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图书编辑都爱看书吗?

陈瑶@夏日星 做書 2018-11-10

做書按:今天文章详细讲述了一位编辑的阅读经验和习惯。读完全文,你会发现哪怕以书业为生的人,他们的阅读量不一定如你所愿的大,但不代表他们做不好这份工作。所以,对于一个编辑来说,读书到底为了什么?阅读量和阅读品位成正比吗?不妨在读完今天的文章,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作者 | 陈瑶

文章来源 | 夏日星(ID:summerstar2009)



因为被年底年初热闹的出版氛围所感染。我的朋友圈里都在谈论图书,谈论阅读,谈论出版业,这似乎成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事情。


但我常常想,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图书出版还是这么不好做呢?


如果不是大书,一本普通的书几乎没有什么营销预算。我们也知道如果能做个质量好的小视频能帮助推广,我们也知道如果找到适合的代言人为书推荐可以让书更好传播,但是没有钱怎么做呢?所以我们只能“蹭”宣传,只能依靠作者的名气或流量,只能借助图书内容的热点去打动宣传平台,只能编辑自己解决从策划到营销素材所有物料的准备工作……我们变得越来越全能。


加入了一个绘本馆的群,看到大家因为热爱绘本而来,但为了运营却渐渐向培训机构转变。这一刻,我想不清楚阅读推广和阅读培训之间的关系与界限。


或许纯粹的阅读只能是为了自己而阅读。



1

前段时间我去看《星战8》,当看到尤达大师引来天雷,烧掉了树屋内绝地武士的祖传秘籍时,我喜欢上了这部电影。更有意思的是,他问卢克·天行者,“你都看过那些书吗?”,天行者略羞愧地说,“它们看起来有些枯燥……”

是的,我应该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爱看书的编辑。因为我看书的时间只占生活的一小部分,而这其中还有无法分辨的一大部分是因为工作而看的书。甚至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除了工作需要,你还看了什么?”我一时语塞,没答出来。

我发现,其实除了看书,我还喜欢刷剧、看电影、聊天,逛淘宝(买不起就看看),生娃之前还疯狂WOW。而看书的话也很随意,不太会看很艰涩的书。至今为止,我读过最难懂的书,大概就是《量子力学》和《群论》。我一直不太清楚文学修养是指什么,我也极有可能不具备。我只为我喜欢、让我高兴、满足我需要而看书。

我至今也没看过四大名著,就像我生长在北京却从来也没去过故宫一样。我认为,看书或许和旅行一样,随心情与机缘去选择,读起来会更舒服。所以,一般出版社寄给我的书我反而很少会马上看,除非本来就在我的需求列表里。

所以,虽然我是图书编辑,其实我很反感或者抵触将阅读的作用无限放大,甚至神圣化的观点。我承认读书很有趣,但很多事情都很有趣。

其实我是看动画片和电视剧长大的。我至今都能记得小学的每个暑假在家看动画片的日子,快乐也充实。每晚睡之前,甚至还会把一天里看的故事回味一遍。

一直到高中,我看过的书除了教材教辅就只有漫画了。我记得小学一放暑假就从发小家借来全年的《幽默大师》,美好的暑期生活就算正式开始了。

漫画大都是借的,我自己买的第一套漫画是《篮球飞人》,还是高考结束之后。等成绩的日子里,我一直躺在靠窗的写字台上,大概就那样从早到晚看了几天漫画,直到同学带着一束百合花来看我,我才又一次回到人间。

在小学就读《资治通鉴》的老公眼里,我是不折不扣的文盲。我后来才明白,我语文成绩不好就是因为从小读书太少。前几年有次参加中少的招聘,做了一份类似高考语文的笔试卷子,被面试老师劝说再多看看。

如此自爆黑历史,其实是想说,看,这样也当了编辑,而且还自得其乐。


2

我觉得编辑需要读书,但这是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

比起看过多少书,对编辑来说,更重要的是会思考如何做出一本书。所谓编辑思路,并不是只靠看书就一定能具备的,看书也并不是唯一能具备编辑思路的途径。

我从小看过的那些动画与漫画,都不会完全无益于我的生活与工作,他们会以另一种形式给予我滋养。我在失去语文考试基础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另外一些能力。比如读图的能力,比如对视觉呈现的感受能力,以及全身心投入到故事中所获得的心理成长。

