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刺杀骑士团长》如何谈下来版权?封面设计怎么想的?

弘道1992 做書 2018-11-10


做書按:

今天文章是《刺杀骑士团》责编姚东敏老师受弘道书店邀请,为大家讲述村上新书《刺杀骑士团长》一书背后做书的故事,和编辑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内容包括版权怎么谈下来的?大陆版书封是怎么定下来的?为什么这次林少华没有写译者序?等等充满实战经验的分享。(本文内容根据弘道书店2018年“编辑驻店计划”第二期整理)



  Q

弘道君:第一个问题:《刺杀骑士团长》的版权费用是否会很高?拿到版权的过程是不是很艰难?


  A

姚老师:费用的问题呢,不能否认是很高的,大家都知道,村上春树的作品一出版肯定是国内各大出版社关注的重点,所以版权费用也是水涨船高。尤其是这几年,已经高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地步,不过具体的数字是商业机密啦(笑),社里的同事也只有几个相关的人才知道,只能负责任地说,比《1Q84》还要高。




2016年年底我们就得到了村上要出版一篇长篇小说的消息,我们就特别关注,那几天几乎每天一直在follow他的各种消息,我们也搜集到了一些小细节。这本书在日本的出版也是十分保密的,基本只有书名流露出来,一些日本的网友和相关的人士也在进行各种分析,我当时差不多每天都要做一份简报,分享给领导和同事,以便做出最后的(出版)决定。



到2017年2月底,这本书在日本正式上架后,也就开始了正式接受版权报价的过程。我们所有的版权都是通过版权代理的机构来拿到的,可能读者不太了解这个部分,通常中国大陆要经过两层代理,一个是台湾的版权代理,还有就是日本的版权代理。一般接到了日方说版权可以报价的通知,就会一层一层反馈给我们,我们也就开始准备报价的过程。


他们通常在要求你给出具体预付金数字的同时,还要拿出一份比较详尽的营销报告,包括你对这本书的一些具体理解啊,和打算以后怎么来做这本书的一个整体的规划。


我们当时在日方代理要求的时间内提交了预付金和营销报告,然后之后就是等待的过程了。


当然大家也是斗智斗勇啦(笑),比如说报价的过程会持续一周,那么大家可能都是在最后的几天里才开始亮出自己的底牌。



我们当时得到的消息,除了我们之外大概还有四五家国内的同行,对这本书也非常感兴趣参与了进来。本来按照日方代理的说法,三月底我们就可以得到结果,不过好事多磨,三月底我们还没有等到这个结果。


在预计出结果的时候没有出结果,当时我们是很忐忑的,只能一天天等待下去。不过后来我们也等得疲沓(麻木)了,想着随便哪天出结果吧,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笑)。



最后我们实际拿到上线的合同已经到七月底了,所以对我们来说,翻译和出版的时间真的非常紧,因为我们想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可以让国内的读者早一天看到咱们的简体中文版的面世。



  Q

弘道君: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努力带给大家的作品,那么回到作品《刺杀骑士团长》本身,从一名资深编辑的角度来说,您认为村上的这部作品在目前为止的创作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A

姚老师:其实我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会感觉有很多似曾相识的地方。“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这句话我在采访中经常用,也被很多媒体写进了新闻稿。当然这很正常,一个很成熟的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会有一些他熟悉的,惯于使用的创作因素在里面,比如三十多岁的成熟男子啊,两个世界的穿梭什么的。


不过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70多岁的村上所体现出的野心吧,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他对于现实问题的一些观察和思考,以及对历史的一些反思,他在以前的作品里一般是浅尝辄止的,但是在这部作品里这个方面反应的得特别强烈,所以日本有评论家说这部作品既是一部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突破之作,我认为是说得很中肯的。




  Q

弘道君:那么听您说做书的过程中常常加班到深夜,编辑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样的?是我们想象中每日与书稿打交道,催稿,并挖掘作者吗?


