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张画两亿的吴冠中

2016-04-12 坦腹斋

前几天,这张画以2.36亿港元(约合1.97亿元人民币)成交!

《周庄》吴冠中

前几日,吴冠中巨幅油画《周庄》于保利香港春拍以2.36亿港元(约合1.97亿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吴冠中个人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周庄》同时也刷新了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纪录,同时也刷新了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纪录。

《周庄》长约3米、宽约1.5米,是目前出现于市场上尺幅最大的吴冠中油彩作品。1997年创作这幅作品时,吴冠中已经78岁高龄,《周庄》可谓他的压卷之作,也代表了他创作生涯的高峰。

        《周庄》以黑、白、灰三种颜色为主,在点、线、面的形式元素组成中,不仅看得到江南的小家碧玉,更看得到艺术家匠心独具的大气。作品以曲桥为前景,经过环绕的流水,突出了江南民居建筑的矗立形象。前景的桥梁宛如连接了观者与画中的世界,中景右侧的桥梁位居画面边缘,成为通往另一想象空间的枢纽,这种臆测中,桥成了一个空间的枢纽,仿佛跨过去就能进入艺术家创造的世外桃源。画中楼房的分隔与桥梁位于作品的中央,黑瓦、白墙、水中倒影、对称的建筑等,不仅发挥了虚实相应的法则,更可见吴冠中构图的大胆与创新。



吴冠中

(1919—2010)

当代著名画家 油画家 美术教育家





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具风格魅力、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之一。他早年以油画为主,致力于油画民族化的探索。1975年以后转向水墨画创作,走上了中国画创新的道路。创新是吴冠中艺术创作的核心,他的创作为中国现代绘画事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中国绘画史上,吴冠中的特殊意义是他开辟了一条跨越传统程式、融汇中西艺术的道路,将中国绘画的精神与风貌推向了世界。






代沟不是以时代来划分的,

而是以思想来划分的。



人生只能有一次选择,

我支持向自己认定的方向摸索,

遇歧途也不大哭而归,

错到底,作为前车之鉴。


在吴冠中先生眼里,艺术市场受到人际关系、利益包装、经济沉浮等 人们无法回避的因素影响。庄子曾谓“凡外重者内拙”。吴冠中则如是说:艺术是自然形成的,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艺术市场是一面镜子。但上帝只会关照一心去创作的画家,而不是光照镜子的人。智者所见略同。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



我这一辈子啊,很孤独。我有亲人,但一步步往前走时,亲人渐渐不理解,你走得越远,中间距离就越远。亲情,我并不很看重。至于朋友,只能某一段同路而已,过了这一段,各走各的路。一辈子的同道,几乎没有。这时代有太多的虚假,与我们那个时代比,垃圾更多,人心更虚伪,所以更难求知音。



关于“笔墨”吴冠中:这个观点太陈旧了。我的意思是第一不能离开画面,脱离了画面,单独的线条、颜色都是零。笔墨不是程式化的东西。



画家走到艺术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画匠,可以发表作品,为了名利,忙于生存,已经不做学问了,像大家那样下苦工夫的人越来越少。


吴冠中先生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吴冠中散文选》等 。



整个社会都浮躁,刊物、报纸、书籍,打开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画廊济济,展览密集,与其说这是文化繁荣,不如说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可同日而语。


江南水乡


艺术发自心灵与灵感,

心灵与灵感无处买卖,

艺术家本无职业。


吴冠中生前一直不断地提起自己艺术生涯的发端是因为朱德群的一句话。1936年之前他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位画家,在之前他就读于浙江大学代办的省立工业职业学校,他希望以实业干就一番大事。但一场为期三个月的新生校际联合军训改变了他的命运。



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这话怎么理解呢?两个层次:一,构成画面,其道多矣,点、线、块、面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无穷气氛,孤立的色无所谓优劣,品评孤立的笔墨同样是没有意义的。二,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所以,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 



美盲不等于文盲,前者是审美缺陷,过去在农民院子写生,我常常会拿一幅并不好的作品给他们看,他们会说画得像,我再拿出一幅画得满意的作品给他们看,他们则说“美”。从这里我知道,尽管他们没有文化,但是他们不是美盲,相反很多文化程度很高的,却是知识越丰富越是美盲。


当时就读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朱德群因为个子大,排在队伍的前头,排队尾的小个子吴冠中与他聊天,知道朱德群是学画的,吴冠中说,“我也喜欢画画。”朱德群就建议他放弃电机专业,并带他去参观“杭州艺专”。吴冠中在自传《我负丹青》中这样形容那次参观给他带来的人生巨变“我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图画和雕塑,强烈遭到异样世界的冲击。我开始面对美,美有如此魅力,她轻易就击中了一颗年轻的心,她捕获许多童贞的俘虏,心甘情愿为她奴役的俘虏。十七岁的我拜倒在她的脚下,一头扑向这神异的美之宇宙。”