与其说编辑应该爱看书,不如说编辑应该爱书。这两者有微妙的区别。我老公喜欢看网络小说,他在阅读网站花的钱远远多于实体书。他的这种爱是单纯的读者对内容的喜爱,无论内容对象是什么形式都无所谓。但是图书编辑不是,图书编辑清楚知道每种阅读载体的区别,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甚至到有声阅读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每一种形式的变化我们舍弃了什么,同时又获得的体验又是什么。

所以,编辑看书,为了自己、纯粹像读者一样看书的体验其实会变少。这种纯粹读者的体验,或许在进入行业之前还是有的。但是,一旦编辑之魂附体,再去看书时,往往带着很多工作视角。

我想各行各业都会有类似的情况。

我曾和一个摄影师一起讨论电影《至暗时刻》。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去惊叹电影中光线、节奏、演员表演、情节推动,以及各种构图的妙处,这在我们看电影时就已经开始琢磨了。当然,这样去看电影会影响观影体验,但是同时,这样的状态也会帮助自己更好地吸收经验到工作中,又或者变成一种经验的积累。

编辑看书就是如此。除非是一类自己绝对不会出版的类型,看起来或许能投入多一些。

与普通读者看书的另一个区别是,编辑会看得更完整。这个完整并不是指把书都看完,而是编辑会更加注重图书整体的状态。

昨天与广州来的编辑朋友见面,我们聊起了《金子美铃童谣集》。其实这套书的美,并不是冲击力很强的美,它的色彩不浓烈,尺寸精巧不大,书中的光影插页如果没有在一个氛围内去欣赏,也很难get到最美妙的时刻。

对于这本书,我并没有期待很多普通读者都能非常喜欢,但是这位编辑朋友拿到书后却能立刻知道,书的最佳状态在哪里。我想这就是编辑视角。只有爱书的人才会从整体去看待一本书,并且像手握一颗夜明珠一样,期待夜晚来临最美时刻的到来。

我最近听说了一个词叫做“审美隔离”,这在图书领域实在太普遍了。有很多书我觉得看多了眼睛会瞎,但是却有很多读者喜欢购买。除了审美的问题,还有视角的问题。对于图书编辑来说,并不是得到字面的内容就是一本书的全部功能,我们追求的是整体的、形式与内容的相辅相成。

有些书,单独看文字看插画看设计,都说得过去,但是放在一起就会不舒服。就像我在《捉妖记》中看到那些妖怪出现在山上就会很难受一样,因为山里的野兽是不会没有皮毛的,海里的生物才会光溜溜。这种违反常识认知的设计组合就是让有编辑逻辑的人无法接受的。


3

除了看书本身的快乐,我也喜欢因为一本书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周一跟拍了一档视频的拍摄,认识了两个有趣的人。他们一个是85后的独立音乐人,一个是90后的摄影师。有趣的是,他们一个和我一样,非常喜欢羽海野千花的《蜂蜜与四叶草》,我甚至激动地和她握手;一个和我兴致勃勃地聊起《棋魂》,为佐为消失那一刻而悲伤。这两部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漫画。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在一个意外的场合,和并不熟悉的人偶然谈起一本书,当发现正是自己心头好时,那种喜悦简直难以形容,仿佛在灵魂深处得到了抚慰。你会马上把这人划作自己的阵营,好像忽然多了一个朋友。这种通过书交朋友的节奏是不是有点像酒友?

当然,一部电影,一首歌,也能带来这样的体验。

如果说看书有什么用,我觉得这就是很重要的用处。你可以以书会友,找到聊得来的人,找到臭味相投的人。

因为我不是老师,而是编辑,所以我反而会忽视图书教材似的使用方式,即使是教材,我也更关心如何更能表达得有意思,如何在整体上体现一本书的价值。书就像一盘好吃的菜,它的每一寸都应值得我们品尝。


本文转载自「夏日星」

搜索「summerstar2009」即可关注

阅读更多提升编辑力好文,点击图片

 点击进入“做書选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