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进山林会写出什么样的作文?“森林创作”不只是好玩
在森林里抓住夏天的尾巴
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收获之旅
去森林里找水源、搭木屋、捉虫子
刨土豆、捡松果、采茶叶
......
细心的观察、静心的体验
跟着楚才名师
将森林“写进”田字格
尽情表达出对森林的钟爱
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昆虫的喜爱
暑假,“2022年楚才小记者森林创作夏令营”第四期,在被誉为武汉“小庐山”的黄陂长轩岭天成后院农庄顺利举行。
自然观察是写作的基础,由观察而来的感受和想象是写作最好的灵感。
在楚才名师的精心陪伴和指导下孩子们开阔了视野,磨炼了意志获得了成长,同时也学会了观察和表达写出了一篇篇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文章。
楚才森林创作营
第
四
期
美
文
来
袭
!
我们精选了“森林创作营”第四期
15位同学创作的美文和精彩片段
供广大小学生及家长学习和观摩
认真读读我们推介的这些作文
相信一定能给你不少启发!
本期森林创作营成果展示
邀请到楚才竞赛委员会终评专家
朱汉华老师点评总结
还等什么,赶紧来看~
绵绵林海,幽幽大山。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这片大森林。
极目远眺,山岚如同惊涛骇浪,翻腾起伏,连绵不绝。群山被树木覆盖,好似披上了绿色的外衣。一棵棵松树耸立在悬崖峭壁上,就像眺望远方站岗放哨的战士。朦胧的云雾在山间缭绕,太阳隐去了光芒,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白色的雏菊,含着露水尽情绽放。“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时而出现的一声鸟鸣,让山林显得更加幽静。
走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路两旁长满野草,时而点缀一些野花,别有一番情趣。野草葱葱郁郁,轻风一吹,便弯下腰来,像是欢迎远方而来的客人。蚂蚁、千足虫充满警惕地从石阶上经过。
往上看,密密麻麻的松树,向上生长着,它们舒展着枝叶,相互间紧紧挨在一起,遮挡住了澄澈的天空。一缕缕阳光吃力地从枝叶的缝隙间挤了进来,斑斑点点洒在地上。
松树形态各异,有的站得笔直,昂首挺胸;有的像淘气的孩子,歪歪斜斜地从石缝间长出来,在你经过时,用它的枝叶挠你一下,或者朝你扔下几颗松果。松果遍地都是,捡都捡不完。
新鲜的松果是绿色的,成熟了就变成了棕色。有的松果鳞片散开,像花朵一样;有的鳞片闭合着,像一个害羞的孩子,朦胧而含蓄。
天色渐渐暗了,空气中弥漫的松香味更浓郁了。暮色霭霭的森林中,知了仍在声嘶力竭地鸣叫着。在夕阳的笼罩下,整个森林被镀上了一层金边,宁静而祥和。
(上下滑动欣赏全文)
“呀!这里有只螳螂!”
“我这里也有螳螂!”
我赶紧跑过去,那只螳螂身体有中指那么长,趴在一片绿叶上一动不动,像一尊雕像,不仔细看,真的不会发现。它浑身上下绿油油的,只有肚皮是一层青黄色的。头部呈三角形,头顶上有一対触角,眼睛也是绿色的,像翡翠一样。它的翅膀收紧,那双大而有力的“大刀”体现出了“昆虫界刽子手”的本色。
一个同学小心翼翼靠近螳螂,将夹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它伸去,螳螂向上一跳,正好夹住了它的尾巴。它的那双“大刀”在空中胡乱挥舞,似乎在表达愤怒。那个同学迅速将它放进了精心打造的“透明监狱”,送它“有期徒刑”2个小时。
这里的昆虫都非常聪明,但毕竟是昆虫,还是比不过人呀!螳螂好像有些不服气,刚进到盒子里显得非常烦躁,它的两只前足有节奏地左右摇摆,好像在说:“你这个可恶的家伙!有眼不识泰山,你过来呀!有种你把我放了与我决斗!”
螳螂折腾累了,便坐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它又重新耍起了那套把戏。看着螳螂滑稽的样子,我只觉得好笑,这个家伙不去做演员可惜了。
螳螂见我没有一点放它出去的意思,立刻做出冲击姿势,准备破门而出。它后腿用力一蹬,向门冲了过去,一边挥舞着“大刀”一边似乎气急败坏地在叫喊:“现在放我出去还来到得及,不然后果很严重”。
我见螳螂体力消耗了不少,觉得应该给它加点餐。于是抓了一只幺蛾子,放进盒子里。刚开始的时候它们还能“和平共处”,可是后来,螳螂或许是饿了,它用两把“大刀”迅速将蛾子勾了过来,并割掉它的头,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真是个残忍的家伙,不愧是“昆虫界刽子手”。享用完美餐后,它好像还不忘向示威:“看到我的厉害了吧”!
