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师》新刊导读 | 总198期(2019年4月)

建筑师 建筑师 The Architect 2024-04-16


编者按



1919年4月,成立于德国魏玛的一所公立设计学校被她的创始人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命名为“公立包豪斯学校”,简称“包豪斯”(Bauhaus)。1925年被迫关闭,1926年在工业城市德绍重建,1933年7月解散……前后14年,这个群体为工业时代建筑作品的艺术表达和美学诠释所作出的探索,开启了一个时代。


但是,在“包豪斯”的发源地——德国,那一时期相伴产生的建筑话语不仅是“包豪斯”一种。工业时代的建筑艺术表达,除了功能语言,还有精神属性、割裂不断的历史和“将生活注入灵魂的”人性表达;还有建筑师在“提醒人们重新审视技术化和形式化的现代主义”……


值此“包豪斯”百年之际,本刊特推出“包豪斯研究”专栏。专栏中的6篇文章,围绕“包豪斯”这一关键词,介绍了其诞生前的现代建筑语境,与其并行的“决裂者”鲁道夫·施瓦茨的建筑理念,“科隆学派”的教堂建筑师——埃米尔·斯特凡的建筑主张,德国百年住宅的包豪斯精神,以及深受“包豪斯”理念影响一脉发展出来的德国标准化建造和建筑标准,继而追根溯源地介绍了“包豪斯初步课程”在中国建筑的两次引进情况。


本刊常设栏目“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的两篇文章“适地配形——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和“美学、伦理与社区乌托邦——英国新粗野主义社会住宅”,分别介绍了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完成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详细经过和以史密森夫妇为代表的英国粗野主义社会住宅的发展历程。


“建筑教育研究”栏目两篇文章分别讨论了“设计研究”在当代建筑教育学中的发展与应用,以及布扎的“分解构图”及其在中国建筑教育中的移植和衰变。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栏目中,“南宋时期日本木材进口与翠寒堂”一文从材料引进和文化交流的角度研究宋朝新的建筑审美形成过程,视角独特,研究深入,耐人品读。


“建筑师访谈”栏目中,“LRO建筑设计事务所——基于城市与历史的建造”一文让读者能够近距离了解一位低调、纯真、风趣的德国建筑师阿诺·雷德勒。他的一句“建筑不需要时髦”,读起来平实又充满力量。


“人物”栏目中,“聚落的新生——山水秀主持建筑师祝晓峰访谈”一文由建筑评论人青锋与建筑师祝晓峰展开访谈,着重讨论了山水秀事务所的几个近期作品中不断出现的聚落主题,并呈现这一主题下更多的变化和可能性。


 最后,特别感谢为本期撰文的各位作者,是你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长期耕耘才使本期的精彩呈现成为可能。 


文 / 李鸽

<<  滑动查看  >>



目  录


专栏:包豪斯研究

006

作为传媒机构的德意志制造联盟

——20世纪初公共媒体的兴起与早期德国现代建筑话语的出现

陈迪佳

016

相伴相生

——鲁道夫·施瓦茨的并行“包豪斯”现代性之路

王小红  李申

024

“科隆学派”的教堂建筑师

——埃米尔·斯特凡和他的“圣贫”建筑

刘泉泉

033

德国百年住宅的包豪斯精神

——以四届国际建筑博览会为例

孙淼  李振宇

043

德国的标准化建造与建筑标准

朱天禹

055

溯源与流变

—— “包豪斯初步课程”在中国建筑教育的两次引进

张轶伟  顾大庆


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

064

适地配形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黄健敏

072

美学、伦理与社区乌托邦

——英国新粗野主义社会住宅

高巍  赵玫


建筑教育研究

080

“设计研究”在当代建筑教育学中的发展与应用

——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学院、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为例 

