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师》新刊导读 | 总217期(2022年6月)

建筑师 建筑师 The Architect 2024-04-16
(点击图片,直达购书)

编者按

接续本刊215期“并行与背离——对现代主义建筑的修正与反噬”专栏的主旨,本期开篇栏目“现代建筑理论研究”三篇文章分别关乎建筑大师巴瓦、柯布西耶以及以罗宾·吉布森为代表的“温热现代主义”建筑师们的建筑思想流派及其实践。这三篇文章虽以不同的视角和叙事方式介入,但却都关乎一个重要命题:现代主义建筑如何回应不同的地域特色、建造传统与文化特征。


在《以现代结构回应本土:杰弗里·巴瓦早期设计实践的适应性转变》一文中,通过研究巴瓦与其早期合作伙伴普莱斯纳的协作、分离过程以及结构策略的不同,探讨了面对锡兰湿热的季风气候以及岛国的建造传统,巴瓦如何初步建立了一套个人化的结构语言,并完成了从对现代主义的追随到对本土的回归这样一个关键的建筑思想初变,从而为巴瓦之后的建筑设计实践打开了一个新的方向。


《温热现代主义:昆士兰亚热带建筑特征与思想初探》介绍了温热现代主义的思想来源、建筑特征,及以罗宾·吉布森为代表的建筑实践,并指出很重要的一点,温热现代主义在萌芽时期便是在地域性的基础上引入了现代主义特征,而非仅是在现代主义基础上叠加了地域性元素,这种先后关系决定了对现代主义建筑强烈的批判性精神。


《现代主义建筑在日本——勒·柯布西耶的无限生长博物馆与国立西洋美术馆》一文则通过对图像资料的分析,梳理和研究了柯布西耶与受到他巨大影响的同时代日本弟子,将柯布的无限生长博物馆方案作为原型,将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这一项目作为契机,完成了在日本地域环境下的实际建造与落地,其后的日本建筑师或多或少都继承了柯布思想的影响,但也创造出了具有日本自身特征的现代主义。


本期“纪事”专栏中,刊登了香港城市大学薛求理先生追忆已故著名建筑评论家、《世界建筑》杂志前主编曾昭奋先生的文章《云归岭南——忆曾昭奋先生》,以纪念和追思这位中国本土建筑评论的先行者。


“至上堂书话”专栏,方振宁先生呈现有关居住的启蒙读物——《庇护所》一书的导读。


“设计点评”专栏,张路峰教授本期剖析的是Grafton事务所的伦敦经济学院马歇尔大楼与Bruno Fioretti Marquez的德国曼海姆图书馆(竞赛方案)。


本期还有常设栏目“城市设计与理论研究”“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建筑教育研究”“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每个栏目精彩文章摘录详见下文。


衷心感谢为本期撰文的各位作者,为我们提供了颇具深度而精彩的学术文章,这些研成果必将对相关领域的读者有所启发。


纸刊荟萃更多精彩研究内容,敬请广大读者与作者多多关注与支持。点击购买 | 点击投稿



目  录


现代建筑理论研究

004

以现代结构回应本土:杰弗里·巴瓦早期设计实践的适应性转变

魏前程 金秋野 常涛

013

温热现代主义:昆士兰亚热带建筑特征与思想初探

赵潇欣 韩艺宽

024

现代主义建筑在日本

——勒·柯布西耶的无限生长博物馆与国立西洋美术馆

周韬 赖文波 [日] 鵜飼哲矢


城市设计与理论研究

034

欧洲历史城区高层建筑的布局模式演变及形态导控:以德国法兰克福为例

刘鹏 郑恒祥 [德] 马库斯·尼珀

042

书写柏林:一项关于城市建筑的设计研究

朱昊昊

052

力量博弈与要素组织

——乌德勒支站城融合发展研究

陈恩山 庄宇


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

061

黑箱剧场的发展状况与空间设计研究

邓湾湾 覃力 李一凡

069

人境交互:人因建筑学视角下的建筑空间信息与人体知觉反馈

李珺杰 赵如月 吴炜 金怡淳


建筑教育研究

079

从实验到生产:从《建筑教育学报》看美国设计课程内的研究(1940 年代—2000 年代)