最后我被它向往自由的精神感动,将它放归大自然……
(上下滑动欣赏全文)
我,是一只普普通通的螳螂。与我的同类,一起生活在大别山中。
我长着三角形的脑袋,可以随意转动,头上一对圆鼓鼓的大眼睛,就像两颗闪闪发光的绿宝石。头顶上还有一对像武生花翎子一样的触角,不停晃动,显得十分神气。我的腿向后折叠着,有时候能一跳几米远。要说最威风的还是我的前足——“大镰刀”了。有猎物来时,我就用“镰刀”来捕捉它们。我敢说,论威风,昆中界里没谁能比得上我。但是,没想到,我原本平静的生活会被打破。
事情是这样的:这一天,我正舒舒服服地趴在一片树叶上享受阳光浴,可不知从哪里走出来一群人类小屁孩。其中一个发现了我,竟然趁我不注意发动突袭,用一把夹子把我夹住了,任凭我怎样挣扎都无济于事,真是可恶。那个小屁孩连扯带拉地把我装进了一个小盒子里。当时,我又气愤又害怕,看着这陌生的环境,我都快哭了。我用两只“大镰刀”使劲击打着盒子,可是毫无作用,以前威风的我,此刻像个泄了气的皮球。
最后我累得精疲力竭,还换来了他们的嘲笑。我慢慢地爬上盖子,把身体倒过来,朝它们露出厌恶和鄙视的目光。可这又有什么作用呢。
我重复着打拳动作,希望能够逃出去。这时盖子打开了,我没命似的冲了过去,可盖子又关上,我沮丧地瘫坐在盒子里。忽然,我看见一种我喜欢的食物——飞蛾,毫无疑问,它也是被小屁孩抓进来的。我急忙飞奔过去,伸出大刀,一把将飞蛾“抱”过来。用锋利的牙齿撕咬着飞蛾,享受着这顿美食,不一会儿,饥饿的我就吃掉了这只飞蛾。吃饱的我又有力量去鄙视这些卑鄙的人了。
过子一会儿,我的堂妹小青也被这群小屁孩给抓住了。于是,我和小青一起鄙视这些小屁孩。
不知过了多久,正当我陷入绝望的时候,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小屁孩最后竟然打开盖子将我放生了。在重获自由时,我隐约听到他们说:“任何生命都需要被尊重,不能伤害……”
(上下滑动欣赏全文)
茶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我们都喝过茶,但是茶是如何制作的呢?想必很多人不是很清楚。
参加“楚才小记者森林创作营”的第三天,我有机会了解了茶的制作过程。
首先是采茶,清晨走入茶园,一条条被分割的茶树丛就像是一条条绿毯铺盖在土地上。这些茶树才长到我的腰间,面容清新,一片片茶叶探出脑袋,似乎在和我打招呼,看见它们如此调皮,又十分可爱,我都不忍心去采摘它们了。
老师提醒我们:“茶要摘一芽一叶的,看哪个小组采摘得又多又好,获胜者有奖哦!”听到“比赛”两个字,大家热情高涨。
我认真地寻找着一芽一叶,这时一片嫩绿的茶叶探出小脑袋,好像在和我说:“来呀,来采我吧!”我用食指、大拇指夹住嫩茎,轻轻一提,就将芽叶摘下。
看着清新嫩的茶叶,我突发奇想,想要尝尝是什么滋味。于是,我先用舌头舔了舔,然后又用牙齿咀嚼了一下,没想到一股苦涩的味道瞬间充满口腔,随后是一股种清新芬芳的气息,在唇齿间蔓延,如同把一整个春天悄悄含在嘴里。
然后到了炒茶的环节,炒茶师傅戴上手套,将茶油加热,再将我们采摘的茶叶倒进锅中,双手不断在锅中翻炒。在高温的作用下,茶叶的香味被释放出来,弥漫整个茶室。听老师傅说,炒茶要掌握手法、力度与时间,讲究火候。火候不到,口感色泽会不佳;火候到了,才能色香味俱全,沁人心脾,这可真是个功夫活啊!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翻炒,茶叶由绿色变成了黄绿色,原来直挺舒展的叶片也变得柔软卷曲,茶叶就炒好了。
随后夏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茶的相关知识和文化,他还将收藏的春茶,也就是清明茶拿出来让我品尝。泡茶也是一门学问,先要用开水温杯,这样是为了保持干净卫生,也可以激发茶香。随后是洗茶,这样是为了洗掉茶叶表面的灰尘,诱发茶叶的香气,最后就是泡茶品茶。我将泡好的一小杯茶放到鼻尖下,茶香阵阵,瞬间让人进入“碧波荡漾一抹香,茶不醉人人自醉”的心境。
我抿了一小口,开始是苦涩,随后是回甘,满口都是清新芬芳的气息。品茶就是品人生,先有辛苦的付出,后有甜美的收获。
(上下滑动欣赏全文)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在南方种植比较普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但是新鲜翠绿的茶叶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大山深处的清晨,空气是如此清新。吃过早饭后,我们穿着汉服来到茶园。一进茶园,一股清新的绿茶味就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绿色氧吧。