蒋博雅  刘少瑜  刘昇阳  陈天一

089

布扎的“分解构图”及其在中国建筑教育中的移植和衰变

徐亮  顾大庆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

099

南宋时期日本木材进口与翠寒堂

白颖  陈涛


建筑师访谈

103

LRO建筑设计事务所

—— 基于城市与历史的建造

时思芫  杨诗雨

114

聚落的新生

—— 山水秀主持建筑师祝晓峰访谈

青锋  祝晓峰



精彩栏目推荐


专栏:包豪斯研究

作为传媒机构的德意志制造联盟

—— 20世纪初公共媒体的兴起与早期德国现代建筑话语的出现

陈迪佳


▲ 格罗皮乌斯,模范工厂,1914年


▲ 凡 · 德 · 维尔德,制造联盟剧场




相伴相生

—— 鲁道夫·施瓦茨的并行“包豪斯”现代性之路 

王小红 李申


▲ 施瓦茨设计的亚琛圣体瞻礼教堂


▲ 施瓦茨设计的萨尔布吕肯玛利亚女王教堂


▲ 施瓦茨设计的埃森圣安东尼教堂


▲ 施瓦茨设计的法兰克福的圣迈克尔教堂



“科隆学派”的教堂建筑师

—— 埃米尔·斯特凡和他的“圣贫”建筑

刘泉泉


▲ “科隆学派”建筑师群像,左起:伯姆、施瓦茨、斯特凡、宾纳菲尔德


“乡土式”教堂代表:慕尼黑的圣劳伦丘斯(St. Laurentius,1952—1957年)教堂


▲ “乡土式”教堂代表:科隆的圣黑德维希(St. Hedwig,1964—1968年)教堂


▲ “抛物线”教堂:吕贝克的圣博尼法蒂乌斯(St. Bonifatius,1952年)教堂



德国百年住宅的包豪斯精神

—— 以四届国际建筑博览会为例

孙淼  李振宇

<<  滑动查看下一张  >>

▲ 魏森霍夫的多样化住宅代表(密斯、柯布西耶、奥德、夏隆)

<<  滑动查看下一张  >>

全预制组装的行列式、高层式和平层式住宅(鲍姆加滕、格罗皮乌斯、路德维希)


<<  滑动查看下一张  >>

▲ 三种基于原型的住宅类型:城市别墅、周边式住宅、老城重塑(海杜克、翁格斯、科尔霍夫)


弗雷 · 奥托的生态住宅



德国的标准化建造与建筑标准

朱天禹


▲ 格罗皮乌斯在柏林汉莎街区建设的住宅


▲ 汉堡“通用设计住区”学生公寓


柏林“露台房子”



溯源与流变

——“包豪斯初步课程”在中国建筑教育的两次引进

张轶伟  顾大庆


▲ 《设计元素》展板


▲ 1980年代末同济建筑设计基础作业


▲ 198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基础作业




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

适地配形

——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黄健敏


1978年,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落成,此作品奠定了其设计美术馆的崇隆地位。本文透过文献、口述历史与亲身体验,呈现历经十年的过程与成就,进一步了解设计的心路与建筑特色。


▲ 国家美术馆东馆


<<  滑动查看下一张  >>

▲ 贝聿铭针对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基地的概念图



▲ 1969年2月18日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草图,在角隅处安排三个垂直的小空间,实践“馆中馆”的概念


▲ 贝聿铭,摄于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开幕之日




建筑师访谈

LRO建筑设计事务所

—— 基于城市与历史的建造

时思芫  杨诗雨


本文旨在将德国斯图加特建筑设计事务所LRO介绍给中国的读者。2019年初,我们与低调、纯真、风趣的建筑师阿诺·雷德勒在其事务所里进行了一次长谈。话题涉及求学、工作、事务所、教育、历史与若干重要作品。作为二战后出生的第一代德国建筑师,雷德勒面对的是社会动荡、城市废墟与历史断层。在四十年的实践生涯里,LRO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建造了大量公共建筑。雷德勒始终坚持“先城市,后建筑”的设计原则,并且认为建筑师应该学习历史,但不应受限于历史主义。其清晰的城市观与历史观,对德国建筑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阿诺 · 雷德勒与太太及合伙人尤亨 · 哈格纳斯多提


