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库揭牌!聚焦“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近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暨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我校随园校区田家炳南楼国际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王成斌、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陆岳新出席揭牌仪式并为研究院揭牌,校社科院、教科院、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揭牌仪式由副校长兼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程天君主持。



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著名学者以及我校200余名师生共同见证了揭牌仪式并参加论坛。



王成斌在致辞中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的举办及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的揭牌表示祝贺,对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南师大作为以教育学科为优势的大学,始终坚守以理论引领教育实践、以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历史使命,教育学科建设的成绩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王成斌对研究院建设发展提出希望:一是弘扬优良传统,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作出南师贡献;二是建好新型智库,为国家和江苏发展献出南师智慧;三是整合优势力量,为破解中国教育难题提供南师方案。



陆岳新在致辞中对论坛举办和研究院揭牌表示祝贺,认为这是江苏省乃至全国教育学科的大事。他回顾了南师大教育学科一代又一代教育学人的厚生传统与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对近些年我校教育学科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陆岳新指出,当前江苏高校智库资源丰富,期待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携手合作,研究真问题、产出真成果,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卓越贡献度和品牌影响力的高端智库。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吴康宁在致辞中指出,南师教育学人对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经有比较多的研究积累,涉及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的教育问题,涉及小学、中学、大学等学段,涉及道德教育、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等研究领域,涉及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研究视角,兼顾质性和量化的研究方法,产出包括学术论文、专著、咨询报告等研究成果。吴康宁表示,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将以揭牌为发展契机和新的起点,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程天君在主持揭牌仪式时用三个“一”概括说明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成立的缘由:一是长期以来南师教育学科和教育学人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二是南师教育学科和教育学人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域产生了“一定国际和国内影响”;三是抓住了参与教育部相关司局关于开展教育宏观政策问题调研这样“一个关键机遇”。


仪式后举行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包括四场主旨报告和一场对话






第一场主旨报告由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吴康宁主持,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郑金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邓友超分别作报告。


郑金洲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新特征》为报告主题,从教育现代化的角度和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两个方面分析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总结了教育改革发展在核心目标、推进态势、重要引擎、战略任务等方面的新趋势,提炼了教育改革在推动力、顶层设计、叠加效应、实验与试验、检验标准、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新特征。



石中英教授以《谈谈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为报告主题,指出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包含两种内涵:一是指对支持教育改革的文化传统、文化现实和引领教育改革的文化理想的自信,二是指对于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改革文化的自信,这一命题有历史的逻辑、实践的逻辑、价值的逻辑作为支撑。教育改革文化自信的实现,需要唤醒教育改革的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省意识、文化自强意识,培育教育者的文化担当精神。


邓友超研究员以《人口变动与教育调整》为报告主题,指出当前人口变动表现出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城镇化呈现加速度的态势,反映在教育上的现象是学龄人口趋势变化明显,“城挤乡空”出现,人口问题变成了教育问题,要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为此,教育发展需要在逻辑、价值、布局以及标准上做出一系列必要的调整。








第二场主旨报告由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胡建华主持。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海峰、北京大学博雅教授陈洪捷分别作报告。



刘海峰教授以《高考改革:中国教育改革的枢纽环节》为报告主题,介绍了高考改革的演进历史与现代境遇,阐释了大规模选拔性考试的重要性。对于进行高考改革的缘由,他指出,高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高考作出重大改变应在全面研究和长期规划的基础上渐进推行,才能使得高考改革健康稳步地前进。


陈洪捷教授以《面向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为报告主题,提出现代化与工业化紧密相关,工业技术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后果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学术化出现了脱离生产实际的趋势,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应当符合现代工业社会的主流文化,即工业技术文化。







论坛第三阶段为“对话: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由程天君主持。引谈人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斌贤,与谈人有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刘海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邓友超、北京大学博雅教授陈洪捷、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彩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程晋宽。


张斌贤以教育改革已成为常态引出各位专家参与讨论。程晋宽认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平衡、高质量教育公平对高质量发展时代的适应等是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孙彩平指出,德育教材建设需要弄清德育课是什么、理顺德育课该怎么抓、处理好文化自信与思想封闭之间的冲突;陈洪捷认为,过于频繁的改革不符合人才培养逻辑,呼吁改革应使高校进入常态;邓友超提出以学习方式变革为核心,以办学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保障机制改革为圈层的教育改革四圈层架构;刘海峰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认为改革需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问题,平衡好改革与守正的关系。对话最后,各与谈专家就综合评价招生、改革方式等问题与现场同学展开互动。







第三场主旨报告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彩平主持。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项贤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新平分别作报告。



项贤明教授的报告《后工业时代的教育大变局》聚焦后工业时代美国新式学校的建立与发展,指出班级授课制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后工业时代需要新的教育变革以及新的变革路径,变革的本质在于认识到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是更为重要的角色,强调中国需要尽早抓住巨大的历史机遇,探索属于自己的未来学校。


张新平教授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视域审思与视域融合》报告中讨论了经济社会发展视域、公共政策视域及教育关怀视域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意涵、特点和话语表达上的特征,认为视域融合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视阈的拓展放大和生成创新两大特征,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植入全球化视阈,并亟需探寻新的发力点、增长点与突破点。







第四场主旨报告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程晋宽主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海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王建华分别作报告。



王海英教授在《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道、法、术、势》报告中借鉴韩非子的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法律法规建设、体制机制建设以及未来发展形势与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探讨了我国学前教育的治理之道、理论之道、儿童之道、课程之道以及未来发展面临的可能挑战。



王建华教授在《不确定的科学与有组织的科研》报告中从科学的本质出发来认识有组织科研,认为科学的本质是不确定的和难以控制的,科学的组织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有组织的科研是科研组织化发展的再发展,目的是使科研更加可控且高效,强调有组织的科研关键症结在于谁来组织和如何组织。



本次论坛的报告充分体现出
综合性、前沿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期望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在未来研究中能保持这四个特点



往期推荐:





高考倒计时3天!金秋九月,最好南师欢迎你!


新一届南师十佳歌手,是他们!


国奖人物 | 钟强:仰望科研顶峰的“攀登者”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招生 | 考研 | 高考 | 校历 | 校车 | 体育馆 | PPT

来   源

 教科院

编   辑

 何   悦

审   核

何   悦 马海港 李   敏

更多南师新闻,敬请留意南京师范大学官方网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