邱嘉玥 李翔宁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

089

《营造法式》四题议

朱永春

102

表征、表达与表意:徽州民居装饰建构逻辑探析

寿焘 刘芳 程啸


纪事

113

云归岭南

——忆曾昭奋先生

薛求理


至上堂书话

117

有关居住的启蒙读物

——《庇护所》导读

方振宁


设计点评

123

11 伦敦经济学院马歇尔大楼:复杂的简约

张路峰

125

12 曼海姆图书馆(竞赛方案):悬吊结构成就通透之美

张路峰



精彩栏目推荐


现代建筑理论研究 

以现代结构回应本土:杰弗里·巴瓦早期设计实践的适应性转变

魏前程 金秋野 常涛


以杰弗里·巴瓦早期作品中的结构设计为切入点,发掘其深层次的历史信息与现代特征,通过梳理结构设计的演化线索,厘清巴瓦与乌尔里克·普莱斯纳的合作关系,并辨析二人结构策略的异同;进一步探讨他们如何使用现代结构来回应本土,从中归纳出其结构设计的4点特征,充实巴瓦从“西方”语境转变到“本土”语境创作的具体内容。


▲ 德拉尼亚加拉住宅的结构和空间层次
▲ 德拉尼亚加拉住宅的螺旋楼梯
▲ 普莱斯纳与巴瓦在工作中
▲ 主教学院外观



温热现代主义:昆士兰亚热带建筑特征与思想初探

赵潇欣 韩艺宽


温热现代主义是对二战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建筑实践特征的概括。其以亚热带气候和文化特征为基础,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地域化改良,发展出具有昆士兰特征的现代建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介绍了温热现代主义的特征与建筑实践,并进一步从昆士兰现代建筑教育、昆士兰建筑的亚热带反思等方面来追溯温热现代主义思想来源。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温热现代主义置入国际现代主义地域性反思的语境中,指出其地域化现代建筑的生成路径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贡献,并讨论其对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启示。


▲ 昆士兰州民居Queenslander


▲ 马瑟斯住宅(Mathers House)


▲ 罗宾·吉布森


▲ 佩林斯住宅(Perrins House,1963年)



现代主义建筑在日本——勒·柯布西耶的无限生长博物馆与国立西洋美术馆
周韬 赖文波  [日] 鵜飼哲矢

以图像资料为基础,梳理勒·柯布西耶的无限生长博物馆方案的生成过程,总结了方案特点,并以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为例,说明无限生长博物馆方案是如何落实在日本的地域环境与实际建设项目中的。通过分析现代主义建筑如何在日本结合本土环境进行转化,以期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受到外来文化影响时如何应对提供借鉴作用。


▲ 无限生长博物馆方案模型1


▲ 柯布西耶在上野公园考察场地


▲ 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草图


▲ 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初步设计首层平面图



城市设计与理论研究 书写柏林:一项关于城市建筑的设计研究
朱昊昊

本文通过对库哈斯早年的个人经历,尤其是对“柏林墙的调研”和作为后续研究项目“大逃亡,或建筑的自愿囚徒”的深入解读,从历史渊源与发展流变的角度,挖掘并阐释他关于城市建筑研究的思想内涵与理论意蕴,意图澄清柏林才是大都会建筑事务所思想与实践征程的起点,并从观念、方法和工具三个方面进一步阐发这段研究历程的认识论价值与方法论意义。


欢乐宫”宣传册,1964年


▲ 大逃亡,或建筑的自愿囚徒,1972年




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 

黑箱剧场的发展状况与空间设计研究

邓湾湾 覃力 李一凡


近年来,正值国内剧场的建设高潮,一二三线城市都在大量建设各种剧场,黑箱剧场更是因为投资相对较少而在各地普及开来,深圳不仅在一些文化艺术中心会配建有黑箱剧场,就连中小学校也在兴建黑箱剧场。然而,一些剧场在使用之后却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即尝试着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对黑箱剧场的发展变化及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今后黑箱剧场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 广州大剧院黑箱剧场



▲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实验剧场《逐日百年》演出效果



建筑教育研究 

从实验到生产:从《建筑教育学报》看美国设计课程内的研究(1940 年代—2000 年代)

