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带一路”看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 中法评 · 策略机枢

2016-04-25 中国法律评论 中国法律评论


从“一带一路”

看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编者按
在国际社会中,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对国际事务、国际事件的定义权,对各种 国际标准和游戏规则的制订权,以及对是非曲直的评议权、裁判权。在以‘‘和 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各国对权力和利益的诉求往往进行了更多的"话语包装”,国际话语权的竞争大行其道。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如何保障其在国际社会的合理利益,如何回应外在世界的质疑和挑战,如何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等,都与其国际话语权分量息息相关。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 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本栏目简称"一带一路”),首次提出坚持 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动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开展全球区域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中国方案,它为古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与此同时,‘‘一带一路” 的建设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

本期专论栏目从建设‘‘一带一路”的视角审视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不同 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一主题:除国际法学者和海外项目律师撰文外,还有国际关系、边疆问题的学者,以及来自发改委、外交部相关研究 机构的专家意见。


吴涧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我国从国际经济秩序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塑造者转变的重大标志性事件。其全球经济治理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在于:

1. 为全球经济治理带来新理念;
2. 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区域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
3. 为全球经济治理输送有效的公共产品;
4. 为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提供务实的“中国方案”。

点图阅读




厉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
"丝绸之路经济带”安全 保障机制的"对接合作”需要区域各方联手运筹推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区域社会稳定保障机制;
2.    文化安全保障机制;
3.    交通与物流畅通保障机制;
4.    能源通道安全保障机制;
5.    经贸往来安全保障机制;
6.    疾病防控与疫情防范机制;
7.    防灾减灾安全保障机制;
8.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9.    边界管理安全保障机制。

点图阅读




王贵国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学者
美国杜兰大学法学院Eason-weinmann国际法与比较法讲座教授

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有利于‘‘一 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此机制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分析国际上现有制度的运作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一套同时适用贸易与投资的规则。相关规则应强调调解与仲裁的结合、保持较高的透明度、尊重缔约方的原意,并将之作为争端解决机构审理案件的原则。同时,同一案件的调解、仲裁和上诉过程应由不同的专家负责。这既可体现东方文化的特点, 又可解除西方社会对调解与仲裁不分的疑虑。


点图阅读




王江雨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访问)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一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的终极体现方式就是 使其他国际行为主体心悦诚服地接受或者不反对本国所推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目标,控制国际游戏规则,控制议事日程(包括突发事件的处理权),最终控制国际事务博弈的结果。


在一定意义上,“一 带一路”工程能够为改变中国国际话语权软弱局面提供一个良好机遇。

点图阅读




许育红
外交部领事司官员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国 际社会的主旋律,‘‘一带 一路”倡议符合国际社会 共同利益,它体现了中国 话语的力量。

在国际法人本化趋势 下和‘‘一国两制”条件下, 中国的外交领事保护将是 一项精细而又艰巨的‘‘海 外民生”系统工程。

随着中国深化改革的 需要以及‘‘一带一路”战 略的不断推进,占世界五 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的外交 领事保护理论与实践,必 将在不断完善中成为国际 惯例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图阅读




戴冠春
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 ‘‘一带一路”项目由政府及 其控制的国有企业和国有 金融机构作为先行者和主 力军,在战略实施的初期阶段是必然的。但是,越早让民间资本以市场化的方式进入,越有机会避免国内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走过的弯路,越有利于有效地实现 “一带一路”战略和控制“一 带一路”项目的风险。


建议‘‘一带一路”海 外投资项目应该注重:

1.组织更多民间资本 参与;
2.文化和经济交流先行;
3.注重项目的资产效 益评估,鼓励多产业进入。

点图阅读




预览全文
可点左图购刊!


中国法律评论
态度 | 力度 | 温度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法评
回复下列关键词,收看往期精彩文章:

人贩死刑 | 十二公民 | 中国法官 | 林来梵 | 陈瑞华 | 打车 | 控烟 | 言论自由 | 城管 | 援用宪法 | 法学青年 | 中国国歌 | 外国投资法 | 车浩 | 孟勤国 | 香港 | 法官尊荣 | 阅读苏力 | 教师节 | TPP | 民法典| 徐显明 刑九反思 | 王泽鉴 | 部门宪法 | 傅郁林 | 快播 | 中政委  |  主办侦查员  |  非法集资  |  见死不救  |  清真食品 | 反对票  |  司法改革  |   法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