我不让我的孩子学画画,因为我不希望孩子真正成才了,像凡高那样变得疯疯癫癫,我也劝很多家长不要让孩子一开始就学美术,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天生就是画家,其实没有那么多艺术家。



我说过这话,我现在还这么认为。一个鲁迅的社会功能抵得过二百、三百个齐白石。齐白石可以没有,多一个少一个也无所谓,但是鲁迅不一样,我是单从社会功能上说的,他们的影响不一样。齐白石画得很好,我也很喜欢,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鲁迅。少一个鲁迅,中国的脊梁要软得多。




真正的艺术家是养不出来的。要奖励作品,不奖励这个人,不把他养起来,要让生活来养他,让社会来养他,让苦难来养他。




五官端正并不等于美。



尝了科举甜头的古代读书人鼓励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今天,处处黄金屋,济济颜如玉,却都不是靠读书而得,读书无用,反误了争夺黄金屋的光阴。秦始皇恐读书人造反,于是焚书坑儒,他错了,结果: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我有两个观众,一是西方的大师,二是中国老百姓。二者之间差距太大了,如何适应?是人情的关联。我的画一是求美感,二是求意境,有了这二者我才动笔画。我不在乎像和漂亮,不能打动我的感情,我就不喜欢。



重复是衰落的标志!


万寿无疆


坐冷板凳的人少了,认真读书的人少了,但垃圾书大量涌入市场,有了钱,什么人都想出版一本自己的“书”,出版社的仓库挤垮了,垃圾回收站将成为新兴企业。



写作方式、作画方式都在变,什么方式都在变,而技与艺,时乖千里,艺是感情,我不信复制的感情,不信感情能复制。黄金屋,颜如玉,换不到真情。



就好像不怀孕就不能生孩子。作画也要十月怀胎,我必须构思很久才能下笔。想要创新很难,十之八九都不能成功,成功的那一两成,就非常了不起。



我的画一是求美感,二是求意境,有了这二者我才动笔画。



艺术到高峰时是相通的,不分东方与西方,好比爬山,东面和西面风光不同,在山顶相遇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毕加索能欣赏齐白石,反过来就不行,为什么?又比如,西方音乐家能听懂二胡,能在钢琴上弹出二胡的声音;我们的二胡演奏家却听不懂钢琴,也搞不出钢琴的声音,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的视野窄。






中国画近亲结婚,代代相因,越来越退化,甚至变得越来越猥琐。



我明白,传统的东西过去了,强调也没有用,鲁迅早就点出来了。回到传统是不可能的,抱着传统死路一条。



……我接触到鲁迅的著作《伤逝》、《孔乙己》、《阿Q正传》、《秋夜》,人世间的真实像一把剑深深刺入了我的心脏,我动心了,体会了文学的力量,通过文学进入了人世间,辨其美丑。同时更深深爱上语言之美。



越到晚年我越觉得绘画技术并不重要,内涵最重要。绘画艺术毕竟是用眼睛看的,具有平面局限性,许多感情都无法表现出来,不能像文学那样具有社会性。在我看来,100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的社会功能,多个少个齐白石无所谓,但少了一个鲁迅,中国人的脊梁就少半截。我不该学丹青,我该学文学,成为鲁迅那样的文学家。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丹青负我。


狮子山



北国风光

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珍藏30年的吴冠中先生油画《北国风光》,这幅油画精品经嘉德国际拍卖公司拍卖成功,被拍2700万人民币。

这幅作品是吴冠中当年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所绘的大型壁画的画稿,吴老评价这幅作品:“画稿并不小,并且是尽了全力的,所以其实不再是‘稿’,已体现了巨幅作品的最终效果。”此幅作品描绘了中国北方自然景象的气势磅礴,融合了中国笔墨的细腻与西洋油画色彩的和谐,作为吴老极为珍贵的画作。拍卖所得将全部用于桑梓助学基金会资助特困大学生就学。



◇谈大学教育——“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

◇谈教学评估检查——“是个劳民伤财的活动”

◇谈美协和画院——“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

◇谈中国当代艺术活动——“跟妓院一样了”

◇谈美术的发展——“科协制度不取消,中国的科学上不去。美协也是这样。”

◇谈当代艺术市场的虚假繁荣——“很多沙子将会沉下去”

◇谈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

◇谈问题的根源——“其实就是一个体制问题!”



