套书做下来,定价也自然可以降下来。

当然,可以省略的事情还远远不止如此。


04

在我2015年决定做这套童谣集时,市面在售的仅有三个版本。且都因为出版时间久远,带有时代的痕迹。我决定做一套既便于携带又可满足收藏欲,同时也更能展现纸书之美的版本,因为我觉得,金子美铃的诗值得这样去做。

我花了大概五个月找到适合的译者,翻译了一年;提前一年开始和设计师约时间,沟通图书定位理念;又用了几个月寻找最心仪的插画师;就连序言作者的选择都煞费苦心。

因为这套书有三册,我希望找到三位既了解金子美铃,又真心喜欢金子美铃童谣的人来从不同角度写序言。为此,我甚至写信寄到日本,希望能请扮演过金子美铃的松隆子来写其中一篇(一个多月后信被退回)。

感谢youi帮忙寄信❤

在考虑所有这些环节上的人选时,我也曾经在知名度与匹配度上挣扎。业内在翻译类图书上,如果是重点选题,习惯寻找网红明星,又或冠以最佳翻译版本来力推译者及版本,尤其是这类公版书。这就好像政治联姻一样,如果知名度和匹配度不可兼得,要爱情还是要前程?

彼时,市面上有北岛选编的《给孩子的诗》热卖,紧接着一本本以“给孩子”和“诗”为书名关键字的图书相继出炉,那些个“继承者们”大都披上彩色的外衣,似乎弥补着最初那一本的不足:不够“童趣”。

然而,表现童趣就只能靠色彩斑斓吗?就像童谣一定是天真无邪的吗?

我反复读着美铃的诗,体会着诗歌中连接着的那成人与孩子的情感共鸣。为什么在日本大地震后,电台中一直播放金子美铃的童谣?到底是什么力量治愈着灾民的心?这其中一定有着更加本源的、跨越着年龄的珍贵之物。


05

诗集的文字部分在出版社终审时,编辑曾激动地告诉我,终审老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提到金子美铃,人们总要和她的童谣诗联想起来,其实‘诗心完于天性’,她的童谣诗在今天看来充满了大自然的清新,洋溢着生命成长的节奏,她的每一首童谣都像一缕缕清澈的泉水,流淌着大自然的光彩。特别是她善于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现一种稚童的心境(如《莲花和小鸡》);寄情于景,流畅的诗句中充满了哲理和童趣(《积雪》《水和风,还有小孩儿》);有的歌谣读起来富有回味,意境隽永(《卖梦人》)。

她的诗继承了日本俳体诗的结构,具有西方浪漫主义的风格。同时,童谣中跳动的意象又和童谣的节奏完美融合,一种灵动之美飘然而至,读起来真是一种享受。

看了终审老师这段话,我更加确信,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我们都有着或有过童年,所有的情感都是相通的。我要努力用能打动所有人的方式去表达金子美铃的童谣,这才是我做这套书时最想传递的内涵。

光影插页的设计因此而诞生。


这在普通光线下平淡无奇的页面,只要放在灯光下就会变得梦幻迷人。这种平凡与闪耀的强烈对比,就像金子美铃的童谣,温柔却坚强,也像每一个普通人,以及每一个未曾被雕琢过的孩子,或许在某一刻,便可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对于那些早已定义了何为“童趣”的人来说,其实很难想象孩子会怎么“玩”一本书。在孩子们眼里,有共鸣的诗歌与意外的惊喜才是最大的吸引力。


06

从今年年初开始,我惊奇地发现一个又一个版本的金子美铃童谣集出版成书。至今市面在售的共有八个版本的诗集,以及三本诗歌绘本。据说,还有一个版本的诗集不久之后也会上市。





在我这套诗集上市以后,关心我的朋友一直在问我销量如何。

“慢慢卖吧”,我总是这样回答。

是的,这并不是爆款书,但是在面对这么多个版本的金子美铃童谣集时,我可以毫无遗憾地说,我做的版本,独一无二。


扫二维码直接购买本书☟


不想读诗,听听歌也是极好的

▽▽▽


做書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 点击图片查看好文

▼点击购买《金子美铃童谣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