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师》新刊导读 | 总218期(2022年8月)

建筑师 建筑师 The Architect 2024-04-16
(点击图片,直达购书)


编者按


人工物质环境的建成,

究竟是归功于建造技法的酣畅驰骋,

还是设计理念的隐性伸张?

在建筑活动那些引人瞩目的呈现背后,

支撑它的除了设计者的思想观念,

是否还受到更为真切的技术与工程系统的影响?

“斲(zhuó)轮之手,巧或失真;

董役之官,才非兼技。”

(宋)李诫在《进新修<营造法式>序》中,

语中利害,而后致力于稽参众智,

“沟通儒匠、浚发智巧”。


本期专栏“建造与思想互动”,是以东南大学主办的“近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研讨会”为组织形式,在2021年底“建造与思想互动”主题研讨会基础上推出的相关成果——建造与思想二元分离究竟会给建筑活动带来怎样的影响?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形成机理如何?有哪些人们、又是怎样尝试在二者间进行沟通的?其效果如何?特别是近现代建筑活动管理体制之制订者,他们有没有对此进行过改进性的探索?于今有何启示?……基于这些问题,海内外知名学者针对建造的物质性行动与其思想观念之间的关系展开交流和讨论,相关成果由李海清教授组织而结集发表。专栏分别从技术史、建造史、观念史、史学史与生活史等诸多方向有针对性地回应会议主题,且于宏大叙事和精微分辨两极之间自如切换而“林木互见”,跳脱了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和后现代范式等既有研究路径各自局限而又兼取所长、各美其美,为学科生长和本领域研究的深化与拓展贡献了一份心力。


 “至上堂书话”专栏,方振宁先生撰写的《华南圭:走向共和制时代的先驱——〈华南圭选集〉导读》,鼓励学者对华南圭的学术和业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设计点评”专栏,张路峰教授本期剖析的是阿尔贝托 • 坎坡 • 巴埃萨设计的贝利新桥(竞赛方案)以及阿尔瓦罗•西扎和卡洛斯•卡斯塔涅拉设计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本期还有常设的“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与理论”等精彩栏目文章,详见纸刊。


衷心感谢为本期撰文的各位作者,为我们提供了颇具深度而精彩的学术文章,这些成果必将对相关领域的读者有所启发。


纸刊荟萃更多精彩研究内容,敬请广大读者与作者多多关注与支持。(点击购买 | 点击投稿



目  录


专栏:建造与思想互动

004

导言:建造与思想何以互动?

李海清

006

广义设计—建造二分讨论

——以三位拉美建筑师的实践为例

裴钊

012

浅析我国早期砌块拱壳技术体系中的“儒—匠”关系四例

夏珩 林如华

019

北京天文馆营建史探赜

刘亦师

031

消逝的过程:“时间维度”视角下的建造技术培训与工艺创新

潘一婷

043

近代上海钢筋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儒匠关系变革初探

郑红彬

051

气氛变换:新加坡的空调、热物质文化与公共住房

[新加坡]曾若晖 文 孙志健 译

059

哲匠:建筑学引入中国背景下的本土话语复兴案例

焦洋

070

当“建造”开始被言说:方塔园何陋轩与“建构”话语的回响

王凯


建筑历史与理论

079

乐嘉藻《中国建筑史》中关于古典园林的论述评析

贾珺

085

“梁陈方案”原点考论——以1949年 5月8日北平市都市计划座谈会为中心

李浩

095

藏传佛教建筑研究评述及研究方法再思考

陈未


建筑设计与理论

106

纸上谈兵:勒·柯布西耶与书籍设计

张燕来

116

解析、转换、生成

——形状语法的研究回溯与解读

王江 范伟 赵伯伦 赵继龙


至上堂书话

126

华南圭:走向共和制时代的先驱

——《华南圭选集》导读

方振宁


设计点评

136

13 皮亚韦河上的贝利新桥(竞赛方案):桥梁不仅是结构工程

张路峰

138

14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高度自律的设计 

张路峰



精彩栏目推荐


专栏:建造与思想互动

广义设计—建造二分讨论

—以三位拉美建筑师的实践为例

裴钊


随着现代分工和学科细化,建筑师丧失了其传统职业角色,与此同时,设计、建造二分作为问题浮现出来。有讨论多关注于狭义二分问题,围绕建筑师和工程师之间的专业分工展开,忽略了现代建造活动中还存在更为根本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以及体力劳动者间更为细化的分工,也就是广义二分问题。相较于狭义二分问题,广义二分问题涉及建筑学边界之外其他学科,但建筑学的根基在于建造,即使有些问题目前属于模糊地带,也应尽力梳理清晰,在其中寻找建筑学的机遇。因此,本文希望针对广义的二分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分析三位不同时期拉美建筑师的思想和实践,探讨广义二分问题的可能解决路径。