  A

姚老师:嗯,对,因为去年一整年基本都是扑在这本书上,上半年是在争版权,下半年在集中做这本书稿,下半年大概有一半时间吧,可能到家都是晚上9、10点钟了。


编辑的工作呢,其实我们这一代与前辈们已经有点不同了,我刚刚进出版社的时候前辈们主要是案头工作,就是审稿。不过对于现在的编辑来说,可能除了要求你要坐得住,文字功底要好;还要求你跑得出去,要去跟译者啊,版权代理啊打交道;甚至说书籍出版后可能还要肩负一部分宣传的责任……比如我现在就在跟大家做一个线上的交流啊,这种,哈哈。



催稿的话确实是每个编辑都会遇到的问题,因为每本书都会有出版时间的限制的,一开始我们都不好意思去催促译者老师,到了绷不住的时候就只能去问了嘛,他会说:“啊,我译了一半了”,但实际上他可能一个字还没有译(笑)。



因为上海译文出版社主要是以引进国外版权的书籍为主,所以挖掘作者的部分触及的较少,一般挖掘作者也是主要挖掘国外的一些作者。不断把国外的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介绍进来,推介给我们国内的读者,也是我们译文出版社编辑的主要责任。


上海译文出版社校对中的编辑



  Q

弘道君:那以《刺杀骑士团长》为例,编辑是如何推广一本书的?怎样挖掘每本书的价值,提出最有魅力的诠释来打动读者,让读者掏腰包把书买回家呢?


  A

姚老师:就推广这本书来说的话,我觉得确实是要特别感谢我们社市场部和发行部的小伙伴们。因为作为编辑,主要工作是在书稿的内容本身,要让这个书稿的内容经得起推敲。


当这本书成型、出版以后,每一个推广的环节、宣传的环节、发行的环节都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比如说,我们写这本书的简介以及宣传语的时候,可能是编辑先来拟一个,再由我们市场部的小伙伴儿帮助我们一起来润色,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更好的抓住我们读者的心,然后打动我们读者打开钱包把书带回家。



我觉得营销部分呢,肯定是要把这本书的内容忠实地表现出来。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它的亮点非常突出的介绍给大家。因为毕竟现在是一个信息非常快速,然后大家的时间也都非常宝贵的时代。所以可能要用最简短的文字,最抓人眼球的字眼来让大家get到这本书,我为什么一定要看它,一定要把它带回家。


所以如果现在大家看到的,关于《刺杀骑士团长》的一些宣传文字能够打动你的话,那我想,这应该感谢的是我们的所有的译文的小伙伴儿们。





 读者提问环节 



  Q

读者@Faust Su:

我们都知道,《刺杀骑士团长》未出时便已一片火热,发售后更是热门至今。同时出现了业内外专业人士与读者等部分追捧,部分又恶意抵毁两个极端,所以想请教老师:


1.如何看待此书的热度与这种热度的持续带来的口碑或影响?


2.未来是否会采取改动,对此书大陆版进行更多的如翻译如包装设计等方面底提升呢?


  A

@姚东敏老师:

嗯,首先说这个书的热度。我觉得作为出版社和编辑来讲的话,我们最初的一步,就是把这个书做出来。我们的这一步已经迈出去了。然后至于说这本书它能够走得有多远,它的口碑是不是好,好到什么程度,它的影响有多大,那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作品本身的力量和价值,这一点的话是交由咱们所有的读者来评定。我相信读者朋友们会给出最公正的评价。



关于第二个问题呢,村上春树先生的作品的所有的版权,是分的非常非常细的。比如说我们这次买的是它的简体(平装)版的版权。如果说我们想要做它的精装版的话,其实是需要再付一次钱的。就是要再买一个版权才才可以做到这一点,不然就是侵权了呢。



然后版权费用又这么贵,你懂的(笑)。所以,如果我们的简体中文版这个平装版能够卖的比较好的话,让我们先把这个窟窿给填个差不多。那或许我们会更有动力去把精装版的版权买过来,满足更多读者对于装帧方面的这个要求吧。



  Q

读者@D立体的心:


老师您好(先不要脸地说一句:我也是老粉)。


以前林老师每次都会写序言,一些读者(比如我)都习惯了看正文前后翻翻林的序言,没拿到书之前我还很期待林老师这一次会写点什么,然而这一次没有。


想问一下林老师这次怎么不写了?


是他自己不想写,还是说出版社没这个要求,亦或是之前村上在国内人气不高需要林老师作序来介绍,而在如今村上在国内几乎众人皆知,甚至《刺杀骑士团长》还因为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而上了新闻联播(或是新闻30分,记不清了,抱歉),所以不再需要林为之作序了呢?


  A

@姚东敏老师:


对,这个问题我来跟大家解释一下吧,其实林老师是写了的,因为他也习惯了为大家介绍一下它的翻译感受啊,还有他对这个书的一些看法呀什么的。


但是呢,我们这次在签到这个版权合同的时候,里面是有特殊条款的,除了这个书本身,如果你要添加任何的东西的话是一定要跟日方先报备的。当时我们就跟日方申请说,因为依照我们的惯例,是要添加林老师的一个译者序的,那这次是不是OK呢?



