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的二十大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我校兼职焊接专业带头人艾爱国: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一位72岁的老人,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攻克了数百项技术难关,成为一身绝技的焊接行业“领军人”。


      近年来,他把手中绝技带到高职院校,编教材、带徒弟,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更好的焊接专业人才,为国家焊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他就是党的二十大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焊接顾问,我校兼职焊接专业带头人、焊接实验室和“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校企合作通道的搭建者和建设者艾爱国。


      开先路,啃下焊接技能考核“硬骨头”


      在华菱湘钢的“艾爱国大师工作室”,满满一屋子的奖状、证书和奖杯让人震撼,从一名普通焊工到湖南省技能大师,再到全国道德模范、“七一勋章”获得者...无数的荣誉见证了艾爱国50多年的不懈坚持。


      艾爱国在工作中刻苦钻研焊接技术,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他在紫铜、铝镁合金、铸铁、埋弧焊等焊接领域有突出造诣,为国家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焊接技术难关400余项,创造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2年9月,艾爱国受聘担任我校“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并兼职焊接专业带头人,他把立德树人、不断学习和言传身教作为自己的职业准则。


      在担任专业带头人期间,他主动担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丛书《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的主编,由于书中涉及许多专业方面的实际操作知识,当时没有其他任何书籍可以借鉴,艾爱国就带着学校几名教师,日夜琢磨,反复推敲。他不断把自己在车间、工厂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再把理论用于指导实际操作,终于啃下了这个难啃的“硬骨头”,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焊接专业学生技能考核确定了统一的标准。


       “干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艾爱国说,在编撰这本书时,因为书中还涉及许多图表,他就边琢磨边学,自身的电脑绘图水平也得到极大提升。


       传技术,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969年9月,艾爱国进入湘潭钢铁厂工作,进厂之初,他的师傅告诉他,当工人很简单,就是做人、学技术,做好事情。他记住了师傅的话,立志做一名好工人。


      现在,他把师傅当时的教诲传授给学校的教师们:做好教师,教好学生。一方面,艾爱国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当天的工作任务一定要当天完成。另一方面,艾爱国培养教师们努力钻研、严谨教学的工作作风,让教师把焊接技术作为一门事业来做,把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融会贯通,做专做精,教严教好。


      “严谨、执着、专注、创新。”这是焊接专业教师们对艾爱国的评价。


      “艾大师为人很亲切,对后学之辈很关心,但是在专业技能的培训指导上很严厉,一点也不含糊。”焊接专业教师易忠奇说。



      在华菱湘钢培训学习的教师们,在艾爱国指点下,通过取样、焊接、理论实验等全过程打磨,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得到极为可靠和精细化数据结论,这种对破解专业难题的锲而不舍,对研究工作的有始有终,被艾爱国称之为“交互式”学习,探索出“唇齿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育人模式。


      在艾爱国的指导下,我校庹前进、王衡军等教师,汪艺、刘茂林、谭亮、肖明等学生先后获省赛一、二、三等奖,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硕果盈枝,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焊接专业教师唐萌、陈斌、庹前进、龙定华组成的教师团队,更是荣获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搞合作,校企两端同发力共成长


      2012年,当时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情况。那时,艾爱国多次应邀来到学校,推动学校在华菱湘钢挂牌“焊接技术工程实践培训中心”,注重专业工艺改进和产品质量提升,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人才需求。他本人则在学校设立了“艾爱国大师工作室”。


      “湖南机电职院校领导几次来湘钢找我,他们对工匠人才培养质量的追求让我感动,坚定了我和职业院校的合作信心。”艾爱国说。“艾爱国大师工作室”重在夯实基础、不断提升,促进焊接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和焊接标准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大师”团队优势,以点带面,着重开展新项目研发和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解决涉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校企双方把企业的专家引入学校,把学校的教师带入企业,大家互为师徒,身份不断转换,教师放下身段到企业当学生,高工丢下架子到学校当学生,双方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不断提升,探索出了企业职工与学院教师共同成长、校企两端发力的成功经验。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带头人,艾爱国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定位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他认为,高职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基础,努力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学会真本领,掌握真技术,就能真正成为解决基层一线问题的人才,成为企业需要的专家,成为国家的“大国工匠”。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07月17日第2版
一审:周诗尧
二审:柳红蛟
三审:马国平
主编:李云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