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大学就业先锋人物系列之二:国家基层公务员选调生就业案例(生命科学学院)
西藏,我们迈着青春的脚步,来了!
王玥荣,15124827,女,汉族,共青团员;唐毕文,15121933,男,汉族,共青团员,皆为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9届毕业本科生,生物工程专业。他们在毕业择业之际,放弃了大都市的求职机会,毅然选择参加国家基层项目,前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做了一名基层公务员。如今,他们在日喀则工作已经快一年了,怀揣着当初的梦想前往远方,现在如何了呢?
图:与校党委书记成旦红握手的为王玥荣,其右手边为唐毕文,在2019年毕业典礼上,成书记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
王玥荣:踏上这片善良的土地,我不后悔
明明才离开学校没多久,但现在想起在上大的生活,已经恍如隔世。因为西藏,真的感觉和内地大不一样。
王玥荣工作的地方是日喀则市岗巴县龙中乡,那里海拔4550米,条件十分艰苦。交通不便,从市区到县里是蜿蜒陡峭的盘山公路,所见到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和植被寥寥无几的黄土。村落与村落之间隔的很远,没有公交和出租;冬天严寒,水管都被冻住,没有自来水,河面上也是厚厚的冰层,平常用水得找三轮车去拉水,洗衣服要去河里凿开冰层,在冰洞里洗衣服……
但是,越是这种条件艰苦的地方,似乎越能感受到人性中的善良。出门虽然没有公交和出租,但只要你在路边挥挥手,车过来自然会停在路边问你要去哪里,如果顺路,一定会捎上一程;去河边洗衣服,总有当地的藏族姐姐问王玥荣要不要帮忙;想买一个捣衣服用的棒槌,村里的木工师傅主动表示免费帮她做一个。因为交通闭塞,这里的小孩没有见过多少生人,所以每次碰到,都会热情地向她挥手打招呼。前两天下班,王玥荣搬着几个快递回家,两个小女孩跟了她一路,本以为她们顺路,所以并没有在意,直到走到半路,其中一个小女孩似乎鼓起很大的勇气,跑过来问她需不需要帮忙……
图: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岗巴县龙中乡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王玥荣从未想过毕业后自己会来西藏。以前想的要么是在上海找工作,要么回家乡,直到她从辅导员那里了解到这个基层项目,心里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到西藏去当公务员,为西部发展、西藏建设贡献力量;深入祖国边疆,去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去了解祖国建设发展的毛细血管,更何况国家也很重视,给予的工资待遇不错。退一万步讲,就算将来后悔了,五年之后也还有时间和机会去尝试新的东西,何不趁着年轻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呢?
图:王玥荣走访当地居民开展工作
王玥荣来西藏以后,遇到了很多和她有着相似的选择,却又不太一样的人。印象最深还是之前趁着周末去曲登尼玛冰川,在下山的路上碰到几位常年在内地和西藏之间往返运送捐赠物资的志愿者。在聊天中了解到他们的领头人在志愿者这条路上,已经坚持了十多年。这种情怀、坚守和担当,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在与他们交流之后,他们联系到捐赠者,给王玥荣所在的乡小学的每一位学生送来了崭新的羽绒服。这份特别的礼物,让孩子们能够过一个暖暖的冬天。尽管她在其中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仅仅只是帮忙接待志愿者、给孩子们分发衣物,但看到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时的笑脸,她感到欣慰和满足。正是这种淡淡的满足感,让他们这些人走得更加坚定、更加义无反顾。当初王玥荣满怀激情来到西藏,如今她也不后悔这个决定,她会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踏实勤奋地干下去。
图:当地乡小学生穿上崭新的羽绒服
唐毕文:繁华与荒芜,皆是心之所向
看过了都市的繁华,我也想去看看梦中的荒芜。
唐毕文之所以会选择去日喀则,当一名基层公务员,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总是想要更丰富多彩的人生,他害怕一成不变的生活,所以他选择了西藏。再后来,他真的来到西藏,去了日喀则,去了远离市区的一个偏远乡镇,那里真的没有车水马龙,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仿佛一下子与这个世界隔离了,刚开始的那段时间他是真的很不适应。乡里面一直会刮风,上厕所还要在外面跑十几米远才有公厕;家里没有自来水,要去一里外的水龙头打水;出门很不方便,不比上海出门就是地铁,在这里打车要站在路边招手拦车,因为人流量少,打车也很不方便。
图:农牧民合作社基地的牧羊人和羊群
但他想让自己活着是有意义的。当他慢慢适应了那里的环境、那里的生活,他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地方变得更好一点,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实践的过程也让他明白,理想和现实总是会有距离,任何的急于求成都可能让自己与理想背道而驰,而首要的就是要认真做好自己手中的每一件小事,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图:唐毕文和办公室主任检查资料,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唐毕文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一个小县城度过的,在县城里他的学习不是顶尖的,但也不差。记得高考填报志愿时,他一心想去大城市,想去看看国内一流都市是什么样子,后来他如愿来到了上海。临近毕业,他又想去个不一样的地方,于是又选择了西藏。
刚来的时候,当地的同事和唐毕文开玩笑说:“在这里只有生存,没有生活”。可他又怎能为此而放弃生活,在他的大脑里,工作和生活是同等重要的,他尽可能把两种都维持在一种平衡状态。当地的工作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同样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此时他也才真的明白为什么说在大学里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能力。专业中的很多知识成为了在生活中的聊天话题,而现实中的工作主要是一些公文类撰写、数据统计等具体而琐碎的工作。在这里,少有城市的喧闹与繁杂,所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和书本打交道,看自己喜欢的书。
图:4月份中旬下雪,没电没网,唐毕文堆起了一个雪人
唐毕文决定来西藏时,父亲和他说:“自己选择的路,就算流血流泪也要走下去”。后来,每当他面对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总会想起父亲这句话,也正是父亲的鼓励让他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暂时的困难。来西藏工作,要有吃苦精神,这里比不上大都市的生活,也比不上家的生活;来西藏工作,更需要有家国情怀,没有家国情怀,很容易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西藏的天很蓝、也很白,但不要只看到蓝天白云,更要用心体会蓝天白云下的艰苦与希望。
尽管西藏很远,我们不能亲眼看一看这两位毕业生眼中朴实而美丽的风景,不能亲耳听一听藏民们善良而淳朴的声音,但是青春的梦想又是如此的近,他们已经选择了一条与其他毕业生不一样的道路,带着青春的思考去丈量祖国西部的发展,愿意用自己微薄的点点星火去燎原脚下的整片土地。西藏的条件虽然艰苦,但因为青春,所以无所畏惧,因为奉献,所以倍感光荣。
愿我们的毕业生,无论身逢何时,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不负时代,奋斗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