邱嘉玥 李翔宁


本文将美国的《建筑教育学报》1940年代以来对“研究”的关注置于设计研究的视角进行考察。通过分析设计与研究关系的演变及其因应,文章从三个阶段追溯美国建筑设计课程(design studio)是如何转变为研究型设计课程的;并从生产方式出发辨析与设计相关的研究路径。文章认为,设计研究与建筑研究来自不同立足点,即设计学科与建筑学科,对研究不同立场的倡导。其次,在设计课程逐渐转化为设计研究的生产场所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即研究”对研究的倡导,设计课程回应了学科研究与社会责任。继而文章提出,被忽视的设计与研究的互动,为学科和社会间的过渡提供了重新思考的恰当起点。


《建筑教育学报》(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JAE)与“研究”相关的期刊封面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Learning From Las Vegas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

《营造法式》四题议

朱永春


本文以《营造法式》中的上、下昂有无固定的斜率为切入点,探讨了上、下昂的功用及斜率问题。论证了《营造法式》中下昂没有固定斜率,“旋点法”与“平移法”的错误,是没有理解下昂的功用,将昂与交互枓一同联动。上昂是为了解决铺设天花时,内槽高于外槽矛盾的。《营造法式》是以调节靴楔、骑枓栱,来调整内槽中平棊方的高度,上昂作为调节时的传导构件,斜率也相应发生变化。宋代不存在专门从事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宫廷画师不可能下移为建筑师,界画也不可能通往建筑制图。《营造法式》中大木结构图,虽然已具备经验形态的现代制图知识,但却有减有增,是那个时代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凝聚了唐宋以来营造的经验与智慧。其提供的是一种活得方法,它的目标是造出来。图纸中仅有其造出来的所需的数据,无意如昂的斜率一类无关数据。


▲ 瓜子栱安在交互枓的隔口包耳上,于枓口内出的下昂必不与交互枓接触


▲ 阿兰  素描



纪事

云归岭南

——忆曾昭奋先生

薛求理


本文回顾了著名建筑评论家和杂志编辑曾昭奋先生,在改革开放后对中国建筑创作的贡献。曾先生在打开窗口、编辑《世界建筑》之余,不遗余力地推动岭南建筑的发展,他是中国本土建筑评论当之无愧的先行者。


▲ 笔者和曾昭奋先生在一起,2000年
▲ 曾昭奋先生致薛求理函


至上堂书话

有关居住的启蒙读物

——《庇护所》导读

方振宁


“编著《庇护所》一书的目的,是展示有关手工建造房屋和建筑工艺的广泛信息,并维持一个对建筑和住房感兴趣的人际网络。 重印版与原版完全相同。《庇护所》这本书要说明的是,庇护所不仅是那些积极参与房屋建设人的必需品,而且对于每个了解生活方式始于家的人来说都是必需的。它让我们回首建筑其实就是居住的起源,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曾经和现在仍然居住的方式,建筑起源于庇护所,用风格来定义建筑的价值观是片面和狭义的,所以一部完整的人类建筑史,必须给庇护所有相对合理和公平的篇章。但遗憾的是,主流建筑史或者经典建筑史的撰写方式,似乎没有做到这一点,这就是《庇护所》这本书为什么静静地畅销的理由。”


图书信息英文版书名:SHELTER中文版书名:《庇护所》作者:劳埃德·卡恩(Lloyd Kahn)、鲍勃·伊斯顿(Bob Easton)原版出版社:Shelter Publications中文版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原版出版日期:初版1973年,第二版2000 年 5 月1 日中文版出版日期:2012年3月原版语言:英语平装:176页原版ISBN:9780936070117中文版ISBN:9787302272731


《庇护所》英文版p98-99






《建筑师》No.217丨2022年6月刊


长按二维码

快速订购《建筑师》217期杂志













【「天作奖」建筑设计竞赛】



【主题征稿】



【日常征稿】



【新刊征订】
2022年杂志征订火热进行中!





《建筑师》杂志由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




责任编辑:易娜

内容统筹:陈海娇

内容终审:李鸽

微信编辑:柳冉

查找公众号:建筑师 The Architect 

新浪微博:@建筑师杂志微博

投稿方式:登录系统进行在线投稿

(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ch/index.aspx)

杂志订阅:邮局统一邮发代号82-608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