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这里,您和共和国的司法历史有个约会︱中法评

2017-03-06 中国法律评论



春天到,宜观展,涨新知,开眼界,忌走马观花,忌囫囵吞枣,忌错过之后追悔莫及。


如果您的专业或职业与法律相关,又或对共和国的司法历史颇感兴趣,建议您移步东交民巷,到一个专属于法律人的博物馆——中国法院博物馆,观看一场关于共和国司法历史的展览。



其实,漫步东交民巷,本身就是一次历史建筑文化之旅。它原名东江米巷,“庚子之变”后,被改建为使馆区,周边亦成公共租界。这里使馆林立,建筑风格多元,如今大部保存。


下图即为117年前的东交民巷东口大门内景。



下面这座建筑,是1900年的俄国公使馆大门,这座“凯旋门”,大家是否觉得似曾相识?



对,这里就是现在的东交民巷27号——最高人民法院所在地,西侧那面正对办公西区的“凯旋门”就是它了。



不过,您可能万万没有想到,在上世纪60年代,东交民巷27号上挂的,其实是隔壁公司的牌子……



走过最高人民法院,再往东走100米,就到了东交民巷与正义路的交界处。如果时光倒流100年,您的眼前会是这幅图景。



那时候的正义路,还叫御河水关内东沿儿,中间是道御河,您脚下踩的,叫作东交民巷御河桥。


您的右手边,就是大名鼎鼎的六国饭店,解放后改名外交部招待所,上世纪六十年代被烧毁,后来在旧址上盖了新楼,也即现在的华风宾馆。


您的右手边,当年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北京分行大楼。它建成于1910年,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外观为红砖清水墙,走得是当年流行的“荷兰风”。这座大楼历经107年风雨,如今位于正义路4号。2015年,中国法院博物馆搬迁至此,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读者们或许会问,除了法袍、法槌和裁判文书,法院博物馆有什么好看的?


其实,走进法院博物馆,就像走进了我国的司法历史。六个专题展厅,包括“法律古籍珍品展”“正义的审判:审判日本战犯”“港澳台地区法院掠影”“外国法院及国际法院掠影”“世事沧桑的东交民巷”和“中国古代最高审判机构”。



这里有可以亲身体验的模拟法庭。



有酷炫的信息化显示大屏幕,并可以触屏互动。



在这里,你能看到这些珍贵典籍。







也能看到它们:1954年宪法原本;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院印;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印章和庭长江华同志(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私章。






还能看到它,共和国第一个法槌。当年开先河的那位基层法院院长,现在已是浙江高院院长。



下面这份裁判文书,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民事纠纷,可当你看到裁判员签名时,会不会吃了一惊?对,您没看错,就是习仲勋同志。



除了常设展览,法院博物馆还会推出专题特展。3天前,一场特展隆重开展。参加开展仪式的,有首席大法官周强、沈德咏、江必新、李少平三位大法官,还有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



甫一开展,就有不少法官、检察官和法学院学子慕名前往,这场特展是什么呢?


它就是——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专题特展。



如果从党的十八大召开起算,人民法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已是第五个年头。五年来,司法改革改了什么,取得什么成效,有什么生动感人的细节?是这次特展着力呈现的重点。


走进特展,您能透过各种可视化图表,看到法院改革的全景与成效。



除了周永康、薄熙来等大案的裁判文书、审理时的签字笔和手铐。



您还会看到各地法官遴选考试的试卷,以及江苏法院入额考试的优秀法官答卷。



还能见证有着30年刑事审判经历,即将进行入额宣誓的云南佤族老法官的喜悦。



也能看到重庆奉节的“溜索法官”,以及他们背负的“巡回审判包”。



您可以看到安徽马鞍山雨山区法院提供的第一台智能导诉机器人“小雨”,并在现场就如何提交立案材料、办理涉诉信访,与他互动交流。



您也会看到浙江高院研发的全国首部智能语音识别一体机,并现场体验语音识别的准确度。



现场还有更多有趣的照片、图表和实物,等待您来体会发现。


下面是广告时间:


中国法院博物馆现已开通微信公众号,大家搜索【中国法院博物馆】关注即可;


通过公号,您可以在线办理预约,阅读参观指南,收听语音导览;


中国法院博物馆每周二至周日9:00-16:00开放,每周一闭馆


个人参观需持身份证,团队参观需持单位介绍信,博物馆免费提供解说;


最后是一则公号福利:如果您是35人以上团队参观,可在公众号法影斑斓(id:funnylaw1978)后台留言预约,如果不占用工作时间,说不定可以免费邀请到何帆老师为您解说司法改革。



春光无限好,我们看展去!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