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师》新刊导读 | 总197期(2019年2月)

建筑师 建筑师 The Architect 2024-04-16


编者按




长久以来,“德国品质”就是实用、耐久、工艺精湛的共识性代名词。德国设计——德国技术——德国建筑——德国品质。在当代德国建筑与城市设计中,针对具体功能需求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将功能、技术、研究、教育、理念等一整套完整的建筑体系,由局部到整体全方位地挖掘、提升和把控,“舒适、精致、得体、低耗”成为当代德国建筑不算特征的特征。


本期《建筑师》杂志特别推出德国当代建筑与城市设计专栏,从建筑执业方式、建筑创作理念和过程、德国城市设计发展历程、建筑教育特点等几个方面,全面呈现当代德国建筑与城市设计发展背后的成因,以冀对国内从业者有所借鉴和启发。


特别鸣谢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刘泉泉博士为本专栏中“城市共享住宅在德国的实践—— 以柏林原鲜花大市场整合性住宅方案 IBeB 为例 ”“在绝对和喻像之间—— 理性主义建筑师杜德勒的教学、实践、师承及理念”“彼得·海默尔:我很德国,并不包豪斯”“形成中的力量 —— 亚琛工业大学建筑系‘设计初步’课教学笔记”四篇文章所做的约稿和协调工作。


本期“历史与理论研究”中四篇文章分别从文献、史学、学说和综述研究四个角度来呈现历史建筑、学术理论、建筑师作品与建筑理论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理论与技法方法研究”栏目中“建筑学科的学术化和理论积累的三种范式”“算法模型解析设计黑箱”二文从学科特点的角度出发呈现相关研究方法和特点。


“聚落研究”栏目二文分别从“机器学习设计方法”和“量化研究”两个角度来拓展现代聚落研究的方法。


 “人物”栏目对著名建筑师张雷的访谈,分享了其对当代乡土实践理念的深度思考。





目  录



专栏:德国当代建筑与城市设计

006

注重技术的德国建筑设计

——托马斯·赫尔佐格教授访谈

张凌云 [德]托马斯·赫尔佐格 曹祖略

013

从建筑自治到集体价值

——与伯格维施事务所关于瓦格尼斯阿特的对话

杨舢 朱天禹

023

新世纪之交的德国城市设计

——百年思想的演进与更替

易鑫

031

城市共享住宅在德国的实践

——以柏林原鲜花大市场整合性住宅方案IBeB为例

毛艺乔

038

在绝对和喻像之间

——理性主义建筑师杜德勒的教学、实践、师承及理念

苏杭

045

彼得·海默尔:我很德国,并不包豪斯

唐杰

051

形成中的力量

——亚琛工业大学建筑系“设计初步”课教学笔记

林俐


历史与理论研究

061

《园冶》中屋宇构架样式及其特点研究

蔡军

066

陈从周中国园林研究的学术史情境初探:与刘敦桢、童寯的关联与比较

顾凯

073

英国乔治时代建筑师索恩作品中体现的“个性说”探

翁帆

081

西方“城中厂”更新理论与实践综述研究

孙淼 李振宇


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

088

建筑学科的学术化和理论积累的三种范式

张波

094

算法模型解析设计黑箱

李飚 张佳石 [德]卢德格尔·霍夫施塔特 郭梓峰


聚落研究

100

基于机器学习的传统建筑聚落历史风貌保护生成设计方法

—— 以罗马Termini火车站周边地块城市更新设计为例

唐芃 李鸿渐 王笑 [德]卢德格尔·霍夫施塔特

106

基于村落宅图的分类及量化研究

—— 以徽州传统村落群为例

裴逸飞 冷嘉伟 龚恺


人 物

112

当代乡土实践:访问张雷

张雷 孟宪川



精彩栏目推荐



专栏:德国当代建筑与城市设计

注重技术的德国建筑设计

—— 托马斯 · 赫尔佐格教授访谈

张凌云   [德]托马斯·赫尔佐格   曹祖略


本文介绍了德国建筑的特点及形成原因。通过对德国著名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教授的访谈,深入探讨了德国建筑师在设计中应用技术的方法和团队管理组织的方式,尤其是在技术应用,专业配合以及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从业建筑师在项目设计中把握和运用相关技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慕尼黑米尔博斯霍芬住宅外观


▲ 威斯巴登保险公司总部外观


▲ 德国汉诺威会展公司总部大楼外观


▲ 德国温德堡青年公寓外观


▲ 德国山地救援中心建筑外观



从建筑自治到集体价值

—— 与伯格维施事务所关于瓦格尼斯阿特的对话

杨舢    朱天禹


伯格维施事务所(bogevischs buero)由建筑师利兹·利策(Ritz Ritzer) 和莱纳·霍夫曼(Rainer Hofmann)1996年共同创立,现已成长为慕尼黑知名建筑事务所之一。事务所设计风格多样而富有个性,目前已完成近50余项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作品,遍及德国。2016年,由事务所和社区成员共同设计的瓦格尼斯阿特项目获得了2016年德国城市设计奖。项目建成后获得广泛的好评,目前正处于德国经济适用型住宅与社会合作社的讨论与研究的焦点。本文采访了项目主创莱纳·霍夫曼和尤利乌斯·克拉夫科(Julius Klaffke),就建筑自治性、建筑师的权威、住宅合作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 慕尼黑学生公寓菲尔斯塞内肯盎格