▲ 拉芬斯堡美术馆外观及室内

<<  滑动查看下一张  >>

▲ 斯图加特医院教堂手绘外观及室内



聚落的新生

—— 山水秀主持建筑师祝晓峰访谈

青锋  祝晓峰


在这篇对话中,评论人青锋与建筑师祝晓峰讨论了山水秀事务所的几个近期作品。谈话着重讨论了从华鑫中心项目开始不断出现的聚落主题,以及围绕聚落主题周围的结构、材料、尺度、传统等元素。希望通过这个讨论,能够更清晰地呈现出山水秀事务所的设计策略,并挖掘这一策略下更多的可能性。


▲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幼儿园


▲ 东原千浔社区中心


▲ 空间的穿透


▲ 深潜赛艇俱乐部



※ 杂志封面图片:本刊据李申、王浩坤绘制的原图改绘




《建筑师》No.198丨2019年4月刊


长按二维码

快速订购《建筑师》198期杂志





【相关图书推荐



01

《向德国城市学习——

德国在空间发展中的挑战与对策》

本书的作者绝大多数都是德国从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专业的教授和学者,将以德国学者的视角向中国读者介绍德国的城市发展经验和问题,并致力于通过总体概述和分案例介绍的方式,讨论德国的城市与空间规划在国家范围内取得的平衡发展的空间格局,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将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发展问题分头阐述,并对其之间的差别进行对比。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由不同德国学者有侧重地介绍相关的具体问题。本书将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及其相关专业的读者提供第一手的研究德国的城市和空间发展的资料。



02

《绿色之都  德国弗莱堡

一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范例》

本书概括地介绍了德国弗莱堡市环境政策的现状。环境政策作为全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对环境媒介,如土壤、水和空气的保护,对动植物天然多样性的保持和繁衍,符合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管理,垃圾和废弃物管理以及城市与交通规划。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有关弗莱堡市环境政策发展与现状的全面概览以及介绍该政策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所扮演的角色。



03

《德国大都市地区的区域治理与协作》

对于世界上任何国家来说,在这个全球城市竞争的特殊时代,大都市地区治理都是涉及学术研究、规划修辞和政治野心的复杂课题。它的复杂性导致这个领域中存在着大量误解。因此,跨越国界和不同的规划文化、比较不同国家的区域治理问题,并非易事。这个过程需要对很多研究纬度加以正确的理解,它将折射出不同地域在文脉、特殊区域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管理以及意识形态上的不同。本书作者唐燕博士探索了德国空间规划和大都市地区治理经验,希望对于从中国视角来理解德国空间规划和区域治理作出一定贡献。



04

《中国建筑节能简明读本——

对照德国经验的全景式概览》

本书由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德国能源署相关部门合作完成,以中国当今的建筑实践为基础,围绕中国建筑节能的重点和难点,对照德国经验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还介绍了当前一些最新的节能技术,内容包括中国建筑发展现状和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法律法规与设施管理、节能的资金筹措和经济性、节能设计与质量控制、节能技术手段以及节能示范工程等。本书不仅具有科普图书的可读性和丰富性,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05

《德国》

本书为探访德国建筑的旅行手册,全书收录了德国的历史建筑及现当代建筑400余处,配以详细的地图、交通信息和简介,可供建筑、规划、景观专业的设计师、学生及爱好者,旅行爱好者阅读。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系列图书打包带走






《建筑师》杂志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




内容统筹:刘川  

微信编辑:柳冉

查找公众号:建筑师

新浪微博:@建筑师杂志微博

投稿方式:登录系统进行在线投稿

(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ch/index.aspx)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inaarchitect

淘宝天猫商城:http://zgjzgycbs.tmall.com

杂志订阅:邮局统一邮发代号82-608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