“有意味的形式”,这“意味”是什么呢,是情意,是诗意。一切艺术都倾向于诗 ,诗比音乐深一层内涵,她比形形式式偏感官的抽象美感更富思想深度,拨人心弦 。



石涛说墨受于天,而笔操于人。墨色成块面,并含大量水分,落纸所起浓淡变化往往形成出人意料的抽象效果,“受于天”的潜台词是“偶然的抽象性”,对照石涛画面,大都具有湿漉漉的淋漓效果,他充分利用了宣纸于水的微妙渗透,这是油彩与画布无法达到的神韵。



我之为我,自有我自己的存在。古人的须眉,不能长在我的面目上;古人的肺腑,不能进入我的肠腹。



从临摹入手多半坠入泥古不化的歧途,必须从写生入手才能一开始便培养学生对自然独立观察的能力。


水乡


面对大自然,人有智慧,无论古代、现代,西方、东方,都会获得相似的启迪,大写意与印象派,东方书法于西方构成,狂草与抽象画 ......我曾经选潘天寿与勃拉克的各一幅作品做过比较,发现他们画面中对平面分割的偶合。



至明之士才能利用理性认识来启发理性感受,并从感性感受再归于理性认识。



画山具灵气,画水有动感,画林充满生意,画人物则飘逸。



具象与抽象的关系:苍山似海。



终生从事美术,不读懂《石涛画语录》,死不瞑目,于是下决心精读。通了,出乎意外,同四十年代第一次读到凡.高书信时同样惊心动魄。



一个杰出画家的成就绝不限于画面,感人的画面孕育于丰富的修养于独特的感悟中。山间石隙中一棵极小极小的松,我曾想拔回来盆载,岂知其根深深扎入大石底层,谁也拔不出来,除非拔断。



绘画中色彩的效果产生于色与色的关系中,而不决定孤立色块的鲜艳或肮脏。



石涛所谓的一画之法,就是不择手段地创造能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画法。



艺术作品的价值寓于真情实感。风格之诞生源于情感之赤诚。虚情假意与装腔作势,绝对伪造不出风格。



有些人画画偏重追求画面的表面效果,但往往缺少内涵。什么内涵呢?是指感人的,非画不可的情之催迫,像梵高作画时那种心之颤粟。





情与理不仅是相对的,还往往是对立的。理,要求客观,纯客观;情,偏于自我感受,孕育着错觉。



只有身处大自然中时,才能生发千变万化的错觉。



艺术观察有一个核心之宝,或者说是一把金钥匙,那是错觉;错觉之母是感觉,感觉之母是感情。



艺术观察有一个核心之宝,或者说是一把金钥匙,那是错觉;错觉之母是感觉,感觉之母是感情。



赤子之艺。 绘画艺术,技艺从属于思想感情。技艺迟早可以学到手,而情感素质的高低决定作者成就的高低。



艺术诞生于艺术家的孤独。谁也不能例外,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痛苦的。。。孤独是艺术家的影子,阳光下,月光下,灯光下,都可以清晰地发现它。没有亮光的时辰,它藏于艺术家的心灵,用利齿咬噬着这最柔软,最敏感,最疼痛的地方,使它流血不止。。。




人的高贵在于懂得忧伤。人可以忍受劳累和种种不堪忍受的痛楚,却不可以忍受生活的无意义和无希望。



艺术是无用之用,无为之为。真正的艺术品虽看似没有物质价值,缺具有无与伦比的精神量。



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作者的作品虽有质量的差异,但明眼人都能在任何一件作品中触摸到作者的心脏及脉搏的跳动。



艺术家是最憧憬美的一群人。艺术家的天职,就是要将自己血液中携带的,对人类命运的,前途的那一缕淡淡的哀愁传达出来,感染他人,引人深思。



常常,人仿佛是一只爬行者的小甲虫,被挤压在生活的巨石与巨石之间,剩下的可供爬行的缝隙窄而小,细而长...

 常常,人更像只会点头和摇头的蛹,天天盼望着酿蜜的天赋...



