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桑本谦:我们都是魔术师?

2014-12-18 桑本谦 中国法律评论

作者简介
桑本谦,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

我的学生关昕是个魔术师,他患有“思考强迫症”(因此我认为他有成为魔术大师的潜力)。面对面表演几个近景魔术,他的道具只有一副扑克牌和几枚硬币,尽管我全神贯注地盯着他双手和十指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并且事先他还向我讲解了魔术作弊的各种手法,但每次表演他都能轻而易举地骗过我的眼睛。

关昕告诉我:“魔术的精髓就是操控”。

没错,魔术师操控的是我们的注意力。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当魔术师想办法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个地方时,就会留出很多视觉空白,即使我们瞪大双眼也无力填补,而就在这些视觉空白处,魔术师可以游刃有余地施展他的伎俩。魔术师欺骗他的观众,就像实验员捉弄一群小白鼠。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身体的枷锁尚且看得见、摸得着,但思想的枷锁却往往被我们浑然不觉。逃出狼口,又入虎口,操控者几乎无处不在。

鲁迅先生有个著名的比喻——“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如果你觉得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就说明你的思想已经被鲁迅悄然操控了。不信请看下面几句话: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每次挤出来的,都比上次少。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无论怎样挤,都超不出那个给定值。3、挤时间就像挤海绵里的水,都是有成本的,一旦越过了成本和收益在边际上相等的均衡点,再挤就不划算了。

读完这几句话,问题就很清楚了。鲁迅无非耍了个花招,他只展示了问题的乐观面,同时把悲观的一面掩盖了起来。修辞是一种温和的欺骗,目的是让一个错误的观点看起来正确,或让一个比较弱的观点看上去强有力。其主要技巧和魔术一样,就是操控我们的注意力,进而通过激发情绪、促成共鸣来防止怀疑。同一样东西,从不同视角、按不同尺度或带着不同心情去描述,就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景象。

《红楼梦》里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林黛玉和薛宝钗分别对飘零的柳絮做填词作诗。林黛玉的《唐多令》写的“缠绵悲戚”: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与之截然相反,薛宝钗的《临江仙》却是“情致妩媚”: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两个人看的同一样东西,但看到的却是不同的东西;一个是感伤,另一个是憧憬。作为虚拟的小说角色,薛林二人只是曹雪芹的道具;借助道具来操控读者情感和体验的曹雪芹,和魔术师又有什么分别?

在我眼里,我妻子就经常像个魔术师。她经常能把我一度翻天覆地也找不出来的东西从冰箱里、抽屉里、箱子里、桌子上顺手就拎了出来,让我目瞪口呆。估计很多丈夫和我有类似的经历,其秘密在于,女人的注意范围天生就比男人宽广。这大概是因为男人在远古时代的主要任务是打猎,盯住猎物需要集中精力。而注意力越是集中,注意范围就会越狭窄,这类似于一个物理学定律——在给定压力的条件下,压强与受力面积的成反比。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人如果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往往很难从事需要精力高度集中才能完成的工作;反之亦然,很难指望一个出色的狙击手会成为同样出色的办公室主任。你不妨掐着指头算一算,那些八面玲珑的教授有几个不是依靠他的八面玲珑才成为教授的。

关昕可以明目张胆地欺骗我,也是因为我太容易受骗了(自恋的说法?),估计他骗过我妻子的难度就要高一点。但我可以在我女儿那里扮演一个魔术师,她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我给她讲过的一个故事:“人来了!”

从前,有一群狼,它们有个规矩,无论谁发现人来了,都要跟其他狼打个招呼,然后,大家一起把那个人吃掉。有只小狼喜欢恶作剧,它两次撒谎说:“人来了!”其他狼赶来,却发现一个人影儿都没有。被骗了两次之后,大家都很愤怒,不再相信小狼了。第三次,人真的来了,小狼大喊:“人来了!”却没有其它狼赶来。于是,小狼就心安理得地独自把这个人吃掉了。

我用这个故事告诉我女儿,撒谎也是有好处的。

有光的地方就有阴影,关键就看怎么说。媒体想做魔术师简直易如反掌,丑化和美化只是个选择的问题,连编造谎言都用不着。“创城”好不好?“强拆”坏不坏?PX项目呢?狗肉节呢?活熊取胆呢?为死人翻案呢?恐怕都要看媒体采访谁,事件的背后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考虑到几年前媒体只炒作了两起“错钓案”就把“钓鱼执法”置于死地,我可以稳妥地打赌说,只需某个门户网站接连报道十次(不用更多)城管打人或刑讯逼供的事件,那么瞬间,在人们印象里,全天下的警察和城管就变成了暴徒。

如果媒体想让我们遗忘某件事情呢?手法很简单,只需曝出一个或几个新的焦点,我们的注意力就跟着转移了。

学者不也是魔术师吗?哪个主张废除死刑的学者不会细致描述死刑执行现场都多么残暴多么血腥,可他怎么不去描述更加残暴更加血腥的凶杀案现场?哪个主张要更多用保释取代羁押的学者不会宣称看守所是“人间地狱”,可他怎么不去继续讨论保释之后罪犯逃跑了警方抓不回来怎么办?

“司法的最高境界是无冤”,这话说得多好听!但如果你听到的是另外两句话——“司法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办案子”或“司法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全部罪犯逍遥法外”,肯定要拍案大怒,可等你再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这几句话有区别吗?

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被别人操控?答案其实很简单,思维懒惰是我们的天性。深思熟虑是很伤脑筋的,统计调查是很费力气的,但若让思考和讨论受控于理念、教条、符号、标签、直觉、情绪或第一印象,我们就会活得很省心、(很傻)很天真。诚如关昕所言,魔术的精髓是操控。但操控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操控者利用了被操控者的懒惰和疲劳。

懒惰是有机体的一种节能策略,疲劳是能量透支的信号。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一旦兴奋起来,其他区域就容易处于抑制状态。一心不可二用。如果大脑内部的全部神经元同时活跃起来,我们的脑袋非爆了不可。遗忘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信息超载就要及时清空,所以毫不奇怪,记忆力好的人几乎没有不健忘的。

尽管每个人都热爱真理,但绝大多数人都会厌恶探索真理的过程;实际上,只要有种解释或有种说法来消除因认知空白而形成的恐慌,人们就可以知足常乐了。而那些执拗的、较真的、喜欢怀疑的、喜欢问个究竟的、并对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保持浓厚兴趣的极少数人,是强迫症患者,他们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败的变种。

关昕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现在的困境是怀疑一切。因为他发现,生活世界里到处都有魔术师——比魔术师更高明的魔术师。但他无力揭开每一个谜底,也无力为揭开谜底而让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随时保持高度戒备。他疲惫不堪,只能退缩,退缩到魔术的天地之中,似乎只有这个领域才能给他些许的真实感。

当关昕把魔术流程逐个解说之后,我吃惊地说:“你的每个魔术都可以写一篇拍案集!”不料,关昕却说道:“老师,你的每篇拍案集都是一个魔术。”



本文首发在“中国法律评论”微信平台。如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本公号作品。另请关注“拍案集”微信公号。



---------

这里是《中国法律评论》

思想之库府 策略之机枢

一本有态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法律专业期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