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新刊导读 | 总209期(2021年2月)
编者按
自近代建筑学科引入以来,本土化实践一直伴随着中国建筑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引发了不同向度的理论探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当代建筑重新与世界接轨,生机勃勃,蔚为大观。在应接不暇的建筑学思潮与流派中,经历了不断比照西方,并对创作身份进行自省的实践历程。在信息化和新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如何继承并创新本土建筑文化更是当代中国建筑师群体面对的命题。基于这一史无前例的挑战,本刊特别推出了“本土建筑评述”专栏,从非传统意义的视角审视、评论本土建筑,以期为本土建筑创作及评论提供些许参考。
“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栏目四篇文章分别对意大利乡村建成遗产保护及更新、密斯·凡·德·罗建筑中的雕塑、现代技术坐标中的混凝土、英国新粗野主义缘起、早期现代建筑的“总体艺术”实践、闽南地域性建筑设计进行了深入解读和研究。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栏目收录了《〈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中的可调尺度、构造尺度及其对三个基本问题的解答》与《穆特修斯“客观性”中的风土线索及现代意义》。前者对《营造法式》大木作中的三种尺度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中的可调尺度、构造尺度作了初步探讨,进而解答了上、下昂斜率等问题。后者以建筑师穆特修斯的理论为入手点,考察了“客观性”中风土建筑的英国来源,并对“客观性”的历史演变结果与最初的风土线索进行比较,提出“客观性”包含修正性的建筑思维方式。
“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 栏目收录的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我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先驱者朱皆平如何在研习和转译盖德斯的社会理论之后,传承并调整为适合中国的实践路径,以及在新粗野主义思想影响下诞生的英国“最后一个伟大的社会住宅项目”——伦敦亚历山大路住区及其背后对设计核心思想和伦理美学表达。
“译文”栏目收录了文章《房子尚不是汽车》。作者认为,深入理解住房和汽车作为工业产品之间的差异,可厘清工业化建筑生产的现状,使工业能够真正意义上为当代建筑所存在的问题提供创新性和颠覆性的解决方案。
此外,为了纪念我国近代建筑先驱童寯、梁思成、杨廷宝诞辰120周年,本刊新设立“舟航柱梁——纪念建筑先贤,再思建筑的继承与创新”专栏。本期刊登的文章《从结构理性到儒家文明——卢毓骏和他的理论建构与延续》,对我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卢毓骏的理论建构路径与特征进行深入剖析。
衷心感谢为本期撰文的各位作者,为我们提供了颇具深度而精彩的学术文章,这些研究成果必将对相关领域的读者有所启发。
目 录
专栏:本土建筑述评
004
王澍与李承德:杭州中国美院校园设计比较研究及西方批判地域主义论述之检讨
朱剑飞 孙成 张璐
017
回归被贬抑的主体性:方塔园与象山校园
丁光辉
026
文本、结构、类型学:从语言隐喻到“虚构”文化
——论王澍的理论、设计和实践
金鑫
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
034
“合力”模式下的意大利乡村建成遗产保护及更新
——以皮埃蒙特大区为例
牧骑 [ 意 ] 艾博理 陈莉
042
物体与物像:密斯·凡·德·罗建筑中的雕塑
张燕来
051
现代技术坐标中的混凝土
宋玮 李翔宁
059
从伦敦到巴黎
——英国新粗野主义缘起
刘琮晓 刘潇
067
早期现代建筑的“总体艺术”实践:以两个剧院设计为例
衡寒宵
074
厝格海韵:从前喻到并喻的闽南地域性建筑设计研究
陈宏 王长庆 王绍森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
083
《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中的可调尺度、构造尺度及其对三个基本问题的解答
朱永春
090
穆特修斯“客观性”中的风土线索及现代意义
潘玥
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
098
追随盖德斯:朱皆平的区域观与城市规划理念探析
杨宇振
107
新粗野主义社会住宅的最后辉煌
——尼弗·布朗及其亚历山大路住区设计研究
扶国
译文
115
房屋尚不是汽车
[ 澳 ] 马修·艾奇森 文
齐奕 夏珩 周宇航 范悦 译
舟航柱梁——纪念建筑先贤,再思建筑的继承与创新
123
从结构理性到儒家文明
——卢毓骏和他的理论建构与延续
黄庄巍 邹广天
精彩栏目推荐
专栏:本土建筑述评
王澍与李承德:杭州中国美院校园设计比较研究及西方批判地域主义论述之检讨
朱剑飞 孙成 张璐
文章将当代史脉络作为参照系,在西方批判地域主义论述和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象山校园设计比较研究之间,寻找批判对话。一方面回顾了西方批判地域主义的批判和发展,对批判地域主义的演进进行概述,另一方面阅读分析了杭州两个校园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在两条线索之间提出双向的批判性解读,由此为当代中国建筑一些有影响的设计予以勾画定位。
回归被贬抑的主体性:方塔园与象山校园
▲ 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 14 个乡村遗产保护及修缮导则内容特征总览(摘选)
从伦敦到巴黎——英国新粗野主义缘起
译文
房屋尚不是汽车
[ 澳 ] 马修·艾奇森 文 齐奕 夏珩 周宇航 范悦 译
在澳大利亚,长期的住房负担危机与汽车制造业的外迁离境相伴出现,使房屋与汽车又一次被放在一起比较,当然这种比较并不总是出于正确的原因。本文的主要论点是相对于其他工业,对住房特殊性更好的理解可以使建筑工业化摆脱多年只有“好概念”,最终却导致令人失望结果的窘境。这或许可以解放工业,使其真正意义上为当代建筑所存在的问题提供创新性和颠覆性的解决方案。更进一步讲,深入理解住房和汽车作为工业产品之间的差异,可厘清工业化建筑生产的现状,帮助大量房屋描绘更具生产效率的未来图景。
舟航柱梁——纪念建筑先贤,再思建筑的继承与创新
从结构理性到儒家文明——卢毓骏和他的理论建构与延续黄庄巍 邹广天
1930—1970年代,我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卢毓骏以结构理性主义为主要理论工具,融合西方现代建筑主流思潮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统儒家文明,结合中国建筑史学研究、设计理论研究及建筑创作进行了完整的中国现代建筑理论建构。本研究对卢毓骏的理论建构路径与特征进行深入剖析,探寻其基于现代建筑内核与中国建筑传统二元矛盾冲突、融合的思想要素,从而完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多元探索的丰富图景,呈现中国建筑现代性早期发展中的结构理性主义基因,补充1950—1970年代中国建筑界在世界现代建筑运动进程中的发展叙事。
《建筑师》No.209丨2021年2月刊
长按二维码
快速订购《建筑师》209期杂志
《建筑师》杂志由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
责任编辑:李婧
内容统筹:陈海娇
内容终审:李鸽
微信编辑:柳冉
查找公众号:建筑师
新浪微博:@建筑师杂志微博
投稿方式:登录系统进行在线投稿
(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ch/index.aspx)
杂志订阅:邮局统一邮发代号8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