应目,会心,畅神,谓之麟儿佳作。 

应目,一眼看去能令人兴奋,愉悦,产生心理快感。 

会心,是美感的兴奋直抵心灵焕发的激动。 

畅神,是意志的感撼,是一种醒醍醐灌顶般的,对宇宙人生的最高本质的瞬间感悟,是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心醉和神迷。






1919年8月29日(阴历闰七月初五)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就读吴氏小学。1930年,入宜兴县县立鹅山小学学习。1931年,小学毕业,考入无锡师范学校。1934年,完成三年师范初中,入读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1935年,投考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6年,入国立杭州艺专习西画,兼学中国画及水彩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校长林风眠率领全校师生,与人民一起撤离杭州。1938年,艺专附中结业,升入本科学油画,师事常书鸿及关良。同时亦学习中国画。

1939年,吴冠中20岁,吴冠中于国立艺专期间,酷爱梵高、高更,在画面中喜用大红大紫强烈的色彩,给自己取名“吴荼茶”的笔名,后改为“”,专做画面签名。

1940年,转学中国画,成了潘天寿的学生,临摹了不少历代绘画精品。1941年,仍迷恋油画色彩,转回油画系。

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3年,于四川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赴法国留学。


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1948年,作品参加巴黎春季沙龙展和秋季沙龙展。


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

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

长江三峡

吴冠中调回北京,接受为北京饭店新楼作巨幅璧画的任务。与黄永玉、袁运甫、祝大年等为绘制《长江万里图》到苏州、南京、黄山、三峡、重庆等地写生,后因四人帮批黑画而中止了这项这项工程,但巨幅油画《长江三峡》却由此次写生孕育而成。



黄山松

1974年,吴冠中和黄永玉、袁运甫、祝大年等人去黄山写生,为险峰绝壁处松树所动,他说:“黄山松的奇异多姿是风吹雨打的结果,是"生命的挣扎"。”在此幅作品中,吴冠中描绘的黄山松不是干曲枝虬,千姿百态,而是独立峰巅、笔直参天、高树仰止。背景中平远苍茫的群山与大面积的天空,更显松树之苍劲挺拔,以及它那无比坚强的生命力。

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


1979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双燕

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

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

石榴

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


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1995年《小鸟天堂》

这件《小鸟天堂》正是吴冠中“黑色时期”的作品。这一阶段,他的作品一反过去那种抒情的银灰色,愈画愈浓、愈画愈满、愈画愈繁密、愈画愈深厚。这中间自然隐含着形式演进的规律,如由繁至简再进入新的繁;由具象至半抽象再到纯抽象,都是艺术进程必经的过程。这种变化,不是一般的变化,而是一种“质”的升迁,是朝向精神领域的迈进,是他的艺术进入佳境的标志。树林里集聚密匝匝的黑精灵,虽然只是抽离了具象的黑团,你或许感受到是鸟类,它们或啁啾,或飞翔,或依偎,斑澜具有节奏的色彩,喻意着春意盎然。


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家家娃娃皆天才

2006年12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吴冠中教授“荣誉文学博士”衔。

2007年8月,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吴冠中全集》。

水乡

年近90岁,吴冠中将自己的作品捐赠给了各大美术馆。他感觉到:自己的作品,越是下一代的越理解。所以他的作品要尽可能地留下来,留在美术馆,让后面人有所参考。这位身材瘦弱的南方老人以强大的精神力行了自己对鲁迅精神的继续,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在他看来,走上艺术的路,就是要殉道。他还说,要做好艺术,还需要痛苦,而他的心永远被苦缠绕着。

姹紫嫣红又一春

情投意合

西双版纳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投稿信箱  1013102739@qq.com

投稿指南    公开征集啦!------艺术家介绍,展讯,及各类文章

坦腹斋主人 张大拙微信  zdazhuo


内容来自网络


为方便沟通,坦腹斋已建立交流群,请加群主shandd1978为微信好友,发姓名+电话进群


往期经典(直接点击标题可进入浏览)

做画家的7大好处:说的太好了!

不卖画的画家---------怎么生存?

什么样的画  是真正的好画?

你所不知的法国人伯希和,和他从敦煌窃走的文献手稿高清图

[书法学习] ------------谈书法自学与教学中的两大陷阱


大拙书画部分链接(直接点击标题可进入浏览)

大 拙 书 画 艺 术(全新配图)

《道德经》-------中国画的根脉

拙而不群,暗流涌动

5.6米,16种花卉---------张大拙水墨花长卷欣赏

最美丽的表情

大拙之美●花鸟画家——张大拙

售卖------张大拙画瓷(一)

鸟儿不羁非凡鸟,花儿常开是好花----张大拙画瓷(二)

鸟儿不羁非凡鸟,花儿常开是好花------张大拙画瓷(三)

鸟儿不羁非凡鸟,花儿常开是好花 ---张大拙画新彩瓷(四)

大拙之美-------写意花鸟画家张大拙

前  言 ------“春生夏长”张大拙写意花鸟画展

“春生夏长”张大拙写意花鸟画展  邀请函

大  拙  花  鸟

心里有海   自可神游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版权声明:坦腹斋致力于中国艺文的推介传播。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谢谢!联络邮箱:1013102739@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