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让孩子玩儿手机的家长不是好家长 | 酷书情报

狒狒 做書 2018-11-10


做書按:

今天我们推荐的这本酷书,策划灵感来自于遥远的19世纪。它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什么叫「新瓶装老酒」以及 「书籍玩具化」。


你可能从来都没有意识到,「玩儿」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绝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只在一个关键时刻承认「玩儿」对于孩子未来的决定性,就是抓阄。


很多父母,都会让刚出生的小孩儿玩儿抓阄的游戏。


就是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东西,比如笔啊、玩具车啊、苹果啊、钱啊什么的,让娃随便抓,抓到的那个东西就代表他将来会从事的职业。



遗憾的是,这份对于「玩儿」和「玩物」的认可和信任,并没有延伸到之后的教育和生活中,所以很多孩子明明当初抓了钱、选了车,可后来的人生依然误入歧途、走进事业的死胡同,促成了他们摸不着钱、买不起房、泡不到姑娘、养不起娘的悲剧人生。



好吧,斯塔克不算……



因此,我在这里诚恳地提醒每一位家长,玩儿真的是一个人的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课。就看你玩儿的是什么,玩儿的怎么样。


今天做書要推荐的这本书,就是一本非常High level的「玩具书」。



2015年,以艺术设计类图书闻名的英国著名出版社 Thames&Hudson 出版了这样一本特别的「书」——


Sleeping Beauty Theatre



书很薄,精装版也就1厘米厚吧

打开之后是这样的……



嗯,配件很多……

比如:书打开后形成的舞台



不同背景的场景卡片

模切好的角色和道具形象

有人物、动物、床、树和纺车



还有全书的重点

——

《睡美人》的剧本!



没错~

这是一本能随身携带的迷你剧院

里面只演出一部戏剧

——

《睡美人》


剧本会告诉你这一幕使用什么样的场景

什么样的道具

对白又是什么~



而你呢?

只需要将对应的布景板

卡在舞台的卡槽上



然后按照剧情的需要

推拉人物角色的操纵杆

指挥他们走到合适的位置上

读出对白或旁白

就可以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13372l9fhb&width=500&height=375&auto=0


Thames & Hudson

出版的这本故事书

如果你还愿意称它为故事书的话


不像传统的图书

只是让小朋友

绘声绘色的讲故事

或者专心致志的听故事


而是重现了

「戏剧」这一重要的艺术形式

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

孩子不再只是一个听故事的人

还是一个小导演、小演员


他要去统筹表演

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所谓让书中的角色

“跃然纸上”

这大抵就是最粗暴简单的方法吧



怎么样?

有没有觉得很酷呢?


可其实这个创意一点都不新鲜了

「纸上剧场」这个主意

来自19世纪英国流行的一款著名玩具

玩具剧场

(Toy Theater,也叫 paper theater)


这是目前藏在英国爱丁堡童真博物馆的一件藏品


这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家庭的小朋友们最流行的玩具。这种玩具一般包括三部分:


1 剧场纸模:

买到手的时候都是平面纸板,需要把纸板上的图形剪下来拼插成剧场的样子。




2 人物角色纸模:

每个人物都带有一个方便他走位(就是拉动他左右活动)的拉条。



装好之后是这样的:



3 剧本:

就是你以为的那种剧本,剧本的内容一般就是时下流行的戏剧台本。



玩具剧场从18世纪末诞生到19世纪初红遍整个欧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超过300部经典戏剧被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场景和人物,被数以万计的孩子们朗诵和表演了。


老式的玩具剧场除了表演,还有裁切组装的乐趣,只是装好之后很少移动,尤其是特别大型的剧场,配件复杂,体积庞大,几乎都是做好后就放在游戏房里不动了。


而Thames & Hudson的新版玩具剧场,将旧版剧场的全部元素重新设计组合,提前模切完成,分类放置在一本书中,变成了可折叠带走的设计,方便小读者随时随地的阅读,体验“小导演”的乐趣~


虽然形态在精简便携,但它们的玩儿法,从过去到现在都是一样的~



没错,就是这样由小朋友们自己(有时候也会由大人表演,但主要是孩子们自己玩儿)一边拉动角色在舞台上走位、一边表演念出他的台词,一边变换场景,可以完全由一个孩子完成,也可以有人负责念剧本,有人负责控制人物,有人负责换背景……


甚至!可以现场配乐!!




是的,当我们还在放风筝、玩儿泥巴、骑竹马的时候,人家玩儿的是全套的戏剧!在这样熏陶之下长大的小朋友怎么能逃掉戏剧的魅力??


我一直在想,英国戏剧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时候,呈现出一片回光返照的灿烂,诞生了诸如王尔德、萧伯纳、叶芝等等出现在中国青少年儿童必读世界名著系列读本中的著名文学家、剧作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个时期,玩具剧场的流行在他们心中留下过不可磨灭的乐趣呢?


Oscar Wilde

1854~1900

Bernard Shaw

1856~1950

William Yeats

1865~1939


玩具剧场直到二战之后电视开始普及才真正退出一般家庭,从那之后,它便从寻常人家的玩具清单上慢慢消失了踪影,偶尔因为某些艺术家、电影导演们的小小癖好才能被绝大多数吃瓜群众记起。


写过《猫》、《悲惨世界》、《歌剧魅影》等音乐剧名作的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可能就是最先在玩具剧场实验他的音乐剧表演;



庆祝音乐剧《剧院魅影》伦敦演出第10000场,中间蓝色衣服的就是韦伯


毕加索也喜欢没事儿捣鼓一下小剧院活跃气氛;而墨西哥女艺术家弗里达·卡罗干脆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玩具剧场;



英格玛·格曼除了自己喜欢小剧场,还把它作为《芬妮和亚历山大》的电影开篇,借着奥斯卡的圣诞祝词,伯格曼道出了他自己对剧场小世界的理解:


这个小世界也许能够稍稍反映一些外部的真实世界,也许这个小世界能够让人们暂时忘记外面世界的痛苦和烦恼。



《芬妮和亚历山大》剧照


除此之外,歌德、简·奥斯汀、狄更斯、安徒生、写过《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路易斯·卡罗尔都曾经在玩具剧院里尝试他们的新想法,编纂他们的小故事,最后把小舞台上的小故事放大到了世界文学的大舞台上。



真真的是你玩儿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啊,各位家长,别犹豫!

赶紧给你孩子玩手机啊!

赶紧让他刷微博啊!


因为他的未来,

是要成为网红的啊!!



更多酷书点击图片查看~


 更多编辑酷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