一垄垄的茶树像一排排士兵,排列整齐,步调一致;又像一块块绿色的抹茶蛋糕,让人恨不得咬上一口,而满眼碧绿的茶叶像翡翠,在阳光下散发着光泽。
我们分组开始采茶了,老师说:“要采一芽一叶的茶叶,这种茶叶更加清新爽口。”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像寻找宝贝一样搜寻着一芽一叶的茶叶。找到后,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茶叶梗,轻轻一旋一提,一片嫩茶就落入掌心了。
采了好半天才采了一小把。后来,老师说:“要进行分组比赛,成绩好的有奖励。”我一听,心里有些着急,生怕落在后面。茶树大多长到了我的胸口,我真恨不得趴在上面采茶。老师看见我显得有点急躁,就对我说:“茶叶要一片一片采,欲速则不达哦!”我于是平静下来,继续采茶。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我掌握了一点采茶的技巧,采茶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片片碧绿的茶叶就像安静的宝宝躺在筐子里,我看着越来越多的茶叶,心里也更踏实了。
太阳越来越热辣,我额头起了一层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不断往下淌,流到了嘴巴里,味道咸咸的,这大概就是劳动的滋味吧。采茶可真不容易啊!我们很多人天天喝的茶叶,原来是茶农们用辛勤的汗水这样一片一片采摘收集而来的。
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采了满满的一筐茶叶,获得了第二名,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这之后,我们观看了老师傅炒茶,听夏老师讲述茶文化,现场泡茶,品茶,真是一次“茶文化”的全程体验。而体验的最大感受是:人生有苦才有甜,有付出才有收获!
(上下滑动欣赏全文)
走进森林
《走进森林》
武汉市长春街小学五年级 王樱画
时间不早了,我们要准备下山了。在下山的途中,我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植物:它的果实像小灯笼,表面布满密密麻麻的尖刺,呈橘黄色或红棕色。原来这种植物叫金樱子,据说还可以入药,又名“糖罐子”。真有意思!我看这金樱子里一定藏着个淘气的小精灵,偷了夕阳的衣服,躲在带刺的盔甲里呼呼大觉呢!
《走进森林》
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六年级 李梓轩
向上看去,松树枝干苍劲有力,和国画上的劲松一模一样。再看看另外一棵松树,它的叶子呈针状,一团一团簇拥着,看起来毛绒绒的,像一条大尾巴。但是你千万别用手去碰它,它就像牙签一样会扎得你生疼。老师告诉我们这是马尾松。“它们生在贫瘠的土壤,岩石缝中,可真不容易”,我不禁有点感叹,不由得想起那两句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用它来形容松树也是再恰当不过。
《走进森林》
武汉市光谷八小六年级 李悦晨
寻茶之旅
到了茶园,满眼皆是绿色,绿得逼你的眼。一块块茶田就像一块块绿色琴键,又像一条条可口的抹茶蛋糕。
……
我左手托着杯底,右手扶着杯壁,轻轻品了一口,只觉得茶淡如清风,芳香四溢;第二口,又有一种畅快的满足感;一杯茶下肚,令人意犹未尽,过了好久,茶香仍旧在口齿间萦绕,那感觉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只有你亲身体会才能感受那种清香到那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寻茶之旅》
武汉市红领巾小学CBD校区四年级 乐明纬
昆虫王国
蜻蜓在镊子上挣扎着,我仔细观察了一番。这只蜻蜓眼睛又大又鼓,占据了大半个脑袋,它有两对翅膀,飞起来好像四把小扇子,它还有一个长长的尾巴,整个身体看上去就像一架微型直升机。正当我津津有味的欣赏它时,手上一松,它竟然趁机飞走了。
