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师道传承,止于至善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我们以“传承”为关键词
采访了部分同在南师工作
并有师承关系的师生代表
感受百廿南师师道传承的精神力量
本篇推出“闾国年、陈旻”
和“王永贵、俞敏”两对师生
“谆谆教诲下、春风化雨中,我就成了你”
让我们共同聆听师生间跨越时空的对话
赓续百廿南师精神
勇担立德树人重任
闾国年、陈旻
师承关系:陈旻老师于2004年进入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习,于2006年师从闾国年老师、盛业华老师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硕博连读)。
闾国年老师
陈旻老师
01当初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做一名高校教师?
闾国年:我到高校当一名教师,主要是当初我被中科院地理所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的时候,我答应硕士所在的南京大学毕业以后回到高校从事教师工作。在我博士毕业之后,我遵守了我的承诺,回到南京大学当了一名高校教师。 陈旻:做一名高校教师是我在读研期间做的决定。读研期间,我跟着导师接触到了不少科研项目,让我深刻体会到高校教师的“福利”,那就是可以相对自由地把兴趣和工作结合到一起,开展自己所喜欢的研究;另外,高校教师的另外一个职责就是传承,从导师那边学到的,自己经历过的,都可以给自己的学生传授,将自己的学识与经验分享给自己的学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02讲述一件老师给您印象特别深刻的事儿
闾国年:我的硕士生导师是杨怀仁教授,他在指导我的时候,最大的特点是放手让我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记得我在读硕士的第二年,杨怀仁先生让我自主选择毕业论文题目,当我做论文需要野外考察的时候,他叫我到他家里,嘱咐我野外工作中需要拜访的相关老师,并给我写了介绍信。当我的论文完成之后,杨老先生进行了认真的批阅,帮助我圆满完成了硕士论文。而我的博士生导师陈述彭先生,是另外一种培养模式,他会布置给我们很多的科研工作和科研任务。使我们在一个又一个实践过程中得到学习和培养。同时,在这过程之中,他也希望我们有自主的选择,比如写论文,陈先生认为论文的工作是你自己需要抓紧去研究、去思考、去写作的。所以一方面广泛涉猎学科领域的国际前沿和实践需求,同时又通过论文进行自主训练,从而提升和培养我们的科研基本素质和能力。 陈旻:闾老师的学术钻研精神、开阔的学术思维以及对学生的照顾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身体不好还陪我们熬夜通宵攻关、出差在外宁可自己坐在大堂等退房也不要我们陪着,而是鼓励我们出去看看等。其中,我想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我09年到香港做博后前闾老师的推荐。当时闾老师当着我的面给我后来的博后导师打电话极力推荐,说“不管有没有名额、有没有经费,都要把这个人收下”。我想也正是闾老师的争取,让我有了后来发展的基础,“不给导师丢脸、不给南师丢脸”这一个简单的信念,激励着我保持一颗奋进的心。
03从师辈那儿您传承了怎么样的为师之道?
闾国年:我的导师陈述彭先生,他在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常常给我们带来自己的一些名言和名句,比如他有这么一句名言,“没有基础理论支撑的高新技术可能是麻木的,而没有高新技术支持的基础理论可能是空洞的”。其实陈老先生在告诉我们,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基础理论研究是相辅相成的。遵循着导师的教诲,在我的学习生涯和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也要求我的学生们,一方面要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又需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理论能够联系实际。 陈旻:以身作则是我从我的师辈身上学到的最好的为师之道。南师大地理信息学科的发展,经历了较为艰难的岁月,从开始的“四五个人,七八条枪”,到现在的整整一座大楼,是师辈们无私的奉献,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在这段日子里,作为学生,我们看到了师长们为了一个学科的崛起所做的努力。创业难,守业也难,我们需要像师辈们一样,以舍我其谁的精神,为南师大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为我们的学生做好榜样。
04教师节快到了,有什么要对老师/学生说的?
闾国年:衷心祝福我们的年轻老师和同学们,能够更进一步思考当代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和需求,为师为德为人,做好我们自己,使自己的理论升华,在实践的过程中,努力去寻求社会发展需求和国家需求,为我们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陈旻:希望师长们可以保重身体,注意休息,学生们会努力成长,肩负起属于我们的责任,把我们从老师们身上学到的知识、精神传承下去。
王永贵、俞敏
师承关系:俞敏老师于2007年师从王永贵老师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
王永贵老师
俞敏老师
01当初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做一名高校教师?
王永贵:“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的梦想很大,大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但其实我的梦想也很小,小到希望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为专家学者、教学骨干或者行业精英,是我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俞敏:我自幼生活在大学校园中。小时候的我就非常羡慕校园里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们,他们充满朝气,敢想敢为,所以我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长为一名大学生。上了大学后,切身体会到大学学习和生活中一名好老师对人成长成才的深刻影响,于是,成为一名能够贴近学生、影响学生、改变学生的“高校教师”是我选择职业时坚定不移的目标。
02讲述一件老师给您印象特别深刻的事儿
王永贵:我在上世纪80年代攻读了硕士学位,导师金增林先生为人厚道、治学严谨,把我带入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殿堂,激发了我进行理论研究的兴趣。后来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学习研究也经历了“看天书”的过程,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想起导师靳辉明先生的谆谆教导,他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真正的学者要刻苦钻研,淡泊名利,敢于坐冷板凳,才能攀登真理的高峰。正是在老先生的指导下,我才慢慢找到了研究的方向,踏上了科研之路。
俞敏:老师对学术研究和传承的执著、坚持和热爱,让我感受最深。比如,最近的一次是上学期末,省科社学会组织了一次学术活动,拟邀请王老师做主题讲话。我原本以为刚刚“阳过”的王老师会在家休息,然而他并没有推辞,为青年学者和学生们提供了一场精彩的党的创新理论报告和分享。
03从师辈那儿您传承了怎么样的为师之道?
王永贵:研究任何一门学问都必须要有一种精神和信仰的支撑,要坚定信念,才能终身不移地进行研究。如今,我已跟随金增林、靳辉明两位老师前行的脚步在三尺讲台耕耘30余年,在纷繁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希望能够像老先生们那般保持读书人的清正骨气,坚守成为人民教师的初心和信仰。 俞敏:要传承老师求学不倦和治学严谨的学术态度。王老师常说,传播知识、启迪思想是一个老师的根本职责,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潭水,这就要求身为高校教师的我们鞭策自己始终处于学习状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教学能力,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要传承老师谦虚低调和无私奉献的育人态度。王老师始终保持谦虚低调的工作作风,淡泊名利,无私地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在学术上成长,在工作中取得成就。老师的育人态度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成长,也让我自己坚定了未来的方向。
04教师节快到了,有什么要对老师/学生说的?
王永贵:“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师为学的道路上,希望我们都时刻以此为标尺,始终自觉担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与传播者的责任,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继续在我们所钟爱的岗位上做好莘莘学子“拔节孕穗期”的精心引导者和栽培者,继续用爱与责任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俞敏:多年来,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我获益良多,老师与我们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这让我在学习中信心满满,在生活中倍感温暖,在工作中充满希望。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作为学生,我要向王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激,衷心祝愿老师节日快乐,工作顺利,桃李天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正是由于先贤大师们的严谨治学、潜心育人,才形成了南师“校风馥郁、学统端庄”的优良校风、学风;正是有了一代代南师教育者们的薪火传承、砥砺求新,百廿南师才有了新格局、新气象。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值此第39个教师节之际
让我们弘扬优良传统
坚守育人初心
努力在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
奋力谱写建设“特色鲜明、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的新篇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