▲ 迪埃斯特,基督圣工教堂项目, 1960 年
▲ 费罗设计的贝尔纳多—伊斯勒住宅, 1962 年
▲  QM 社会住宅, 阿拉维纳,2003 年(刚建成)
▲ QM 社会住宅( 2015 年回访)



北京天文馆营建史探赜

刘亦师


现代天文馆是1920年代诞生于德国的一种新建筑类型,是光学、电气、机械制造、结构设计等多个工程学科合作的成果,不但利用新技术创造出新的建筑新形象,星空剧场的演示方式也成为人们的新娱乐方式,在科学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变革。本文追溯德国天文馆建筑设计的缘起及其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改进,在此基础上论述1954—1957年间北京天文馆筹备建设的策划和建设过程,讨论最早使用喷射混凝土技术的这一新中国著名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特点及其经验得失。


▲ 排队进入耶拿实验穹顶的民众, 1923 年


▲ 格里菲斯天文台竣工前照片, 1935 年


 从西东望建成后的天文馆,可见苏联展览馆的塔和远处西直门城楼, 1957 年

▲ 天文馆施工过程中照片,可见天象厅外侧穹顶钢片网已搭建完,其内可见造价高昂之活动脚手架。 1956 年



建筑历史与理论 乐嘉藻《中国建筑史》中关于古典园林的论述评析
贾珺

乐嘉藻先生于1933年出版《中国建筑史》,书中包含若干关于古典园林的论述,附有多幅插图。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较多的历史文献,并对北京旧园作了实地考察,书中探讨古代造园思想、设计手法、遗产保护等内容,很有自己的见解,但同时也在体例、文献、制图、细节等方面存在许多缺陷。本文结合历史背景,对《中国建筑史》一书中的园林论述进行分析,总结其主要观点,以期重新探寻其学术意义。


▲ 乐嘉藻著《中国建筑史》 1933 年版书影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藏 )

▲ 乐嘉藻《中国建筑史》中的唐西京洛阳宫城平面图

▲ 乐嘉藻《中国建筑史》中摹自古画的楼阁插图

▲ 乐嘉藻《中国建筑史》中的北海平面图



建筑设计与理论 

纸上谈兵:勒·柯布西耶与书籍设计

张燕来


书籍是呈现思想之物,书籍设计与艺术思想有着特殊的关联。勒·柯布西耶一生完成了约 50 本建筑书籍的创作,书籍既是展现其建筑思想的自传性媒介,也是投射其建筑观念的隐喻性物品。本文回顾了柯布西耶的出版生涯,通过他对书籍设计与制作的参与,分析由“书籍——建筑”的交互构成的文字与图像、视觉与物理、物品与构筑特征,研究书籍在柯布西耶的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探究书籍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 柯布西耶绘画中出现的书籍元素,左为《壁炉架》,右为《静物》( 1920 年)


▲《电子之诗》封面及内页


《今日建筑》柯布西耶专辑封面及内页


《直角之诗》的封面及内页



至上堂书话

华南圭:走向共和制时代的先驱

——《华南圭选集》导读

方振宁


对很多人来说,华南圭( 1877— 1961)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他出生在 19 世纪,离我们现在有 100 多年,那么为什么现在又提起他?缘起是因为她的孙女华新民女士(也是我的老朋友),前不久从北京寄给我一本由她编的关于她祖父的新书《华南圭选集——一位土木工程师跨越百年的热忱》,这本书让我们发现在中国走向共和制时代,有一位城市规划先驱者的身影。



图书信息

书名 :《华南圭选集——一位土木工程师跨越百年的热忱》

编者 :华新民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光明城

版次 :2022 年 1 月第 1 版

语言 :中文

ISBN :978-7-5608-9960-2


▲ 华南圭家庭合影及华南圭的早期教学经历留影
▲ 华南圭在 1957 年与建筑师和桥梁工程师们交往记录照片





《建筑师》No.218丨2022年8月刊



长按二维码

快速订购《建筑师》218期杂志












【主题征稿】



【日常征稿】








《建筑师》杂志由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




责任编辑:刘川

内容统筹:陈海娇

内容终审:李鸽

微信编辑:柳冉

查找公众号:建筑师 The Architect 

新浪微博:@建筑师杂志微博

投稿方式:登录系统进行在线投稿

(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ch/index.aspx)

杂志订阅:邮局统一邮发代号82-608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