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法律评论》2017年第1期,即将隆重面世!

2017-01-05 中国法律评论

各位热切等候中法评新刊的朋友们,

大家新年快乐!


本刊自2017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第1期即将于2017年1月15日正式出版!



点图即可入手


本期五大重点话题


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十周年

纪念特稿文章


从审控辩学的角度来看

如何推进严格司法与提升司法公信力


行政协议制度当中的重要问题及其对策


如何看待民法典编纂背景下的

商事立法、民事习惯


针对我国监察体系的宪制思考


《中国法律评论》

2017年第1期目录(总第13期)





亮点先看

卷首语


本期卷首语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题写,题为《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精准发力  把司法改革推向新的阶段》,阐明当前司法改革的历史时机、所取得的重要成绩以及深化改革需要继续付诸努力的领域和方向。


特稿


时下正值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十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首席大法官肖扬撰写了《历史的回声——纪念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十周年》,回顾这一重大法律历史事件的“前生今世”,实可谓“几经波折、多番研讨、数轮准备”,在众多努力之下方才使这一目标终得以实现,而且十年来的实施效果良好,真正践行了“不忘初衷、不辱使命”。


对话


本期对话栏目围绕“推进严格司法与提升司法公信力”,特别邀请到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颜茂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张相军、京都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著名刑事辩护律师田文昌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刑事诉讼法专家陈卫东,四位专家聚焦与这一主题密切相关的七大重点方面展开对谈,以期对当下全面推进的司法改革理论与实践予以深度回应。


专论


行政协议:

跨越公私法界限的意思自治


近年来,行政协议作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已经在行政管理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如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以及土地房屋征收补偿等诸多领域,同时也成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


为了更好地完善行政协议的理论和制度体系,本刊专门邀请了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的专家学者分别就行政协议的现状与未来进行研讨,八位作者围绕行政协议的时代价值、双重属性、识别标准、救济途径、规范冲突、发展前景等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和研究;专家们集思广益,策论精彩。


思想


南京大学法学院范健教授撰写《民法典编纂背景下商事立法体系与商法通则立法研究》一文,指出时下正值中国民法典编纂的重要阶段,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需要同步规划中国商事立法的体系化、法典化,并给出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路径,首先制定中国《商法通则》,逐步完成中国《商事法律汇编》,最终实现中国商法典编纂。建立完备的商法制度这一统筹考虑,更有利于中国民法典编纂的科学性、实用性。

 

清华大学法学院高其才教授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师陈寒非博士合作调查总结民事习惯与民法典编纂》,指出调查总结民事习惯作为民法典编纂的基础性工作,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需要认真总结归纳民事习惯被国家法吸纳、认可及运用的宝贵经验及有益资源,具体方式包括调查社会生活中的民事习惯、总结司法判例中的民事习惯、概括人民调解中的民事习惯以及归纳既有立法中的民事习惯四个方面,颇有参考价值。

 

杭州师范大学范忠信教授的《公堂文化、公正观念与传统中国司法礼仪》,从八字衙门、悬鼓放告、包公黑脸、獬豸冠服、公堂拷跪、刑以兵威六大方面入手对传统中国执法司法礼仪进行梳理,并解读阐释了这些司法礼仪成分中所蕴含的中国人特有的公平正义追求。文章非常有话题性,内容详实有趣,亦不乏点睛之笔。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郑戈教授撰写专稿《以法律实施道德的可能性及其局限——比较法视野下卖淫嫖娼的法律规制》,针对我国法学界目前关于卖淫嫖娼讨论的局限,以比较法的视野围绕英国《伍尔芬登报告》和德国卖淫合法化等主要立法讨论,分析“用法律实施道德”和“人的尊严”两种规范视角如何在事实层面产生了相似的效果,进而借助潘绥铭教授的相关社会学研究揭示了调和卖淫嫖娼规制之名与实、规范与事实的基本思路。文章问题意识鲜明,在诸多旁征博引的论证中揭示出法治先进国家关于卖淫嫖娼治理经验的共性与特色,为时下中国的禁娼法规制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参照。

 