《营地里的昆虫》
武汉市洪山区第二小学五年级 王薪童
这是一只非常漂亮的蝈蝈。它的身体不过指甲盖大小,姿态却活灵活现的,令人忍不住去抚摸他,撩拨它。只见它穿着一身绿色的盔甲,触角细而长,好似戏台上武生演员的花翎子,微波一般的闪呀闪呀,好像把人的心儿都闪碎了。眼睛黄黄的就像两只迷你小灯泡一样,看上去很有精神,嘴上的大门牙像两把锋利的钳子,看上去特别威武。它的肚子圆鼓鼓的,后腿长而有力。
《营地里的昆虫》
武汉市洪山一小书城路小学五年级 洪子珺
不绝于耳的是夏蝉“滋滋滋”、小鸟“叽叽喳喳”的鸣叫声,有时轻快,有时舒缓,有时微弱,有时急促,仿佛在开一场森林演唱会,好不热闹。
昆虫也跑出来凑热闹,不时有千足虫,蜈蚣从草丛中钻出来,从石阶上经过,倏忽一下,又不见了。蝈蝈、螳螂静静地伏在草叶上,一动不动,似乎在等待捕食。眼前不时有蜻蜓、蝴蝶飞过,等你再去寻找它们时,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森林,我来了》
武汉市育才小学三年级 吴昕樾
我继续向前走着,发现了一只很大的蚂蚁,它摇头晃脑捋着触须。这次,我汲取上一次的教训,对准它轻轻一捏夹子,它就被抓住了。“哇,捉到了”,我赶紧把这只大蚂蚁放到了昆虫盒里。它在盒子里面不安地到处乱爬着,像是受到了惊扰。
《捉昆虫》
武汉大学附属第二小学(医学部)五年级 蔡沛玲
趣捉泥鳅
《捉泥鳅》
武汉市江岸区光华路小学五年级 符睿可
我挽起裤腿下了水,这时突然一个又软又滑的东西从我手旁飞速掠过,似乎在说“你那么慢,肯定抓不住我。”我不甘示弱,在水中一顿乱抓,可什么也没抓到。于是我退到水池边,拿了筐子来抓泥鳅。这时一条泥鳅浮出水面,我赶紧用手中的筐子扑了过去,筐子提出水面的一刹那,一条小泥鳅就在筐子中蹦蹦跶跶了。我近距离观察着这条小泥鳅,只见它的嘴边有几根小胡须,背部偏黑色,腹部偏黄色,再配上那小嘴,看上去可爱极了。浑身滑腻腻的,就像打了一圈肥皂。
《乡间趣事》
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四年级 魏子翌
“楚才森林创作营”我全程参加了开营和授课,感觉孩子们普遍都很兴奋,一种放飞的状态。暑假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和创作的旺季,生命是体验+思考的结合过程,相信他们都有不小的收获。看了他们的习作,主题主要集中在森林观察、抓昆虫、捉泥鳅和采茶这几个活动中——这些都是城里孩子难得一遇的事情,也契合孩子的天性。
授课中,我主要要求他们几点:一是把事情说清楚;二是注意分段和节奏,多写细节,详略得当;三是合理联想、想象、思考。从他们的习作来看,基本都听进去了。这些作文中,有不少比较完整的佳作,精彩的片断则更多。比如:对制茶过程的围观、思考;将自己换位到一只被捉的昆虫的感受;对树木花草的近距离观察等等,都显得生动、流畅、真诚。看来,环境营造+注意力调动,就会言之有物,笔下有神。
有一点非常遗憾:没有一个孩子写山林的夜晚。这是完全不同于水泥森林的天空、星辰、天籁、心境、思绪,也是最体现个性化的素材。也许是他们都乖乖呆在房间里的原因吧。
在语言上,孩子们还要多打磨。一是啰嗦重复,不停地“我”;二是形容词夸张、抽象。比如“曼妙”“婀娜”“隽永”这些形容词,其实没有意义,不如用真切的描写覆盖。另外,很多孩子有一个“口头禅”,喜欢用“只见……”展开叙述、描写,其实是多余的。文章要让人有代入感,用词和节奏非常重要。
(点评人:朱汉华)
家
长
有
话
说
家长们也对本次夏令营活动
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与肯定
能看到孩子的进步与成长
是父母最欣喜的收获
(滑动查看家长留言)
相信此次暑期夏令营活动
将成为孩子童年美好的回忆
看完这么多“森林创作营”美文
你是否也心动
想来一场有趣的森林探险
安排上~
十一假期期待与你相遇
国庆楚才“森林创作营”安排
近期就会与大家“见面”
敬请关注~
楚才竞赛微信 wuhanchucai 《楚才报》微信 ChucaiWeekly1985 视频号 @楚楚有才 喜马拉雅 @楚才有声作文 小红书 @楚楚有才
来源 | 长江日报科普传播中心 图片 | 熊明扬 李琳 符瀚文 熊春蕾 叶青 黄淞 张聪 编辑 | 王一萍 终审 | 朱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