▲ 位于利姆的瓦格尼斯3住宅外景


▲ 瓦格尼斯3住宅内院


▲ 站在天桥上向南眺望,近景为西侧内院



新世纪之交的德国城市设计

—— 百年思想的演进与更替

易鑫


德国城市设计学科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德国当代城市设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进行了系统梳理。文章首先对现代城市设计早期德国对于城市设计内涵的基本认识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回顾了现代主义兴起、东西德分裂条件下德国各个时期城市设计发展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分三个方面对1990 年代以来德国当代城市设计进行了梳理:1)重塑美学和历史在城市设计中的合法地位,帮助确立当代全新的城市设计范式;2)社会导向的福利国家模式应对全球化影响的多种城市设计举措;3)落实一系列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策略。文章最后概括了德国城市设计发展经验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 位于东柏林的尼古拉小区


▲ 谨慎的城市更新早期实例:沙米索广场(Chamissoplatz)


▲ 弗莱堡里瑟菲尔德居住区的鸟瞰图


▲ 鲁尔区的多特蒙德“凤凰湖”项目



在绝对和喻像之间

—— 理性主义建筑师杜德勒的教学、实践、师承及理念

苏杭


本文解读了德国理性主义建筑师马克斯·杜德勒(Max Dudler)的教学、实践、师承及理念,剥离其形式的表象试图去触及德国理性主义的内核。


▲ 左起分别为劳瑞德斯 · 奥特纳(Laurids Ortner), 阿克塞尔 ·舒尔特斯(Axel Schultes), 马克斯 · 杜德勒(Max Dudler)和卡尔 · 海恩茨 · 佩特钦卡(Karl-Heinz Petzinka)四位杜塞美院建筑艺术教授,摄于2010年


▲ 柏林洪堡大学图书馆阅读中庭内景


▲ 明斯特教区图书馆新建与旧筑之间


▲ 建筑艺术班师生在汉堡智利屋内院中合影留念



彼得 · 海默尔:我很德国,并不包豪斯

唐杰


本文介绍了德国新生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彼得•海默尔(Peter Haimerl)的建筑理念和创作实践,海默尔通过对自己建筑作品的讲解并结合德国当代建筑界若干主题的探讨,体现出了一名德国建筑师对德国建筑业所具有的光荣传统和危机现状的思考和批判。


▲ 建筑师彼得·海默尔(Peter Haimerl)在布莱巴赫音乐厅


▲ 萨尔瓦托办公和停车楼及扩建(砖墙为1964年建成的老建筑部分,左侧金属杆件立面为2006年扩建的新建筑的部分)


▲ 布莱巴赫音乐厅


▲ 布莱巴赫音乐厅外观



人物

当代乡土实践:访问张雷

张雷   孟宪川


2008 年被美国《建筑实录》(Architecture Record)评为设计先锋(Design Vanguard 2008 )2016年荣获第4 届中国建筑传媒奖实践成就大奖提名的张雷,从2000 年开始建筑设计实践,众多作品发表于国内外建筑学刊。自2013 年起,他开始乡村实践,在这场转变中,张雷是否延续了他早期的“基本建筑”设计理念?是什么吸引他倾注如此热情到乡土实践当中?如何应对与城市建设环境迥然不同的乡村建造条件?又如何塑造了乡土建筑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当代”特性?本文分享了张雷对当代乡土实践的深度思考。


▲ 南京石塘村互联网会议中心


▲ 南京万景园小教堂


▲ 混凝土缝之宅


▲ 桐庐雷宅


▲ 桐庐云夕戴家山乡土艺术酒店


▲ 松阳陈家铺村先锋平民书局


▲ 上海奉贤抱团养老小住宅宋宅


▲ 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丙丁柴窑装置



※ 杂志封面图片: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Karl Friedrich Schinkel)在《建筑学教材》中的插图手稿




《建筑师》No.197丨2019年2月刊



长按二维码

快速订购《建筑师》197期杂志





《建筑师》杂志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




内容统筹:刘川  李鸽

微信编辑:郭涵

查找公众号:建筑师

新浪微博:@建筑师杂志微博

投稿方式:登录系统进行在线投稿

(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ch/index.aspx)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inaarchitect

淘宝天猫商城: http://zgjzgycbs.tmall.com

杂志订阅:邮局统一邮发代号82-608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