比较遗憾的是我们收到的答复是:村上先生本人认为他希望读者能够没有带着先入为主的任何的观念,来看他这部作品。我想他希望大家能够像一张白纸一样进入他的作品,然后读完之后再给出各自不同的解读吧。



如果是对林老师的序言非常感兴趣,想找来看一看的读者朋友的话,其实现在媒体上应该是很容易找到的。


  Q

读者@Sa:


老师您好,我有三个问题想请教:


1. 《刺杀骑士团长》的封面是怎么确定下来的呢?是让多家设计公司分别设计后再选其中一个,还是直接确定了一家合作单位让他们来设计呢?为什么这本书的封面最终确定了这样的风格呢?


2. 这本小说里有没有我们读者容易不注意到、但实际上比较有意思或者很有用意的点呢?希望老师给我们讲一讲。


3.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看纸质书的越来越少。并不是每个编辑都能拿到很有话题有热度的书,编辑老师们在这种大环境下该怎么为那些一开始不怎么有热度的书做营销呢?


  A

@姚东敏老师: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封面。其实我们是有邀请多位设计师来参与这个事儿,就是大家都可以试一下,看看你对这本书的理解,然后你拿出来的方案是怎么样的。最后就是我们千巨万老师的这个方面打动了我们,让我们不管是编辑部门、市场部门、还是发行部门。都一致认可他的作品,所以最后才确定了他这个封面。



我知道,就是现在网上也有一些对于封面的争论。其实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够尊重咱们这位年轻设计师的劳动成果,他确实是对这个封面加入了非常多的自己的思考在里面。他也写了一篇发表在公众号上的文章叫《我设计了刺杀骑士团长》。待会儿,我可以给大家转过来,大家来看一下我们设计师的心路历程,你就能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他在里面藏了怎样的心思。



而且事实证明呢,我们这部书是在很多的实体书店是有码堆的,还有就是一些特殊的摆台,让大家来关注到它。这种像戏剧海报一样的,大色块的累积也确实是营造出来了非常鼓舞人心的一个气势,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第二个问题,其实我觉得村上真的是在这这部书里面埋下了很多小宝藏,等待大家去挖掘。


那我就提一点吧,我在其他地方也有讲过,大家可以注意到他在这本书里面提到了很多的音乐家的名字。包括交响乐的创作者呀,包括一些非常有名的指挥家呀,其实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村上书中提到的克劳迪奥·阿巴多

20世纪十大指挥家之一


就比如说,其中很多位都是亲身经历过德奥合并时期的。那我之所以提这个德奥合并时期,看过书的读者朋友们可能都知道这是作品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背景,也就是因为这个历史背景才导致了《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儿的诞生。


然后这些音乐家,要么就是曾经生活在德奥合并时期,亲身经历过这个时期,会有一些伤痛的记忆。另外还有的就是他们自身家族里面是有犹太血统的。大家都知道在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对犹太种族是进行了非常惨无人道的一个灭绝计划。所以这些音乐家可能也经历了一些颠沛流离,那这些都跟这个作品当中的这幅画,是有一些暗暗的契合之处的。


所以说,村上他真的很棒,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还是一个对于音乐有着非常非常深的造诣的人。他能够在作品当中提出来的音乐作品以及音乐家的名字真的都不是随随便便就提出来的。他对这些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才能够这样信手拈来,让每一个作品,每一个音乐家都为他的这个作品服务。



第三个问题,其实我们每一个编辑在做一本书的时候,首先是这个选题是自己喜欢的。如果从一开始就觉得这本书,没什么点,连自己都吸引不到的话,是不会选择做这个选题的。那既然我们选择了做这个选题,肯定是有一些可以打动我们编辑自身的点,那么做出来之后就会试图把这些点介绍给大家,看是不是也能打动大家。


然后真的可能纸质书,慢慢的会变成一种奢侈品吧,就是,爱读书的人,希望能够保留一些,用指尖去触碰书页的这个感觉。



其实,我们不反对大家去阅读电子书,因为电子书也是书的一个载体,而且不管大家读的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其实读的都是书的内容,我们编辑和出版社恰恰就是这个内容的提供者。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只要大家还在读书啊,那我们就还有存在的价值,我们还都是挺开心的。



本文转载自「弘道1992」

搜索「hdsd1992」即可关注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做書店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