中南大学法学院唐东楚教授的《人民陪审的两个“第三波”与司法群众路线》,通过回顾自清末引进陪审制度以来,出现了两个“第三波”,通过梳理、比较这两个“第三波”的背景、思路、文本和实施后,发现党的群众路线和行政自上而下的推动始终是两条主线。文章提出,为保证实效,当下改革应当改变行政推动和“配合法院”的模式,实现人民陪审员“从群众中来”对法院的“监督和分权”。对于当下正在进行的人民陪审制改革,此文具有显见的参考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赵宏教授的《信息自决权在我国的保护现状及其立法趋势前瞻》,由德国法上的“信息自决权”切入,指出这一概念是为了有效避免信息化时代下监控国家产生的风险;针对我国的实际现状文章提出我国有必要在私法保护之外,也要重视对个人信息的公法保护。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德国经验对我国有相当启示,对其基础理论的细致考察也有助于我国在未来《个人信息保护法》上的立法判断和制度选择。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李斯特副教授的《创新与知识私有的矛盾》,通过考察既有研究发现成功的创新型企业都要小心地避开资本的控制,在内部抑制知识私有,即揭示了创新与知识私有之间的矛盾,现代大创新对集体协作的要求已经到了新的高度,企业的规模相应地扩大直至国家主持;并以青蒿素抗疟药物的研发为例提供了相应的新路探索。这一看法打破了既有的通常理解,其解释也非常具有吸引力。


影像


孙笑侠

本栏目图文资料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孙笑侠教授提供


策略


第一篇是武汉大学法学院秦前红教授的《困境、改革与出路:从“三驾马车”到国家监察——我国监察体系的宪制思考》,针对目前正在试点中的监察委员会制度改革,从宪法学的角度提出了需要认真对待的命题,对于如何在既有的宪制框架下实现这一改革的良好初衷,本文具有重要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观照价值。


第二篇是深圳大学法学院邹平学教授的《共识与分歧:香港<基本法>解释问题的初步检视》,回顾梳理了围绕《基本法》解释实践中出现的共识与分歧方面,并指出应如何应对这样的分歧,以便在内地与香港特区之间取得彼此的善意正解。


第三篇是西北政法大学褚宸舸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职能之商榷》,针对新《立法法》赋予法工委这一工作机构相应职能为出发点,文章对这一赋能可能带来的宪法问题表示隐忧,不失为一种具有参考意义的学理思考。



《中国法律评论》

2017年第1期(总第13期)目录


卷首语

李少平:坚持问题导向  精准聚焦发力  把司法改革推向新的阶段

 

特  稿

肖   扬:历史的回声——纪念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十周年

 

对  话 

颜茂昆、张相军、田文昌、陈卫东:推进严格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审控辩学四人谈

  

专  论  行政协议:跨越公私法界限的意思自治

贺小荣:行政协议的创设与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型

 

李   亢:从特许经营协议探究行政合同的公私融合

 

于   安:我国PPP合同的几个主要问题

 

徐孟洲: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关系的经济法调整

 

梁凤云:行政协议案件适用合同法的问题

 

麻锦亮:纠缠在行政性与协议性之间的行政协议

 

杨科雄:试论行政协议的识别标准

 

吕立秋:行政协议的纠纷解决路径与思考

 

思  想 

范   健:民法典编纂背景下商事立法体系与商法通则立法研究

 

高其才 陈寒非:调查总结民事习惯与民法典编纂

 

范忠信:公堂文化、公正观念与传统中国司法礼仪

 

郑   戈:以法律实施道德的可能性及其局限——比较法视野下卖淫嫖娼的法律规制

 

唐东楚:人民陪审的两个“第三波”与司法群众路线

 

赵   宏:信息自决权在我国的保护现状及其立法趋势前瞻

 

李斯特:创新与知识私有的矛盾

 

影  像

孙笑侠:利维坦

 

策  略

秦前红:困境、改革与出路:从“三驾马车”到国家监察——我国监察体系的宪制思考

 

邹平学:共识与分歧:香港《基本法》解释问题的初步检视

 

褚宸舸: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职能之商榷





点图即可购刊



《中国法律评论》

2017年变更为双月刊

全年6册(300元)




基 本 信 息


作者:中国法律评论

定价:300.00元

出版:法律出版社

期刊号:CN10-1210/D

出版时间:2017年

册数:全年6册装




征订单可长按图片,下载到本地使用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